張正修相關文章

公益信託受益人非賴清德 趙少康不應扭曲是非

公益信託受益人非賴清德 趙少康不應扭曲是非

圖/擷自you tube 畫面   22日 副總統辯論會中,趙少康副總統候選人對於《賴清德總統候選人要將工寮交付公益信託的政見》說:公益信託不是捐,公益信託的受益人還是他自己,那怎麼是捐呢?這叫障眼法。 趙少康出了名的就是鬥,政治的本質是鬥爭,亦即敵我之分。但是民主政治之下的鬥爭,如要獲取選民的支持,就必須要使選民不會討厭,而其中的一個要點就是要把事情講對、講清楚,否則會遭到質疑而被選民看破手腳。 一、私益信託的受益人 一般來說,信託的當事人,有設定人(信託委託人)、受託人、受益人三者。一旦信託設定之後,設定人的角色就大為後退,而受益人在信託中就會成為主角。依照信託法產生的母國=英國的作法,受益人的權利很多,於此僅舉出主要者說明如下: (1)有權要求受託人把「信託財產」及「此外之財產」加以分離。 (2)有權利對於受託人請求其依照信託條件去管理、處分信託財產。 (3)有權利對於受託人請求有效率地去運用信託財產。 (4)有權利閱覽信託之會計書類,對於受託人有權請求其製作、保存必要的會計書類。 上面所說的是私益信託,如果賴總統候選人是將工寮設定為私益信託的話,那他(信託設定人)是可以成為受益人的。 二、公益信託的受益人 但是,公益信託的受益人不是個人,尤其不可能是信託設定人。依照信託法第69條之規定,公益信託係指「以慈善、文化、學術、技藝、宗教、祭祀或其他以公共利益為目的之信託。」 那麼,公益信託的受益人是誰呢?其實,其受益人是不特定的,而且公益信託之認定,不是以《是否有具體之受益人》為認定基準,而係以《信託目的是否具有公共利益》為認定基準。所謂未有具體受益人,係指受益人是「一般公眾」,因此,公益信託之特性是《受益人之不特定性》與《信託目的公共性》。 三、趙少康請不要再不擇手段了! 趙少康先生!你要知道,公益信託的受益人是公共利益,絕對不可能是賴清德總統候選人。你為了攻擊對方,卻混淆是非,難道你為了不讓民進黨執政,就可以扭曲是非到這種地步嗎?
張正修 2023-12-23
殘酷、寡信、 敵視、自私─中國社會浮生記

殘酷、寡信、 敵視、自私─中國社會浮生記

毛澤東讀報 wiki commons   共黨中國比傳統社會更沒自由 《老殘遊記》是寫一個被人稱做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遊歷當中的見聞和作為。這個小說對清末社會的矛盾挖掘甚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朝官員誤國,清朝官員害民,獨具慧眼地指出官員們的昏庸常常比貪官更甚。在古代的中國,皇室的管理能力通常只能到達縣的層次,而縣吏就常常與土紳劣豪欺負百姓,但至少當時以國家的力量要全面性管理監督人民是做不到的,這也就形成梁啟超所說的中國只有天下,而沒有中間的社會與國家,所以人民是一盤散沙。但是毛澤東的革命改變了這個模式,中國共產黨可以嚴格控制中國社會,而這就使得中國社會產生變化。尤其習近平的鐵腕治理,就塑造出一個現代的中國社會。 貧富定型化 公共意識稀薄 在習近平的統治之下,中國是一個很嚴酷的社會,政策有時候會突然轉變,而因為新冠肺炎,有時人們的自由就會被限制,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會很容易受到政治的影響,什麼補償金人民幾乎聽不到,能夠依靠的人是少之又少。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自己的身體要自己守護》。 習近平/人民網   中國的貧富差距可以說是當然的結果,14億人口的競爭是很激烈的,為了適應環境激烈的變化,追求並確保自身的利益是理所當然的。有錢人會聚集更多的財富,而貧窮人要出頭的空間則是更加看不見。問題不只是貧富差距而已,從以前人們就說:貧富差距已經固定下來。 由於人們不能參與政治,這就使中國人的公共意識變得非常稀薄。在中國,幾乎沒有捐款的文化。除了家庭與親密的朋友以外,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敵人》,這樣的想法在中國社會就變得非常強。有日本人告訴中國朋友說,日本有一句諺語,那就是《有剩餘之物是福》,但是中國的朋友說:《在中國,剩餘的東西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因為這些只是會不見而已》。中國人會給人們是自私自利的印象,但說穿了,這是為了生存下去而必須拼命的理所當然的現象。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在北京,交通擁擠是人們所知道的。當車子紅燈亮之前就進入十字路口時,整個交通就陷入無秩序的狀態。如果問中國朋友說:為什麼要把車子開到十字路口的中間呢?中國朋友會說:能夠走的時候不走,就會損失。 不只是紅綠燈如此,在北京幾乎看不見車輛互讓的情況。因為在中國人的感覺當中,假如讓其他的車先走,自己的車子就永遠無法向前走。 愛面子不輕易認輸 這種使自己優先的想法其實和《面子》不是無緣的。中國的外交當局會說:《讓步就意味著輸》,而這在與美國的外交協商上面,就很顯著地顯現出來。在真正的內心裡,中國是想要跟美國好好談,但卻不擺出讓步的姿態,甚至於應該說是:他們不可以擺出讓步的態度,這其實才是它們真正的態度。因為假如讓步的話,面子就掛不住,這會被看作是與國家的面子有關的大事,特別是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面子有關的大事情。中國的外交人員會說:《在中國,大家都把眼睛朝上面看,就好像比目魚一般。》看上階層的臉色辦事的氣氛是比以前更強。 相反地,中國假如面子掛得住,無論如何,它就會參與協商、談判。也因為這個文化的特色,外國要與中國協商、交涉,就必須營造環境。此次,對於中美正式的協商之重開,人們可以聽到中國當局的許多人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要來中國》,而這不外顯示出是因為美國要來,所以中國的面子就掛住了。 但是要使中國面子掛得住,有時候是要接受中國無理的要求的,因此要找到平衡點是很困難的。當然,因為與中國之間所發生的事情之大小與性質不同會有不同的情況出現,但是事實上,對於外國來說,並沒有選項可讓各國與中國停止來往。因為包括安全保障上的擔憂與經濟上的連結,各國都經常會被要求要與中國保持對話的管道。 駐北京的外國大使館、企業、媒體有時候必須毅然決然地意識到《入鄉隨俗》的習慣而加以因應。這樣的做法不是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而是《會獲利或會損失?是合理或是不合理?》的這種現實判斷居多的緣故。 海外中國人的改變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能夠去海外的中國人增加,他們會接觸到外國的習慣與文化,而注意到在中國的常識與所謂的《正確》並不是絕對的,這樣的人是在增加之中。對於戰狼外交的氣勢凌人感覺羞恥的中國人其實也是在增加中。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其實,中國現在有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現象。那就是中國在硬體建設與高鐵建設上非常努力,在習近平的想法上,這就是讓外國無法在外表與中國相比,而證明中國是世界中的先進強國。但是大家也知道,中國的GDP60%是藏在房屋裡,而過度的濫蓋就使得中國人民損失慘重,有人因此而破產;而中國的高鐵有很多重要零組件都來自日本,只要日本不出口,中國的高鐵就必須停駛。當全世界經濟依存越深而越需對話時,中國卻使中國人民越來越受苦,更以表面的豪華建設要使外國臣服。
張正修 2023-06-12
馬嘴不對牛頭之法德世仇

馬嘴不對牛頭之法德世仇

馬英九在三月卅日到中國武漢大學交流時提到:「德國和法國相互征戰百年,世仇都可以化解,為什麼兩岸做不到?」對於法、德世仇,有必要做個說明。 (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攻打德意志,勝利後,瓦解神聖羅馬帝國,將之改為萊茵聯盟,激起尚未成立統一國家的德國人的民族意識,因而造成日後德意志人以普魯士為中心,於一八七一年將德意志統一而建立起德意志帝國。 在建立德意志帝國之前,俾斯麥發動普法戰爭,俘虜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並在巴黎的凡爾賽宮舉行德意志帝國皇帝的登基儀式,侮辱法國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戰勝德國,就對德國要求賠償,甚至佔領德國工業重鎮魯爾地區以為賠償的擔保,這使德國陷入天文數字般的通貨膨脹,沒有不動產的德國民眾一下子變成窮人,而造成納粹崛起,攻佔巴黎,並佔領法國北部,並在南部成立傀儡政權維琪政府。 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經濟學家莫納的推動下,德法雙方開始推動各種超國家組織,後來更推動歐洲共同市場乃至歐盟。 要問馬英九的是:德法的世仇可用於台灣與中國嗎? 撇開種族問題不談,歷來都是中國侵略台灣或者拋棄台灣,例如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施琅消滅東寧王國,清國敗給日本,就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敗給盟軍,中國就擅自把台灣變成其領土,在一九四七年發動二二八事件及其後的清鄉,一九四九年以後,又製造白色恐怖。 如果說台灣跟中國有仇,那其實是蔣介石與毛澤東的仇,而這個仇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仇。李登輝就任總統後,已經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不再與中國為敵了。而到目前為止,口口聲聲說不放棄武力攻打台灣的是中國,台灣人從來就沒有侵略中國,因此我不知道台灣跟中國有什麼世仇?馬英九公然造謠,扭曲事實,這國際法博士是早麼拿到的?令人好奇! (作者為前開南大學法律系主任)
張正修 2023-04-03
論游盈隆的政權輪替說

論游盈隆的政權輪替說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大膽預測二○二四年會再政黨輪替。的確,這次民進黨敗選確實因素很多,但真正失敗原因,個人建議,民進黨最好做一次大型民調,用客觀方法探討失敗原因,把執政問題一一釐清,相信這是說服自己和台灣人民的最好方法,也是民進黨改革最重要的手段。 儘管個人的觀察,都以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容易以偏概全。不過,對游盈隆所下的結論,倒是有許多可以質疑。首先,單從票數來看,國民黨得票只比韓國瑜選總統多十四萬票,顯示國民黨並未大幅成長,所以未出來投票的人,除非他們以後也有高比例投給國民黨,才有可能產生政黨輪替。 但這次敗選,是民進黨敗給自己,因此大致可以看出「投給民進黨者」與「未投票者」對國民黨的印象,至少應可歸類為「對國民黨不信任的一群」。因此,似乎可以看出被許多媒體說是「腐化的民進黨」與「勝利的國民黨」,未來如果要爭取未投票的選民支持,應是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民進黨,會比國民黨容易。 再說,游盈隆採取的前提如果是,國民黨表現比民進黨好的話,那民進黨就真的會被輪替。但朱立倫上台後,國民黨似乎仍未脫胎換骨?尤其選完後,國民黨執政縣市的第一年就跟執政的民進黨一樣,一定會有包袱。除非這些縣市的施政都完美無缺,否則國民黨也一定要面對人民的批判。 就個人的角度觀察,小英總統是有政績的,尤其第二任是比第一任更好,不過,這次的敗筆是對於自己太過自信,造成判斷錯誤。此外,因疫情而淪於生活困境的人,很難從客觀角度來評比疫情管控好壞。筆者問過很多商家,也把實況反應給總統府,不過,似乎從未獲重視。另一方面,許多民進黨執政縣市與過去相比,也確實有進步,像我去高雄好幾次,覺得台北市再繼續這樣下去,真會被高雄趕過。所以因為北市的落敗,把民進黨說的一文不值,就非常不公平。 當然,讓人害怕的是,如果民進黨墮落到跟以前的國民黨一樣,那麼在只有兩顆爛蘋果可選的情況下,人民就不得不讓政黨輪替,這是民進黨必須深思的。 (作者為前開南大學法律系主任)
張正修 2022-12-08
蔡總統的論文與彭文正

蔡總統的論文與彭文正

  二○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台北地方法院就「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不存在確認」之訴,進行審理。當庭,蔡總統的律師連元龍拿出裝著蔡英文論文原稿的黑盒裡的論文給大家看。對於這本論文,彭文正律師團強調論文裡面有立可白的痕跡、缺頁等問題,不足以證明是蔡總統的論文。 這個由彭文正所提起的訴訟,對台灣的選舉造成相當的影響,彭文正是應該知道的。但是對於彭文正律師團在訴訟上的作為,我必須指出若干問題:一、彭文正被蔡總統告妨害名譽罪,結果就跑到美國沒有回國。其實妨害名譽罪基本上是兩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如果妨害名譽罪成立,大概都是判罰金,並不會被抓去關。相信彭文正的律師會跟他講才對,而彭如果知道此事,還是不回國參與審理,那給一般人的印象就是怕被關而逃亡海外。既然敢告總統,卻連個小罪也不敢面對,這顯然不是大丈夫的作為。刑事訴訟法有所謂武器公平之原則,這雖不能適用於本案,但是彭的告狀有大批媒體報導,對蔡所形成的壓力非常大,但彭只是被告個妨害名譽,卻躲躲藏藏? 二、由於彭文正不出庭,法院基於刑事訴訟法,當然要拘提彭本人到庭才能審理,所以發布通緝,目的只是要彭出庭,並不是把彭當做已確定的犯人要抓去關。彭對這個只是要出庭的拘提,卻都不敢面對。其實彭只要跟法官講要出庭應訊,這個通緝就會被取消,可是彭卻執意不做,而一般人對通緝的名稱並不熟知,以為這是對彭迫害,這就不得不被懷疑,這樣的動作是故意要打擊蔡總統,以及她所領導的執政團隊。 三、蔡總統的律師既然已提出論文,彭的律師團如果要說該論文不足以證明是蔡總統的論文,那麼依據舉證分配之原則,彭的律師團必須舉證。其實,論文內縱有瑕疵之處,但只要是經過論文審查,學校頒授學位,那麼要以論文有缺頁、有立可白之塗痕認為是假論文,這些基本上都只是本案非重要的實質問題,不會影響學位之取得。如果沒有論文,那才是確認沒有博士論文之訴的重要實質問題。 或許,民進黨這次選舉大敗,是彭文正等所欲達成的效果,所以彭的律師團似乎認為沒有繼續戰鬥的必要,可能就會草草了結。但對民進黨來說,這個訴訟就宛如是共產黨對付以前國民黨的手段一般,可要做為殷鑑好好反省。 (作者為前開南大學法律系主任)
張正修 2022-12-02
從非洲的角度看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

從非洲的角度看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

  俄烏戰爭會怎樣結束,並不是很清楚、很透明,這就好像證明了非洲的諺語一般:「我們總是知道被誰打,但被誰殺呢?我們並不知道。」圖為佔領示意圖/擷自PBS新聞影片   作者個人在民報的專欄,於3月28日發表了一篇〈從文明論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文章發表之後,馬上有讀者跟作者反映說:雷根以後的新自由主義其實帶來了美國非常多的街友。作者在這裡首先道歉說明一下:自由主義有經濟上的自由主義、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與精神上的自由主義。經濟上的自由主義已經成為必須負有公共義務的自由主義,是變化最多的一個主義。由於作者的疏忽,沒有講清楚,這是作者在此必須藉這篇專欄加以說明並道歉。 不過,由於讀者的質疑,作者在網路上看到非洲媒體的觀點,對於非洲可以說完全沒有知識的台灣人來說,這篇社論或許可以從不同於西方人與台灣人的角度,看清此次的烏俄之戰。 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入侵,西非很多國家看起來都想嚴守中立。位於西非的Burkina Faso的獨立媒體「樂佩」就指出普丁的行為會讓人們想起幾個西非國家的統治者之統治以及西方國家在非洲的控制。 獨裁與帝國主義不只限於普丁 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入侵持續讓全世界看到戰爭的所有醜陋面。人口的大量逃亡、人命的喪失、基礎設備的破壞,這些悲慘的景象就宛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再來一般。 產生出優位人種之概念的有關人種的某種理論被認為好像是已經永遠被埋藏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瓦礫之中,但是,我們對於這個理論的復活甚至會感覺到恐怖。 到目前為止,任何人似乎都阻止不了普丁,俄國的總統到目前為止對於所有仲裁的提議都頑固地拒絕,在國內封住媒體的嘴巴,鎮壓反戰的示威,強化各種取締以守住他的特權。 獨裁者們互相競爭著在掠奪個人的自由與集團的自由。就好像,Gondwana land一樣。這個Gondwana是古代的超大陸,這個大陸是以南極為中心,而南美、中南部非洲、澳洲等就集合在一起。但卻因為大陸板塊的移動,而變成現在的樣子。 大部分的非洲國家都很節制地對於俄羅斯強權的軍事介入不加以指責,人們所擔憂的就是普丁的例子在這些國家當中,不是會產生出在統治層面對普丁加以模仿的人嗎? 其實這是很合理的,因為就統治來說,獨裁與帝國主義不限於只有普丁。 實際上,好幾個世紀之間,而且某種程度,至今西方諸國無論在經濟層面或是自由層面,在非洲大陸都是以捕食者的身分在行為著。 責任應該是在於所有國際的行為者(actor) 面對人道上的悲劇,種種的意見被很認真地加以表達出來,有時候,甚至是非常肯定的。 即使如此,對於被大國利益之陷阱加以綁住的聯合國安理會的沒有效率,與國際法的可變性是應該被加以指責的。國際法看起來已經成為滿足各國對於霸權之需求的工具。 無論如何,大國拒絕從歷史中記起教訓,對於這次戰爭的前兆閉上眼睛,這都是令人惋惜的事情。 對於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與NATO擴大至俄羅斯之邊境,對於拘泥於大俄羅斯歷史的普丁來說,無疑地,會令起產生一種偏執狂。 希望國際社會使戰爭當事國回到正常 的確,目前,這個戰爭會怎樣結束,並不是很清楚、很透明,這就好像證明了非洲的諺語一般:「我們總是知道被誰打,但被誰殺呢?我們並不知道。」 假如俄國與其野心相反,無法達成「非納粹化與非軍事化」這個戰略目標的話,這將意味著普丁神話的終結,這是不必懷疑的。在所有方面,普丁的行為讓人們想起19世紀末期的帝國主義戰爭,這個侵烏戰爭,已經使普丁的形象相當惡化。對烏克蘭的宣戰甚至有可能加速最讓他害怕的可能性,而這就是所有的舊蘇聯組成的共和國加入歐盟與NATO。例如喬治亞為了防衛自己的國家,已決定加入這些歐洲的各個機關。 當然也有一群樂觀而不同看法的人期待這個改寫國家關係之地理的戰爭會走到一個世界新的秩序,而這個秩序會對於大航海時代以來強押給世界之西洋文明的萬能性打上休止符。 實際上,俄羅斯與中國,北朝鮮與伊朗,雖然其彼此的連結關係稍弱,但是這些國家的接近現象卻已經產生。 恐怕因為這個新的秩序而使世界走向新的均衡。這是有可能對於人類的土地帶來更多的安定與和平吧。但是這個劇本的實現,只要小衝突不斷而使世界陷入新冷戰的話,那麼就沒有什麼確實可加以保證之物。這種小衝突是有可能引起核子戰爭的不斷威脅而使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終結。 但是,我們所期待的是:一邊等著好像科幻小說所描畫的世界的到來,一方面我們期待那麼迅速給與非洲教訓的國際社會,能夠為了終止烏克蘭國民的痛苦,而找出讓戰爭當事國回到正常的手段。 現在正是我們應該這樣做的時候,因為絕對不會被除去的紛爭激化是會有風險的,還有因為人類沒有止境的愚蠢,特別是因為人類的愚蠢,我們正應這麼做。 結論  其實從上面這篇社論看得出來,非洲人雖然還有很強的反西方情結,但對於戰爭的殘酷與我們是有同理心的。二戰之後,聯合國的成立是希望使戰爭能夠在聯合國的框架內加以解決,但是隨著全球化的結果所產生的新情勢卻在挑戰這個框架,或許現在的我們像二戰以後來思考世界的新國際秩序是難以避免的,而這也正是台灣在新的秩序之下出擊,要求在新秩序中被保障國家地位的最好時間了。
張正修 2022-03-31
從文明論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

從文明論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

  作者指出,普丁如果失敗,那麼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與歐美世界的接觸就可能加速俄羅斯的民主化。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一、兩個對立世界的形成? 作者最近在電視上看到一些政論節目,在節目當中,有主持人說全球化已經因為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而宣告結束,兩個對立的世界將要形成。作者在這裡要稍加提醒的是:在冷戰時代,共產主義陣營的世界是有著「以馬克斯主義為基礎的共產主義之意識型態」在支撐著,但是普丁與習近平的結盟,倒不如說是兩個獨裁者的結盟,而且在事實上,兩個國家都與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與美國與西歐國家在經濟上有來往,因此相當程度的相互依存是存在的,這與冷戰下的兩個陣營在經濟上幾乎不往來是不一樣的。當然,俄烏戰爭中的制裁是否會成為兩個對立世界的形成?固然值得觀察,但絕對不會倒回到自由陣營與共產陣營對立的舊冷戰世界。 二、另一種全球化=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的發展 其實,我倒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次的俄烏之戰,作者暫時將這個角度稱之為精神的全球化,亦即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的發展。 如果從人類的發展史來看,英國是改變世界文明的一個很重要的國家。因為英國是最早形成資本主義的國家,也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而產生資產階級(bourgeois),進而建立議會民主制。而「以資本主義為基礎所形成的自由主義」與「以議會民主制為基礎的民主主義」就成為帶動世界發展的主要方向。這個發展的動力就帶給世界原有的各種文明與文化很大的衝擊,而迫使各地在與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接受、抗拒或是妥協之下,而造成原來的社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在美國,因為清教徒的移民,使得美國走上比英國更純粹的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而在法國,則因為英國的影響而產生啟蒙運動,進而在1789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使得「近代」這個新時代,真正在世界史當中揭開序幕。但是許多無法因應新時代來臨的舊文明也被迫要尋找一條對抗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結束,才使德國與日本走上民主主義。而俄國在蘇聯崩潰以後,使得東歐國家走上民主,這也是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的另一個新的里程碑。台灣在李登輝的主導之下,走向民主,這也使人們認識到古老的東方世界是有可能會產生民主的。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入侵,正是追求自由、民主的一個重要的戰爭。普丁如果失敗,那麼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與歐美世界的接觸就可能加速俄羅斯的民主化,那個時候,歐盟與俄國就可能不再是對立,而俄羅斯加入NATO 就會是可能,至少俄羅斯比中國會較早民主化。 從上述這個大方向的歷史角度來看,在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要將世界各地吞食的過程當中,雖然產生了許多的暴力與犧牲,但是它卻有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許多國家要用自國的民族主義來對抗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而講:這是歐美國家要來破壞自己文明的嘴臉,但這其實這常常只是獨裁者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對人民所做的說詞。 其實從近代史的發展來看,許多民主國家的民族主義常會變成是包容多元文化的國民主義,這就道出了獨裁者常常在一己之私心下,要利用自己的文化來包裝自己而來醜化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結束,而普丁失敗的話,那麼自由的歐洲將會實現大半,依作者所見,俄羅斯將會比較順暢地跟著走上民主化與完全的自由化。而伊斯蘭的世界與中國同樣將會在未來面臨精神的全球化=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的衝擊,而被迫走上這條路,當然這會以怎樣的方式達成,我們尚難預料,也很難知道會有多少的人命於這個過程中喪失。畢竟這種精神的全球化主要是與政治制度之建立有關的全球化,它要被接受,是需要時間去改變人的頭腦的。
張正修 2022-03-28
普丁的倒台只是時間的問題嗎?

普丁的倒台只是時間的問題嗎?

  俄國如果在烏克蘭戰爭中失敗的話,普丁的倒台就會加速,普丁因為侵略烏克蘭的「愚蠢行為」而自掘墳墓。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一、 普丁的計畫受挫 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仍然在持續著,甚至俄國在3月18日使用超音速飛彈破壞烏克蘭西部的地下軍事設施,據說這是俄軍首次在實戰上面,使用超音速飛彈,其目的顯然是要威嚇歐美國家。但是普丁本來要在短暫的時間之內打倒澤倫斯基政權,樹立傀儡政權,以使其接受俄羅斯的要求之計畫,這顯然是受挫了。 隨著戰爭走向長期化,國際社會在支持烏克蘭上可說是一致的。俄國可說幾乎完全孤立,普丁也被稱為「現代的希特勒」。 就在這當中,到目前為止支持普丁的支持基礎就變得越來越落漆。 二、普丁的三個支持基礎 普丁其實有三大支持基礎: (一)Siloviki 第一個基礎是被稱為Siloviki的軍隊、情報機關、警察等等。 本來,軍隊因為進行戰爭獲勝而支撐起普丁的人望。而在實際上,普丁在「車臣戰爭」、「俄羅斯—喬治亞戰爭」、「對敘利亞內戰的介入」、「克里米亞合併」、「對烏克蘭內戰的介入」、「對IS攻擊」、「哈薩克大規模示威的鎮壓」等,都獲得勝利。普丁因為戰爭而維持了他的高支持率。 至於情報人員,各位讀者應該都知道普丁本來是KGB的情報人員。蘇聯崩潰之後,他升任至KGB 之繼任機關FSB 的長官。情報機關就成為普丁的手腳而對於反普丁派者毫不留情地加以打壓。 至於警察是以其力量對於在俄羅斯發生的大規模示威(舉例來說,這次的反戰示威)加以鎮壓。 (二)寡頭新興財閥(oligarch) 第二個支持基礎就是寡頭新興財閥(oligarch)。這些新興財閥有的是在普丁成為總統之前,就跟著他一起的新興財閥。這些人在普丁於東德從事間諜活動時期,或是在他擔任聖彼得堡副市長時,就與普丁熟識。也有些是在普丁成為總統之後,對普丁效忠的新興財閥。 在普丁成為總統之前的1990年代,俄國的經濟是被新興財閥所掌控。當時具有代表性的新興財閥有被稱為「克里姆林.教父」的Boris Abramovich Berezovskii、「俄羅斯的媒體王」Vladimir Aleksandrovich Gusinskii、「俄羅斯石油王」Mikhail  Borisovich Khodorkovskii等。這三個人的共通點是猶太裔。這三個人在2000年至2003年,就挑戰普丁而失敗。其中,Berezovskii逃到英國,Gusinskii逃到以色列,曾是最大石油公司Yukos 的CEO Khodorkovskii在2003年以逃稅之嫌疑被逮捕而被移送到西伯利亞(他在2013年被釋放後,逃至英國,現在正很熱心地做反普丁的活動) 當新興財閥的三大超大人物失敗時,其他的新興財閥就知道沒有辦法贏過普丁。因此,他們就跟普丁宣誓恭順、效忠。 (三)媒體 第三個支持的基礎是「媒體」與「被洗腦的國民」。普丁在2000年,完全掌控了電視。 俄國有三大電視台:「俄羅斯1」、「1Canal」、「NTV」。無論那一個電視台完全都聽不見對普丁的批判。 普丁就透過電視,自由自在地對國民加以洗腦。因此,普丁的政權看起來世堅若磐石。 三、Siloviki的忠誠在動搖當中 如同前述,Siloviki是指:軍隊、情報機關、警察等等。 (一)軍隊的動搖 就軍隊來說,上次「全俄羅斯將校協會」在1月31日發表了公開書信,要求「中止侵略烏克蘭的計畫」與「普丁辭職」(請參考作者在電子媒體友台的專論:從俄烏戰爭看俄國軍人的反彈,2022、02、26)。 換句話說,本來應該是普丁的支持基礎的將軍與校級們反對這個戰爭。 對此,當然有人主張說:「這是假新聞」,但在這裡要強調的是「這並不是假新聞」。因為整理出公開信函的伊瓦蕭夫退休上將本身在You Tube 當中說出了他自己的想法。 俄羅斯軍隊的士氣的低落屢屢被加以報導。只要讀伊瓦蕭夫的公開書信,也就可以了解前線士兵的士氣低落的原因。 除了該公開書信中所說的「被剝奪獨立的國家之地位」之外,其他都已成了現實之物。而且,對公開書信所談,我們有必要對該書信是在25日以前被公開的事實加以注意。 作者指出,普丁的支持基礎的將軍與校級們反對這個戰爭。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民報合成 (二)情報機關不敢講真話 在情報機關方面,其實也發生了大事。請看3月14日的報導。 入侵烏克蘭之後,在聯邦保安局(FSB)裏面似乎發生了異常的情況。對普丁報告烏克蘭情勢的FSB幹部被軟禁於自家的看法就浮現了上來。假如以上所述是事實的話,這個幹部很有可能是因為戰況未順利進展的「誤算」之理由而被追究責任。「從開始侵略的第二個星期,普丁開始對第五局進行制裁」。俄羅斯獨立系統的媒體以其《在FSB具有情報線索的有名的兩位記者的話》為基礎傳達了這個報導。俄羅斯獨立系統的媒體分析說:「第五局在侵略之前,有對普丁報告烏克蘭的政治狀況。第五局害怕領袖(普丁)會憤怒,所以似乎只報告了好聽的事情。」 所謂被軟禁於自家是指FSB的第五局局長。他報告說:「整個烏克蘭都引頸盼望著解放者普丁。」 普丁想像他可以在2-3日打倒澤倫斯基政權,所以他的判斷是以第五局錯誤的情報為基礎而下的。 但是這個新聞中的「第五局害怕領袖(普丁)會憤怒,所以似乎只報告了好聽的事情。」這個部分是很重要的。「普丁過於讓人恐懼,所以不能說真話」,這似乎是普丁政權致命性的缺陷。 例如2月21日,對於盧甘斯人民共和國、頓次內克人民共和國承認之前,普丁就使安全保障會議的成員之一表達意見。 但是成員們看到普丁的反應很可怕,所以只費神於「說普丁想聽的話」。 在這當中,對外情報局(SVR)的長官Sergey Yevgenyevich Naryshikin有提案:在承認獨立之前,要給與西方最後的機會。 他這麼一說,普丁就說:「你是提案要開始對話的程序嗎?」因為普丁的這一句話,Naryshikin就害怕而撤回前面所說的話。 普丁就給與壓力說:「說清楚!」,Naryshikin就發言說:「我支持頓內次克、盧甘斯人民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 從這個插曲,我們可以知道:即使像Naryshikin這樣的Siloviki 大人物在普丁面前也不能說出真話。 如此一來,Naryshikin的真正內心是反對承認頓內次克、盧甘斯的獨立。所以侵略烏克蘭的首都基輔與第二都市哈立科夫是普丁依自己的決斷而下決定的,這種懷疑自然就會湧現出來。 是這種判斷的基礎所根據的資訊是從第五局出來的。而這個第五局因為「使普丁憤怒會害怕,所以就拿出「他想聽的情報」。 換句話說,普丁因為其「過於可怕的性格」,所以得不到「真實的情報」。 俄羅斯對外情報局(SVR)局長Sergey Yevgenyevich Naryshikin。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四、新興財閥對普丁舉旗造反 普丁政權的第二個支持基礎=新興財閥也開始動搖。 新興財閥在侵略烏克蘭當中受到很大的被害。歐美把新興財閥的帳戶、豪宅、高級住宅、私人飛機、超級遊艇等全部扣押的動向正在擴張之中。在這當中,普丁成為總統後的新興財閥對普丁的支持沒有動搖。但是在其成為總統前的新興財閥就公然舉旗造反。 反對入侵烏克蘭的新興財閥鋁業大王Oleg Vladmirovich Deripaska在2008年時是世界第十位的富豪,他是俄國富豪第一位(在2020年,其資產減到在俄羅斯成為第41位)。 俄羅斯石油第二位的LUKoil的亞爾拜然的亞歷可佩洛夫(Vahid Yusifoviç Ələkbərov)是俄國富豪第五位。 把俄羅斯第四位的銀行Alfa Bank置於其傘下的是Alfa Group 的創業者傅利曼在2020年是俄國富豪第八位。更且,在2020年曾是俄國富豪第一位的Vladmir Olegovich Potanin(Interros會長)也非常嚴厲批判俄國政府的政策。 具體來說,他們反對政府決定《把決定從俄國撤退的外國企業的資產加以沒收》的政策。 請各位看一下3月12日的CNN.co.up: 「在俄國最富裕的實業家Potanin 於10號,對於總統府暗示《對於因為受到烏克蘭之侵入而表面上要撤退俄國事業之企業的資產將加以扣押一事》有所觸及,他發出警告表示這會使國家倒退一百年。」 「Potanin是MMC Norilsk Nickel的董事長,是該公司的最大股東,他認為假如對歐美企業與投資家關閉門戶的話,恐怕會回到1917年的革命以前的混亂時代,他勸俄國政府對於資產接收應該極其慎重地加以處理。 Potanin 在投稿給Telegram的信息中指出:假如接收資產的話,那麼將會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今後數十年,世界的投資家對於俄國不信。」 到目前為止,對於新興財閥來說,普丁是「守護他們自己財富的存在」,但是侵略烏克蘭以後的普丁已變成「製造出使其資產被沒收的麻煩人物」。 他們因為反對入侵烏克蘭與俄國政府的政策而成為「反叛者」。果真,這些新興財閥會乖乖地被普丁給打垮嗎?假如是站在他們的立場的話,他們即使想打倒普丁也並不奇怪。 五、從內部崩潰的俄羅斯媒體 第三個支持的基礎是媒體。即使是如此,但媒體卻產生了內部叫場的混亂。 在3月14日,國營電視台「1Canal」在新聞節目播放當中,該電視台的女性員工拿出反戰的標語牌出現。標語牌上面寫著「反對戰爭」、「不要相信宣傳」、「你們被騙了」。 這位名叫奧斯夫亞尼科娃(Maria Ovsyannikova)的女性在投稿於you tube 的影片當中,說出:「現在在烏克蘭所發生的事情是犯罪。俄國是侵略國,責任只有普丁一個人」、「我在1Canal工作,但是做克里姆林宮的宣傳是很可恥的。」「允許在電視上說謊是可恥的。」「允許把俄國人僵屍化是可恥的」。 似乎有相同想法的媒體關係人並不少。在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後,新聞主持人與記者陸陸續續離開電視台。 例如俄羅斯民間最大的電視NTV在新聞節目「Sevodneya」的主持人麗麗亞.吉莉蒂娃就辭職,並立刻離開俄羅斯。國營的「1Canal」駐在紐約、巴黎的特派員江娜.阿嘎拉可娃也辭職。 看得出來,無法忍受良心苛責而辭職的媒體關係人是接連發生。 如上所述,在俄國國內,支持普丁的三個基礎「Siloviki」、「新興財閥」、「媒體」同時都在動搖之中。 奧斯夫亞尼科娃(Maria Ovsyannikova)舉著反戰標語牌,舉著反戰的海報,衝入俄羅斯官方電視台的直播間。示意圖/擷自推特 六、普丁的下場會如何? 雖然如此,普丁如果在烏克蘭戰爭中勝利的話,他的政權或許會持續。但是從全世界所不斷過來的「制裁地獄」並不會被解除,俄國經濟正在下沉之中。 俄國如果在烏克蘭戰爭中失敗的話,當然普丁的倒台就會加速。我們只能說普丁因為侵略烏克蘭的「愚蠢行為」而在自掘墳墓。
張正修 2022-03-21
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的最壞打算

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的最壞打算

  烏克蘭民眾挺身對抗俄羅斯軍隊,誓言保衛自己的國家。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一、提心吊膽的觀眾 俄國與烏克蘭的戰事已經超過一個星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認為普丁所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對於非烏克蘭的台灣人來說,就好像有固定要支持的棒球隊一般,只要看到烏克蘭核電廠被俄軍佔領就心涼了半截。其實,戰爭當中有很多的假消息,真的消息在外面反而常常看不到。因此,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會如何?沒有任何人敢下斷定。 二、Petraeus的直感 倒是有戰爭經驗的人,他們的看法比較容易接近現實。作者在本篇文章中要先介紹一位美國專家的預測與看法。這位專家叫David Howell Petraeus,他是美國退役的陸軍大將,現在是南加州大學的教授,他在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擔任司令官,後來也擔任中情局(CIA)的長官。他有好幾年在包含巷戰的戰爭中實際戰鬥過,也知道情報戰,可以說是「專家中的專家」。CNN的主播Amanpour曾介紹:在巷戰中,沒有超越他的專家。他畢業於美國陸軍官校,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與碩士學位。是美國陸軍的「超級菁英」(super elite)。 他說:俄軍恐怕會攻下首都基輔,但是他們沒有辦法維持。⋯⋯俄軍沒有(必要)的軍人數量。⋯⋯而烏克蘭人很痛恨他們。大部分的成年人不管是以人肉為盾牌,或是拿什麼武器,人們的士氣並不會受挫。烏克蘭軍有著地利,那就是烏克蘭是自己的國家。 三、NATO不東擴是普丁的代言人講的 在這次的戰爭中,俄國說:美國有約定NATO不往東方擴大,但美國打破自己的約定,所以普丁才發動戰爭。但事實如何呢?其實並沒有這樣的約定。所謂「約定說」的根據是:1990年2月,當時的美國國務卿James Addison Baker對蘇聯共產黨書記長戈巴契夫說:「NATO不會向東擴大到一英吋」。但是戈巴契夫在2014年於俄國的早報《Kommersant》中接受訪問而回答說:「NATO擴大的事情完全沒被討論到」。換句話說,說「這是約定」的人其實只是普丁的代言人,他們完全沒有好好調查事實。 四、對俄國經濟制裁造成很大的打擊 普丁在戰場上苦戰的同時,在戰場之外,也處在嚴峻的狀況之下。在俄國展開事業的許多全球性企業已表明要從俄國撤退。 英國大型的石油公司BP開了頭陣,Shell與美國大型石油公司Mobil也表明要撤退。德國商用車Daimler Truck也取消與俄國企業的合作。蘋果與運動用品商Nike,還有迪士尼公司也都中止在俄國的產品銷售與電影公開放映。信用卡的Mastercard 與VISA也停止與俄國銀行的銀行交易。日本、美國、歐洲把一部分的俄國銀行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簡稱SWIFT)剔除,也限制跟俄羅斯中央銀行的交易。也因為這樣,俄羅斯很難取得美元與歐元的外匯。 對於外資企業來說,把在俄國的事業利益換成美元與歐元,再送回本國就變得很困難。只要普丁政權繼續存在的話,西方的制裁當然就會繼續,至少會持續數年。由於企業的形象會惡化,利益又無法匯回,所以今後西方國家的企業會一個跟著一個退出俄羅斯。 俄國的中央銀行把政策利息調高接近兩倍的20%,結果俄國國民在買東西的時候,無法用信用卡,無法取得美金,住宅貸款的利息大幅上升,海外旅行簡直就是夢想。無法用美元支撐的盧布暴跌不止,今後猛烈的通貨膨脹與景氣惡化是無法避免的。 五、「抓住他!」 反戰的聲音在俄國越來越高漲。現在,無論在戰場或是國內外,「普丁戰爭的分水嶺已大大的改變了」。這樣子下來,普丁會怎麼樣呢? 最被擔心的就是擦槍走火。普丁在2月27日對於戰略性核抑制部隊命令要準備「特別警戒」的體制。也就是說,他要以核攻擊來威脅。拜登在國情咨文的演說中說:「普丁對於烏克蘭的攻擊在事前就已計劃,而不是被挑釁的。......普丁現在在世界是空前的孤立。......今天晚上,我和同盟國們要對所有俄羅斯的飛機關閉美國的領空。這會更加使俄羅斯孤立,使他們的經濟受苦,盧布下跌30%,俄國的股價下跌了40%,貿易停滯。俄羅斯的經濟動搖。責任只有普丁一人(Putin alone is to blame)。 俄國的獨裁者侵略外國,把成本丟給全世界。......當這個時代的歷史被加以記載的時候,對烏克蘭的「普丁戰爭」一定會使俄羅斯衰弱,世界的其他部分會變強(會如是記載吧)......普丁或許會用戰車包圍基輔,但是他沒辦法獲得烏克蘭人的心與靈魂。他沒有辦法消滅他們對自由的愛,沒有辦法弱化自由世界的決意。 「這是普丁所惹起的戰爭,責任在他身上」。拜登在演說的最後一句是Go get him(抓住他)。 在白宮正式發布的演說全文中並沒有這一句,這是拜登的即席發言。這句話其實是在催促俄國要發動政變。 假如普丁要把手按到核的按鈕時,能夠阻止的是他的心腹,或是參與核攻擊程序的國防部與軍隊的頂尖人物呢?果真他們能夠阻止他嗎?對此,看法分歧。 英國BBC在2月28日訪問了好幾位有識之士的意見,這些意見都是悲觀的:「心腹們是站在統治者那一方」、「任何人都沒有在普丁面前作阻擋的準備」。 另一方面,在去年較早期的階段正確預測開戰可能性的美國週刊《Washington Examiner》的記者Tom Logan在2月28日時問普丁的心腹們,他們的說法是「在發射核彈前,會斃掉他吧。」 看起來,被追到走頭無路的普丁就像一隻受傷的老虎,很有可能拼死一搏。這個時候,或許最重要的就是如拜登所說:「抓住他!」 普丁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使俄羅斯孤立。示意圖/擷自FRANCE 24 English影片
張正修 2022-03-05
普丁陷入了烏克蘭的泥沼?

普丁陷入了烏克蘭的泥沼?

  在去年12月的調查當中,烏克蘭人贊成加盟北約的比率上升至59.2%。顯然地,2014年的危機使烏克蘭團結在一起。示意圖為2013年12月至2014年烏克蘭親歐盟派舉行的示威活動。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俄國將於這個月16日入侵烏克蘭,並呼籲美國人快速離開烏克蘭。從世界各國的報導來看,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漲。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麼情事會越來越緊張呢?俄羅斯那麼樣地拘泥於烏克蘭,究竟是什麼理由呢? 一、俄烏對峙的起因 2014年2月,烏克蘭的市民為了抗議當時的親俄政權,結果,在政府的鎮壓之下,死亡人數超過100人。當時的總統怕被追究責任就逃亡到國外,於是親歐美路線的政權就誕生。俄羅斯對此就非常反彈,而強行把克里米亞半島加以合併。 在此之後,接受普丁政權援助的親俄勢力就占據烏克蘭東部的一部分,而與烏克蘭開始爆發武力衝突。隔年2月,隨然彼此締結了停戰協議,但是協議當中就放入了烏克蘭要給親俄派所控制的地區自治權。但後來,俄羅斯對於返還克里米亞的協議,完全都不回應,並持續批判烏克蘭說:在烏東紛爭當中,要給烏東自治權所必要的法制之制定並沒有什麼進展。於是,和平協議的進程就停了下來。 俄羅斯這次對美國、北約(NATO)所提出的三個主要要求是:1、停止北約的擴張,不要承認烏克蘭的加盟;2、1997年北約決定向東邊擴大以後,北約在此後所配置的部隊與武器要撤去;3、限制飛彈的設置與軍事演習……等。對於2014年烏克蘭危機所以產生的原因,俄羅斯要向全世界所展示的說法就是:這個原因就在於歐美對於烏克蘭的援助,以及北約從90年代起就不顧俄羅斯的反對而向東所推動的擴大。 美國、北約特別拒絕的是:北約擴大的停止。因為加盟北約的問題是同盟的原則,而這與加盟國的主權是有關的。更且,美國不能再重複川普時代的自己國家的優先主義以及因為在阿富汗撤軍所造成的同盟動搖。 普丁對此就反彈說:這並沒有考慮俄羅斯的掛慮。普丁雖然否認有入侵烏克蘭的意圖,但是完全看不出來他有要撤軍的樣子。相反的,從1月中旬起,普丁把軍隊送進與烏克蘭在邊界上連接約1100公里的白俄羅斯,而使得事態更加嚴峻。 二、烏克蘭和八年前是不一樣的 雖然雙邊的協商可能會拉長,但是俄羅斯打算在那個地方妥協呢?卻不知道。普丁雖然否認侵略的意圖,但是他只要無法把他自己舉起的手放下,那麼,他就有可能找個理由而不得不對烏克蘭展開攻擊。 烏克蘭在2014年的危機之後,推動軍隊的整建。國防預算在GDP當中所占的比率是4%。不只美國,就連英國也斷然提供攻擊戰車的飛彈給烏克蘭。這次的烏克蘭軍隊和8年前無計可施而喪失領土的狼狽樣子是不一樣的。假如俄軍入侵的話,那麼就有必要覺悟到要付出相當的犧牲。 2014年的危機,俄國國民狂熱於克里米亞的合併,普丁的支持率跳升到將近九成。但是,這次輿論的反映卻是很難解讀。 普丁有著很大的不滿,那就是俄國從90年代以後就被當做是「冷戰的失敗者」而受到冷對待。他誇下豪語說:俄國變強了,並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要聽俄國的聲音,而現在正是他們要洗耳恭聽了。 普丁曾說:蘇聯的崩潰是20世紀最大的地政學上的慘劇,這個發言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也說:不後悔蘇聯崩潰的人是無情的,而希望蘇聯復活的人是沒有頭腦的,因此他現在也不是在思考著蘇聯的復活。 三、帝國的思考—普丁真正的態度 但是對於鄰國烏克蘭的應對,卻是與他國不同的。 烏克蘭被夾在俄國與歐洲之間,對於俄國來說,這是有著「居於俄國與歐美之間的緩衝地帶」之意義。更且,普丁拘泥於俄國於烏克蘭是「兄弟之邦」的看法,認為這個「兄弟之邦」是起源於中世紀的大國「基輔‧羅斯公國」。他在去年7月的論文中,說到:真正的烏克蘭主權只有在與俄羅斯的夥伴關係上才有可能。這種講法會使人想起掌控東歐時的蘇聯的「限制主權論」(The Brezhnev Doctrine),而這對於烏克蘭來說不外是帝國的思維,因為烏克蘭從17世紀起在帝制俄羅斯的掌控之下被稱為「小俄羅斯」,到了1991年蘇聯崩潰時,才好不容易開始走出自己的道路。 獨立之後的烏克蘭本來因為親歐洲的西邊與親俄羅斯的東邊而在輿論上二分。但是在軍事上,主張採取中立的傾向則是很強的,在2013年的民意調查當中,認為北約是「守護者」的比率只有17%,而有29%把北約看作是「威脅」。但是在去年12月的調查當中,贊成加盟北約的人上升至59.2%。顯然地,2014年的危機使烏克蘭團結在一起。 四、普丁陷入進退不得的泥沼了嗎? 普丁如果真的發動戰爭,將會與西方世界決裂,這對於俄國未來的發展一定是負面大於正面。但假借表面選舉而勝選的普丁以這種獨斷式的方法壓迫烏克蘭,將使烏克蘭離俄國越來越遠,就好像習近平不斷威脅台灣一樣。獨裁者會陷入自己所設下的危機,普丁應該是一個典型。 普丁如果真的發動戰爭,將會與西方世界決裂,這對於俄國未來的發展一定是負面大於正面。圖/擷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張正修 2022-02-14
台灣的政治發展轉捩點

台灣的政治發展轉捩點

  國民黨應該已經知道用目前的政治惡鬥模式並沒有辦法拉下民進黨,這次的公投與中二選區的補選,對於台灣來說,應該是政治發展的轉捩點。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民報合成   一、台灣的政治發展已出現轉捩點 國內的政治經過罷免韓國瑜、黃捷、陳柏惟、林昶佐與四個公投案以及林靜儀委員的補選當選之後,各位或許會發現到政黨的惡鬥好像消失了。我想許多讀者或許會跟我的想法一樣,那就是國民黨應該已經知道用目前的政治惡鬥模式並沒有辦法拉下民進黨。所以我認為這次的公投與中二選區的補選對於台灣來說,應該是政治發展的轉捩點。跟著下來,國民黨會怎麽問政呢?這是大家都正在等著觀察的地方。其實,我個人認為如果國民黨專業問政,好好把某些議題弄得非常清楚,是可能把我目前認為幾個並不合格的部會首長弄得很難堪,讓他們下台的。 二、漢文化沒有真正的對話與辯證 各位或許發覺到台灣人的政治立場與政治論述時常是連結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當與我政治立場不同的人講出有道理或不錯的話時,我們個人不會去從說話的脈絡中去找出對方的矛盾或是錯誤,而是很容易以政治立場先把對方定調,而聽不下對方的話,因而無法造成彼此的腦力激盪,而使彼此的對話更加深入,從而有可能找到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方案。由於傳統漢文化是以政治文化為中心,這就在家族文化的大前提之下,容易形成政治是保障各人家族利益的手段,因此與不同利益或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之對話就容易形成平行線,更因而造成最後解決政治問題的手段是比拳頭大。但是台灣在政黨政治成立之後到今天,似乎看出了正要形成一條與傳統不一樣的政治文化可能會出現。要怎麼形成一個新的政治文化呢?這就要看我們怎麼努力了。 其實我在民報專欄寫過許多有關西洋人的辯證精神,我也講過西洋人的哲學最大的特色就是對一切知識與現象的懷疑,進而在懷疑過程中,透過辯證去形成自己認為是對的理論。 三、從現象學看西洋人的懷疑與辯證精神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例如一般人都會認為「我」這個主觀之外的「世界」是客觀的,外面的世界充滿著不會變化的實體,也因為這個緣故,我們才能夠以這樣的世界為對象去形成我們的語言,並彼此溝通而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這樣的世界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存在著,如果有人提出懷疑,具有漢文化的人大概會說:這個提出懷疑的人是神經病。 但是,問題是:西洋現代哲學的產生其實就是打從根本對這個最基本的前提提出懷疑,並進行各種理論的探討與辯證而因此對於許多科學的發明給予啟示,並帶動相關科學的發展。 首先,我舉一個例子來問各位讀者,那就是在你我的面前有一顆石頭,你會認為石頭是存在的,我也會認為石頭是存在的。而且我跟你都會認為石頭是一個東西的看法也是一樣的。可是,西洋的某些哲學家就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石頭透過光線到達我的眼睛,而經過視神經到達我的腦子,我會認為那是一個石頭,同樣的石頭也會經過相同的程序到達你的腦,而讓你認為那是石頭。但問題就在於:我腦中出現的石頭跟你腦中出現的石頭要怎麽去證明是一樣的呢?在歐洲中古世紀,基督教具有權威,而一切都是上帝所創造出來的,只要引出上帝,當然就可以說上帝所創作出來的石頭對你、對我都是一樣的。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當基督教於所有的人之間不再被認為是具有權威時,這個問題就沒有辦法回答了,於是西洋的哲學家就各顯神通要去解釋這個問題。 上面這個問題如果再更進一步向前推進,就會變成:對於這個世界的一切,我所能說的,那就是:世界是在我的主觀所呈現的一切。我主觀所呈現的一切與你主觀所呈現的一切,我們都沒有辦法保證是一樣的。可是假如說沒有辦法保證是一樣的時候,那為什麼我們看到紅燈,我們又會一起停下來,看到綠燈又會一起走過去呢?⋯⋯太多太多的現象都是可疑的,但為什麼我們的許多動作,卻都是在碰到「我們彼此認為是相同的對象」而採取的呢?這要怎麽解釋呢? 在種種的解釋當中,有一個哲學家的解答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那就是德國的胡塞爾(Edmund Husserl)。他的看法,我們可以用「確信」這兩個字來說明。 這個確信應該怎麼說呢?舉例來說,石頭在我的外面實際存在著,而我是在看著石頭,因此石頭是跑到我的意識裡頭。但胡塞爾認為,只有石頭跑到我的意識裡頭是真的,其他則不敢斷然地說。但我為什麼會認為石頭在我的外面實際存在著,而我是在看著石頭呢?不只是只有石頭,別人、自己的身體、過去的回憶這一切都是只在自己的意識之中,這些都應該沒有跑到意識的外面。同樣的,世界只有在自己的意識當中存在,不會是在主觀的外面。但是我卻會很理所當然地認為:世界是在自己的外面存在著,我不會去從懸崖峭壁往下跳,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因為我確信的世界是:跳下去我會死翹翹。 那麽,確信產生的根據是在那裡呢?胡塞爾就用他的努力去產生了一套名為「現象學」的方法,要去解釋「確信」是如何產生的。 四、結論 越講下去,就會越有趣,但也會越來越深,作者在民報以前的專欄有稍微提過,但講現象學的內容並不是作者今天的重點,作者要講的重點是:如果我們能像胡塞爾、能像西洋人一樣打破砂鍋問到底,我們就可以看到台灣出現全新的政治,讓台灣在半導體、民主政治之發展、成功的防疫以外,看到另外一個新的台灣驕傲。 作者指出,學習西洋人的懷疑與辯證精神,有助於營造一個全新的台灣。示意圖/Pixabay
張正修 2022-01-17
普丁為什麼要跟習近平講一樣的看法?

普丁為什麼要跟習近平講一樣的看法?

  普丁(左)扭曲歷史而說烏克蘭是大俄羅斯的一部分,並裝作會侵入烏克蘭的是西方國家,這正是一種與中國相同的歷史解釋戰。示意圖/擷自CCTV新聞影片   一、普丁與習近平為何要「扭曲歷史」? 最近華盛頓郵報在1月8日發表了一篇社論,強調普丁與習近平「扭曲歷史」要將其侵略烏克蘭及台灣加以合理化。 (一)台灣部分 有關台灣方面,社論說:台灣,雖然一些中國人於7世紀就前往定居,人數卻遠遠不及原住民。1642年,這座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的島嶼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20年後改由中國的叛軍接管,被當成反清復明基地,直到1683年才被滿族政權統治長達2世紀之舊。但在1895年,中國甲午戰爭失敗,台灣被割讓給日本,又於1945年二戰結束後,納入蔣介石政權。 但是在去年7月,習近平在共產黨百年黨慶發表演說,宣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在他眼中,台灣只是一個叛離且必須盡快與大陸統一的省分。 (二)烏克蘭部分 至於烏克蘭,該社論說:俄羅斯、烏克蘭都起源於9世紀維京國家基輔羅斯(Kyivan Rus),但13世紀蒙古入侵後,兩國分別走往不同方向。現在烏克蘭大部分地區接受波蘭及立陶宛統治400年,發展出獨立的語言及宗教;儘管烏克蘭在18世紀末遭崛起的俄羅斯帝國併吞,沙皇也試圖壓迫其語言及國家的認同,但最終仍宣告失敗;1917年俄羅斯革命爆發,烏克蘭宣布獨立,雖於1922年被迫加入蘇聯,1940、50年代卻開始反抗,直至蘇聯1991年垮台時,超過92%烏克蘭人投票支持獨立。 但是面對這樣的歷史,普丁卻說「烏克蘭甚至不是一個國家(state)」,2021年7月他發文宣稱「俄羅斯與烏克蘭人是同一個民族、同一個整體」,但邪惡外國勢力、激進份子及新納粹主義者推行「反俄計畫」,誘使烏克蘭脫離莫斯科羽翼下的正當地位。 從以上所述來看,普丁與習近平最近的合作中,顯然普丁要藉習近平的台灣論來展開其與西歐及美國之間的國際謀略。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接近,其實目的之一就是「扭曲歷史」,以合理化對烏克蘭及台灣的侵略戰爭。 二、如何看待俄羅斯? 其實,最近中國因為習近平的惡搞,而使中國經濟下滑,對台灣是否開戰?在其科技不如美國的情形下,除非習孤注一擲而採取極端不合理的行動,否則短期內發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台灣人對於俄國的印象大概就是:共產黨的崩潰之後,俄國成為國協,此外對於俄國的了解不多。但是最近有個美國作家叫Christian Brose,他寫了一本書叫做The Kill Chain。該書中對俄國軍事的發展與資訊戰做了一些震撼人們知見的看法。吾人簡介如下: (一)對於烏克蘭危機,美國是否靠得住? 俄國在有關烏克蘭的情勢上面始終沒有放棄其強硬的態勢,其原因是因為俄國看透了美國的抑制力量的界限。在2014年,俄國合併克里米亞時,美國國防部已目擊了俄軍的實力。在2014年俄國合併克里米亞的時候,美國的軍事家們就檢驗俄軍的實力而在國防部與聯邦議會已經開始擴展開來而有著如下的認識: 美國假如與俄國最新的軍隊作戰的話,或許會輸,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俄羅斯會勝。 (二)從克里米亞被併吞所得到的認識 該書說:「這不是華盛頓政界所想所描寫的俄國軍隊。具有高性能的武器,例如像利用電磁波的電子戰爭系統、妨礙通信、防空系統精準的長程飛彈等等,而且這些幾乎都比美軍所裝備的性能更好。被稱為小綠人(the Little Green Men)的俄羅斯的特殊部隊能夠非常有效地使用這些武器,並展開快速而精密的戰鬥,這本來是長久以來只有美軍才能擁有的戰力。有關小綠人這個俄羅斯的特殊戰鬥部隊之戰鬥能力從烏克蘭軍隊的相關人員是可以取得證言的:「小綠人用電波妨害,使烏克蘭的軍隊的無人機墜落。用電波妨害使烏克蘭軍隊的飛彈彈頭的保險絲變成無能力攻擊,飛彈即使命中目標,但不會爆炸,飛彈沒有破壞任何東西就撲通一聲地掉落地上。根據烏克蘭軍隊的證言,小綠人可以偵測到烏克蘭軍隊所發出的無線信號,然後用這些信號反過來攻擊烏克蘭軍隊。發射無線通訊後數分鐘烏克蘭軍隊的據點就會被火箭炮集中攻擊而被一掃而空。俄國的軍隊使用無人偵察機去識別裝甲車,並立刻用特殊砲彈攻擊裝甲車的上層,瞄準裝甲車最弱的部分,而把車內的士兵全部殺光。 俄軍會使用行動電話的定位資訊來進行暗殺動作,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俄軍為了暗殺烏克蘭軍隊當中最優秀的而有名的司令官,會找出這個司令官的行動電話的號碼,在他使用行動電話的時候推算出他的定位資訊,而使暗殺作戰成功。 當然,烏克蘭軍隊的司令官在軍事行動中,基於安全上的考量,不使用行動電話。但是,俄軍會假裝是烏克蘭當局的人,打電話給司令官的母親,而聯絡說:『你兒子在任務中受到很大的傷害』。慌張的母親就急忙打電話給司令官的手機,注意到電話打進來的司令官就回電。數秒鐘之後,還在通電當中的司令官就被火箭炮的砲火擊中而死」 美國作家Christian Brose及新書:The Kill Chain。示意圖/擷自網路,民報合成   三、俄國戰略與戰術的多元化 實際上,美國沒有政治資源以俄羅斯為對手,更何況沒有軍事的餘力。俄軍真正的實力是相當進度的,即使是美國也有著很難對它加以控制的一面。更且,只看戰場上的戰鬥能力是不夠的。俄國的參謀總長Gerasimov說過:「戰爭的規則本身改變了。」「為了達成政治的、戰略的目標,非軍事的手段的角色變成很大,在很多的情況之下,這種非軍事的手段比起透過武器之力量的行使更有效果。」 這就是所謂被稱為「Gerasimov doctrine」的現代戰爭之新規則。軍隊在地理上要在那裡展開?已經不是問題。即使在平時,縱然沒有具體的戰場,但要認為戰爭經常在發生著。所有的場所都是戰場,非軍事的手段例如駭客攻擊,透過社群網路放出假資訊,引起社會的混亂即是。 四、被俄國攪亂的美國與烏克蘭 被認為俄國介入美國的總統選舉之一事,大家仍記憶猶新。因為真假與詳細內容不清楚而使得美國總統大選當中,有所謂不法之勾當的這種陰謀論,就在美國到處開花。2021年川普總統的支持者混入華盛頓國會議事堂的事件,如果探究其遠因,應改說俄國所佈下的資訊戰正是開端。 烏克蘭在過去五年當中,好幾次受到駭客攻擊,而且曾受到大規模停電等的災害。在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廠(在1986年爆炸)的監視系統也產生故障。 對於烏克蘭的一連串的駭客攻擊之首謀者被認為是俄羅斯。從這種意義來說,俄羅斯已經透過一連串的網路空間來攻擊烏克蘭。但無法忽視的是西方國家並沒有辦法提出有效的對策。普丁扭曲歷史而說烏克蘭是大俄羅斯的一部分,普丁並裝作會侵入烏克蘭的是西方國家。這正是一種與中國相同的歷史解釋戰。 作者指出,俄國對烏克蘭始終沒有放棄其強硬的態勢。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2021.4.21影片   五、美國與西歐如何對付俄羅斯 如果從「Gerasimov doctrine」來看,西方國家或許有對俄國準備作戰的意識,但是如果思考到俄國開始具有凌駕美軍的實力的話,有關烏克蘭之情勢的發展之未來,可能無法立刻斷定會如何。這也是許多國際政治家說:如果會發生戰爭,烏克蘭會先於台灣的原因。
張正修 2022-01-13
談美國經濟發展

談美國經濟發展

  要探討「新資本主義」究竟是什麼呢?只要看看美國的巨大IT企業就知道了。   圖:取自Google官網(資料照片)   一、台灣受美國經濟與經濟思想的影響比較深 台灣戰後早期的經濟發展是從日本輸入機械與半成品而後銷往美國。但隨著台商往中國發展,很多外銷至美國產品的製造業就漸漸移至中國。隨著美中冷戰的開始,台商海外的發展也開始轉變。相對地,日本在失落的十年之後,於安倍政權之下,打出了Abeconomics(安倍三枝箭)。而隨著岸田文雄內閣的誕生,岸田文雄打出了「新資本主義」的口號。2021年10月19日,岸田內閣就提出了包含55兆日圓的經濟政策。台灣去美國的留學生比較多,與美國建立了很多的人脈關係,而在經濟政策上也受美國比較大的影響,由於我們的規模小,所以我們常常被稱為是以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或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為主的製造業之國。相對地,日本是全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他們一直要找出:在資本主義巨幅變化之下的一條路,只是看得出來,他們摸索得蠻辛苦的。日本岸田文雄內閣為了決定「什麼是新資本主義呢?」,曾說他要成立「新資本主義實現會議」。但是學界各方面已經提出各種的看法。作者在觀看許多文章之後,反而透過日本人的眼光,看到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實力。 日本的學者野口悠紀雄就從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型,希望日本進行大膽而徹底的改革,以下是作者將他的論文做一番的整理,而且也希望無法脫離國際經濟的台灣要知道美國的發展。 二、美國是「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數據資本主義」 的確,檢討「新資本主義是什麼呢?」是很好的事,但是這個答案即使不檢討,答案也很清楚。所謂「新資本主義」就是「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數據(data)資本主義」。 這個概念已經不是單純概念上的東西而已,而且也已經大大地改變了現實的世界。儘管這個世界已經朝這個方向大大地在轉換,但是日本經濟還是無法從「舊資本主義」脫離,日本經濟所以停滯,其實是因為這個緣故。 其實要探討「新資本主義」究竟是什麼呢?只要看看美國的巨大IT企業就可以知道。 這些巨大企業群一般被稱為GAFA M(Google 、Apple 、Facebook 、Amazon.com.Inc.、Microsoft)。其中Facebook 要改名為Meta Platform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將他們稱為GAMMA。在這裡我們就姑且稱之為GAMMA。 GAMMA的驚人成長,如果依市價來計算其總額是日本企業總額的1.4倍,只看這個數字就可以知道GAMMA得規模。具體來說,吾人可敘述如下: GAMMA五家企業的市價總額合計是9.4兆美元(2021年11月13日),如果用一美元=114日圓來計算的話,是1072兆日圓。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的市價總額合計在2021年10月末是762兆。GAMMA所雇用的人數有124萬人。只不過是124萬人就創造出《日本上市公司所創造出來之價值》的1.4倍。 到目前為止的經濟,是由工廠與機械設備或是商舖等的資本設備來產生經濟價值的。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到目前為止的經濟就被稱為「資本主義」。但是新資本主義產生出價值的,並不是這些東西。實際上,GAMMA企業基本上並沒有工廠、商舖、機械設備。相對的,GAMMA企業擁有「數據(data)」。而數據就產生出經濟價值。 即使說是data,這並不是到目前為止人們所講的data,而是被稱為「big data(大數據)」這種規模很大的data,而這些大數據就成為這些企業的收益之基本來源。也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被稱為「數據資本主義」。 我們在最前面有說過「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一詞,正確來說,並不是完全不需要資本,而是說工廠、商舖等看得見的資本(有形固定資產)的重要性減少,相對的,資訊與數據等等眼睛看不見的資本(無形資產)增加了重要性。在商業會計當中,幾乎所有的big data 的價值全部都不當做「資產」(asset)來計算。 因此如果廣義來掌握「數據資本主義」的話,其實它就是「資訊資本主義」,或是稱之為「數位資本主義」亦可。 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與Meta圖樣。 圖:取自祖克柏臉書影片(資料照片)   三、「資訊.數據處理服務部門」的驚人發展 GAMMA企業在美國經濟當中,究竟具有什麼位置呢? GAMMA企業的從業員工有124萬人(2019年),在這當中,亞馬遜有80萬人之外,其他四家企業是44萬。另一方面,在美國商務部的統計當中,有一個「資訊.數據處理服務」的產業分類,而這個部門的受雇人口為45.4萬。因此這兩者大致上是一致的。所以,「資訊.數據處理服務」我們可以認為是把亞馬遜除外的其他企業。這個「資訊.數據處理服務」部門在2020年的每個人的薪資是18萬3801美元。以一美元=114日圓來計算,等於是2095萬日圓,是所有產業之平均薪資7萬1456美元的2.6倍。而且,從2013年起,這個部門的薪資增加率是61%。 日本的平均薪資是371萬(根據法人企業統計調查,這個金額是除了金融產業以外的所有企業的平均),因此,是日本的5.6倍。而在日本,是沒有「資訊.數據處理服務」這個產業分類的。這個分類即使在美國,過去也沒有這樣的分類,但這是最近所做出來的分類。由此可以看出,「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的成長對於統計項目的設定是有著很顯著的影響。 四、數據資本主義的就業人口與日本產業結構轉換的困難 「數據資本主義」的就業人口是全體的15%,是製造業的兩倍。 但是,「資訊.數據處理服務」的就業員工45.4萬人在美國整體的就業人員1億3217萬人當中,只佔0.3%,因此大家或許會認為這只是美國經濟當中的僅僅一部分而已。 但是,實施以資訊為中心的經濟活動者,不只是「資訊.數據處理服務」部門而已,做相同的經濟活動之部門,其他也是有的,這些是如下的部門(括弧內的數字是就業人數,以萬人為單位): 第一是「資訊」(253),「資訊.數據處理服務」被包括在這個分類當中。第二是「金融.保險」(635),這個部門因爲有商舖等,所以嚴格來說,不能夠說是「沒有資本」,但是因為它處理數據,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它是屬於「數據資本主義」的範疇。 第三是「專門.科技服務」(911)。第四是「企業經營」(226)。在美國,「企業經營」是獨立的一個產業分類。 上面這些都可以歸於廣義的「數據資本主義」之範疇。 如果把以上四個部門加以合計的話,受雇員工有2016萬,占就業人口總數的15.3%,是製造業就業人口1184萬人的將近兩倍。 由以上所述可知,美國的產業已經朝向「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而在大大地改變之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業人數顯著朝這個領域在移動當中。我們可以看一下從2013年到2020年的就業人口的增加率: 產業整體增加率是5.33%,「資訊」增加率是3.9%,(其中,「資訊.數據處理服務」是44.2%),「金融.保險」增加率是11.1%,「專門.科技服務」是17%,「企業經營」是14.4%;相對的,製造業的增加率僅0.83%。 因此,美國的產業別就業人口是有很大的變化,日本經濟所以持續停滯是因為這樣的產業結構無法轉換的緣故。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圖:取自岸田文雄IG(資料照片)   五、製造業已經移轉至「沒有工廠」 美國的變化不單單是是以上所述而已,即使在製造業,變化也已經產生,而這就是「fabless」(沒有工場)。半導體的高通(Qualcomm)與NVIDIA(英偉達)就是。這些企業把製造工程委託給鴻海與台積電(電子機器受託服務)。他們集中於開發、設計、銷售等附加價值高的事業當中。換句話說,製造業變成了附加價值很高的資訊產業。因此,他們就獲取了高收益。蘋果驚人的成長的基本原因就是「無工廠化」。 在製造業當中,即使產生經濟價值的,就現在來說,並不是工廠與機械,而是變成開發與設計等等。換句話說,即使在製造業,她們也移轉至「沒有工廠的製造業」。 六、政府的角色並不是到處在散財發補助金 數位被認為非常重要的,的確是如此,但是所必要的並不是要把傳真機轉換成mail,或是把印章轉換成電子簽名。改變經濟與產業全體結構才是重要的。假如不這樣做的話,日本不可能重生。 那麽,為了上述這個目的,美國政府所應該做的是什麼呢?其實,美國政府並不是自己主導而到處在發補助金,而是市場的力量去實現了目標。 日本政府所應該做的並不是去領導成長,也不是去做取得掌聲的散財政策。也不是為了把半導體的工廠邀請至日本來發展而提出補助款。 重要的是:要除去阻礙成長的原因,要去與既得權者加以戰鬥。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張正修 2021-12-13
從恆大集團的經營危機看中國經濟的成長模式

從恆大集團的經營危機看中國經濟的成長模式

  恆大集團的危機顯示出中國經濟發展會下滑的一個發展模式,恐衝擊到全球經濟。   圖:翻攝自微博   習近平上台之後提出「中國夢」的奮鬥目標,推動了一帶一路,想要取代美國而成為世界的霸權,並在南海與東海,圖謀以軍事力量造成中國本身在這兩個海域的既定勢力之局面,而中國長期對美國的傷害與偷竊等因素,終於造成美國與民主國家結盟以圍堵中國的新國際局勢。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爆發了恆大集團的危機,而這個危機是否是一個重大的警訊與指標呢?作者最近閱讀日本的報導時,發現這個危機其實是顯示出中國經濟發展會下滑的一個發展模式,因此作者想透過新頭殼專欄對此稍做介紹。 ㄧ、 中國經濟成長的減速 中國最近的經濟成長之放緩已是很明顯的現象。今年7月至9月的GDP國內總生產的成長率是4.9%,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其經濟成長率降到5%以下。而這種經濟成長下降的背後,很顯然地是有著不動產業界的異常現象,而這個異常現象正是由恆大集團的經營危機所象徵出來的。從這個異常現象,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發展至目前的一個成長模式。 當然,中國經濟成長會大幅放緩的背景,很多人指出有如下幾個因素:武漢肺炎病毒的肆虐、半導體與電力供應不足造成消費與生產的下降,除此之外,不動產業界特有的結構問題與因此所造成的投資減少也是主因之一。 恆大集團是在1996年由許家印所創業的。其興建、銷售住宅的事業就隨著改革開放之後的經濟成長而急速擴大,其住宅的銷售面積大約達到8000萬平方公尺,而成為巨大的大型不動產業者。後來,恆大集團更把手伸進健身房、職業足球隊的經營,更參與至電動車製造業的開發等等,進行多角化的經營。由於這個緣故,恆大集團就透過融資與公司債的發行去籌措資金,而其負債如以日圓計算就高達33兆日圓。 恆大集團之經營所以惡化,且背後的原因當然是有關當局強化管制的緣故。中國政府去年8月對於不動產業者導入了管制,要使不動產業者之負債壓在一定的規模上,更且在今年1月,對於金融機構設定了購買住宅時的融資額上限,也因此使得住宅的交易規模縮小。恆大由於背負巨額的負債,所以很難再接受到新的融資,但另一方面,其銷售額又減少。結果就造成恆大的資金調度快速惡化,無法償還負債的利息與本金。支付不能的不安就高漲。恆大雖然透過事業的出售想要籌措出還債的資金,但是利息支付的期限一個跟著一個到期,恆大是每天處在在走鋼索的狀況,令人提心吊膽。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雄心勃勃,上台後提出中國夢,想要取代美國而成為世界的霸權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二、 恆大的經營危機所可能造成的影響 事實上,恆大的危機有幾個隱憂,假如說恆大為了確保還債的資金,而把自己所保有的不動產以便宜的價格拋售的話,這將會使不動產價格之行情下跌,而這恐怕會連鎖性地導致其他不動產公司之經營惡化。如此一來,對不動產相關業者增加貸款的金融機關的不良債權會擴大,而這會造成和過去的日本一樣,產生貸款的緊縮而可能造成經濟全體的惡化。 恆大集團發行了以美金計算的債券(以日圓計算,約兩兆日圓的規模),日本與海外很多投資機構也保有這些債券,這些債券如果無法償還的話,一定會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對此,許多專家之間的看法是:許多對於恆大的債權是不會像雷曼兄弟的時候一般,被捲入到複雜的金融商品當中而被加以銷售,因此,不至於會造成國際金融系統的危機。 但是也有人指出:中國不動產市場的規模已經到達數百兆日圓,正因為如此,關連企業如果連鎖倒閉時,那麼其所產生的經濟衝擊是無法輕視的。中國的金融監督機構在9月下旬就對於主要的金融機關要求繼續出借「安定而有秩序的不動產融資」,並在這種局面之下,提醒金融機關不要過度緊縮融資,以免把不動產業界逼到更困難的困境當中。從這種作法,我們似乎可以窺見中國當局對這個問題的處理變得非常神經質。 三、 經濟成長的界限—依賴不動產的成長模式 在中國,土地是國有,不動產業者是從地方政府購入土地的使用權,以確保建設用地。然後興建住宅,並將之加以銷售。由於到目前為止,不動產的價格因為繼續上揚,所以建設業者為了確保用地,即使借了巨額的資金,還是可以在返還貸款之後獲得利益的。另一方面,得到巨額收入的地方政府就把這些資金投入到基礎設備(infrastrucure)上面,而帶動地方的成長。 但是當不動產的價格下降時,建設業者花在取得用地的錢也會減少,於是地方政府就無法取得充裕的資金,也就無法像以前一樣,對基礎設備進行整備的建設。因此,不動產市場的低迷就有瓦解《到目前為止支持中國經濟成長的結構》之虞。 那麼,中國政府為什麼要打出政策來強化對不動產相關產業的規制,而造成這些問題呢?其實,這應該有幾個因素存在:1、經濟上的目的:希望不要像日本一樣,引起泡沫經濟,2、有政治的背景。 習近平打出共同富裕的目標,要讓所有的人都富有。過去鄧小平提出先富論,讓能夠先富裕的人富有,而習針對這種先富論的思惟要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打破到目前為止的平等思想的先富論》使競爭原理擴大、滲透至社會當中,變成了中國成為經濟大國的原動力。但是其結果就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使人們產生強烈的不滿。特別在《投資不動產而其價格可確實上漲》的可投資之處就產生了巨額的投機資金,像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的不動產價格就高漲到平均年收入的數十倍。日本經濟過去在泡沫發生時,住宅的價格是高度飛揚,而一般平民花一輩子也買不起的不滿就蔓延而發展成為政治問題。像這樣的狀況現在是正在中國發生。 為了使住宅從投機的對象轉變成是居住的對象、為了控制投機的住宅購入,中國在10月就打出了政策,要以實驗的方式,導入不動產稅,而這個不動產稅就是以土地之利用權與建築物為課徵對象。但是在主要的都市當中,擁有許多不動產的共產黨幹部們等既得權者們的反彈就非常強烈,而且這種不動產稅是到目前為止都還沒被實現過的。習近平是否能夠壓抑這些抵抗勢力,透過不動產稅的導入,去阻止投機的風潮呢?這是大家正注意看的地方。 另一方面,因為新稅導入的方式,有可能使得不動產交易一下子急劇下降,造成價格下滑,而導致業界的收益惡化。中國是否能夠軟著陸,一方面抑制不動產的投機的發展,又不破壞市場呢?由於這會給世界經濟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各國正注視著這個動向會如何發展。 其實鄧小平的先富論是有後半段的。鄧小平其實曾提倡:先富者有義務要使發展較遲者富有。但是後來的中國卻變成:先富者使用其財富而變得更加富有。這個現象雖然有著支持經濟成長的一面,但是貧富差距卻以極端的形式正在擴展開來之中。以恆大集團為首的不動產業界所陷入的苦境似乎很鮮明地顯示出:放著差距不管而持續成長的中國經濟將會走到停滯不前的局面。 依賴不動產的經濟成長模式使貧富差距擴大,將會讓持續成長的中國經濟將會走到停滯不前的局面。 圖:翻攝新浪網 四、 結論 中國的經濟並非單純的市場經濟,因此在觀察其經濟時,也必須考慮很多的非經濟因素。日本的相關報導是否能全面性地點出中國經濟發展的成因呢?由於作者所讀有限,不敢遽下定論,但上述的分析應可供國內的政治界與經濟界參考。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張正修 2021-11-16
因為武漢肺炎而曝光的中國共產黨的真正目的

因為武漢肺炎而曝光的中國共產黨的真正目的

  蔡總統發表了兩國論,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國聽了氣呼呼,美國沒有正式回應,台灣與美國正在走向一個新的亞洲秩序。圖/擷自總統府flickr 2021.10.10   一、美國新政策形成所面臨的阻礙 10月10日,蔡英文總統發表了兩國論,亦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中國聽了之後氣呼呼的,但是美國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正式回應,似乎台灣與美國正在走向一個新的亞洲秩序,要打破中國對台灣的主張。但是,習近平上台以後,中國是非常有條不紊的進行兩面手法,一方面以甜言蜜語迷惑世界各國的領袖與投資人,但一方面卻是以狠毒的手段要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新國際秩序。國人們在各種相關報導當中,已經大致可以掌握其間的問題點,但是台灣長期與中國對峙,而且文化相近,所以我們對中國的了解相對比較容易,且比較不容易上當。但是對於歐美人士來說,中國共產黨是用了許多心思與手段,使許多人對中國產生幻想,這跟二戰前後,共產黨在美國塑造自己是土地改革者的手段,有許多相似之處。雖然美國的對中政策已經形成,而且正在執行之中,但是這並不是表示美國即使到目前就沒有阻力。 當武漢肺炎在整個世界擴大感染的過程當中,中國在國內外採取了各種強硬的手段,但是,民主主義國家因為對於中國共產黨有兩個錯誤的看法,所以沒有辦法去加以阻止。那麼,中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習近平的真正面貌是什麼呢?日本與美國應該以什麼態度來面對中國呢?曾擔任川普政權的國家安全顧問(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英文通稱為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的麥克馬斯特(Herbert Raymond “H.R.” McMaster,擔任期間是2017年2月20日至2018年4月9日)在今年出了《Battlegrounds. The Fight to Defend the Free World》(日文翻譯為:成為戰場的世界—為守護自由世界而戰)一書對於這個問題提出了他的看法。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開放的台灣社會必須與國際連結,因為共產黨對世界的統戰策略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作者在本文當中,就以日本的報導為基礎,介紹中國的雙面手法與許多人因此所產生的兩個誤解。 二、隱藏在武漢肺炎的背後所進行的種種攻擊 在武漢肺炎疫情的期間,從中國共產黨所採取的行動,可以清楚明瞭其領導人們的意圖。在國內,中國共產黨擴大並強化其排他性的權力,而對外則是:即使犧牲其他國家,也要完成「民族的復興」。 但是對於《與中共競爭之本質》,美國等的國家卻有兩個誤解存在著。而中共就將這些誤解當做障眼之物,進行籠絡、敲詐勒索、隱蔽的工作。而這樣的誤解並不是中國為了追求自己的野心而基於自己的意思所造出來的,而是自我陶醉者(narcissi)認為《這只是中共對於外部的反應而已》這種自以為是的心態所造成的。 第一個誤解就是認為:中國的攻擊性是美中關係緊張的產物。這種錯誤的看法就是認定中共並沒有自發的攻擊性,認為中國並沒有很強的對抗意願,只是隨著美國的動作而採取行動而已。但是如果大致上去查一下中共在疫情其間所做的行為的話,就可以知道:美國並不是中共具有攻擊性的原因。 中共在武漢肺炎爆發時隱蔽資訊,迫害「就武肺警告世界的醫生與記者」,蔑視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把台灣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之外。中共用所謂的戰狼外交進行追打的舉動,要把中國對疫情應負的責任模糊化,而持續主張說:中國對疫情所採取的措施比起其他國家更好。 中共其實實施了中國諺語中所說的「殺一儆百」的政策。當澳洲提案說要調查武漢肺炎病毒之起源時,中國就以經濟的手段痛整澳洲。而且,中國對於包含日本在內的全世界的200個以上機關的研究機構,進行大規模的駭客攻擊。 中國共產黨趁著疫情的流行,偷偷地使用科技要去推動警察國家的造出,擴大對香港的鎮壓,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持續對維吾爾族進行緩慢式的種族滅絕。中國並將許多外國的特派員驅逐出境,並將呼籲擁護人權的許多維權人士關進牢中。 人民解放軍(PLA)在疫情流行期間非常忙碌。在喜馬拉雅山的邊境殺害印度士兵,用軍用飛機與軍艦威嚇日本的釣魚台,還有台灣。在南海衝撞船舶,而且,中國繞著戰略性的海域,主張它擁有沒有根據的統治權,對於不接受其主張者脅迫說要發射砲彈。當日本的菅義偉首相與拜登總統約定要援助《抵抗中國高壓行動的國家》時,中國政府為了強化其對東海的領有權,就公布說要調查釣魚台有關的地形。 上述中國無數的攻擊行為的原因,其實很難認為是在美國身上。僅管如此,印度太平洋的各國,還有其他地區的部分領導人不斷的說:「希望不要在華盛頓與北京之間,強迫我們選邊站」。但是,所有的這些領導人在這個嚴酷的事實前面,必須覺醒。因為擺在他們眼前的選項只有維持主權或是從屬於中國。 第二個誤解是:與中國的競爭是充滿了危險,冒進是不負責任的。他們還說:因為存在著「修昔底德的陷阱」(作者註:修昔底德是古希臘雅典的歷史學家,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向來居於主導地位的霸權國家與竄起的新興國家會彼此衝突至戰爭無法避免的狀態)。而這個用詞就顯示出竄起的國家(中國)與維持現狀的國家(美國)之間有產生紛爭的可能性。 中共的領導人之所以喜歡「修昔底德之陷阱」的比喻,是因為他們要製造出它們被夾擊的錯誤假象,也就是:他們是要被動地去回應協調呢?或是採行戰爭呢?但是,有透明性的競爭正是防止沒有必要地使事態擴大的最好作法,這樣的作法並不會妨害他國與中國之間的合作,倒不如應該說:這樣的作法使得他國與中國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 麥克馬斯特認為:為了把中國認為是自由民主社會的弱點轉變成競爭上的優越性,改正上面的兩個誤解是必要而不可欠缺的。而且,為了防止中國巧妙的籠絡、敲詐勒索、隱瞞,為了展開必要的集團行動,改正這些誤解是必要不可缺的。 三、許多人相信習近平的話 自由世界的許多企業領袖與政治領導人們是自己進而被騙。他們所注意的是習近平所講的話,而不是中國共產黨實際所做的事。 他們認為人道主義者習近平讚揚超越國境而互相合作的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與「法的統治」(rule of law)的美德,但中國實際上是從國際機關奪取力量,壓制人們的自由,對維吾爾族進行種族滅絕。 他們認為環境保護者的習近平宣告:在2060年之前,要在實質上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到0。但實際上,中國把80%的國民暴露於超越安全標準的環境污染當中,在南海為了建造軍事基地的人工島,破壞了生態系統,在世界各地,每年蓋了許多燃燒煤炭的火力發電廠。 他們認為是自由貿易者的習近平在瑞士的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中,就貿易、投資的自由化大談其看法,但是中國實際上卻進行掠奪性的融資使借錢的國家痛苦不堪,並實施強制勞動,從國庫拿錢補助企業,透過產業間諜竊取機密等。 他們認為浪漫的習近平構想著國際性的「命運共同體」,但是中國卻是一步一步的使那些很容易受其高壓軍事活動與經濟活動影響的國家變成從屬國。 習近平的發言與真實剛好相反。接受習的想法等於是在幫忙中共製造出中共壯大的企圖=國際秩序的新規則,然後吊死這些幫忙它的合作夥伴們。 作者指出,自由世界的許多企業領袖與政治領導人相信習近平所講的話,而不是中國共產黨實際所做的事。事實上,習近平的發言與真實剛好相反。圖/擷自中國人民網   四、即使現在,許多人還是抱持錯誤的看法 儘管如此,但是還是有一部分的人持續抱持著這個誤解。這個誤解其實就是:人們追求短期的利益與有利的投資回報而趨向中國的根據。中國共產黨即使強化其對於民間企業的介入,但是世界的投資人們卻毫無畏懼地把資金投入到中國企業的股票等等。 2021年從海外向中國新的直接投資金額超越對美國的投資金額而成為世界第一。列寧有過一句話,那就是:「資本家連會吊死自己的繩子也會賣吧!」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腦中所浮現的不正是資本主義幫忙自己的對手而走向自滅的影像嗎? 五、結論 麥克馬斯特主張日美的領導人應該對中國說三個「No」。其實這三個No ,讀者大概都已有所了解。共產黨的統治與古代中國不一樣,其團結性格很強,這種淵源於列寧先鋒政黨的影響,如果不使其內部產生足以分裂的矛盾,共產黨是不會垮台的。蔡英文總統的兩國論,雖然還是有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但是正式透過國會對外的宣布,並開始跟各個國家在不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提下建交,並進入聯合國,這些都是政府接下來要從事的工作,而且這可以透過解釋而在不違憲的情況下去達成。
張正修 2021-10-14
虛偽的意識型態與吳淡如

虛偽的意識型態與吳淡如

  作者指出,國民黨政權扭曲歷史真相,形成一套主張並將孫中山神格化,強迫台灣人接受黨國教育。圖/擷自維基百科、國民黨FB直播影片,民報合成   一、不認識孫中山就是去中國化? 10月1日,作家吳淡如日前指出,在教改「去中國化」之後,許多台灣小孩不知道誰是孫中山,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也表示,郭台銘的女兒也不知道岳飛是誰, …… 其實,吳淡如生於1964年,是宜蘭人,跟我差10歲,我想我跟她相同,應該都是受過國民黨黨化教育的世代。 從維基百科資料可以知道:吳淡如畢業於北一女、取得台大法律系學士、台大中文研究所碩士,也取得台大EMBA的碩士,至少在學歴上,算是不錯。不過,她最受到人家注目的是:她曾到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取得EMBA碩士,並在上海引用納粹時代的德國人所謂「你如果對猶太人被抓不關心,最後你會被抓走」的話,來罵民進黨政府。 對於吳淡如與郭台銘的講法,後來經過媒體的報導,大家大概都已知道:趙少康與吳淡如及郭台銘所講的並非事實,現在的教科書都有提到孫中山與岳飛,只是不同的是:現在的教科書並非以國民黨的虛偽史料為中心所編篡出來的教科書,如果說這叫做「去中國化」,那倒不如應該說是「去國民黨化」。顯然地,趙少康與吳淡如乃至郭台銘的講法會讓人覺得他們還活在國民黨一黨專制的時代。其實,吳淡如與趙少康如果多看一下有關孫中山的書籍或史料,就會知道以前以國民黨的意識型態所編出來的中國近代史乃至台灣史的說法,是「滿紙荒唐言」。一個知識分子是要有判斷能力的,任何的知識分子可以有自己的主張,但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去講出自己主張的正確性。一個學歷還不錯的所謂作家到底是在捍衛自己的主張呢?還是沒有判斷力,只能活在自己所接受的黨化教育的世界裡頭呢?其實讀者一看就可以知道。 我想在受黨化教育時代的人們是沒有辦法去了解真實的真相的,就像現在的中國大陸在媒體與教育受共產黨掌控的情況之下,許多中國人不能知道非常多的真相一般。蔣介石因為曾加入中華革命黨,他宣誓對孫中山絕對效忠,而他在台灣的教育與媒體當中,就把孫中山造神,使孫中山成為完美的聖人。因此,在我這個時代的人,如果不知道孫中山,當然很奇怪,我在猜:吳淡如可能還活在黨化教育的時代,以為孫中山是個完美人格的人吧!其實解嚴後的台灣,各種史料已經公開,孫中山是什麼樣的人,大家都可以知道,倒是吳淡如這種學歷不錯的人似乎連這個都不懂,真的會讓我懷疑她到底有沒有思考能力?如果說沒有思考能力的話,是否也印證了台灣的黨國教育,真的很成功?這或許是研究台灣史乃至社會學、政治學很重要的案例。其實,我個人在高中時代就受當時黨化教育的影響,加入國民黨,但是當我知道越多的真相、知道自己與自己的親人及同胞被國民黨分化時,我就開始反抗國民黨與國民黨政權,這其實是跟我同時代的許多綠營人士所共同的經驗。如果吳淡如是福佬人,她應該會跟許多人有相同的歷史體驗才對,但何以她會走上舊統治者的陣營過去,這我就無法知道了。 二、意識型態的意義與其發展史 (一)何謂意識型態? 其實,在台灣以蔣介石的國民黨為中心的黨國思想,如果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意識型態,而且是以捏造許多事實而形成的虛偽意識型態。那麼,什麼是意識型態(ideology)呢? 意識型態是個有多種意義的概念,大致上來說,它是指人們的看法、想法,而這個字一般是在「偏頗的看法、僵化的想法」這個意義上被加以否定性使用的用語。所謂以黨派的利害、階級的利害為基礎的偏頗看法、想法,就是意識型態。不過,這個用語有時候會在肯定的意義上被加以使用,例如對於既有的秩序,以批判的角度加以掌握,而產生出新的政治、經濟、社會的思想,也可以說是意識型態。 (二)拿破崙使用了意識型態這個字 1、歐洲人對於思想的傳統看法 一般來說,思想這個字眼一般是包含「對於人生與社會的想法」這種廣義的意義,它是被當做一種的「觀念體系」而被加以使用的。在歐洲長期的傳統上,思想很容易被認為是:它是具有獨自而固有的領域,它能夠認識「永遠而且普遍的實在」,並可以在這種思想之下,對於其所揭舉的目標,展開行動。這種思考模式,在尊重「觀念的普遍價值與力量」這個意義上,是與柏拉圖的「理型」(Idee)之理論互相連結的。柏拉圖認為超越經驗的理型才具有「真正的實在性」,而這種理型可以具體展現出絕對的真善美,人必須透過理性的認識(episteme),去到達這個永遠的實在。柏拉圖這種理想主義的「理型論」後來經由中世紀的阿奎那(Thomas Aquinas),就被康德與黑格爾的認識論所繼承而傳承至今。在歐洲,所謂的觀念論(idealism)與形而上學(metaphysics)的思考法這個系列就顯示出歐洲長期的這種思考傾向。 2、法國啟蒙主義的思想家基本上是採取感覺論與唯物論 但是在進入17世紀以後,由洛克等所代表的經驗論哲學家們就拒絕柏拉圖的「理型論」思考,亦即他們認為「理型」這種東西並非是超經驗性的實在,它們在現實上,只不過是「心理」的觀念而已。受到英國經驗論哲學的影響,法國的艾爾維修(J. R., Claude Andrien Helvetius, 1715〜1771)與孔迪亞克(Étienne Bonnet de Condillac,1715〜1780)就從感覺論、唯物論的立場,採取某種距離來觀察思想的發生,例如艾爾維修從「孔迪亞克結合經驗論與唯物論的立場」,認為人的性格與其說是先天的,不如說是由sensibilitēphysique(物理性的感覺、肉體性的感覺)所製造出來的。因此,如果要培育出健全的精神,那麼社會環境是很重要的。 在18世紀後半,以啟蒙思想家為中心而認為思想是由感覺或外在的因素所製造出來的立場就變的非常強。 3、托拉西的觀念論是意識型態理論的開端 在這種哲學的轉換期,首先從學問的角度以「ideologie」這個字眼來顯示出「思想是具有限制性的」是法國的托拉西(Destutt de Tracy)。托拉西因為對孟德斯鳩的「法的精神」寫書評而出名,他將英國的感覺論與法國的啟蒙思想加以綜合,而分析意識從感覺至觀念發生的過程,並給與「觀念學」這個名稱。 他認為柏拉圖所倡導的「理型」等等並非現實存在之物,所謂觀念不外是人的現實產物,人的意識、精神是由感覺與物質所形成的。其實,這種「觀念學」的基本立場只要是與「意識的受拘束性」這個主張有關的話,那麼「觀念學」就展現出後來的馬克斯(Karl Marx)與曼亥姆(Karl Mannheim)的意識型態論的基本要素。 托拉西的「觀念學」基本上還是處於霍布士與比豐(Georges-Louis Leclerc,Comte de Buffon,1707〜1788)所說的自然史的方法論階段,他亦即把人當做自然的存在物加以處理,也因此,他對歷史的認識、社會的認識,如果從現在來看,未必是充分的,換句話說,他的看法顯示出:當時的感覺論與機械式的唯物論在方法論上是有界限的。儘管如此,「觀念學」就與向來的「理型論」這種形而上學訣別,把「觀念」當做觀察的客體,當做實證科學的素材加以處理,就這一點來看,它在對思想做科學認識的歷史當中,具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不只如此,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包含「觀念學」在內的感覺論、唯物論的哲學就與當時的「理性宗教論」、「合理主義的自然法思想」以及「社會契約思想」共同否定歐洲既有的宗教乃至啟示宗教。就這種意義來說,「觀念學」擔當了批判絕對權力的哲學的角色。 作者指出,ideologue這個字是由拿破崙開始使用。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雅克-路易·大衛繪畫,1812年)   3、拿破崙使用了ideologue 這個字眼 當時,以托拉西為首的感覺論、機械式的唯物論的思想家們的批判哲學,對於已成為絕對權力者的拿破崙而言,絕對不是很順耳的意見,更何況拿破崙對於自己成為皇帝一事,在其內心深處仍是有著很複雜的情結,因此拿破崙對「觀念學」派很旺盛的批判精神就非常不爽,他就帶著憎恨而將托拉西一派的人稱為ideologue們。因此,ideologue這個字是由拿破崙所開始使用的,這個字眼其實是帶有對托拉西們的批判精神的抵抗之意與侮蔑之念的,換句話說,「他們說的很漂亮,但是他們所說的只不過是完全非現實的空論而已,這些傢伙是說些不能實行而不負責任的空論家」。 但是,從日後社會科學的發展來看,托拉西的學問方法在法國就被孔德(Comte)繼受,在德國就被費爾巴哈(Feuerbach)繼受,更發展成實證主義的社會學乃至科學的社會學。 (三)馬克斯的意識形態理論 但是ideologie這個字眼在成為社會科學的重要概念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馬克斯,它以「虛偽意識」、「脫離現實的觀念體系」、「政治的教義、思想的教義」等含有污蔑的意義來使用ideologie這個字眼,但是馬克斯不只是對「虛偽意識」提出獨斷的批判,他闡明了這種意識產生的機制。他認為並不是人的意識規定其存在,而是人做為社會的存在規定了他們的意識,換句話說,做為上部結構的意識型態是被下部結構的各種物質生產關係所加以規定的,而上部結構的意識型態,從廣義上來看,是包含國家、法體系、種種的社會制度,至於狹義的則是指稱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等觀念型態。 依據馬克斯的看法,(1)人在進行社會生產的時候,會進入一定的生產關係,這個生產關係是與人的意志沒有關而按照生產力的發展階段所形成的,而所謂的生產關係就是人以自然為對象,而對之施予勞動的社會分工方式;(2)這個生產關係會形成社會的經濟結構,這個經濟結構會成為「下部結構(基礎)」,來支撐法律、政治或是人的思想等這些上部結構,亦即決定「人的意識」的是這個「下部結構(基礎)」;(3)當生產力發展到某個點時,會與生產關係發生衝突,於是生產關係會轉化成為束縛而對於生產力加以壓制;(4)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社會革命,於是,上部結構就與經濟結構同時被加以改變。簡單來說,人透過勞動對自然的支配力(亦即生產力),這是歷史的原動力,生產關係與其上部結構─「政治與法律的結構」會按照生產力的發展階段而被形成,但是當生產力大到超過某個點以上時,生產力就會與舊的生產關係產生矛盾,結果,舊的生產關係會被破壞,其上部結構(建築物)也會被變革。 馬克斯說:屬於「上部結構」的觀念會被經濟的「下部結構」所決定,因此必然帶有黨派性、階級性。因此,意識形態會把統治階級的統治假裝成是正當的統治,而把現實的矛盾掩蓋起來,因此,這些觀念是「虛偽意識」。馬克斯主義者就認為被統治階級必須去把統治階級的意識型態暴露出來。 (四)曼亥姆的意識型態理論理論 曼亥姆(Karl Mannheim)是德國的社會學家,他在1929年出版了《意識型態與烏托邦》(Ideologie und Utopia)一書,其目的是要克服馬克斯的意識型態理論,而他同時也建立了知識社會學(Sociology of knowledge)。馬克斯認為意識、觀念只是受到階級的拘束與影響,但是曼亥姆則更進一步指出:意識會因爲人是社會的存在一事而受到拘束。他把意識形態掌握為觀念的體系,而認爲觀念的體系僅具有部分的角度與視野而已。換句話說,人們的觀念會因為自己在社會當中的地位乃至定位而受到限制,他把這個現象稱為意識形態的「存在拘束性」,他就用存在拘束性這個用語將意識形態加以公式化。根據這個見解,馬克斯主義也是一個意識形態。 曼亥姆認為人們因為自覺意識形態的拘束性,而會產生把意識形態加以相對化的可能性。他期待「脫離意識形態之限制而朝客觀知識去展開的知識份子」的出現。 事實上,在20世紀,意識型態這個字是被廣範使用在政治的教義、政治的世界觀之上。在這種用法上,意識型態與其說是被社會所規定的意識之狀態,倒不如說它是政治主體基於意圖所創造出來的教義。 德國的社會學家曼亥姆(Karl Mannheim)在1929年出版了《意識型態與烏托邦》(Ideologie und Utopia)一書指出:意識會因爲人是社會的存在一事而受到拘束。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三、結論 如果我們把意識型態定義如下的話,那麼國民黨所製造出來的黨國思想就是典型的意識型態,亦即:自己的主張並不是真理、不是真的,為了自己或自己所屬集團的利益而主張自己的主張是真理時,這樣的主張就是意識型態。國民黨時代的中國地理,其實是已不適用的「考古」,而歷史課本根本就是「神話故事」,透過考試讓大家不得不背;學校告訴學生,萬里長城是炎黃子孫的生命線,但不教台灣的水庫、輸水道;政府讓人民看不到外頭的世界,連續跟你講二十年,你是龍的傳人、你是中國人,最後讓生長在台灣的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教育畢業後,國民黨再利用媒體,讓你只知道國民黨要告訴你的。戒嚴之後,我們這些受黨國教育的世代就知道國民黨政權是扭曲許多歷史真相而形成一套主張,並強迫台灣人要接受。時代已經改變了,孫中山的面貌越來越清楚,可是像趙少康、郭台銘、吳淡如乃至現在的國民黨仍無法跟上時代,還要膜拜一個充滿爭議的非聖人-孫中山,而他們竟也同樣地要他人接受他們的想法,我想這樣的國民黨遲早會被台灣社會淘汰。
張正修 2021-10-06
殺人與仇恨—談吳子嘉與郭正亮的所謂許派

殺人與仇恨—談吳子嘉與郭正亮的所謂許派

  吳子嘉(左)和郭正亮(右)曾在2016年推動廢除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圖/民報合成   一、民進黨是煽起仇恨的政黨? 我前幾天在手機的Google新聞中看到一則新聞,這則新聞報大致的意思是: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說民進黨在發展過程中,以仇恨煽動選民。其實,吳子嘉是外省第二代,他與郭正亮同屬於許信良派,2016年,吳子嘉和郭正亮等人一起推動廢除民進黨台獨黨綱,這是大家記憶猶新的事。對於吳上述這樣的發言,許多人的解讀當然會認為是要給民進黨難看。只是這樣的講法有效嗎? 二、殺人與仇恨之間的關係 其實,我長期觀察台灣的政治發展,吳子嘉所說的民進黨煽動仇恨造成選民的反彈乃至把民進黨當做敵人是所謂的深藍與退休的老公務員,以及地方派系在選舉時被民進黨打跨的福佬人乃至桃竹苗的甚多客家人等,總人數並不多,不過,這倒是反映出一個現象,那就是外省第三代並沒有具有與這些人相同的感覺與感情。那麼,為什麼會如此?當然,李登輝的上台與民進黨執政的教育政策的方向改變是有所影響的;別無他鄉可以選擇,只有台灣是自己從小到大的唯一故鄉,也是主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登輝與民進黨上台以後,沒有殺過半個國民黨人,反而對白色恐怖中被國民黨迫害、殺死的外省人加以幫忙。如此一來,只要民進黨沒有屠殺國民黨人乃至外省人,那麼要外省第三代產生仇恨是很難的。縱然要用過去的事實來醜化民進黨,而民進黨如果選舉輸了,它是會把政權交出來,它不會像國民黨一樣,霸佔政權不放。因此,無論吳子嘉要怎麼說民進黨煽動仇恨,民衆的接受度是不會很大的。 但是,吳子嘉應該反過來看看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民進黨無論犯什麼錯,有非常多的選民就是不會投給國民黨,原因很簡單,因為太多的福佬人與客家人的親人在228被殺、在白色恐怖遭殃、因為舊台幣四萬元換新台幣一元,財產被國民黨搶走而一貧如洗、白色恐怖時代,常常聽到某某人被抓走、而自己受日本教育的父母親要被學校老師說是受奴化教育的人、只是對國民黨不滿發個牢騷,就可能被警察以違反違警罰法被警察抓到警察局關七天……,這就是許多台灣人對國民黨的仇恨。所以從黨外到民進黨的發展,只要把人民仇恨之心喚起,就一定會當選。其實,民進黨為了擴大版圖,已經慢慢在改變當中,而這樣的做法甚至引起許多支持者的不滿,但是這些支持者會支持國民黨嗎?impossible!我建議吳子嘉可以對深綠乃至中綠的人做民調,我敢保證有50%左右的人希望國民黨滅亡,從台灣消失。李登輝時代,本來,大家期待在李登輝領導之下,國民黨會變成台灣國民黨,並希望兩黨政治能夠因此形成,但是李登輝卻是被國民黨狠狠地丟出去。而國民黨人對民進黨與李登輝會有那麼大的仇恨,只不過是因為民進黨與李登輝透過民主要弄掉國民黨的特權與公務員的不合理的高所得與不中立罷了。 三、許派只不過是回到本來的面貌而已 其實從我的立場來看,吳子嘉與郭正亮這些許信良派其實是隱藏在民進黨當中的隱性統派,民進黨與許派是互相利用,民進黨利用許派,使選民覺得它是往中間靠,而許派則是利用彼此的合作搶立委等等資源,沒有想到因為國際抗中局勢的形成,台灣人民越來越贊成獨立,所以民進黨就跟著選民稍微回到原本的立場;而且很清楚的是,外省第三代在政治權力與社會資源分配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並沒有被以政治的方式加以剝奪。台灣人很厚道的是,只要你認同台灣、要在台灣生活下去,台灣人就會把你當作台灣人,第一代的廖中山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這個緣故,許派要再利用民進黨的空間就越來越小,所以乾脆就開始顯露出真面目,開始罵起民進黨(不過,這不是現在才開始)。 四、國民黨到現在還搞不清楚它才是真正的仇恨製造者 民進黨曾為了選舉獲勝,煽起人民心中的仇恨之火,但是這個仇恨在選舉完後,就被隱藏起來,但對於有過被嚴重迫害乃至親人被殺之經驗的台灣人來說,他們不可能允許像張亞中這種外來政權想法的政黨存在,相反地,民進黨的煽動卻不會被新一代的台灣人(例如外省第三代)繼承,因為民進黨雖然患了權力病,但至少不像國民黨與共產黨一樣,兩手都沾滿了鮮血。 五、解開中國歷史謎團的關鍵—心中充滿仇恨的老外省人 被國民黨殺害、迫害的人,要忘記被殺、被迫害的仇恨,大致是經過幾代的和平生活之後,其子孫才會泰然處之,不然就是像舊中國政權的誅九族,讓亡者無後,那麼就沒有子孫會記得這個仇恨了。 其實我一直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乃至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下吳子嘉乃至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的社會性格與政治性格是怎麼形成的,因為這對於解開中國歷史的盲點,會有很大的幫忙,如果解開這個盲點,中國史將會有一個全新的面貌。
張正修 2021-09-19
郭台銘與復必泰疫苗來台的解讀

郭台銘與復必泰疫苗來台的解讀

  一、復必泰疫苗終於要來台灣 印有復必泰標籤的BNT疫苗195萬劑不久就會抵台。取得這195萬劑疫苗的最大功臣,大概很多人都會認為是郭台銘。因為他把中國政府不發藥證給復星公司的這些疫苗的消息,透過台積電傳給陳時中而成功。但作者要問的是: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 二、對郭台銘動作的解讀 (一)與一堆藍營政治人物同時要買疫苗 各位可以稍微回憶一下,當5月1日起,武漢肺炎的印度變種病毒的染疫爆發,而國內因為疫苗還不多的時候,有一大堆的人就跑出來說要買疫苗,例如佛光山、張亞中、張麗善、林明溱等人都說可以買到疫苗,而其中也有一個人,那就是郭台銘。請問:郭台銘的政治立場跟這些人是否比較接近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上面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在同一個時間、同時登上媒體而曝光的,也就是在執政黨被責難的最厲害的時候。 (二)復必泰的名稱因為香港人不打而與中國連結一起  上海復星代理BNT 疫苗,是眾所周知的事實。BNT在中國,包括香港在使用時,都會在BNT的疫苗瓶子上面加上復必泰(Comirnaty )的名稱。可是,各位都知道香港人在五月的時候,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意願不高,香港政府本來要送給外國,後來將之銷毀。其實,各位讀者再回想一下,香港人不接受疫苗接種的原因是:當時大家對中國政府、香港政府與復星公司不太放心,傳聞:中國方面對BNT的瓶子裡的疫苗做實驗,加了一些東西。所以復必泰的名稱與中國共產黨政府就因此連結在一起,而這就形成一大堆人對復必泰的印象。 (三)中國政府在輝瑞藥廠有股份 表面上的說法是郭台銘去擋一批中國政府不發藥證的復必泰疫苗,但是他怕被抹紅,所以請台積電通知陳時中。這件事對於郭台銘來說是一石三鳥,一是他為台灣爭取到疫苗,二是他躲開了人們對他的抹紅,三是他成為藍營媒體捧紅的對象。可是郭為什麼一出國就馬上可以掌握到這個消息呢?其實,我曾聽國內的藥師跟我說過,他說中國政府在輝瑞藥廠有股份,有派人在輝瑞當幹部,中國政府要得到消息並不困難。因此,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中國共產黨與郭台銘共演的一齣戲。這齣戲讓民進黨接受中國要給你的名稱,而且透過郭的動作,讓人們以為民進黨政府無能,這也為郭開闢其在台灣人民之間的聲望,為其將來與柯文哲共同参選總統舖路。所以我們不得不認為:中國共產黨很聰明,他要在台灣開闢出兩個親紅政黨,而民眾黨至少現在與中國的陳倉暗渡是一般人看不出來的,換句話說,台灣人還不會認為民眾黨太紅。 (四)共產黨要沒收郭在中國的資產? 最近,中國人在海外有些媒體放出中共政府將沒收郭在中國的資產的消息,這是否屬實?我想這還無法知道。但是作者認為中國政府會真的進行沒收,但數字一定不大,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幫郭化妝,去除他長期的紅色標記,但卻不會造成對郭真正的傷害。 上海復星代理BNT 疫苗,在中國包含香港使用時會在BNT的疫苗瓶子上面加上復必泰(Comirnaty )的名稱。 圖:中新社(資料照片) 三、郭的思緒縝密,但手段很狠 郭台銘在上次選總統時,財大氣粗,說話是咄咄逼人,現在他學乖了,所以這此就變成和藹可親,而且是為民造利的好好先生。 但是,依據我個人對郭有關的各種訊息之耳聞,郭是一個思考縝密而手段很狠的製造業商人,我聽過大學企管系的教授跟我說,郭會把許多訂單給小公司去做,讓小公司樂得擴廠,然後趁機不給訂單後,再將小公司便宜併購。至於郭的政治立場是如何呢?我只舉個例子大家都就知道,每次選舉,郭都是國民黨的大金主,而他與中國高層的關係如何,相信大家都會多少有所耳聞。 四、結論 當然,以上所述是我做長期政治觀察的一個心得,正確與否,有待檢驗,所以我對本文所使用的標題是:郭台銘與復必泰疫苗來台的解讀。 作者:張正修/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張正修 2021-09-01
張正修的文明論

張正修的文明論

  漢人的錯誤觀念是始終認為,漢文化始終把與漢人有接觸的外族加以同化。就算被外族統治,漢人也會「阿Q式」地認為,外族早晚會被漢化,產生優越自大思維,阻礙文明的進步。示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一、對日本人文明論的質疑  寫這篇文章,我算是很大膽。因為我本來只不過是一個讀法律的人,竟然敢寫這種:是最上位概念、將所謂文化現象全部包括在一起的學問。其實,我本人並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只能說我是從一個「消費者」、「實踐者」的角度去寫文明論而已。 各位讀者在讀我的專欄時,都知道我個人為了台灣的發展,在我留日的期間,就常常讀一些中國史、台灣史、歐洲史、世界史,目的就是希望台灣人能建立自己的主體性,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前途,並以最文明的方式來解決國內自己與台灣的國際問題。 我的資訊來源主來自日文,我對於日本人做學問的精神非常佩服。只是日本學者雖然使用的資料詳細,而且儘量不用自己的主觀立場去討論「某些學者的學問」,乃至「某個領域的學問」,但是他們的不足之處就在於:雖然他們儘量把他們研究的學者做有系統的介紹,而在各個領域學問的立場,他們常常是用「從日本人的觀點來看,某些外國人的觀點理所當然是如此」而去做介紹。當然,他們最後的立場一定是在日本的身上,就這點來說,我跟日本學者的立場是一樣的,因為我是台灣人。由於上面所說的理由,我對於日本學者有關中國與台灣的理論,就常常會覺得他們並不是很深入,所以就造成:作者看到他們的有些論述,總覺得跟我的主觀感覺有差異,乃至與現實的發展有著差異。 我對某些領域的日本學者,最懷疑的就是:他們很怕中國,怕中國人報復,而日本人也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們對於中國的研究,在資料上,連美國都趕不上,而他們在前提上,也以中國當然會成為世界強國,基於這些觀點在對中國進行研究。 二、如何解釋習近平之下的中國之變化呢? 可是1978年,鄧小平採取開放政策發展40年左右之後,何以會在習近平時,突然改變呢?為什麼要改變?原因何在?對此,眾說紛云,有人說:習近平要剷除江澤民的派系,有人說共產黨本來就有國際主義的傾向,而美國本來就是最資本主義化的資本主義國家,將之消滅,就可以使得全世界的人民過著平等的社會主義生活。新中國產生以後,共產黨以共產意識統合中國人民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國民國家,至少在表面上已成功,尤其經過大躍進、三反五反、「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反右派運動,文化大革命⋯⋯等社會改造運動,共產黨已把國民黨的官員、地主等人物殺掉,或加以改造,至少要以舊意識形態來對抗共產主義的勢力已經不存在。習近平的作法就是要縮小改革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整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產生的各種問題,然後剷除異己,用習近平思想重新整理中國人民的國家意識,要像舊日的日本的舉國一致一樣,與帝國主義的代表—美國拼一死戰。當然,中國人在中國共產黨的社會改造之下,原來的人際關係已經破壞,連家人都不能信用,在毫無道德可言的情況之下,偷美國、日本、歐洲的科技與資料,就變成富國強兵的一個手段。世界是否會進行一場大戰?或是習近平會被共產黨內部的政變幹掉?中國共產黨是否會在習近平之後漸漸改變?這就要大家拭目以待了。 三、半封鎖的中國文明 日本學者有人將中國的近代化發展認為有兩條路線:一個是跑到台灣的國民黨的資本主義路線,另一個是共產黨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路線。我個人認為這是很表面的看法。我個人覺得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差別是台灣是「開放的文明」,而中國則仍是「封閉的文明」。事實上,中國在鴉片戰爭100年之後,好不容易用槍桿子建立起有統一權力的國民國家,並透過社會改造建立了有反近代、反西歐特色之馬克思主義做為國民國家的國民義識。而這個馬克思主義與傳統儒家思想的最大相同之處,就是用黨天下取代家天下,並透過嚴密監控的層級節制組織來掌控人民,要求人民絕對服從。為了建立新社會,中國徹底封鎖對外的關係。這種對外的封鎖關係,其實反觀中國的歷史,也同樣是可以看到的,只不過過去的封鎖大部分是因「地理環境」造成與「過早的大帝國之形成」而造成。這種封鎖,我個人稱之為「非真正的封鎖」或是「半封鎖」。而在二千年多年來所發展的半封鎖文明就是中國無法真正成為開放國家的主要原因。 作者在專欄中曾說過:在春秋時代已形成中華思想,當時周天子式微,五個中華諸侯—齊、晉、楚、吳,越就成為春秋五霸,對於當時想當霸主的秦穆公就將之稱為「西戎的霸者」。後來,秦國在「商鞅變法」之下,使得秦始皇有實力併吞六國。秦始皇非常有野心,他透過李斯想要用相同的文字、相同的度量衡、相同的思想來統一當時合而為一的大帝國。這是一個劇變,所以秦朝僅二代15年,即遭當時各國的人民推翻。經過楚漢之爭,漢帝國形成,由於漢皇室採取讓人民安息的政策。所以帝國的政治統治模式就被「漢人」接受。至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由於孔子主張仁恕與孝,這種諸子百家之一的思想就因政治力量而成為中國人的政治與倫理的意識型態。而政治統治權力就透過科舉把頭腦好的人納入統治體系。雖然各個期間的經過並非都是同一模式,但至少到了宋代,已經形成「地主、讀書人、官僚」三位一體的時代,除了元朝之外,是讀書人的官僚始終是站在統治立場幫忙皇帝統治的官吏。 四、何以漢文明是半封鎖的文明? 秦朝以後,以漢人為基礎的漢人棲息地是一直在擴張。但這就給漢人很多錯誤的觀念,例如漢人始終認為:漢文化始終把與漢人有接觸的外族加以同化。其實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去看,蒙古人、西藏人從未被漢人同化過,反而漢傳佛教之傳教者不懂西藏佛教,而錯誤的低估蒙古人與西藏人,其實他們所具有的文化比漢人的儒道釋更有系統,漢人文化中的道與儒已經式微,而藏傳佛教在全世界被接受的程度更高於漢傳佛教,漢傳佛教傳教的對象主要是以世界上的華人為對象,到現在,中國人還看不清楚這個事實,只好用馬克思的「宗教鴉片論」來批判藏傳佛教。至於維吾爾人,除唐朝以外,根本跟漢人無關,它本來是滿人的征服之地,但是根據國際法的原則,維族的鬥士在被俄國人出賣之後,就變成是被共產黨強制統治的地方,根本沒有漢化的現象,所以共產黨就用多數的漢人把維族稀釋化。 除此之外,韓國人、日本人、琉球人與安南人也都以各自獨特的方式接受漢字與儒釋道文明,但他們卻有著自己的政權。雲南等的苗族受到漢人的統治,但是他們的語言卻濃厚地保持其獨特的要素。滿人因為人數過少而入關,並因此被漢化,但滿人與內蒙並非如共產黨或國民黨所說的,反而他們覺得較被日本人尊重,而且滿人與蒙古人的語言與日文一樣是同屬於「阿爾泰語系」。 由於五胡亂華以後,中國的許多王朝都是外族統治,但是外族他們在統治文化與家庭倫理受漢人影響,這就產生漢人的「阿Q性格」,也就是說,漢人雖被外族統治,但他們遲早會被我們漢化,所以它們只不過是要稱我為老爸的夷狄之屬吧! 滿人與蒙古人的語言與日文一樣是同屬於「阿爾泰語系」。圖為2020年9月內蒙古抗議中國政府強迫放棄蒙古母語。擷自BBC中文網   五、習近平的共產中國是半封鎖的漢文化的回歸 如果從以上的觀點來看,習近平的鎖國政策之傾向其實是來源自古代中華文明的特色吧! 六、台灣人的錯覺 漢人移民至台只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因此台灣人始終脫離不了「台灣是漢人移民地」的想法。但台灣和中國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它是位處海上的一個島嶼,它早就有許多原住民住在這裡。當航海的技術發達而促使貨品之交易更容易以後,台灣即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與荷蘭人、漢人與日人的往來,漢人的移民雖建立起農業的基礎,但日本人的統治卻帶來了工業化與近代化,二戰後,更因美國的影響,逼使台灣走向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而使台灣與世界聯結,所以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很開放的社會。尤其台灣的知識份子與中國知識份子最大的不統的是:228事件後,台灣所獲得的是:以省議員為基礎的地方選舉,提供反對黨形成的空間,尤其經過白色恐怖之後的許多年輕人敢於跳入政治,準備被捕、被關。這就使得台灣的政黨政治形成,促成民進黨的成立。 但是台灣雖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卻是存在著許多問問題。我們既然是一個開放而且多元社會,那我想請問:我們國民對國際社會的發展有多少知識?美國對我們是最重要的國家,但我們知道美國多少程度呢?其實,講難聽的,台海危機的主導權與真正情報之所在都在美國人手上。連共產黨在台灣的佈線,都是美國人比我們清楚。請問台灣人有辦法如日本人一般地勤勉地去做各種資料嗎?又我們是多元的社會,爲什麼各種聲音不是平等地被對待呢?主張台灣獨立好像就是有罪過?平等的多元社會要怎麼做?難道這只是選舉到了,再喊一喊就夠了?政黨有帶領國家前進的權力,這不是選舉騙一騙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民進黨喜歡用許多年輕人從政,這是好現象,可是發生問題時沒半撇,一個管中閔問題發生,搞不清楚學術與行政分離的問題。許多窮人需要星期日加班,偏偏一個只講意識型態的工團沒有社會科學知識,搞的民進黨翻船。我喜歡講一句話,可是民進黨人聽了一定有人想揍我,那就是:無魂、無格,只有權力,碰到一個爛到爆的反對黨,只要稍加用心就能繼續執政。但它永遠沒有辦法像美國的政治家,吿訴台灣人民百年後的方向如何。看到現在的立委跟陳水扁總統當立委時相比,真的想吐。林佳龍早就送了鐵路管理局長的名單,蘇貞昌三個月不簽,發生太魯閣事件,卻是林辭職。年紀已經70以上了,不培養新人來加強民進黨的執政能力,卻是一直自己在決策、在培養自己的派,難道要開個前例像日本一樣,首相要越老,才是越尊重輩份嗎? 七,如何讓中國文明與世界接軌 近代社會是源自於工業革命前後,一般來說,近代化的過程是與人類全盤之生活有關係的巨大變化過程,這個變化不限於政治.經濟,也及於社會、意識以及文化的改變。從近代化的指標來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就是工業化,並因爲工業化而形成市場經濟圈;就政治來說,就是以工業化與市場經濟爲基礎,去形成國民的統合,並在這種基礎上去推動政治的民主化。但是習近平的作法必然導至經濟衰退,他的「雙循環」,大家都在觀察。另外,他在做思想的統一,顯然是走法西斯與蘇共的路線,可是這兩者都失敗了,但是他似乎沒有看到這一點。毛澤東其實在二戰期間,是與「日本軍」、「蔣介石」演一齣三國演義,而且他比諸葛孔明還要聰明,習遠非毛所可比,毛澤東用其特有的整肅手段讓中國的知識分子連骨氣都喪失,即使毛死後,也沒人敢鞭屍。 姑不論中國如何發展,作者就以自己的經驗向中國人民推薦我認為可行的近代化手段。 在公共方面,如何讓人民透過對話自我統治,分享權力,決定公共事務,而如何健全法制讓科技發展,解決私人爭端是近代化的基礎。如果我是中國的知識份子,我會大聲疾呼趕快建立地方自治,讓人民自己選出地方議會與地方政府,再建立聯邦政府或邦聯政府(例如李登輝總統的七國論),我相信這是拯救中國與世界之道。這樣做能夠使得中國人懂得用理性與別人討論、對話,並脫離:對統治者百般服從,對於家族、朋友營黨結私的漢人惡習。 在台灣,講到地方自治,我是要向國民黨吐痰的。因為他們所推動的是「恩庇侍從」主義(patron-clientism),讓地方派系互鬥,從中取利,給地方資源,讓整個選舉變成是買票與關係動員的選舉。但是有選舉就會促使政黨的形成。我沒有去過中國,這種方法可行與否,我不知道,但是中國的民主需要有方法。我也希望中國知識份子能群集討論,集合人民的力量,打倒習近平與共產黨。
張正修 2021-08-16
中國的知識份子屠殺了中國人

中國的知識份子屠殺了中國人

  國民政府在1938年召集了國民參政會,是在國民黨的訓政體制之下,對於被壓抑的所有政黨與非政治性的政治勢力提供一個能夠合法運動的場所。共產黨、國民黨。國民參政會。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民報合成   一、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各位讀者看到這個題目或許會覺得很奇怪。因為作者是個台灣人,所以要寫個文章,也應該是以台灣為中心,怎麼會去寫中國的知識份子呢?其實,作者寫這篇文章,基本上還是以台灣為出發點。由於中國影響台灣非常的大,所以我從留學日本開始,就不斷在看中國史有關的書。作者其實很希望台灣與中國是個好鄰居,互利互益。可是自1949年以後,台灣與中國之間就是國民黨與共產黨對峙的局面,共產黨發動古寧頭之役大敗,保住了台灣。台灣為了抓匪諜,產生了白色恐怖。儘管1978年,鄧小平採取開放政策。但中國從來不放棄武力犯台,使臺灣在二戰之後,始終成為國際政治所關注的問題。也因爲著個緣故,我始終想要找出問題的關鍵點,看能否開出一個處方箋來解決台灣與中國的問題,而且這個解決必然是以人民的福祉為主。 二、中國的問題何在? 從洋務運動開始,到戊戌變法的失敗,乃至辛亥革命的清國滅亡,宋教仁籌組國民黨想走議會民主制而被殺、孫中山周旋於軍閥當中,欲借軍閥力量統一中國、袁世凱稱帝失敗、軍閥混戰、最後孫中山與蘇聯合作,聯俄容共,造成蔣介石412上海屠共,蔣介石形式的中國統一。但因爲中日戰爭,蔣介石最後輸給共產黨,逃亡台灣。作者其實一直想要在這個歷史發展過程中,找出《何以中國人殺來殺去》的理由。其實原因很多,作者此次就從「國民參政會」的研究來討論這個原因。 三、中國讀書入的傳統 「學而優則仕」這是中國讀書入的傳統。傳統的讀書人基本上最重要的就是在朝爲官。如果無法如願,那麽,就退居鄉里、隱居度日。中國的讀書人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少數有骨氣的士大夫,敢批判時政,甚至以死相諫,要求政府推行仁政。但是,當社會不安、經濟衰退時,中國的讀書人大概都沒有社會科學的知識,於是當人民借宗教理論起而反叛時,則人民成為為官者所應平定之刁民,乃理所當然。從中國史的發展模式來看,知識份子帶頭率領人民進行社會改造,是不曾發生過的事。所謂為官者乃民之父母,敢不服從者即是刁民。 四、中國知識分子重蹈覆轍 然而東力西漸,此洋夷非舊日之夷狄之屬,清廷大官乃發起洋務運動,但卻不幸敗於甲午戰爭。此後中國持續內亂,真正以強而有力的權力牢牢控制中國百姓的是1949年以後的共產黨。 然而在1912年至1949年中間,何以看不出中國知識分子有任何作為呢?其實,如果我們翻開民國史,你會發覺一個事實,那就是:拳頭大的人,聲音最大,沒有槍桿子,就沒有發言的空間。中國史上只要政治沒有定於一尊的時候,最後決定一統者一定是槍桿子最大的人。而擁有槍桿子的人,如果過多的話,那麼一定要經過一段的比拼,才能推出最後而且權力最高的勝者。一旦天下底定,中國的讀書人就再度用儒家倫理重建政治道德。這個模式在民國初年亦不例外。袁世凱之後,軍閥武力割據,就連中山也要與西南軍閥合作,組織軍政府,展開護法運動。 只是與傳統中國史不同的是,列寧的共產國際找上孫中山,提供了最多、最新式的槍桿子,讓蔣介石一路北伐順利,並展開對共產黨的圍剿,直到西安事件,中國形成第二次的國共合作。其實就在國共鬥爭之際,讓我們看到中國知識份子的傳統儒家性格,如果允許作者講一句難聽的話,那就是中國的知識份子幫助國民黨或共產黨為孽,讓兩個政黨來屠殺百姓。 如果要講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大結合,就該講抗日時期的「國民參政會」。盧溝橋事件以後,日本帝國主義全面對中國展開侵略,於是國民政府就在1938年召集了國民參政會。這個國民參政會並不是民主式的代議組織,也不是使民眾反映其意志至政治的真正機構,而是在國民黨的訓政體制之下,對於被壓抑的所有政黨與非政治性的政治勢力提供一個能夠合法運動的場所,而這個場所也就成為一個原因讓民主運動之主體形成,以便去突破國民黨的「訓政體制」。於是在1939年,人們要求強化抗戰體制、要求「憲政」,在這種參政會內的動向當中,就產生了「統一建國同志會」,更且在1941年,參政會內產上了反國民黨一黨獨裁與維持統一戰線而強化對日抗戰之處理的「民主政團同盟」,這些就成為此後中國民主運動發展的直接主體。這些可以說是國民黨與共產黨以外的「政黨」與「非政黨的政治勢力」的結集,扮演著第三個政治勢力。這些勢力就被期待能夠扮演一定的角色,去連結國民黨與共產黨。 1944年,憲政運動與民主主義運動的發展就把這個「第三個政治勢力」提升為具有「政黨性」角色的勢力。1944年9月,民主同盟就與中共同一步調要求樹立「聯合政府」,想辦法要以此來確立自己的政治立場,同時要否定國民黨的「訓政體制」。 作者提出疑問:中國的知識分子:幫中國人民爭取到了民主了嗎?還是只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而大聲主張民主呢?圖為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委員。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五、抗戰勝利後的中國知識份子 在抗戰的後期到戰後,最重大的政治爭點就是:「建國」的構想是「訓政體制」的維持呢?還是移轉至「憲政」?在這樣的政治狀況之下,因為美國對戰後政治世界的構想,中國的所有政治勢力就在1946年的1月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這個政治協商會議決定了五個項目是:否定國民黨一黨獨裁,由所有的政治勢力參與至民主政治當中,建立以議會制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從1945年末至1947年,中國政黨迎來了第二個簇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所組成的政黨與政治團體數目有30個以上。這個數字顯示出了中國民眾多麼期望議會制民主主義。 但是,蔣介石的國民黨完全無視民眾的這種懇切的希望,而把政治協商會議所決定的五項決議廢掉,對中國共產黨開始大規模的武力攻擊,以維持國民黨的一黨統治。如此一來,「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就被國民黨加以否定,對於議會制的期待與希望就被葬送,國民黨要透過軍事力=內戰來維持並繼續國民黨的一黨統治。 但是經過抗日戰爭與民主主義運動的民眾之政治經驗是不會再允許:和以前國民黨統治相同的一黨統治。因此,國民黨如果想要維持其一黨統治的體制,那麼就必須做出民主外表的粉飾與假裝,讓國民黨以外的黨派也可以參加政權。於是,國民黨就於1948年3月,就使青年黨與民社黨的一部分參加政權,而改組南京政府。 其實對於中國的知識份子的討論不能僅限於國民參政會的知識份子,但是人數最多、最龐大的,確是國民參政會的知識份子。這些知識份子雖然透過種種的討論來探討中國民主的未來,但是他們是令人非常意外、但卻也是典型的中國儒家的讀書人。因爲青年黨、民社黨被國黨收編進入政權,成為在朝人士,走進仕途,而「中國民主同盟」所想的並不是以人民為主、透人民投票而展開的議會制民主主義,而是主張要組織「聯合政府」,讓自己加入具有軍事力背景的國民黨與共產黨當中,當起朝中大員。結果毛澤東在中國內戰當中打出「新政治協商會議」,民主黨派就高興加入。1956年,中共與民主黨派的「長期共存,相互監督」成為口號,而「自由化」亦有所進展。但1957年春天,毛澤東展開了大民主的理論,主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民主黨派對中共的批判噴出,然後進行反擊,把1956年所展開的民主理論徹底否定掉。此後,所有民主黨派對中共的批判意見完全消失。到目前為止,僅管還能保持民主外觀的「民主黨派」的「政黨」之地位與功能、角色,至此就完全喪失了。 作者在此想請問這些中國的知識分子:請問你們幫中國人民爭取到了民主了嗎?還是你們只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而大聲主張民主呢?結果,你們所看到的就是國民黨與共戰黨慘痛的內戰,傷病不談,中國人民在1946年7月至1959年6月死了近200萬。你們這些知識份子並沒有改變中國,反而讓楚漢戰爭、三國動亂、五胡亂華、隋唐演義、安史之亂、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天下、太平天國之亂⋯⋯等等不斷讓中國人民流離失所,中國的知識分子如果讓我用最難聽的話來說,那就是:他們是一群當官幫皇帝搜刮百姓財產,在地方結合土紳劣豪欺壓百姓,碰到社會經濟衰退,卻只會保護自己土地的有產階級。中國的知識份子看起來好像對共產黨與國民黨扮演了某種程度的批判角色,但是對於中國的近代化起不了什麼作用,這只要看國民黨來台灣後的硬體建設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大倒退,就會ㄧ清二楚,更可惜的是他們為了自己的仕途寧可被有槍桿子的政黨利用,來屠殺人民。而跟著國民黨跑來台灣的知識分子利用那個無知的優越感,不斷侮辱台灣人民的人性尊嚴,好不容易在李登輝當上總統之後,才看到具有相同文化內涵的新台灣人出現。穿著木屐、嘴巴唱著日本歌被那些國民黨高官嘲笑是毫無水準、不懂裝扮的土包子,這些人才是應該讓新台灣人了解:他們才是開創台灣議會民主制的主人,在這群中國知識份子眼中的土包子正是把康德的「人性尊嚴」變成是新台灣人共同主張的一群老人! 附註: 作者曾在專欄〈歐美文化正因爲是多元的,所以他們仍在領導全球(下)〉—無法擺脫一元主義的中國會毀在習近平的手上(2021-07-17 )一文當中,談及中國知識分子如下的特色,這些特色是有名的歷史學家所整理出來的,主要有李澤厚、溝口雄三、平野正、JEANS等。 知識份子在中國近代史的特徵,大致可統括為如下諸點: 1.比起個人的權利,尊重公益,知識份子這種傳統的倫理觀(天下為公)就帶有著使個人自團乃至國家自立出來拖延。 2.由於民族的危機所影響,他們就持續有著一種趨向要把民主主義看成是民族解放的手段,而這就會造成對「近代的自我」之確立加以阻礙。 3.由於恆常性的內戰持續、議會制度沒有缺糧等這種近代民主主義的不成熟,就使中國近代的知識份子依賴維持軍事力量的地方政權.中央政權的傾向持續存在。 4.由於知識份子內部的派系主義的對立,整體來看,就使他們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下降。
張正修 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