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苠聲相關文章

善行與自律 疫情下看見的台灣

善行與自律 疫情下看見的台灣

今年,全球COVID-19疫情每日新增確診數從1月中旬的408萬例降至6月初的54萬例,半年不到就下降7.5倍以上,除了與接種疫苗及各國的防疫策略有關外,比對截至6月15日2000萬以上人口的全球確診人口密度(確診數/百萬人口密度),澳洲約2.55、美國約2.52、南韓約0.037、日本約0.027、中國約0.014及台灣約0.0046,就數據來看,或許自律也是穩定疫情的因素之一。 大家都知道,臺灣機車密度亞洲第一,經統計去(2021)年未戴安全帽約1%(取締數/領有駕照數),相較於許多國家未戴安全帽的10%-90%數據(如2018 年全球道路安全狀況報告的中國、印度、南韓、中南美洲、東南亞、中亞),相差近10倍以上;疫情期間買口罩、快篩的人群循序排隊,看起來是件小事,卻也是對別人尊重、「利他主義」的自律行為,可看出台灣自我管理、自發性的樣貌以及平等的價值觀。 台灣在沒有封城下控制住疫情,除了過去對抗大型傳染性疾病的經驗及防疫策略外,和公民社會的自律性也有極大的關聯。(本報資料照) 國內外學者將道德自律,視為良好的品格,包含了自重、自制、謙卑、意志和習慣等成分,並可轉變成為大眾認可、應循規蹈矩遵守的行為規範。2020年初期,台灣面對疫情來襲時,即刻捐贈醫療口罩和其他醫療用品給疫情嚴重的國家;在沒有封城下控制住疫情,除了過去對抗大型傳染性疾病的經驗及防疫策略外,和公民社會的自律性也有極大的關聯。 根據google發佈的人流趨勢報告顯示,4月初台灣疫情超過百例時,各個公眾場所的人潮,少了62%;餐廳、咖啡廳、購物中心減少43%,住宅區則增加14%,面對疫情變化,台灣民眾會自制,盡量少出門,而轉變成另一種清零與共存病毒的混合生活型態。 當然,病毒清零或共存的結果,常會作為判斷行為責任的依據,然而,同時間的行為卻是異常複雜,事實上,它還內含著許多文化鏡像、行為本質及生活所需的考量。我們不能指望未來經濟、政治和社會上的資源及情境,會一直維持穩定狀態,但我們能肯定的是,台灣的善行和自律會產生好的影響,並創造出具有彈性空間的生活模式,在遭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展現出自律,藉此找回力量旋轉逆境,共同對抗Omicron新亞型變種病毒或未來的BA.4株、BA.5株。 (都市計畫技師 )
林苠聲 2022-06-16
到高雄燈會走一走 體驗不同的文化生活

到高雄燈會走一走 體驗不同的文化生活

台灣燈會在高雄舉辦,除了燈光秀及無人機的展演,也體驗了不同場域的鄉土人情,高雄,一個以海洋首都自居的城市,以河海為底、用光機著色,智能渲染的人文特色,讓大家都感受到不一樣的燈會場景。 燈會是一項傳統的民俗文化及活動,傳說始於漢朝盛於宋,從火把節逐漸轉變為元宵節,用月圓點起合家團聚的彩燈萬盞、燃燈放焰的活動中,隨著社會的轉變及新工藝的設計,把形、色、光、聲、味及在地人文、夜市等結合,讓燈光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 「台灣燈會」自1990年起已舉辦33年,睽違20年後重返高雄舉辦,除了未來亞灣5GAIoT創新園區的駁二愛河場域外,由鳳彩飛舞燦爛點亮衛武營會場的中央燈區,也是絢爛吸睛;周邊隨老樹型高低細膩的佈設木地板,舒適而不揚塵,很難想像17世紀前為馬卡道人狩獵場地、清朝以後的軍隊駐劄、武器的儲備、陸軍步兵訓練中心與後勤補給單位,轉變成了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台灣燈會」自1990年起已舉辦33年,睽違20年後重返高雄舉辦!(截圖自高雄市長陳其邁臉書)   22年來愛河的城鄉風貌改造,以及綠園道的改變,讓狹長階梯式的景觀橋,像一座渾然天成的座位席;重新塑造港市先進通信網絡包圍的辦公大樓,也提供了仕紳化專業人士、經理和「雅皮士」居住的環境和白領工作,高雄雖未必成為倫敦的金絲雀碼頭區、巴黎的拉德芳斯,但破除重工業刻板形式的自明性表徵,燈會讓高雄表現得毫不遜色。 高雄從「鰲躍龍翔」到「鳳彩飛舞」,透過光線明暗交織的幻化,跨越了工業、軍事時空的高牆,也著實利用點亮了昔日重工業的城市秘境,創造都市的價值,但是,未來有哪些文化場域應持續保存,選擇再重新塑造、拆解或改變,相信各位到高雄燈會走一走,會重新感受到不同的體驗,對文化如何展現也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都市計畫技師)
林苠聲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