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對台灣的現代啟示

 

今年八月上旬,面對俄羅斯虎視眈眈的立陶宛,透過回答「如何看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克里米亞地位」問卷等評估資訊之後宣布,確認境內一千一百餘位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公民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剝奪這些人永久居留許可。此舉足證,立陶宛不敢鬆懈敵我心防,並積極釐清敵我意識,以加速「去俄羅斯化」,足為台灣借鏡。

立陶宛與德國簽署駐軍協議,由德國部署旅級戰鬥部隊於立陶宛靠近波蘭邊境,營區土地與硬體設施由立陶宛負責提供,預計三年後具備作戰能力,將是二戰結束後,德國前所未有首次在境外部署軍隊。

立陶宛國防部長亞努索斯卡斯(左)與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右)簽署駐軍協議。(美聯社)

 

 

立陶宛與俄羅斯本土沒有領土接壤,只有緊鄰俄國海外飛地加里寧格勒與俄國親密盟友白俄羅斯。前者是俄國絕無僅有歐洲不凍港,更是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克林姆林宮當局借道白俄羅斯佔領立陶宛南部領土,直接打通與加里寧格勒通道,一直是立陶宛人揮之不去的恐懼。

立陶宛原本寄希望於美國,早在去年二月底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前,立陶宛總統瑙塞達就公開喊話,主動提出美軍永久常駐備戰需求。長期以來,歐洲安全一直躲在美國保護傘下,隨著美中對峙加劇,華盛頓當局戰略重心向印太地區傾斜,歐洲勢必自己扛起保衛領土安全責任。俄烏戰火爆發讓德國徹底醒悟,同為北約共同安全暨防衛機制成員國,「立陶宛有事,就是北約有事,等於德國有事」。柏林當局清楚知道,「立陶宛不能淪為第一張倒下骨牌」,在美國鼓勵促成下,挺身而出填補戰略空白。

夾在俄羅斯與德國兩強之間,立陶宛過去一百多年歷史充滿苦難與屈辱,立陶宛人既痛恨共產蘇聯併吞後暗無天日歲月,也沒有忘記納粹佔領期間殘暴罪行。納粹佔領期間,立陶宛人宛如供應糧食的農奴,被強制勞動,除了五萬名立陶宛人遭殺害,更有住在立陶宛的廿萬猶太人被屠殺。立陶宛拋開歷史仇恨包袱,主動邀請二戰戰敗國德國派兵駐防,獲得立陶宛人普遍正面回應,民調有超過八成受訪民眾支持德軍駐防。

面對俄羅斯虎視眈眈,立陶宛並未因小國而自我矮化,放棄強化防衛能力,被動依賴北約庇護。立陶宛曾經於二○○八年終止徵兵制,隨著二○一四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翌年馬上恢復徵兵。而立陶宛國防預算超過GDP國內生產毛額2.5%,一向在北約成員國中名列前茅。今年五月,立陶宛國防部更公布未來十年軍購計畫,預計花費美金卅四億預算提升武器現代化。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