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戰後享譽台灣的流行歌謠作詞家葉俊麟的冥誕。他於 1921年(日本大正10年)的今天(9月22日)出生於基隆。
葉俊麟先生一生創作歌詞近八千首,是台灣重量級作詞家。固然作詞家不必然以量取勝,但可以預知的,他的許多作品將成為傳世的經典之作,如〈舊情綿綿〉、〈思慕的人〉、〈淡水暮色〉、〈悲情的城市〉、〈送君情淚〉…,至今一直在卡拉OK傳唱不絕。
葉俊麟的可貴,不只在於他的文采,更重要的是他紮根土地的寫實精神。
中國國民黨過去極力推動語言歧視政策,壓抑台灣本地語言。然而葉俊麟不趨炎附勢,堅持以母語創作歌詞。台灣在1950、60年代國民黨的文化霸權之下,還有許多經典的台語歌曲能傳唱至今,葉俊麟厥功至偉。
托爾斯泰說過:「藝術一離開現實,便開始墮落!」葉俊麟的創作,始終與現實環境做結合,與台灣的脈搏齊跳動,與時代的心聲相共鳴。他的〈寶島四季謠〉、〈寶島曼波〉為台灣注入活潑的朝氣;1960年代台灣急速工業化,許多鄉村的勞力集中到都市,甚至鄉村少女也蜂擁而至,葉俊麟寫下了〈孤女的願望〉,描寫一位失去雙親的少女從鄉村到台北的工廠求職的心情,唱遍全台灣。台灣曾經犧牲多少少女的青春,成就了經濟奇蹟,葉俊麟這首歌詞留下了時代的見證;此外,〈田莊兄哥〉、〈流浪到台北〉、〈省都的一封信〉,也都反映鄉村青年前往都市打拚的心情;1960年代的工商發展帶動了國際貿易,港口開始繁忙,葉俊麟坐在基隆碼頭邊的一家咖啡館,向外望著入港的輪船,心血來潮,寫下了描寫船員們喝酒解悶的〈男兒哀歌〉。這些都與時代社會息息相關。
只有外來政權才會將歌謠與土地拆開,在過去中國國民黨教育下的許多台灣人,不會唱台灣歌,卻只會唱〈長城謠〉、〈家在山那邊〉、〈岷江夜曲〉…。好在我們還有葉俊麟,為我們創作了具有土地意味的〈淡水暮色〉、〈墾丁熱帶風〉、〈澎湖之美〉、〈九份仔黃金時代〉…。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