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黑暗》庫斯勒

他原本是一個共產黨員,但是看透了蘇聯的「大清洗」,發表一本控訴史達林主義的著名政治小說《中午的黑暗》!他的思想也逐漸趨向自由主義。他就是今天的冥誕壽星,匈牙利猶太裔的英國作家阿瑟.庫斯勒(Arthur Koestler)。

庫斯勒於1905年的今天(9月5日)生於布達佩斯。14歲時移居維也納,後在維也納大學學習工程學和心理學。但是他很有個性,竟然在大學畢業前一月,燒掉大學入學許可書,放棄結業考試。

庫斯勒一生曲折離奇,他曾移居特拉維夫、耶路撒冷;當過德國的報社記者,1938年赴莫斯科採訪後,看破共產黨,所以有前述的《中午的黑暗》一書。

1939年他以倫敦《新聞紀事報》(News Chronicle)記者,報導西班牙內戰新聞,卻被佛朗哥的法西斯軍逮捕,判處死刑,所幸最後獲赦免,這個經驗使他寫下《與死亡對話》。

二戰爆發後,庫斯勒曾被關入納粹佔領下的法國拘留營,最後逃出,輾轉抵達英國,但又再度入獄。經歷過多處牢獄,他說:「英國的本頓維爾監獄是我的最愛。」

1941年到1942年庫斯勒加入英軍,為BBC工作。

1940年庫斯勒出版《中午的黑暗》(台灣曾有譯本《獄中記》)。此小說探討了政治革命的崇高「目的」與所採取的「手段」之間的衝突。擅寫政治小說的喬治歐威爾評價這部小說,說:「其最具價值之處,在於它是一份莫斯科『招供』的解釋,由一個從內部了解極權主義手段的人所寫。」

此書出版的隔年,當時擔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的胡適,讀到這本書,在日記中這樣寫著:

讀完了Dardness at Noon。這部小說寫一個蘇俄革命老同志,被「刷新」而關在監裡,受種種拷問,終於自承種種罪名,並在公庭上宣佈自己的罪狀。結果還是槍斃了。……描寫很有力量...」(《胡適日記》1941年8月1日)

1983年3月3日長期受病魔折磨的庫斯勒,和妻子服藥自盡!享年78歲。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