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的善意與「祖國的善意」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12日面對記者質疑他 「 兩岸論述搖擺不定 」時回答「兩岸一家親」不涉政治,而是在文化、經濟層面表達善意,續引熱議。資料照片

十偌/學生

柯文哲在8月12日面對記者質疑他 「 兩岸論述搖擺不定 」時表示,「兩岸一家親還是現階段的一種基調」,因為這不涉及政治,在文化、經濟交流,或是城市交流層面,還是要表達善意。但是自己也曾講過,不會把整個國家前途,寄託在人家的善意上面,所以經濟上與國防上該準備的還是要做。「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還是要表達一個善意。

這樣的話看似四平八穩、不卑不亢,以「善意」一詞貫穿其間,成為文眼,但仔細分析便會發現其中多有邏輯難以自洽之處。

首先,柯文哲誤把「經濟」與「文化」排除在政治之外,把「政治」一詞狹隘化,成為一個必須「避而不談」的東西。柯市長作為從政者,在城市交流時居然不能談及政治?這樣自我閹割的言論實則意在與對岸中國政府同調而作,一個民主國家的民選首長居然 「 自我審查 」,視政治為禁忌,實在有傷民主精神。

再者,柯文哲後面提及「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認為經濟與軍事仍需要準備,則又更加令人不解。「勿恃敵之不來」之「敵」難道不是對岸中國嗎?對岸中國是所謂的「敵」,那為何又大剌剌以「兩岸一家親」為基調?這樣的言論難道不是與敵為親、敵我不分?

而同樣對中國「釋出善意」的政治人物,也有如主張「親中愛台」的賴清德。但是賴清德的「親中愛台」明顯將中國與台灣對等並列,釋出善意的同時,並沒有讓台灣主體被模糊掉的問題。但柯文哲所謂的基調「兩岸一家親」,則讓台灣失去了與中國保持基本距離的空間,讓台灣被中國狠狠吃了豆腐。

善意的表達可以有各種方式,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顯然有失妥當,而他自己也知道站不住腳,所以才會在日後被揭發送往國安會的演講稿沒有寫到「兩岸一家親」時,用「國安會沒收到」、「若P則Q」的理則學來打文字遊戲的迷糊仗以迴避問題,掩飾自己的心虛。

最後,柯文哲必須認識到,他所主持與參與的雙城論壇,並不單單是城市交流,而同時也是「跨國性」的交流。柯文哲沒有劃清「跨國」城市交流之間的底線,用「釋出善意」為自己開脫,實則已陷入統戰的圈套。不過柯文哲智商157,聰明如他,怎麼會笨的中計呢?

西諺有云:「愛國是流氓最後的庇護所」,同理,善意也可以是掩飾通敵與策反的漂亮藉口。當年我們用選票拒絕了買辦家族的連勝文,於今卻迎來了跟連戰同唱老調「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實為對民主政治的一大諷刺。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