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點亮盲眼!台灣盲人教育之父:甘為霖

 

【仁醫心路】用愛點亮盲眼!台灣盲人教育之父:甘為霖
1871年的台灣,台灣還是清治時期,30歲的甘為霖遠渡重洋來到美麗之島──福爾摩沙。(圖 /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沒有甘為霖,台灣的特殊教育不會有今天。」

 


 

在台灣這座島嶼之上,匯聚了好多人的愛!1871年的台灣,還是清治時期,30歲的甘為霖(1841-1921)遠渡重洋來到美麗之島──福爾摩沙。

甘為霖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出生長大,格拉斯哥大學畢業後,他再修讀4年神學課程,學成之後倫敦中會冊封為第一位海外宣教士,深具冒險性格的他,志願受派來到東方的未知島嶼,展開這一生的台灣探險之旅。

從英國來到台灣,漫長的海上航程長達3個月,甘為霖終於抵達打狗港(高雄),準備前往府城(台南)傳教。

甘為霖是勇敢的拓荒者,金髮碧眼的他,要在異鄉異地傳遞陌生的信仰,何其困難!他勇於和驍勇的山區原住民接觸,不只曾被拒絕進入部落地帶,還被60位勇士包圍,差點因此喪命。儘管如此,甘為霖還是沒有放棄,他特別喜歡到福音未至之地,也因為選擇了較少人跡的一條路, 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醫療,突破重重隔閡!他想盡辦法治好原住民族大頭目的熱病,因此得以深入更偏遠的山區。

挫折接二連三,但是甘為霖愈挫愈勇!

當他前往白水溪(今白河)時,當地頭目竟說:「禮拜堂會妨害我們的風水。」頭目率眾在暗夜中焚毀甘為霖辛苦建立的禮拜堂,甘為霖當時就住在禮拜堂裡,他後來在日記寫下:「我身上只有睡衣,就跳出門去,爬過了左邊的一個土崗,跌到了坡下的淺水溝中。我一半失了知覺,躺在那裡一兩分鐘的時間,因為寒冷,周身發抖。」幸好及時逃出,否則可能就此命喪火窟。隔天,甘為霖前往報官,誰知官府竟然袒護當地頭目,他只好黯然離開白水溪。


今日在白水溪原址設有「甘牧師受難紀念碑」(圖/台南白河白水溪教會)

甘為霖從台南出發,他的足跡遍及全台灣,他是第一位探勘日月潭的歐美人士,甚至跨海來到澎湖。

當時他發現台灣許多信徒,都來自中下階層,生活貧困,也不識字。他雖是宣教士,但是不單只有傳教,更積極推動醫療、教育,也親自編著字典,希望能夠改善勞動者的生活。


甘為霖台語字典(圖/台南教會公報社)

甘為霖走訪各地,更發現台灣竟有為數眾多的盲人!他小時候差點眼睛瞎掉,因此對於盲胞的處境,特別感同身受。有次他更意外發現很多盲胞都是被當時焚毀白水溪教會的頭目,動用私刑,活生生地挖去眼珠,有上百人都遭地方惡霸毒手,深深震撼了甘為霖!當時他統計台灣有17,000位盲胞,因為衛生條件不佳,造成砂眼及其他傳染性病變。這些盲胞,不只看不見光明,更因此懷憂喪志,自暴自棄,甚至因此遭到霸凌。他認為盲胞不該就這麼乞食過一生,應該要想辦法幫忙他們。

在甘為霖四方奔走之下,募得500英鎊,便開始籌畫為盲人建校。

甘為霖向台南洪公祠租借場地,創辦「訓瞽堂」,這是「台灣第一間盲人學校」。他自己設計「點字書」,希望盲人「打開知識之門」,也能「打開心靈之眼」,更透過教育,能夠讓盲胞習得基本的謀生技能。


甘為霖與盲生在訓瞽堂(圖/台南長榮中學校史館暨教會史料館)

曾有人說:「如果沒有甘為霖,台灣的特殊教育不會有今天。」甘為霖在清治時期創建盲校,即便隨著政權轉移,他對於盲胞的用心始終沒有改變。當台灣由清治時期進入日本時代,甘為霖請見日本教育部長,希望日本當局能夠支持盲校。甘為霖的苦心,獲得日本總督支持,透過官方挹注更多行政資源,協助盲校校務的推動,他希望盲人朋友「眼盲心不盲」,選送成績優秀的學生到日本深造,由教會募款提供獎學金及生活補助津貼。

甘為霖創設的「訓瞽堂」,歷經清治、日本到了今日,他的愛心不曾因為政權移轉和戰爭紛擾而中斷,「訓瞽堂」就是現在「臺南啓聰學校」的前身,在百餘年之後,繼續守護著這些有殘缺的美麗天使。

甘為霖從30歲跨海來到台灣,將一生的黃金歲月都奉獻給台灣,甚至他的妻子、孩子都一起加入在台灣的工作行列。直到76歲,孑然一身地離開這個奉獻了一生的島嶼,儘管曾在這裡遇到挫折、遇到傷害,但是在甘為霖的心中,台灣永遠是最美麗的島嶼。來台46年的甘為霖依依不捨地告老還鄉,他帶著盲胞的祝福、民眾的感恩和日本總督的辭別,乘船離開台灣,4年之後,歸返天家,享年80歲。

我們實在很難想像,憑藉著熱情和信仰,他在一個陌生的島嶼奉獻了自己的一輩子!甘為霖身後被稱為「台灣盲人教育之父」,他雖然不是醫師,沒有接受正規醫學教育,卻用愛心行動點亮了盲眼,努力打開每一個生命的光明之窗!

因為人,土地有了溫度,台灣因為有了甘為霖,變得更美好!我們也不禁反思,愛,人人給得起,台灣是否因為有了我們,變得更美好?

【相關連結】
張肇烜的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