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民打開大門 新政治才有可能


之所以人民換了個全新的國會出來,大抵上就是希望不要再看到舊政治的錯誤被一再複製



這個星期一,新國會開議。不意外的,輿論的焦點都集中在院長人選這回事。是啦!畢竟這可是台灣有民主以來,那個席位總是沒人家多,一直是反對黨的民進黨第一次在國會拿到過半的席次,尤其還是立法院在經過了十多年的「王院長」時代後,第一次國會議長換人做。那麼這位院長之所以是誰,又或者不是誰,這過程當中又如何七轉八折,的確都是新聞寫作的最好材料。至於還打算炒作起「為什麼院長選舉要亮票」這回事的,就請他去問李全教,這裡我們就不多談。

只是,關注這些有點被不合比例放大的部分,那也就可惜了立法院的首次政黨輪替這背後,到底投票的選民們最希望看到的是什麼,例如一個藍綠角色互換後的新國會,可有哪些正事應該急辦?!又有哪些過去習以為常的經驗是選民們根本深惡痛絕,未來不應該再出現?!

簡單說,之所以人民換了個全新的國會出來,大抵上就是希望不要再看到舊政治的錯誤被一再複製。

首先,很清楚的,就像是惹起太陽花學運的黑箱立法,主導國會議程的主要政黨一副「我都是為你們好,其他你們不要問」,就非要把某些沒經過商量的政策、立法硬要人民接受,這樣的錯誤過去或許還可以透過媒體的優勢跟社會輿論五五對開,但這當下可沒這回是,誰敢逆著民意黑箱,誰的社會信任度就會瞬間通往谷底,國民黨不就這樣一連輸了九合一,還拱手讓出國會多數。

再來,人民的公共參與必須更多元並且更進一步的以制度性的促進。我說的是,新的國會的政策、立法形成必須有更多的人民直接參與。例如過去幾年許多國家的國會紛紛的把原本的人民請願(petition)制度結合上網路的運用,提供人民可以透過線上連署包括政策或立法意見的「公民提案」的參與方式,例如英國的蘇格蘭議會,還有德國的聯邦眾議院,這個制度外觀看起來像是另外一種國會版的「總統給問嗎?」,但實務上逐漸地讓人民直接的公共參與成為制度上的常態,不只是國際的趨勢,更是這個階段優化民主的好方法。

據說這是邱吉爾最先說過:「民主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現在還沒有比民主更好的制度。」那麼當現在人民正在試著用自己的方式來翻轉既有的政治,把國會多數藍換成綠,結束十七年的王院長時代,迎來了蘇院長,那麼獲得人民授權的人可千萬不要忘了國民黨之所以被輪替的原因,還有人民之所以願意把票投給自己的道理。也千萬要注意為什麼這幾年來在國際民主社群裡「透明化」(transparency)與「可責性」(accountability)忽然變成最重要的的公共治理原則?!原因無他,到底這個國家就是屬於全體人民, 新政治要成為可能,就把政治的大門對著人民打開吧!

< 資料來源:【民主進步這一班】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