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璿只是空擁虛名而已

本文發表於2008年 01月 16日

由於台灣人的民族性敦厚,「死者為大」的觀念一直深植人心,即使台灣社會已經高度工商業化、都市化幾十年,這樣的觀念似乎仍然是牢不可破,以致於對已經過往的人,通常台灣人是不太願意在他剛死後就對他的生前所作所為說三道四,立即在「蓋棺」之後就急著「論定」。

然而,台灣國民黨人士對孫運璿的吹捧過於誇張、過於肉麻,因此,免不了要「物極必反」,引發一些曾經走過那個時代的台灣人的反感,而站出來說出真正的事實,以還給台灣的歷史一個公道!

目前那些國民黨人士對於孫運璿的吹捧,不外乎有3點:


第一點是對於在終戰後來到台灣恢復電力的吹捧
第二點是對於他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吹捧
第三點則是綜合前面兩點,對於他才是「蔣經國真正的接班人」的吹捧

同時對於他到最後因為中風而未能成為「蔣經國真正的接班人」感到扼腕、嘆惜不已。

然而,孫運璿果真有這些國民黨人士所吹捧的那般偉大嗎?恐怕並非如此!

這從幾個眾所週知的事實來看,就可會發現孫運璿不但沒有國民黨所吹捧的那麼偉大,反而會發現:孫運璿只是一個平庸的行政官僚,他的能力並沒有什麼特別過人之處!

甚至只是有學俄文的關係,可以跟蔣經國聊聊天。

 

1927年,年僅14歲的孫運璿考入俄國人主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預科後,開始了7年(預科三年、大學四年)的大學生涯。

國民黨老愛歌頌他在終戰後恢復台灣的電力供應,其實,不過是刻意忽視當時台電當中為數眾多的台籍技工之貢獻,掠人之美的將所有的功勞都歸功於孫運璿罷了。

這從終戰許多中國兵來到台灣後,才首次見識到電燈泡與自來水的情況就可以知道,更不要提當時從美、日兩國所接收的軍艦飛機,也必須靠退役的台籍日本兵來操作才動得了了,在蔣介石所最為重視的軍隊尚且如此,更不要提一般的政府部門了。

事實上,在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網站「台灣奇蹟創造者」,有關孫運璿部分的簡介內容就記載著:「1945年12月,孫運璿來台參加電力接收工作,出任台灣區電力監理委員。

原在電力公司服務的日本技術員有3000名,將在3個月後全部遣送回國;當時大陸來的不過5、60人,面對戰爭所造成的電力設施破壞,孫運璿找了數百位專科學生日以繼夜、不眠不休的進行搶修工作,終於在5個月後使全省電力恢復80%的正常供應,打破日本人的預言『三個月後,台灣將一片黑暗』。」

既然「當時大陸來的不過5、60人」,所以,孫運璿所找來的那「數百位專科學生」很明顯的就都是台灣人!

因為,當時的中國人根本沒有多少人具有這些技術能力,孫運璿不得不去找受過近代科技教育具有技術能力、素質又遠高於一般中國人的台灣專校學生,來從事電力系統的修復工作,他們才是真正在終戰後讓台灣電力恢復的最大功臣,孫運璿不過是如當時來到台灣的中國官員一般,出張嘴坐享其成而已。

同樣的,在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曾經一度想藉由日本TOYOTA之力,將台灣的幾個汽車廠整合成一個單一的「大汽車廠」,想要走美國大量生產、以量制價的路線來發展台灣的汽車工業。

這個政策,還好到最後由於台灣官方與TOYOTA的談判沒有成功,「大汽車廠」沒有建成,否則台灣今天的汽車工業肯定會因違背全球汽車產業已經走向少量多樣化的生產趨勢而一敗塗地,而這個大汽車廠肯定又得花大筆的納稅人血汗錢來善後!

TOYOTA自己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體會到美國汽車工業大量生產路線只適合於「成長型市場」,並不適合日本汽車工業依樣畫葫蘆,而發展出依市場動向決定「必要的」產量的「限量生產」路線,從而得以成為全球第二大車廠,而且市值已經超越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車廠市值的總和的事實,即可印證孫運璿「以量制價的路線」的必然失敗(參考:「豐田智慧」,第44頁)。

至於在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所進行、被國民黨一再吹捧的「十大建設」,說穿了,也根本沒什麼了不起,因為那是蔣政權早就可以做也該做,卻一直沒有做,拖延了30幾年才開始做的基礎建設罷了。

更不要提其規劃粗糙,導致預算不斷膨脹、各項建設的進度又落後,而且效能不彰的事實。

而「竹科」也不過是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電子代工區,不能算是蔣經國或孫運璿的創建,甚至於在更早之前的加工出口區也都是美國人的主意,蔣政權不過是聽話照辦而已,沒什麼偉大可言。

更不要提為了這些台灣還付出了環境被嚴重污染、生態破壞的沉重代價。

台灣經濟與建設,孫運璿、費驊、李國鼎、尹仲容,都是美援體制下的螺絲釘。

對於驅動引擎與能源,是美國政府,執行人是狄寶賽(V. S. de Beausset)。

因為蔣家曾得到「一家都是賊」的稱號,國民黨太會貪污,所以美國特派專業經理人負責美援的運用。

狄寶賽透過美援化解國民黨的困境,並改變國民黨的行政作風、經營理念,協助台灣經濟計畫,提升電力、肥料、重化工業、金屬工業、農業、港口等等設備和生產,奠下台灣工業化發展的基礎。

而狄寶賽的貢獻,國民黨也是絕口不提的。

由此可見,孫運璿不但沒有國民黨所吹噓的那麼偉大,同時,他的經濟發展眼光之淺短、能力之平庸,都與其他的中國國民黨官僚並無二致,他所擁有的不過是虛名而已。

《海兒專欄》

 

孫運璿與台灣電力神話

在經歷 20多年的中風生涯後,孫運璿過逝了。

當年在國民黨媒體一片「藉孫打李」(藉著對孫運璿才是蔣經國接班人的無理臆測之名,行打擊李登輝總統「接班」正當性之實)之餘,許多在黨國時代傳揚一時的「孫運璿神話」也被拿出來重新炒作。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光復後的台灣電力神話」。

 

(台灣電力1934)

 

所謂的「電力神話」,提到戰後孫運璿帶領一批「中國工程師」,在日夜不懈地努力下,花了5個月的時間恢復了全台灣的電力,粉碎了日本人「三個月後台灣將陷入一片黑暗」的預言,連日本技師都嘖嘖稱奇...

在這個歌功頌德溢於言表的文字背後,我們首先要認清下列事實:

一、台灣在日本時代就有全島的電力供應網(遠比中國先進太多了)。
二、因為美軍的轟炸才導致電廠、傳輸設備的破壞。
三、終戰後,台灣電力設施繼續由日本、台灣的技師維護中,並非完全中斷無法使用。
四、孫運璿直到1947年(終戰後兩年)才來台灣接手電力維護工作。
五、孫運璿努力工作了5個月後,全台灣電力也不過恢復了 80%。

請注意這個時間上的差異,1945年戰爭結束,1947年孫運璿才來台灣,難道這2年間,美軍還在轟炸台灣?還是台灣人過了2年黑暗無光的生活?

如果不是,那麼,孫運璿來台灣到底建立了什麼台灣電力神話,值得台灣人感佩70年?

孫運璿當年所做的事,不過是把這個「日本人為台灣打下的電力基礎」「保持」正常運作,並「恢復」部分損壞的系統而已,並不是「建立全島電力網」。

中國國民黨的宣傳手法常常故意模糊這個焦點,讓人有後者的聯想。

至於宣傳中常常提到的,「日本人嘲笑台灣3個月後將陷入黑暗」,結果「孫運璿5個月就恢復了電力,令日本人震驚」這種神話,聽起來有沒有很熟悉?

還記得「三月亡華論」嗎?史實已經証明,日本當年根本沒有什麼「三月亡華」的論點,純粹是蔣介石為了自吹自擂證明自己「抵抗能力很強」所捏造出來的謊言...

這跟「日人嘲笑三個月後陷入黑暗」的說法,聽起來有沒有很像? 

還有蔣介石不是運了大批黃金來台灣,所以國民黨用這些黃金發展了台灣經濟,拜託~這種鬼話也有人信?那還需要美援?

(/昌南)

 


:蔣介石運台黃金神話
 

< 資料來源:WTFM CLAN 風林火山文部省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