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宏相關文章

寫給台大陳、謝同學的一封信

寫給台大陳、謝同學的一封信

我想這一、兩個禮拜也真夠二位受的了,臉書上都說你們這篇政見,踩遍了所有人權議題的底線。 但我還是想給兩位同學寫封信,雖然我們互不認識。然而,在你們身上似乎我也看到年輕時的自己。我在大學時,也像你們一樣,曾經也說話不經意傷害別人,自己雖非頂大,口氣卻也頂大,青春男兒嘛,氣血方剛、不懂世事,如今回想起來一點也不酷,不經大腦,也笨得可以。 然而,在我的時代,我們都還知道有一種東西叫做「界線」,或許是讀慣了四維八德和禮義廉恥,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我並不是要復興教條綱略,而是在我的成長時代,還有某種儒教文化還隱隱拉動著你。可惜的是,當時不鼓勵公共參與,個人卻還有所節制。 在你們的成長歷程中,二○○一年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綱,被形容是缺「德」的教育,舊教條式微,新典範卻未成形,這正是兩位的國民教育階段。雖然之後性別平等教育法也在九十三年通過施行,但很明顯地,在智育掛帥的教育環境中,不考的「性平教育」、「人權教育」只是聊備一格,未能透過教育真正成為一個國家的文化風氣,也未能內化成個人道德。 你們所生長的時代,網路文化崛起,躲在鍵盤後的鄉民、酸民,語不「嗆」人死不休。再加上每天的政治場域和新聞媒體,這些大人們的口中,歧視語言從不缺少,不同差異的人互相傷害是每天的日常,失言也不會得到制裁,或許正因如此,才會把這些有毒語言,稀鬆平常地放上公共論壇。 台灣大學經濟系系學會正副會長候選人政見爆出對性向、性別、身材等歧視言論。(擷自臉書;合成)     我自己是幸運的,我在碩士班的階段,加入性別研究的行列,我是那一屆唯一的生理男性/異性戀,因為從小的性別經驗,總覺得這個性別世界「怪怪的」,這種怪怪的,讓我走上覺察的旅程。而後我的生涯,在不同領域的非營利組織和教育場域工作,有機會看見這個社會的發展,學術相輔,實踐基層。 我聽說,業界要封殺你們實習與正職的工作機會。其實我想說的是,經濟系可以做的事還很多,如果你願意進到原民部落長駐,看見台灣部落的真實現況和歷史緣由;如果你願意走入性別田野,真正交幾個酷兒朋友,認識LGBTQ的生命故事;如果你願意走進社區,看見當今弱勢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匱乏和生活的窘況,從升學勝利組走下神壇,實際看見台灣社會的缺與困,生命中仍有許多機會等著你。 二○○六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就頒給孟加拉窮人銀行創辦人,他就是經濟學家。陳同學、謝同學,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成為下個尤努斯。若真如此,那將是我聽過最勵志的人生故事。 (作者是宜蘭社區大學「九一八演社」社團講師、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
鄧敏宏 2023-05-31
想起可愛的民進黨 這次就示範給國民黨看看

想起可愛的民進黨 這次就示範給國民黨看看

在宜蘭,傳說在某位民進黨大老家中,一直高掛著一組摔破的碗盤瓢盆,那是民進黨黨外時期,在這位大老家中,民進黨眾將為了路線爭論,吵得面紅耳赤,激動到連餐桌上的鍋具都砸破了。但是,不論再怎麼激烈的爭吵,會後的啤酒攤,定是把酒言歡,重歸舊好,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對事不對人。 這個故事有許多種版本,我聽過N多次了,但每次聽到都覺得那是「可愛的民進黨」時期的遙遠傳說,和現在「討厭民進黨」成了全民最大黨,對比之下,實在感到不勝唏噓。 近日,賴清德前院長表態參加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捲起政壇千堆雪。但是,這就是政黨政治的可愛,政黨之中必有路線之爭、政策之爭、代言人之爭,在政治人物爭鬥的過程中,各言爾志,讓黨員定奪,或讓全民檢驗,決定誰獲得民意的青睞,這是民主政治正向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台灣政治走到這一步,是民主政治的果實,所有的選民應該額手稱慶。 黨內的論辯,如同高手過招,武林內功所代表的核心理念、價值,拳腳套路所展現的政策規劃與執行能力,都在接下來的這幾個禮拜,不只讓民進黨黨員看清楚、聽明白,也讓全台灣人民看見。來到這一局,就請民進黨您給示範示範,黨內初選,大鳴大放的民主自由姿態,爭鬥而不惡鬥,論辯而不狡辯,競爭後的和解,才是政治智慧最高明之處,才是守護真民主。也讓國民黨學習學習,別再搞宮廷鬥爭、黃袍加身。甚麼太陽與后羿?現在不流行這一套了!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鄧敏宏 2019-03-20
花蓮王包養無冕王

花蓮王包養無冕王

  花蓮縣前縣長傅崐萁包養記者案,各界譁然。在號稱民主法治的台灣,縣市首長敢用人民的納稅錢,要地方記者只寫對自己有利的新聞,媒體的監督功能完全淪陷。 新聞媒體扮演「無冕王」的角色,是訊息的傳輸者,也是地方事件的觀察者,更是人道的關懷者,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媒體的責任,「報紙是民主的聖經,電子媒體是自由的聖堂。」自我閹割放棄說真話的義務,就坐實了記者是文化流氓的臭名。 媒體與政治人物應平起平坐,媒體工作,尤其是新聞媒體,所承襲的是思想獨立知識份子的傳統,「學統」與「政統」互相制衡,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台灣能擁有今日的言論自由,正是許多民主運動者、新聞工作者不斷努力爭取的結果,言論自由的前提來自新聞工作者的高度自律,這種自律建立在「不受威脅利誘」的基礎上。當媒體失去了「可信度」,等同於專業自戕,當媒體與政府間的監督關係本末倒置,養大了「花蓮王」,台灣不是活在前現代諸侯割據的封建國家,還有沒有其他的「王」,值得繼續追究下去。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鄧敏宏 2018-12-21
媒體的品質 政治的品質

媒體的品質 政治的品質

政府擬透過修法重罰假新聞,引發侵犯人權與言論自由倒退的爭議。然而,在批判政府的同時,是時候該檢視新聞媒體的表現,特別是主流電視新聞台,每天所提供的內容到底是不是「真」新聞。 所謂「真」新聞是指,內容是否符合公眾利益或與公共議題有關,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每天都在看「假」新聞。「中秋節要如何把肉烤好」、「酒店名花哪裡找」、「戰鬥民族丟乘客下車」…,這些新聞與公共議題何關,而觀眾每天被餵養的卻是這些垃圾訊息。 近日另則消息,半島電視台公布了二十五分鐘的紀錄片,臥底調查了愛國同心會與統促黨透過台商捐贈取得中國資金,在街頭暴力滋擾,在台灣自由的保護傘下破壞民主;而《紐約時報》揭露彰化碧雲禪寺飄揚五星旗風波,其成員企圖對公務人員挑釁,挑戰台灣法治的紅線。這些事件都正在掏空台灣的民主法治根基,若無媒體報導及深入追查,民眾皆被蒙在鼓裡。 反觀台灣主流電視新聞媒體,每天放送的是荒腔走板的假新聞、無關痛癢的三器新聞(瀏覽器、監視器、行車記錄器)及「記者快來抄」的鍵盤新聞,不加查證即大肆報導,這是怠惰與自瀆,也讓政府有機可乘,想透過法律整頓,執鞭重罰。 媒體自律是新聞做為「第四權」與「無冕王」的可貴之處,若要透過他律,讓政府有機會伸進黑手,也太過淪落了。媒體是永遠的反對黨,「媒體的品質決定政治的品質」,這句話所言不假,特別能映照台灣當前處境。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鄧敏宏 2018-09-28
看看馬克宏 想想林百里 談談郭台銘

看看馬克宏 想想林百里 談談郭台銘

◎ 鄧敏宏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幾句「管國家和管企業是兩回事」、「企業裡不能民主,大家只能目標一致」,以及「公司以獲利為目的,國家以追求每個人的幸福為目的,題材不同」,著實讓等待果陀的社會大眾再想想,台灣得來不易,傲視亞洲的民主果實,到底需要怎樣的國家領導人,才能維繫民主思想與法治社會,追求發展兼具人文精神。 林董也評論了法國剛當選的卅九歲總統,認為這是法國思想成熟,公民意識進步的表現。成熟的公民來自於深刻的國民教育,法國高中的哲學課程,在討論著「人民是否該為他的歷史負責」、「沒有國家我們會更自由嗎?」的問題時,台灣高中生卻汲汲營營穿梭在補習班,耗費大好青春,只為了追求一、兩級分,困在冷氣房,還冒著可能遭遇狼師的風險。你說,我們如何培養出真正思考社會公益,不為民粹左右的成熟公民? 最後,林董評論了一例一休政策,在過去沒有一例一休,反而彈性。一例一休修成如此,就是因為政府想勞方、資方兩邊討好,最後卻兩面不是人,沒有核心價值理念的政府,就失去了溝通的籌碼,只能隨著政商集團的利益擺佈。 看看馬克宏,想想林百里,惦念房思琪,還有被一例一休搞得無所適從的無名勞動英雄,再回頭瞥見撒麵粉、敲鑼打鼓的立委諸公們,何苦花公帑、砸大錢養這幫人,叫馬戲團、北管團來就好了呀,效果更足、聲勢更大,起碼好看又好聽。或許下一輪的國家領導人根本還不在現有的檯面選項上,說不定整個砍掉重練才是救國正道。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九一八演社」社團講師) 郭董證明國民黨果然沒人 ◎ 陳文卿 企業家可以將企業帶領很好,但卻不見得是好的國家領導人,所以廣達林百里說他不看好郭台銘是個好總統,這句話很有道理。 多年前,奇美董事長許文龍曾自豪說如果讓他來當總統,會發揮經營效率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卻被打槍:企業可以資遣不稱職的員工,可是國家不能開除人民,勞工失業除了要發救濟金,後續的安養照顧,以及避免失業所造成的社會問題,還是要處理。 國民黨看到商人川普可以當選美國總統,就想到要推「非國民黨員」郭台銘來參選總統。姑且不論郭董是否選得上,或是否合適當總統,但一個號稱人才濟濟的百年政黨,總統候選人卻要從外面找,這不是混假的嗎? (作者為環保顧問,新竹市民)
鄧敏宏 2017-05-15
三器新聞 媒體的墮落

三器新聞 媒體的墮落

  因近來讓座糾紛不斷,台灣開始討論是否廢除公共運輸工具上的博愛座。但真正該討論的並非博愛座存廢與否,而是台灣因新聞媒體怠惰所造成的道德暴力現象。 在台灣,博愛座的存在至少超過二十年以上,過去未曾因讓座與否引起這麼偌大的波瀾。因為,在過往沒有手機錄影的時代,裝睡不讓座的人頂多被同車的人竊竊私語、冷嘲熱諷一番,大不了有個正義之士走過來勸人讓座,下了車,一切煙消雲散。可是,進入手機錄像的時代,不讓座的人穿著明星學校制服,或是明明是個精壯男,被錄下後放上網路,立刻被人肉搜索、群起攻之,連生活都過不下去了。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就是當今「三器新聞」橫行的結果。什麼是「三器新聞」?就是由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和街邊監視器所組成的電視新聞,只要上網搜尋網路瀏覽熱門影像,再到事發現場訪問幾個路人,最後就能定罪任何人。舉凡攤商漲價、行車糾紛、日常生活等,全面通殺,一網打盡。 各位讀者,看看你能在各家新聞台一小時新聞中,抓到幾則三器新聞。網路的匿名性與表象性,原本就不容易呈現「真相」,以報導真相為第一要務的新聞媒體,大肆渲染真相未定的畫面訊息,然後以集體道德暴力定罪個人,這是前現代的私刑文化作祟,「洗門風」、「遊街示眾」這種清末民初才有的場景,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媒體依然存在。 隨網路起舞報導雞毛蒜皮小事,這是媒體的墮落,媒體懶散、不用功,加上網路使用者缺乏自我約束,卻要犧牲原本立意良善的「博愛座」設計,真是本末倒置。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社團講師)
鄧敏宏 2016-09-11
那些年,像洪秀柱這樣的老師

那些年,像洪秀柱這樣的老師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日前在媒體提問「一共識,三內涵」論述時,反嗆記者「你們永遠沒辦法把我的話弄清楚」,這段對話勾起了我許多學生時期的回憶,洪副院長是教育界出身,她讓我想起了曾經耳聞或親遇的學校老師。 還記得洪副院長剛出線的時候,被指控過去擔任教師時曾體罰學生,洪的回應是「不碰頸部以上」,言下之意,頸部以下就可以任意處罰。當時,由於洪引起的新聞事件實在太多,還沒來得及要她表現自己對於教育的深切看法,到底是開放或是守舊,就已輕舟過萬山。但是,有時我們會看到教育者教育別人,卻疏於反省自己。 這次嗆記者不懂,就好像老師上課講得天花亂墜,卻毫無條理,講得口沫橫飛,卻是過時的知識,講得義正詞嚴,卻謬誤連篇,當學生提問,還要訓斥學生沒有常識,數落學生沒禮貌,打斷了課堂進度,教室都已經翻轉了,腦袋卻還停留在石器時代。 關於體罰或許是時代的產物,因為處於威權時期,當時很少有人知道正向的管教方式;關於一中同表,或許是未能深思熟慮、心快口直,但若能反省、修正,也是好的。但如果都怪罪旁人,我們要選出這樣的總統嗎? 林肯說的「什麼樣的人民,出什麼樣的政府」,同理可證「什麼樣的政黨,出什麼樣的候選人」,殘酷卻真實。 (作者為羅東社區大學講師)
鄧敏宏 201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