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相關文章

日企大撤退 跟中國說拜拜

日企大撤退 跟中國說拜拜

  日本近年祭出大量補貼,鼓勵日企將產線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或回到日本國內。(路透資料照) 在中國日企數量 創10年新低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20年7月宣佈,將為製造業提供700億日圓(約新台幣154億元)補貼,協助87家企業將產線遷出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或是回到日本國內,藉此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 日本研調公司帝國徵信(Teikoku Databank)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2年間,進駐中國的日企數量從1萬3600家,減少至1萬2700家,總數創下10年新低,與疫情前相比下降約7%。相較於2020年2月進行的前1次調查,共有2176家企業離開中國或下落不明,116家公司破產和停業,以地區來看上海共272家,減少的數量最多,其次為廣東203家、山東152家。 過去因瞄準中國豐富的勞動資源、低廉的人力成本和龐大的市場,全球各地企業紛紛前進中國。不過近年隨著人力成本上漲、政策影響和美中緊張關係衝擊,中國出口的優勢逐漸下降,與2012年高峰相比,進駐企業減少約1成。除了日企之外,美企留在中國的意願也在消退,根據上海美國商會調查,48%的美企表示將減少或延後今後對中投資計劃。 釣魚台主權議題爆發爭端後,日本就開始走向與中國戰略脫鉤。(美聯社資料照) 釣魚台爭議後 日本就選擇與中戰略脫勾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日本經濟產業省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減少對鄰國的依賴。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到2020年疫情大流行等事件,都打亂了供應鏈,而近年美中貿易緊張局勢也成為一大風險。經濟產業省1名官員表示,政府已經開始看到供應鏈脆弱的風險,並鼓勵各產業關注這類風險,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這將是一個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的機會。 2010年,因釣魚台主權議題爆發爭端後,中國限制對日本的稀土出口,日本就開始走向與中國戰略脫鉤。過去十幾年來,日本採取了加強經濟安全的措施,並與東協等盟友一同將製造業遷出中國,尋找風險較小的供應鏈。 日本在6月底公布的一份白皮書中表示,出於地緣政治、經濟安全方面的擔憂,日企正在將主要投資目的地從中國轉向東協和印度,凸顯了全球經濟分裂的趨勢報告中呼籲,透過與盟友合作,來確保半導體在內的關鍵元件和商品供應,提升國內產能以應對供應鏈中斷。 大金為因應「突發狀況」,開始在中國以外地區建立供應鏈。(彭博資料照) 中國封城 大金決定脫中 日本製造商長年將生產基地和零件供應商集中在勞動力、管理費用相對便宜的中國,又以家用電器、汽車零件對中依賴特別高,其中就包括了日本空調大廠大金(Daikin)。自2010年代中期以來,大金就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零件,到2020年,佔需求價值總額約35%的零件從中國進口。這一數字到2021年下降到20%,但中國為防止病毒擴散,採取的嚴格防疫措施,導致部份零件產量大幅下降,影響了大金的生產,促使大金開始在中國以外地區建立供應鏈,以因應「突發狀況」。 上海封城後,大金開始在日本滋賀縣的基地生產PCB,隨後也開始在馬來西亞投產。自疫情引發全球晶片短缺以來,大金一直在想辦法確保零件穩定供應,例如共享各地工廠庫存資訊,以及開發替代商品,這些經驗幫助大金能夠減少對中國製造商的依賴。儘管放棄中國製的零件將導致採購成本增加,但大金認為,這是應對未來緊急情況的保障。 索尼今年初宣佈,將銷往日本、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相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泰國。(彭博資料照) Sony把大部份產線移至泰國 日本科技大廠索尼(Sony)今年初宣佈,作為保護供應鏈的一部份,已陸續將銷往日本、美國和歐洲市場的相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泰國。目前索尼在中國的工廠,原則上只生產在中國本土市場銷售的相機,但仍將保留一些生產設施,以便在緊急情況下恢復產線運作。 在華府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後,索尼率先轉移出口至美國的相機產線,在2022年底完成銷往日本、歐洲的相機產線轉移。根據市場研究公司歐睿(Euromonitor)數據,索尼去年在全球銷售約211萬台相機,其中中國市場僅佔15萬台,約90%產品銷往其他地區,這也代表著索尼已將大部份的相機產線遷往泰國。 索尼在全球相機市佔排名第2,僅次於佳能(Canon)。而同為日本企業的佳能在2022年初表示,由於相機市場萎縮、晶片短缺和疫情的連帶問題,宣佈關閉在中國的工廠,並將部份產能轉移回日本國內。 馬自達表示,由於疫情封鎖導致供應不穩定,公司將要求供應商在中國境外生產。(路透資料照) 本田與馬自達 都有意把產能撤出中國 疫情期間,汽車業是受到最大打擊的產業之一,在中國清零政策下,引發日系車廠對供應鏈不確定性的擔憂。日本《產經新聞》去年8月報導揭露,本田汽車(Honda)考慮在中國以外地區建供應鏈,以減少對中依賴;馬自達(Mazda)同一時期也傳出,考慮將產能遷出中國。 《產經》報導指出,本田將繼續保留中國供應鏈,以滿足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國內市場需求,同時為中國以外的市場建立獨立的供應鏈。本田隨後向媒體聲明,公司一直努力審視供應鏈的整體風險,並稱,對中國供應鏈的審查和風險對沖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但並非為了脫鉤。 馬自達則宣佈,由於疫情封鎖導致供應不穩定,公司將要求零組件供應商增加在日本的庫存,並在中國境外生產。馬自達執行董事向井武司(Takeshi Mukai)當時表示,即使馬自達的直接供應商是日本和歐洲公司,他們的零件仍來自中國。在疫情影響下,公司是最先受到封城影響,關鍵是將供應掌握在手中。 疫情打亂供應鏈,加速日企將產線遷出中國。(彭博資料照) 隨著外企接連撤出中國,也引發北京的關注。據日媒報導,2022年12月,1名中國當地政府官員聯繫上日商組織高層,表明有任何需要幫助的都可以主動告知。溫和的作法令企業感到意外,同時也可以反映出中國政府希望透過改善經商環境,盡可能的將外資企業留在中國。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則在年初發表的一篇社論中對外資退出中國市場的行動發出警告,強調中國與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美國推動脫鉤將導致企業和經濟受損。一些日企則對撤離中國的趨勢持謹慎態度,1名高層表示,公司應該先觀望北京推出哪些經濟政策,再決定未來在中國的投資。
自由時報 2023-09-27
中國以AI散播夏威夷野火陰謀論 美駐日大使痛批:無恥

中國以AI散播夏威夷野火陰謀論 美駐日大使痛批:無恥

中國利用AI技術散播夏威夷野火陰謀論,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痛批,此乃無恥地利用人類悲劇謀取政治利益。(法新社)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包括微軟(Microsoft)在內的多個研究機構共同調查發現,中國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散播夏威夷野火陰謀論,對美國發動虛假訊息戰。美國駐日本大使易曼紐(Rahm Emanuel)對此痛批,中國無恥地利用人類悲劇謀取政治利益;美國阿拉斯加州聯邦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也引述相關報導,要求中國駐美大使對此正式道歉。 夏威夷茂宜島(Maui)8月初爆發草原大火,延燒至濱海觀光城鎮拉海納(Lahaina),造成至少111人喪生、摧毀約2200棟建築物,災損約55億美元,寫下夏威夷州歷來最慘重天災紀錄。美國總統拜登也宣布這場野火是「重大災難」。 然而,美國資安公司「記錄未來」(Recorded Future)指出,中國政府在8月中旬發動秘密資訊戰,在各大社群網站散布貼文,將茂宜島野火歸咎於一項「氣候武器」,並謊稱是英國情報機關「軍情六處」(MI6)揭露「這場野火背後驚人真相」。 《紐約時報》報導,這項發現是由美國科技業巨擘微軟(Microsoft)、記錄未來、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假資訊查核軟體公司NewsGuard,以及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揭露。 據報導,微軟研究人員針對這場資訊戰進行分析,辨識出在多個社群平台出現的夏威夷野火影像是由AI生成,而這些由AI生成的特定影像,似乎只有中國帳號在使用,且以多種語言發布,企圖觸及全球受眾。 微軟副董事長兼總裁史密斯(Brad Smith)指控中國利用天然災害攫取政治利益,「我真的不認為,這麼做配得上任何國家,尤其是想成為一個偉大國家的任何國家。」 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在X平台(前稱推特)分享紐時這篇報導,並推文痛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無恥地利用人類悲劇謀取政治利益,全然不顧那些逝去的生命;習近平團隊利用AI散佈美國「氣象武器」導致茂宜島野火的虛假說法,指責美軍將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引進中國,並散佈有關日本福島的虛假訊息,「試想一下,如果把這些精力投入到人道援助和全球公益事業中,這個世界會是如何?」他還嘲諷說,「例如關注如何讓偉大的中國青年重新充分就業。」 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蘇利文也指控,中國當局利用網軍影響國外民衆對北京的輿論,甚至對茂宜島野火散佈不實訊息:「當上個月野火燒毀茂宜島並造成上百名美國公民死亡時,中國共產黨發動網軍,聲稱這場大火的起因不是因爲自然因素,而是美國正在研發測試一種祕密『氣象武器』。此事令人憤怒,我要求中國駐美大使對此正式道歉。但他不會這麼做,因爲他如果做了,他也會『被消失』」。 中國政府在8月中旬發動資訊戰,在各大社群網站散布貼文,將美國夏威夷茂宜島野火歸咎於「氣候武器」。(擷取自X平台)
自由時報 2023-09-14
傳印度將改國名為「Bharat」

傳印度將改國名為「Bharat」

從印度國大黨議員塔魯爾提供的圖片中可以看到,印度官方稱G20峰會晚宴將由「婆羅多總統」主持。(擷取自@ShashiTharoor)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印度媒體今(5)日指出,印度政府這個月底打算將國名更改為「婆羅多」(Bharat),這是因為印度官方在二十大工業國集團(G20)的晚宴請帖中,以「婆羅多」稱呼自身的國名。消息傳出之後,各界議論紛紛。 婆羅多這個詞是印度憲法規定的兩個國名之一,詞源來自一部用梵文寫成的古代印度教經典。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時常用「婆羅多」來稱呼他的國家。 《法新社》報導,印度這個週末將主辦G20領導人峰會,並舉行國宴,邀請卡上則寫著,宴會將由「婆羅多總統」(President of Bharat)主持,而這個稱謂引來了各界的臆測。 報導並指出,印度政府這個月底將召開一次特別國會,儘管政府對立法主題守口如瓶,但News18廣播公司稱,據不具名政府官員透露,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的議員將提出一項議案,往後國名將優先使用「婆羅多」這個名詞。 印度要修改國名的傳言流出之後,引起廣泛討論,有人表態贊同,當然也有人反對。 反對派印度國民大會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的議員塔魯爾(Shashi Tharoor)就在「X平台」(前身為推特)上發文指出:「我盼望政府不要蠢到完全拋棄『印度』。我們應該繼續使用這兩個詞語,而不是放棄一個有歷史地位的名字、一個被全世界認可的名字的宣稱。」 前知名板球員塞華格(Virender Sehwag)則對改名舉雙手贊成,他並敦促印度板球管理委員會在隊服上繡上「婆羅多」,他說:「印度是英國人給的名稱,我們早就該改回原來的名稱『婆羅多』了」  
自由時報 2023-09-05
華爾街日報:中國40年繁榮已經結束

華爾街日報:中國40年繁榮已經結束

外媒認為,面對地方政府債務、出口低迷及外資落跑等問題,中國經濟前景黯淡。(示意圖,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看衰中國經濟的論述越來越多,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從脫貧邁向強國的經濟模式已經成為過往雲煙,觸手可及都是陷入困境跡象,地方政府身陷債務泥潭、無計可施,還面對私人投資疲軟和出口低迷,而與美國及其盟國分歧擴大,危及外國投資和貿易。這不僅僅是一段時間的經濟疲軟,可能是漫長的黯淡時期,中國40年的繁榮已經結束了。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遏制Covid-19取得的初步成功,以及美國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支出激增,掩蓋了中國的經濟問題。不過,隨著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西方對中國產品需求下降,貸款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這些問題一一引爆。 近幾個月來,中國經濟前景明顯黯淡。製造業活動萎縮,出口下降,青年失業率創歷史新高,大型房企恆大聲請破產保護,碧桂園爆雷等等。IMF計中國未來幾年的GDP增長率將低於4%,不到過去40年大部分時間的一半。 總部位於倫敦的研究公司凱投宏觀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已從 2019 年的 5% 放緩至 3%,並將在 2030 年降至 2% 左右。 按照這樣增速,中國將無法實現習近平 2020 年設定到 2035 年將經濟規模翻倍的目標。這將使中國更難脫離中等收入新興市場的行列,也意味著中國永遠不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1大經濟體。 儘管習近平領導層加大了國家干預力度,聚焦半導體、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等政府青睞的行業。尤其,北京已花費數十億美元試圖建立半導體產業,以減少對西方的依賴,卻僅擴大成熟製程,對於台積電等公司所生產的先進半導體絲毫沒有進展,還出現爛尾。 而且,單靠上述產業不足以提振整個經濟,也不足以為數百萬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大學畢業生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果北京方面不採取更積極的刺激措施,也不重振私營部門的創業精神,中國的經濟放緩可能會像滾雪球一樣迅速陷入長期停滯。
自由時報 2023-08-21
中國緊張了!美日韓打造「亞洲小北約」    

中國緊張了!美日韓打造「亞洲小北約」   

美國總統拜登(左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南韓總統尹錫悅,18日將在華盛頓近郊山區總統度假勝地大衛營,舉行首次三方峰會。圖為3人今年5月在廣島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上會面。(歐新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南韓總統尹錫悅,18日將在華盛頓近郊總統度假勝地大衛營(Camp David),舉行首次三方峰會。這是日韓兩國擺脫歷史恩怨的一大突破,拜登期盼藉由這場峰會,將美日韓合作制度化。 中國則對此保持高度警惕,學者指稱,美日韓恐將藉此打造「亞洲小北約」,威脅中國安全。 這是大衛營自2015年以來的首次重大外交活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5日與日韓外長就峰會準備事宜召開視訊會議後表示,拜登將「表明這是我們深信三邊合作的新紀元」。 香港南華早報15日報導,日本和南韓均與美國簽署同盟條約,美方希望日韓加強合作,更有效地應對中國擴張。今年3月,日本和南韓舉行12年來的首次雙邊峰會,決定放棄歷史恩怨,恢復正常關係,與美國共同應對中國對區域秩序的挑戰。 布林肯表示,日本與南韓不僅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核心盟友,也是在全世界的核心盟友。 美國官員指出,這次峰會可能會將三方會議制度化,每年舉行一次,就區域責任達成諒解,設立三方熱線,在發生危機之際進行溝通,並採取某些措施,加強3國在飛彈防禦、情資共享和技術領域的合作。 但官員也坦承,這次峰會不太可能產生一個共同防禦的正式體系,3國之間建立某種安全架構「還為時過早」。 然而,北京當局對此高度警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重申,中方反對相關國家拼湊各種「小圈子」,反對加劇對立、損害他國戰略安全的做法。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教授呂超認為,可能的3國元首定期會晤機制,和軍事方面的固定合作機制,已相當於組成一個讓北京感到緊張的三方軍事聯盟。 儘管北韓議題可能是這次峰會的主軸,但觀察家認為,北京最關心的還是峰會最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如何表述台灣議題。呂超表示,中國對這次峰會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它將如何論述台灣。」 匿名美國官員透露,聯合聲明將會納入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一般性意見,但具體措辭可能要到最後一刻才會確定。
自由時報 2023-08-17
洪災放水淹百姓 中國政府的日常

洪災放水淹百姓 中國政府的日常

中國京津冀地區7月底以來連日暴雨成災,隨著當局無預警洩洪的消息傳出,讓不少人認為這場洪災背後是「人禍大於天災」。(美聯社) 涿州、保定洪災 被指是人禍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中國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自7月底以來因連日暴雨,出現60年來最嚴重的洪災,據稱有上百萬人受災,其中以河北保定地區災情最嚴重,官員警告,部份地區洪水恐怕需要長達1個月的時間才能消退,河北省約150萬人被迫撤離家園。隨著近日傳出中國當局無預警洩洪的消息,也讓有不少網友、專家認為,這場洪災背後是「人禍大於天災」。 在連日大雨不斷襲擊下,今年7月31日,河北省啟用了13個指定「蓄滯洪區」其中7個,其中包括河北省保定市的涿州,這也成為這次洪水災情最嚴重的地區。大量的房屋、車輛被淹,許多民眾來不及撤離,面臨斷電、斷糧,短短的時間內水淹到2、3樓,更有網友透露,涿州水位最深達12公尺。 河北省遭洪水重創,據報有上百萬人受災。(路透) 中國設98處國家蓄滯洪區 部份居民向媒體表示,一開始在7月31日上午接到通知,當局並沒有強制要求撤離,多數的民眾都以為只是比較強的降雨,只要等個1-2天水就會退了。直到當天晚上7點多才收到緊急消息,晚間9點將準時洩洪,從通知到洪水來臨前後僅僅不到2個小時。另外更多的居民表示,沒有收到任何的撤離通知,只說近日會有暴雨。 這次強降雨後,官方無預警洩洪,也讓不少網友表明,很多涿州居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住家位在蓄滯洪區,少數居民的權益就這樣被犧牲。1名網友也反問,全中國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生活在這些蓄滯洪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規範,當江河、湖泊水位或流量導致作為第1道防線的水庫超出負荷時,洪水可能會被暫時引導到所謂的蓄滯洪區,這也是中國應對洪災的最後一招。這些蓄滯洪區通常是地勢低窪地、湖泊,其中也包括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區。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目前一共設置98處國家蓄滯洪區,總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 中國當局無預警洩洪,導致許多民眾來不及撤離。(歐新社) 為保雄安淹涿州 ? 中國地方官媒報導,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倪岳峰在8月1日前往保定市和雄安新區視察救災情況,倪岳峰表示,河北要有序啟用蓄滯洪區,減輕北京防洪壓力,堅決當好首都「護城河」,此話一出立刻引發中國民眾不滿,大批民眾在網路上怒批,北京應該為這次的災情買單。 也有網友指出,河北洩洪不是為了上游的北京,而是要保位於下游的雄安。根據中國官媒報導,2012年,北京、河北發生過導致145人死亡、26人失蹤的嚴重洪災,但洪水幾乎沒有淹到涿州居民的家門口,因為當時洪水流往了同樣位於河北的雄安地區。 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下令、推動雄安新區建設,北京市許多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都被要求遷往雄安,以緩解北京市中心的擁擠。而倪岳峰這次勘災也去了雄安,並稱,雄安新區是河北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確保「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萬無一失。 中國水利部部長李國英也在爆發洪災後隨即喊出,確保雄安新區、北京大興機場等重點防禦對象絕對安全。因此讓眾多網友認為,中國當局是為了保這項「政績工程」,選擇犧牲了涿州。 2021年7月河南連日暴雨,當局無預警洩洪,鄭州市中心馬路被水淹沒。(歐新社資料照) 2020年三峽大壩放水 宜昌倒楣  事實上,這並非中國第一次無預警洩洪,2020年6月,湖北暴雨各地水患頻傳,宜昌市中心成一片汪洋,水位達半個人的高度,引發不少居民質疑,暴雨是否真的能讓水淹到這種程度。隨後開始出現大批網友指出,三峽大壩和葛洲壩都在宜昌的上游,宜昌市淹水,說明當局一直在開閘放水。 網友們紛紛表示,洩洪是為了減輕大壩的負荷,降低崩潰的風險,隨後點出,興建三峽大壩後,旱季蓄水、雨季洩洪最終的結果是「旱季更旱,雨季更澇」,還讓下游的居民一直處在風險當中。「不洩洪,不但上游被淹,潰壩隨時發生。洩洪,下游被淹」怒批三峽大壩是「史上最愚蠢工程」。在網路掀起熱議後,中國官方才坦承,三峽大壩已開始加大洩洪。 2021年無預警洩洪 鄭州死傷慘重 2021年7月,河南連日暴雨,造成鄭州低窪地區洪患,並傳出多條地鐵隧道被洪水倒灌,500多名乘客被困車廂內,導致多人罹難,中國官方公佈的數據為25人死亡、7人失聯。眾多網友指出,鄭州當局在7月20日上午開始向下游洩洪,但相關通知是在隔天凌晨1點才公佈,政府並未在洩洪前確實發出預警,更讓地鐵持續運作,最終導致人員傷亡。 1名當地居民表示,官方沒有任何預警,包括地鐵照道理應該停運也沒有。並質疑,水勢是在傍晚突然增大,如果是持續的降雨,水位應該是緩慢上升,不可能1個小時內突然暴增。另外也有民眾記錄下20日中午鄭州市中心的情況,當時雨勢雖大但車輛仍能正常行駛,然而在短短半小時內,整條馬路被淹沒,顯示洪水不是因為連日的暴雨所造成,而是突如其來的水勢襲擊。 廣東每逢遇上強降雨,都會洩洪減輕水庫壓力,引發當地居民怒批「年年都是百年一遇的洪災」,事實上全是人為。(法新社資料照) 廣州年年遇 百年一遇洪災 2022年6月,廣東遭暴雨襲擊,省內第2大水庫洩洪,導致當地多個城鎮被洪水圍困,部分道路中斷。網友指出,廣東省第2大水庫6閘全開洩洪,廣州、河源必定淹水,每年都是如此,怒批「年年都是百年一遇的洪災」,事實上全是人為。 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再度傳出因大壩突然放水導致人員傷亡的事件,2023年1月,位於河南省水電站壩區下游附近,在大年初一午後水位突然上漲,導致多名在河灘、淺水區遊玩的遊客不幸被洪水捲走。當時在場的民眾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事發時河水在6分鐘暴漲1.8公尺。 三門峽水利管理局工作人員隨後向媒體承認,當天有按河南省調度中心的指示作「機組調度運行」。在事件發生24小時後,官方公佈共2人死亡、7人失蹤。
自由時報 2023-08-11
麻生太郎要日本不惜為台一戰 鈴木馨祐:符合官方立場

麻生太郎要日本不惜為台一戰 鈴木馨祐:符合官方立場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出席「『凱達格蘭論壇-2023印太安全對話』開幕式」並發表專題演說。(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前首相暨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率團訪問台灣,他表示台灣是日本極其重要、不可或缺的共享價值夥伴,他表示日本作為台灣的近鄰,是致力於維護穩定、和平與國際秩序的國家,應該首先表態向中國傳達護台決心,日本眾議院眾議員鈴木馨祐在日本節目中表示,麻生言論符合日本官方的立場。 綜合媒體報導,麻生太郎在訪台期間呼籲,理念相同的國家如美、日、台必須清醒,充分發揮嚇阻力量,甚至要做好不惜一戰的覺悟,陪同麻生太郎一同訪台的眾議員鈴木馨祐在9日《BS富士》節目中透露,麻生太郎已與日本政府官員討論過這一問題,其觀點符合官方立場。 鈴木馨祐表示:「這一評論並非麻生太郎議員的個人言論,而是與政府內部人士協調的結果。」他強調:「我認為日本政府顯然將此視為官方路線。」
自由時報 2023-08-10
美台貿易倡議實施法案 拜登簽署生效

美台貿易倡議實施法案 拜登簽署生效

美國總統拜登已簽署國會日前通過的「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法案生效。(美聯社) 美國國會日前通過「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白宮今天下午宣布,法案已獲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生效。 白宮發布新聞稿,宣布拜登(Joe Biden)已於今天簽署「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 First Agreement Implementation Act),法案正式生效。 經過一年協商談判,美台6月1日透過美國在台協會(AIT)與駐美代表處,於華府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涵蓋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 協議生效雖不須國會核准,民主黨籍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魏登(Ron Wyden)及共和黨籍眾議院歲計委員會主席史密斯(Jason Smith)等人6月9日仍提出實施法案,除盼透過跨黨派核准程序表達國會對協定的支持,也為加強國會監督。 根據法案規定,協定生效前,美國總統須先向國會報告,說明協定如何促進美台貿易關係及推動美國勞工、消費者、企業與農民的利益,並於30日內提出認證,證明台灣已採取任何履行協定所需措施。 法案也要求行政部門,未來與台灣達成的任何進一步協定,需符合公開透明原則,並徵詢國會意見。 法案在國會快速被推進,眾議院首先於6月21日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法案,不到一個月,法案7月18日也獲參議院口頭表決通過。 法案經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簽署後,於7月27日正式送交白宮。 麥卡錫事後透過新聞稿表示,美台關係建立於對和平與民主的共同承諾,美台經濟夥伴關係對於在全世界追求自由至關重要。他還說,這部法案「將成為眾議院共和黨人持續支持台灣人民眾多努力中的第一步」。 不過,拜登今天稍後透過聲明,對法案針對美台後續協商部分規定表達關切,認為這些規定恐影響美國憲法賦予他與外國夥伴協商的權力。 拜登舉例,法案第7節要求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與外國夥伴協商期間須提交協商文本給國會委員會,並阻礙USTR在國會審閱期間將文本傳給台灣。此外,法案要求把議員納入美國代表團,賦予他們參與例行簡報的權利,包括攸關臨時協議的部分。 拜登強調:「在出現法案第7節規定侵害我與外國夥伴協商的憲法權力時,我的政府將視其為不具法律約束力。」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先前表示,美台下一階段談判可能鎖定勞工、環保與農業3大議題,但還需再跟美方協商。 鄧振中與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Sarah Bianchi)本月3日進行視訊會談。鄧振中會前告訴中央社,這屬例行性會議,雙方將交換彼此進度,包含討論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事宜。 鄧振中指出,台灣已有周全準備,展開談判時間地點尚未確定,但希望「越快越好」。
自由時報 2023-08-08
赴中人數雪崩99% 華爾街日報:外國人不願去中國了

赴中人數雪崩99% 華爾街日報:外國人不願去中國了

在地緣政治緊張及中國祭出反間諜法後,中國與西方漸行漸遠,外國旅客赴中意願降低。(示意圖,美聯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地緣政治緊張及中國祭出反間諜法後,中國與西方漸行漸遠。不僅2023年第一季外國對中直接投資降至200億美元,年減8成。入境旅客人數也暴跌,今年第一季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旅客人次只有5.2萬,比2019年第一季疫情爆發前的370萬人次,雪崩99%。其中近一半的遊客來自台灣、香港和澳門,而非美歐等西方國家,美國賓州的旅行社自爆,疫情以來前往中國的旅客掛零。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解除疫情封鎖措施並重新開放邊境半年後,赴中的國際旅客寥寥無幾,這是中國與西方漸行漸遠的新跡象。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今年第一季旅行社接待的入境旅客人次僅5.2萬,比2019年第一季疫情爆發前的370萬人,大幅縮減。這些入境旅客中,將近一半的遊客來自台灣、香港和澳門,而非美國或歐洲等地區。 遊客減少也可能導致對中投資減少。研究公司榮鼎集團的Mark Witzke對中國政府數據進行分析,顯示2023年第一季外國對中直接投資降至200億美元,比2022年第一季的1000億美元,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美國賓州一家精品旅行社Friendly Planet Travel,以往每年大約協助1500名遊客赴中,總裁Peggy Goldman 自爆,自新冠疫情以來,該公司沒有接到任何一件赴中旅遊的申請。 中國和海外旅遊專家解釋,中西關係惡化是外國遊客迴避中國的原因之一,外國人對赴中旅行更謹慎。而且美國政府6月份也發布旅行警示,警告美國人重新考慮赴中旅行,理由是存在北京恐隨意執法,例如出境禁令和不當拘留的可能性。 另一個不願去中國的族群是企業外派的外籍員工。現年37歲的投資顧問Alexander Sirakov去年8月從上海搬回保加利亞,他的外籍朋友圈子裡,大多數人也離開了,他曾居住的社區中,10個外籍家庭有8個搬離中國。 為中國投資提供諮詢服務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Dan Harris 坦言,中國最近對西方盡職調查公司和其他公司進行調查的事件,包括中國政府對貝恩公司(Bain & Co.)等全球諮詢公司的突擊調查,導致企業非常擔心他們的員工去中國的問題,「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人們不會前往中國。」
自由時報 2023-08-05
多到數不清! 網友整理柯文哲「症績」一覽   

多到數不清! 網友整理柯文哲「症績」一覽   

有網友親自整理了「柯文哲症績一覽」,痛斥什麼素人政治、超越藍綠的新政治全部都是假的。(記者劉信德攝)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褒貶不一,有網友親自整理了「柯文哲執政2014-2022台北市症績一覽」,痛斥什麼素人政治、超越藍綠、突破藍綠惡鬥框架的新政治全部都是假的,吸引不少民眾觀看 從這份透過Google雲端硬碟共享的文件中,可以看到網友將柯文哲的「症績」分成多個類別,包括「地方軟硬體建設項目」、「財政紀律」、「柯政猛於虎」、「柯政走後門」、「性別友善問題」、「內政外交災難」、「兩岸論述」、「立場變色龍」、「行騙天下亂編數據認知作戰」、「黨內問題」等等。 在「地方軟硬體建設項目」方面,包含柯文哲推行減碳,但公部門太陽能設置率卻僅8.7%,以及台北通個資疑慮,資安漏洞讓住家地址被看光、67億北藝中心觀眾席座椅破爛不堪,還有大巨蛋、影視音園區等多個爛攤待收拾等等。 在「財政紀律」方面,例如台北市2022年生育獎勵刪8000萬預算、柯市府「i-Voting系統」使用率不到1成被質疑浪費公帑、柯文哲市府涉貪108人超越前朝、柯文哲用公帑核銷雙城論壇預算107萬元全民買單。 至於「柯政猛於虎」,則是聚焦在柯文哲壓迫公務員的方面,例如柯市府在2015年就傳出離職潮,2020年更有市府大將陸續出走的消息,到了2021年,柯市府任內總計有113正副首長走人。 在「柯政走後門」方面,大多是柯P黨務政務不分、公器私用的問題,例如柯文哲2019年在市府宣布組黨、北市府公務員被爆出服務政黨、產發局祕書請公假陪柯P迎大甲媽回鑾、遠房親戚進社會局當機要等等。 「性別友善」向來都是柯文哲受外界關注的問題,比方說柯P有3個孩子卻都沒泡過牛奶,還誇妻子很「認命」,以及柯文哲被爆出曾私下說未婚女人就像殘障停車位、稱陳菊是「大號的吳音寧」等等。 「內政外交災難」方面,例如英國交通部長2015年來訪時贈送懷錶,柯文哲竟稱可當破銅爛鐵賣,柯P還說過香港很無聊,「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的」,以及知名的用「強盜搶銀行」來比喻美中台關係,甚至失言稱「喇嘛流行自焚困擾中共」,引發西藏人權團體抗議要柯文哲道歉。 在「兩岸論述」方面,包括柯文哲兩岸一家親的立場、自稱中國要他選總統、談中共代理人時要求先不要把對方當壞人、被爆一餐花4.7萬公帑宴請中企高層,而北市府拒絕提供名單等等。 「立場變色龍」則主打柯文哲前後不一的態度和言論,例如2017年雙城論壇時,柯文哲稱兩岸是「命運共同體」,事後卻說自己沒有講過兩岸命運共同體,以及柯文哲2018年時曾為「兩岸一家親」道歉,但到了今年卻重申兩岸一家親的說法。 「行騙天下亂編數據認知作戰」方面,例如柯文哲批前瞻軌道執行率5.3%,國發會則出面澄清到2023年底已達96.95%,以及柯P批評自1990年代李登輝總統後,台灣有34年沒召開國是會議,旋即遭到打臉,光是在2017年就有年金改革和司法改革兩次國是會議。 「黨內問題」則聚焦在民眾黨內的爭議,包括美女黨員蔡宜芳被爆出和已婚的黨內中央委員張益贍上摩鐵,2022年地方大選前黨內參選人屢次爆出酒駕、前科等問題,還有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被查出違法進口口罩發疫情財。
自由時報 2023-08-05
歐盟、挪威、冰島撤銷日本食品進口限制 即日生效

歐盟、挪威、冰島撤銷日本食品進口限制 即日生效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7月13日與日相岸田文雄舉行首腦磋商後,宣佈撤銷日本食品進口限制。(歐新社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歐盟和挪威、冰島3日撤銷了對日本產食品的進口限制,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首度鬆綁,歐盟執委會的相關命令即日生效。 據《共同社》報導,福島縣等10縣的部分食品不須再提供「放射性物質檢測證明」,將大幅減輕生產者和出口商的負擔。歐盟和挪威、冰島的限制撤銷後,仍實施進口限制的僅剩中國、南韓、台灣等9個國家。 10縣分為福島、岩手、宮城、山形、茨城、群馬、新潟、山梨、長野、靜岡。受限品項此前也已逐步減少,只剩下福島縣的部分水產和野生菇類、宮城縣的部分野菜等。 歐盟執委會認為,基於監測等科學知識將限制鬆綁是妥當的,遂與歐洲議會及成員國進行了協商。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7月13日在布魯塞爾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首腦磋商後,宣佈將限制撤銷。 歐盟執委會在14日的官方公報中刊載了撤銷限制的相關規則,並稱將在20天後生效。 福島核事故後,因對放射性物質污染的疑慮,世界各國紛紛對日本產的農林水產品及食品實施進口限制,最多時共有55國。此後美國於2021年、英國於2022年相繼撤銷限制,數量逐漸減少,瑞士預計在本月15日撤銷。
自由時報 2023-08-03
盧秀燕批前瞻給太少 蔡其昌:實在難看

盧秀燕批前瞻給太少 蔡其昌:實在難看

蔡其昌在臉書貼出2017年國民黨人力反前瞻計畫的照片,痛批盧秀燕嘴臉「實在難看」。(圖取自蔡其昌臉書)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審計部近日公布最新前瞻第三期特別預算審核報告,台中僅獲得分配228億補助,六都倒數第二,僅佔高雄拿到補助的5分之1,市長盧秀燕表示委屈,也引發藍綠互批。對此,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週二(8/1)貼出2017年國民黨人力反前瞻計畫的照片,痛批盧秀燕嘴臉「實在難看」! 根據最新前瞻第三期特別預算審核報告,中央補助5358億元,高雄市獲1256億元佔4分之1居冠,台中僅獲228億元補助,六都倒數第2,更僅及高雄的5分之1。盧秀燕週二稱,台中比高雄大且人口更多,卻只分配到高雄5分之1預算,「台中人真的很委屈、很心酸」。 此事也引發台中議會藍綠互批,國民黨台中市議員羅廷瑋更直接點名出身台中第一選區(大甲區、大安區、外埔區、清水區、梧棲區)立委的立院副院長蔡其昌,指責他「身居高位卻未協助台中爭取預算」。對此,蔡其昌直言,前瞻特別預算多數為競爭性預算,各地方政府需提出完整計畫向中央爭取經費補助,台中市僅獲228億元補助,彰顯盧市府行政效能低落不堪,讓台中輸給其他城市。 蔡其昌還反批藍營操控前瞻建設預算淪為政治口水,敗壞台中選風,當初是國民黨在擋前瞻計畫,現在通過了,又說中央撥的預算不夠多,「市府不提計畫,不努力,還推卸給別人。市府提不出好的計畫,競爭型的經費就輸其他縣市,就要不到經費。」 蔡其昌更在臉書PO出2017年國民黨大力反前瞻的照片,指時任立委的盧秀燕當時也配合黨連署刪除、凍結台中前瞻計畫預算,「今天看到盧市長帶頭批評她的前瞻預算拿太少,當年強烈反對前瞻預算的盧秀燕委員,成為盧市長之後,開始抗議中央政府前瞻預算給太少。我不想批評太多淪為政治口水,因為我相信台中市民的智慧,給大家思考一下吧!實在難看!」
自由時報 2023-08-01
眾院跟進參院提案 美對台軍售不再限防禦性武器

眾院跟進參院提案 美對台軍售不再限防禦性武器

美國跨黨派眾議員近日提出法案,要求美方優先處理對台軍售案,並且不再制售台武器須為防禦性質。圖為戰斧巡航飛彈。 (路透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為鬆綁「台灣關係法」對台灣採購武器的限制,加速美國對台軍售,美國跨黨派聯邦眾議員也接踵參議院,提出「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要求美方優先處理對台軍售案,並將修改台灣關係法相關條文,授權美國行政部門提供「有助於台灣嚇阻中國人民解放軍侵略的武器」,為台灣未來取得攻擊性武器奠定法律基礎。 促台和平法案 盼助台抗中國侵略 民主黨籍眾議員巴帕斯與共和黨籍眾議員班克斯七月廿八日聯合提出眾院版「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Taiwan Peace Through Strength Act)。巴帕斯透過新聞稿指出,由於台灣持續面臨對其安全和主權的威脅,美國必須重申對台灣的支持,並與台灣長期合作;這項法案將優先考慮台灣在面對潛在衝突時的韌性,加快提供急需的資源,以確保台灣有能力有效自衛。 要求修台灣關係法 加速對台軍售 法案提出一系列加快對台軍售的措施,包括要求美國國防部長每年檢視美方防衛台灣計畫,據此擬定一份事先批准、優先售台的軍事平台、科技與裝備名單,並要求承包商優先製造售台軍事項目。 此外,法案要求美台進行常態性聯合演習、訓練與專業交流,並指示美國財政部成立「台灣重要彈藥添購基金」,每年挹注至多廿億美元(約台幣六三三億元),確保美國盟友在協防台灣前,擁有足夠彈藥庫存。 共和黨籍參議員魯比歐六月間提出的「透過實力促進台灣和平法案」,內容也與眾院版類似,希望透過修訂台灣關係法,對台提供有助於嚇阻中國侵略的武器。
自由時報 2023-08-01
美軍援台灣103億

美軍援台灣103億

美國將宣布提供台灣價值103億元的軍事援助。圖為台灣同意購買的MQ-9B海上衛士(Sea Guardian)無人機。(歐新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路透廿七日獨家報導,兩名美國官員表示,美國最快在美東時間廿八日宣布提供台灣價值超過三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要求匿名的一名官員說,此一軍援方案預計價值約三.三億美元(約一○三億台幣)。白宮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美國國會在二○二三年的預算案中,同意動用十億美元的「總統提款權」向台灣提供武器。預料當白宮正式宣布時,不會包括美方提供的武器系統清單。 台購MQ-9B無人機 共享美、日數據 四名消息人士透露,這項軍援計畫原本包括四架無武裝MQ-9A無人偵察機,但因官員正研究移除無人機上一些只有美國空軍才能使用的先進設備的細節,因此恐怕不會納入MQ-9A。一位知情人士說,無人機改造費用由誰支付是另一個問題。 台灣先前已同意購買四架更先進、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製造的MQ-9B海上衛士(Sea Guardian)無人機,預計二○二五年交付。上月金融時報報導,美、台與日本將共享MQ-9B偵察無人機的即時數據,使美國及盟友、合作夥伴能同時觀察到由無人機蒐集到的相同資訊,台灣部隊還將接受與美日一同操作該無人機系統的培訓,顯示華府推動強化協調統合以因應中國武力犯台。 華府:台灣需要防空、陸基反艦系統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五月十六日在參議院聽證會已預告,將很快透過總統提款權,為台灣提供重要的額外安全援助。本月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也說,台灣需要像是防空系統與陸基反艦系統等武器,美國和其盟友必須加快對台灣的武器交付,以協助台灣自衛。
自由時報 2023-07-29
路透:美將宣布對台百億軍援

路透:美將宣布對台百億軍援

外媒爆料,美政府最快週五宣布對台軍事援助。(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路透》引述兩名美國官員說法,指美政府最快當地時間週五將宣布提供台灣軍事援助,總值超過3億美元。 報導指出,美國會所通過的2023年度預算中,授權透過「總統撥款權」援助台灣最高10億美元武器。其中一名官員提到,即將宣布的援助總值約為3.3億美元(約新台幣103億元)。 總統撥款權授權美總統能在不需國會同意下,從美國的庫存中輸出物品或服務以應對緊急狀況。 近幾週的消息提到,對台軍援包裹可能包含4架MQ-9A偵查無人機,但由於美方得移除機上部分專屬於美空軍允許使用的尖端設備,因此MQ-9A也可能不會包含在援助清單內。台灣已向美國採購4架MQ-9B「空中衛士」(SkyGuardian)無人機,合約上限價格為2億1760萬美元,預計2025年交付。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先前提到,台灣需要的軍武主要為防空系統和能從陸地打擊船艦的武器。
自由時報 2023-07-28
藍營議員呂美玲嗆護台哥「你討中共打」引爆眾怒

藍營議員呂美玲嗆護台哥「你討中共打」引爆眾怒

護台哥當時在米粉湯攤位前與呂美玲發生爭論。(資料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陸軍第六軍團基隆彈藥分庫祥豐營區24日發生爆炸,造成2重傷、7輕傷,也再讓彈藥庫搬遷的議題重啟,而基隆市國民黨議員呂美玲驚傳,因與民眾在彈藥庫議題被駁倒後,惱羞成怒回嗆「中共不想打你,那是你討打」,該言論引發網友們的公憤。 呂美玲帶著新聞媒體,針對基隆彈藥庫搬遷議題進行街訪,沒想到她在祥豐市場,有名大姐表示「那沒有什麼啦」、「不會怕啦,我們是住在最裡面,我們是最危險了」、「我認為說那不會常常發生的事情」,接著採訪到米粉湯前的綠衣男子(護台哥),男子直接回應「不行遷啦!還說如果遷赴,那中共如果打過來,彈藥要去哪裡拿?」 經過一輪的辯論後,呂美玲被駁倒後,惱羞成怒「你為什麼一定要戰爭,像美國人跟烏克蘭為什麼一定要戰爭」?結果遭反嗆「是中共想打你啊」。呂美玲激動表示「中共不想打你,那是你討打,要打早就打了,是你討打!你要記得喔!真的打了,你一定要上戰場」。 網友們看到貼文後紛紛留言「要好好查查這女議員是不是共諜」、「也不想想軍事用地當初可是國民黨建立的,這女議員的言論會害慘國民黨跟侯友宜。」、「國民黨議員就這樣的素質。真的不意外」、「在刀口上放硫酸,一心想苟活的人」,也有網友指出「綠衣大哥真的只是在米粉攤吃麵的神人,綠衣大哥是在祥豐街開船舶修造的」。 網友魏宏宇整理了綠衣男子與呂美玲的對話: 呂:「我主張要遷走,你覺得安怎?」 護台哥:「應該是遷不行啦!我們北部彈藥好幾十年了,這在顧中共攻打我們,你若給遷走,中共若打我們,我們彈藥去哪拿?」 呂:「中共如果打來,先炸我們這⋯⋯」 護台哥:「沒啦!我們這山底沒那簡單炸啦!那個彈藥是我們台灣救命的,怎麼可以遷走,你遷走要放哪?你基隆沒位予你遷啊!你放山頂要拿到山腳,基隆市就被中共打下來了啊!不能遷啦!那本來古早就放這邊,這個彈藥庫有軍事要害,它可以通到外海去通到基隆港,還通到131艦隊。」 呂:「你住這嗎?」 護台哥:「我這的人,我在這出世捏,它自蔣介石時代就放到現在了,你把它遷走現在中共若打你,你彈藥哪裡來?你有船沒砲耶!131艦隊所有的砲都是靠這個供應的。」 呂:「131艦隊已經不在我們這裡⋯⋯」 護台哥:「怎麼不在?它在東岸啊!這裡所有碼頭的砲都是靠它耶!你把它遷走中共若打來,共匪若打來怎麼辦?我們台灣人不能予共匪打我們。」 呂:「萬里那邊不是可以⋯⋯」 護台哥:「太遠了,萬里運到基隆火就冷去了,基隆頭就沒了,他若要炸你,你就去了,這(祥豐街)地底有一個軍事基地,吉普車可以在下面開捏,下面也是兩米的航管,以前戰爭它炸藥,它是從地底下在運輸耶,不然你從上面運輸,人家就知道了。」 呂:「為什麼現在阿兵哥那麼少了?」 護台哥:「現在裁員啊!沒法度啊!沒人要做兵孩子生得少啊,沒囡仔啊!」 呂:「那你如果覺得這個地方那麼重要,你現在就要擺啊!怎麼可能會裁員這個單位?」 護台哥:「他們現在如果要訓練都有來載,那個是因為防空演習緊張啦,砲在移動, 砲後面如果有底火沒注意,它就爆炸了。」 呂:「如果防空演習會出事,真正戰爭你就完蛋,你保險沒有開,絕對不可能爆炸⋯⋯」 護台哥:「沒啦,因為普通時保養搬來搬去,彈藥庫炸掉很正常的,你去外島當兵,我金門(當兵)回來的,所以我知道彈藥庫要爆炸很簡單,你潮濕嘛,底火不會爆阿兵哥會緊張拿起來整理,整理的時候不注意掉下去,去敲到底火或是說他要試發,底火潮濕爆不了會拿去烤,烤的時候如果溫度高也會爆炸啊!作兵死掉很正常啦,以前中共打我們時死多少人對不對?這個顧台灣的地方絕對不能給它遷走,留著就是要留著,你給遷走,你們這些民意代表、財團也只是蓋房,重點你要它的地而已,為了你們個人的私利,你都沒有想到國家,中共打我們怎麼辦,這顧我們國家耶!我們所有武器都在這邊顧耶,那個移不走了。」 呂:「你基隆從三十幾萬人、四十幾萬人,現在變成多少?」 護台哥:「那是你家孩子都不生啊!基隆都在地人,他又走不了。」 呂:「如果要是戰爭,你要去⋯⋯」 護台哥:「好啊!我繼續打啊打中共啊」 呂:「你要記得你說的話⋯⋯」 護台哥:「如果軍隊要繼續讓我作(兵)我就繼續留下,我太多歲國軍不要我」 呂:「國軍現在要徵兵,徵到75歲都還可以⋯⋯」 護台哥:「我來去啊!我來做船長,我來開軍艦啊!那個顧台灣的東西,為什麼要讓它走。」 呂:「你為什麼一定要戰爭,像美國人跟烏克蘭為什麼一定要戰爭?」 護台哥:「我不要啊!是中共想打你啊!」 呂:「中共不想打你,那是你討打,要打早就打了,是你討打!你要記得喔!真的打了,你一定要上戰場。」 護台哥:「我要來作兵了,我要來投靠軍校。」   國民黨基隆市議員呂美玲。(資料照)
自由時報 2023-07-27
海扁中國!印度沒收小米2百億資產

海扁中國!印度沒收小米2百億資產

印度沒收小米印度公司555.127億盧比資產(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印度重捶中企不手軟,去年初小米遭印度追繳65.3億盧比(約台幣24.8億)稅款,今年6月又以「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為由,沒收小米印度公司555.127億盧比(約台幣210億)資產,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則計畫在印投資10億美元(約台幣313億),慘遭印度當局以國安疑慮為由拒絕,胎死腹中。不僅如此,印度耗時15年在喜馬拉雅山區興建的地表最高鐵路橋「契那布大橋」即將通車,將對印度軍方帶來重大戰略利益。 中國手機大廠小米在2014年進軍印度市場,三年後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廠商。印度隨即對其發出查稅行動,去年遭印度財政部追繳65.3億盧比的稅款。 今年6月中旬,印度監管機構以「向外國實體非法轉移資金」為由,沒收小米印度公司555.127億盧比資產。不到2年的時間,小米在印度損失將近620億盧比。 儘管中企在印度經商環境惡化,著眼於龐大的市場,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原本也計畫進軍印度,並對印度當局提交1份1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打算與印度大型工業集團MEIL合作,在印度設廠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 未料,印度擔心中資影響國家安全,對比亞迪在印度設廠不感興趣,投資案胎死腹中,中企再度踢到鐵板。 印度歷經15年打造,喜馬拉雅山區的全球最高鐵路橋梁「契那布大橋」,即將通車。(歐新社)   除了提防中企外,中印邊界衝突也讓印度時刻警惕,加上通往喀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Srinagar)只有一條主要公路,經常因大雨與坍方影響,阻礙軍民車輛前往喀什米爾與拉達克。 為此,印度歷經15年打造,喜馬拉雅山區的全球最高鐵路橋梁「契那布大橋」(Chenab Rail Bridge)將在數月內全面通車,讓印軍掌握重大戰略優勢,不僅確保往返印度與巴基斯坦有領土爭議的喀什米爾,以及往返鄰近印度與中國有邊界爭議的拉達克(Ladakh)這兩個地區,全天候暢行無虞。 前印度陸軍北方司令部司令DS Hooda預期,就軍事量能與當地經貿旅遊而言,契那布大橋通車均為改變情勢的一大關鍵,有助於喀什米爾居民運送蘋果與其他農產,也能讓軍方快速進行人員與設備移防。 另外,印度也在梭吉拉(Zojila)打造連結喀什米爾與拉達克的雙向公路隧道,這也是舒緩軍事後勤問題的新舉措。
自由時報 2023-07-24
中國學校體育館坍塌釀11死 公安阻家長認屍影片流出

中國學校體育館坍塌釀11死 公安阻家長認屍影片流出

網路流傳公安阻擋家長認屍影片,引起網友熱議。(圖片擷取自推特)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1所中學體育館23日驚傳屋頂坍塌意外,共造成11人死亡。現網路流傳公安阻擋家長認屍影片,引起網友熱議。 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齊齊哈爾「第三十四中學」體育館23日下午傳出屋頂坍塌事故,24日上午10時最後1名受困學生被尋獲時,已失去生命跡象。 事故共造成11人罹難,經現場初步調查,毗鄰體育館的綜合教學大樓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違規將「珍珠岩」堆置在體育館屋頂,疑為肇事主因。 知名推特帳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24日上午發布的一則推文指出,有學生家長前往醫院認屍卻遭公安阻擋,影片可見其不斷斥責公安機關、情緒瀕臨失控。
自由時報 2023-07-24
嚇習近平?俄9兆外匯存底全歸烏克蘭

嚇習近平?俄9兆外匯存底全歸烏克蘭

許多人認為,應該將俄羅斯被西方凍結的3000 億美元外匯存底,拿來賠償及重建烏克蘭。(示意圖,路透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俄羅斯遭西方凍結的3000 億美元(約台幣9.3兆)外匯存底,西方國家尚未達成共識。《經濟學人》認為,可能無法透過現行國際法,將這筆巨資用於賠償及重建烏克蘭,但可藉由沒收俄資產產生的收入以及將俄支付賠款作為解除儲備的條件,將這筆資金交給烏克蘭,同時也藉此建立國際先例,讓俄羅斯付出侵烏代價。 《經濟學人》報導,俄羅斯在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西方政府一直打壓俄羅斯在海外的私人資產,從扣押寡頭的遊艇到強迫出售俄羅斯擁有的足球俱樂部,唯獨對已被凍結的3000億美元外匯存底如何處置,尚未達到共識。 報導指出,鑑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惡行,利用這筆巨資來幫助補償和重建烏克蘭的聲浪,開始浮現。而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傷害平民生命、且經常違反國際法,導致烏克蘭蒙受難以估計的損失,讓俄羅斯付出代價毫無懸念。 根據世界銀行在卡霍夫卡大壩被毀之前編制的最新估計,烏克蘭重建成本已達到 4110 億美元,遠遠超出烏克蘭可負擔範圍,烏克蘭目前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 1500 億美元,西方納稅人也不應該承擔所有重建費用。 然而,西方採取的任何措施都必須遵守國際法,這一點至關重要。對於烏克蘭人和他們的支持者來說,這場戰爭不僅僅是為了保衛一個國家免受侵略者的侵害,也是為了維護 1945 年後的全球秩序,這一秩序是世界經濟和安全的基礎。無論西方對俄羅斯凍結的資產做什麼,都將開創先例,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全球行為。 報導稱,根據國際法,國家資產受到保護,免遭扣押,儘管這種主權豁免原則也有例外,但律師們建議美國和歐盟,這些原則可能不適用於俄羅斯的情況。倘若透過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也可作為扣押俄資產的法律依據,但俄羅斯擁有否決權。 該怎麼辦?經濟學人指出,最好的方法包括3個步驟。首先是沒收俄羅斯資產產生的收入,並將其交給烏克蘭。Euroclear 是一家比利時清算所和託管機構,持有近 2250 億美元的俄羅斯凍結資產,並通過投資這些資產獲利。按 100% 的稅率徵稅每年可以產生超過 30 億美元的收入,而且是合法的。至少可以保證烏克蘭獲得相當於其當前GDP 2% 的經常性收入,等於烏克蘭每年收到孳息,是妙招之一。 第二步是將俄羅斯支付賠款作為最終釋放其儲備(或鬆綁制裁)的條件。對俄羅斯支付能力的估計應考慮其凍結的儲備,將其視為類似作為未來索賠而持有的抵押品,由富裕國家組成的G7最近採取了這一立場,支持這樣做的國家越多越好。 最後,需要耐心、不懈的努力來擴大針對俄羅斯的法律案件。仍然有可能建立一個立即扣押的措施,由聯合國大會投票支持這一點將有所幫助。與此同時,為未來的賠償進程奠定基礎也很關鍵,烏克蘭索賠的仲裁者可以是國際法庭或聯合國賠償委員會。 報導直言,直接奪取俄羅斯所有被凍結的資產更簡單,但這與獨裁政權的所作所為無異。因此,最好採取法律途徑,不僅可以保證烏克蘭的收入來源,確保其對俄羅斯外匯存底的優先索取權,並增強其本已強有力的賠償理由。如此一來,幫助烏克蘭、讓俄羅斯付出代價,並維護國際法,一舉三得。
自由時報 2023-07-22
德國恐扔掉2億劑新冠疫苗 1380億放水流?

德國恐扔掉2億劑新冠疫苗 1380億放水流?

疫情趨緩,德國接種率下滑,報廢的COVID-19疫苗遽增。(示意圖,路透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德國已經報廢了 8300 萬劑新冠疫苗,成本大約為 16 億歐元(台幣555億),手上還有 1.2 億劑疫苗未使用,在疫情趨緩及接種率下滑之下,估計報廢及庫存疫苗的總價值上看 40 億歐元(約台幣1387億元)。 《政客》(Politico)報導,根據德國衛生部提供的數據,到 2022 年底,德國報廢了 5400 萬劑 COVID-19 疫苗,2023 年第一季又報廢 2900 萬劑。由於德國至今尚未提供今年第二季疫苗報廢數據,實際報廢數可能更高。 與此同時,由於接種疫苗的人數大幅下降,德國手上仍有 1.2 億劑COVID-19 疫苗庫存。歐盟疾病控制機構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5日當週,德國僅接種268劑COVID-19 疫苗。在此之前的三週內,有1462人接種COVID-19疫苗。 報導指出,儘管德國衛生部門聲稱已為季節性感染做好準備,疫苗接種率可能會在秋季上升,但這不太可能大幅消化掉 1.2 億劑COVID-19的庫存疫苗。 報導稱,雖然德國衛生部門沒有提供報廢疫苗類型的詳細訊息,但之前曾說過,在 2023 年第一季末過期的2900 萬支疫苗中,500 萬劑是 Moderna,1800 萬劑是 BioNTech/Pfizer,另外 600 萬劑是 Novavax。 報導估計,假設對 2022 年底過期的疫苗以及剩餘的 1.2 億劑未使用的疫苗進行類似的細分,根據洩漏的報價,Novavax每劑 19 歐元,Moderna每劑23 歐元,BioNTech/Pfizer 每劑19.50 歐元,報廢加上庫存疫苗的總價值約 40 億歐元。
自由時報 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