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界木相關文章

減碳先於護礁

減碳先於護礁

最近,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與「以氣換煤」的發電爭論不休,有無雙贏策略? 燃煤浮塵不論PM2.5或PM1.0,嚴重危害人們呼吸系統。加上中南部民眾對空氣品質的要求日益重視,因此我們需要在供電穩定的前提下,加速汰換高碳排放的傳統能源,並且務實推動減煤、以氣換煤的工作。減碳若沒先做,污染加劇,地球變暖愈烈,海水酸化,海面上升,珊瑚、海藻將面臨白化、枯死之威脅。所以減碳顯然比護藻礁更為迫切。 由環團發起的「珍愛藻礁運動」,當然值得肯定,然而在大潭觀音溪出海口至新屋溪出海口之間五公里海域,目前這個天然氣接收站無處可遷,因為發電廠就在岸邊。假如我們顧及燃煤對人體健康的威脅和碳害的急迫性,就應設法撤回或延後公投,讓政府有時間另擇新址,並保證十年後復育工作。此舉非但讓納稅人省錢、省力,還能喚起大家對護礁的重視。 二○二五年非核家園政策已定,當務之急是把燃煤改為燃氣。外來的液化天然氣的接收口岸和管路,理應愈接近燃煤電廠愈好。例如北部的林口、協和(燃油)或可能復燃的深澳,在北部應建一個或二個接氣站;中部的台中電廠十部發電機,全改為燃氣發電,接收站應建在台中市境內。南部的麥寮、興達和林園,應再建一、二個接收站或擴建。以氣換煤,斷阻空污危害,比保育更急迫。 幸運的是,台灣的地熱和黑潮發電,是可做基載的再生能源電力,初步評估全國地熱發電潛能約達32GW,而黑潮更是一種價廉永恆的水力資源,龜山島、綠島距離黑潮流經地僅一公里(日本則是三十公里),是全球洋流流經最佳位置。據專家估計,若綠島再加上蘭嶼間的黑潮能,這六千平方公里區域內,若每平方公里布置四座潛浮式載台,估計每年可發電一兆六八一六億度,遠超過台灣一年所需的二六五二億度(二○一九年),即使是長江三峽大壩的年平均發電量,亦僅八四六億度。   想像未來台灣不再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沒有輻射威脅,可洗刷台灣暖化速度是全球兩倍的惡名。二○一七年成大和日本都證明黑潮發電成功,假若國家隊全力投入開發,台灣電力可以百分之百由再生能源供應! (作者曾任國際環保協會IEPA會長)
李界木 2021-03-22
讓核四廠成為矽島龍頭

讓核四廠成為矽島龍頭

近來晶圓代工產能嚴重供不應求,市場對來年晶圓繼續調漲的預期提高。不過,在一片看好的樂觀預期中,我想提出幾個思考點,讓執政者對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意見做為參考。讓核四廠建為龍門科學園區,即為半導體專區。其理由如下: 水電充足:台灣半導體走廊(由竹科到中科再到南科,即新竹到高雄),最大的缺點是位在台灣山脈主脊(脊梁山脈,即雪山、中央山脈)的背風面,受到乾濕兩季的制約。半導體產業需要大量用水,靠天吃飯的水庫,常受乾季威脅,例如竹科的石門、寶山第一、第二水庫;中科的明德、鯉魚潭水庫;南科的曾文、烏山頭、南化水庫等影響,導致缺水的窘境。 相反地,核四廠(龍門園區)位於台灣山脈主脊的迎風面,尤其東北部季風來臨時,水量豐沛,而當時卻是西部乾旱枯水期。龍門園區僅距離翡翠水庫8公里,其支流的北勢溪、雙溪及福隆溪等,終年可成為方便的水庫和供水道。 至於供電,只需核四廠預定部分機組改成天然氣發電,不需外援就可供電。假若半導體產業有一天被迫需要使用綠電的話,利用其位置就可開發海水發電,當地的黑潮發電,潛力頗佳。 既有用地:半導體產業的一大特色,就是產業不易搬走(至少持續二、三十年),而其他產業可輕易位移。在台灣要產生產業聚落,最大困難是取得土地。龍門園區是已開發的現有用地。 面積夠大:竹科目前用地六八六公頃,包括六大產業用地。核四廠有四八六公頃,作為半導體專區,可容納其上、中游相關產業,足夠成為世界級最大專區。晶圓製造、代工、IC設計、封裝、測試等工廠的建立,可提供汽車、手機、通訊、網路、生醫、5G、國防和高級電子零件的晶片,成為世界上半導體的領導龍頭。 環評已過:在台灣創業,除了土地取得不易外,另一個難關就是環評。龍門園區環評已過關了!現在只做環評差異修正,加強污水處理。用水的取得及排放,只要符合園區設立標準,就可過關。 交通便捷:高鐵已決定由南港延伸至宜蘭,另建一條支線就可通達園區,而龍門園區靠近基隆港,區內又建有碼頭,原料取得及產品輸出極為方便。 人力充足:台灣北部的人才,比中部、南部更豐碩。 中科的開發建立,在傳承竹科經驗和團隊合作努力下,短短十一個月,就讓廠商進駐開發。相信龍門園區的專區建立,時間會更短,一、二年內一定開花結果,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龍頭。 (作者為前竹科管理局局長)
李界木 2021-02-19
竹科可以 豬科也行

竹科可以 豬科也行

  美豬,終於叩關了!台豬怎麼辦? 適逢台豬口蹄疫拔針,要如何把握機會,恢復過去台豬外銷的榮耀,成為「東方的丹麥」?我們要以現代的科技與管理方式,如孕育半導體的工業科學園區的方法一樣,設立科學養豬專區,由種豬、飼養、屠宰、加工、物流和環保設施,給予科技指導和現代化管理,台豬外銷必能創造「東方的丹麥」傳奇! 農委會正式宣布台灣、澎湖和馬祖口蹄疫拔針成功。(記者簡惠茹攝)     設立科學園區的好處在哪裡?除了上述「時尚」之外,既有法源,科學園區進口的原料、機械,沒關稅。換句話說,養豬的飼料是免關稅。飼料占養豬成本的七十%,飼料可沖稅的話,台豬不是更具競爭力? 另外,園區的環保設施,封閉式的養豬區,可防臭;豬糞收集,可沼氣發電。除了發電可賺錢外,沼氣(甲烷最多,占總體積的五十%至七十%,二氧化碳占二十五%至四十%)的消失,又有一筆巨大的「碳匯」信用可收。防止地球暖化,有碳稅之徵收,沼氣比二氧化碳(甲烷對大氣的升溫作用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五倍),更具暖化威力,所賺的錢更多。豬尿的處理,可作肥料,又可作生水。生水既可冷卻,又可澆灌。 還有,園區有專家和海關人員進駐,專家如獸醫可適時注射防疫;國際檢驗人員隨側,馬上檢驗,發放檢驗文件;海關人員在場,馬上叩關放行。當日現宰的鮮肉,可以冷藏(不是冷凍),就可送達亞洲各大餐館的餐桌上,誰說台豬不具競爭力? 園區設有屠宰廠,來處理屠殺方式(麻醉電擊、二氧化碳致昏)、刺殺放血、洗豬、毛的處理(燙毛、刨毛、燎毛、拋光)、剝皮處理、內臟處理(豬腳、心、肝、腎、尾、耳)、分割(骨肉分離,即歐式、台式)和衛檢。個別戶(傳統家庭養豬戶),無法享受園區飼料沖稅、碳稅的優惠,但應給予特別協助,入園區可免費屠宰,符合外銷者,助其外銷。 飼料沖稅、國際檢驗、碳稅是養豬產業的關鍵。台灣具有好條件,只欠東風,把它串聯起來,一條龍會成「飛龍翔天」。危機是轉機,鼓動豬農抱怨,不如集思廣益,為豬農創造奇蹟。相信養豬產業,將會成為台灣另一個半導體產業,「東方丹麥」可以成真! (作者為前工業科學園區局長)
李界木 2020-08-31
韓國瑜忘了中國核電教訓

韓國瑜忘了中國核電教訓

韓國瑜第一政見是復建核四想冷飯熱炒,可是卻沒有火力,致使飯不熱反而餿了! 韓國瑜當年在北京讀書時,適逢中國燃煤電廠污染嚴重,為了解決缺電,大肆建造核電廠。到了二○○九年,還誇口說要比當初(一九八○年代)建多出十倍。可是,日本福島事故之後,中國卻沒有一家核電廠動土,且為提高氣體冷卻系統設置,以保護反應爐的規定,卻使得十八間核電廠關閉。官方為了找下台階,現在新規定,新建核電廠要在當地舉行公聽會。除了安全考量外,中國更有二大原因中止建廠:一是,他們跟西方國家一樣,認為核電技術太昂貴,投資風險高,人民對核電失去信心,公眾不要它;另一是,他們發現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電價下降,比新建核電廠便宜二十%的事實。中國古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是中國自建的華龍一號,卻要輸出巴基斯坦,這種心態跟核四復建有何不同? 義大利已於二○一一年不再建核電廠;德國到二○二二年要關閉所有核電廠:美國不再建核電廠,且有些核電廠關閉,因已競爭不了油頁岩的開發。微軟老闆比爾蓋茲投資新小型核電爐(傳統的是1000MW,小型是60MW),這樣可省錢,減少對環境和財政的風險。但大多數專家仍認為新技術還是無法避免過去的錯誤,核廢料仍然無解。核熔爐比較可被接受,因它的短命重氫廢料不會發生嚴重危害。可是雷聲大,卻遲不下雨來! 台灣四面環海,可以百分之百由再生能源供電。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可由既定供應二十%,再提至三十%。但囿於陸地有限,宜向海發展。先建一座相等核四發電量的深層海水溫差電廠;另建一座地熱發電廠(包括深、淺層);再建一座洋流(黑潮)電廠。三座新廠完成後,台灣可年增三六○○億度電力,且可作基載電力(目前全台最大年發電量是四○四八億度)。據專家估計,台灣海洋及地熱發電的潛力,超過核四廠供電量十四倍以上。何需再復建惱人的核四?台灣怎會缺電? (作者為環境科學研究者)
李界木 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