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昶日相關文章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回來了!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回來了!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訪問中國,見到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氣候特使凱瑞都沒見到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根據中共官媒報導,習近平在會談中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稱呼季辛吉。 在中共外交辭令中,「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是官方嚴格定義專有名詞,絕不是泛泛而論形容詞。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方可成,曾經在中國報社擔任記者期間,檢索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六十年紀錄,爬梳出共有一百二十餘國約六百位外國人名列「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20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歐新社)   統計發現,一九七九年對外改革開放初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開始頻繁出現第一波高峰,從早年國共內戰同情中共的外國人,擴及投票支持中國加入聯合國的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後來人數最多的是促成與中國建交的歐美日各國政要暨民間人士,季辛吉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出現頻率是中共外交另一種溫度計。舉例來說,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備受國際社會孤立,就看到老朋友密集出現在《人民日報》的另一波高峰。根據方可成研究,二○○三年胡錦濤上台後,「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逐漸淡出《人民日報》版面,背後原因應是大國崛起後不再需要老朋友搖旗吶喊。 習近平先後會見微軟創辦人蓋茲與季辛吉,兩人都是經過《人民日報》認證「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凸顯面對跨黨派立場一致抗中「華盛頓共識」,北京當局對美外交一籌莫展,只好搬出套交情拉關係舊招式,回頭在同溫層相互取暖,睽違已久老朋友再度粉墨登場,從「政治掮客」蛻變成「商業掮客」的季辛吉樂得配合演出,發揮僅存不多政治影響力的剩餘價值。 (作者從商,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23-07-24
嗆建交之口腔洩憤

嗆建交之口腔洩憤

  不知何時開始,「嗆建交」成為挖苦台灣外交處境的洩憤式語彙。 台灣與美國、日本等國的實質關係正日趨緊密,堪稱「史上最佳」,酸葡萄者無法反駁,只能乾罵「幹嘛不建交?」,以示洩憤。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擴建座談會中,少數反對者也如此亂喊「那就建交啊!」,要求美國先跟台灣建交,才可以承租閒置空地以擴建其館舍。 「嗆建交」是忽略客觀局勢的極端二元論,只以兩國有無正式邦交作為判斷兩國關係好壞的唯一依據,然而,美中兩國有正式邦交又如何,兩國關係有好嗎?近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訪台、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率跨黨派眾議員訪台、副總統賴清德以總統特使身份赴東京弔唁安倍晉三,這些在反對派眼中都不算重大突破,只因沒有邦交,他們刻意忽視邦交關係有無兩端存在很大中間灰色地帶,而忽略各種空前創意的實質突破。 去脈絡化「嗆建交」最大謬誤在於倒果為因,若非中共全球圍堵打壓,若非蔣氏政權當年堅持「漢賊不兩立」的「一個中國」政策,台灣怎會面臨今天的外交困境?AIT擴建,居然被炒作成兩岸開戰時方便撤僑,這種謬論對「西貢時刻」當事人角色的越南官民而言,更不知是該笑還是該哭。 一九七五年四月越共軍隊攻陷西貢前,美國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直升機撤運行動,疏散美國公民暨各國人員七千人。今年四月十五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往河內主持駐越南新大使館動土,佔地近萬坪預計耗資十二億美元,越南人展開雙臂歡迎至少帶來三億五千萬美元經濟產值的龐大建設工程,大家都在向前看,唯獨台灣還有「疑美論者」在往後看。 (作者從商,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23-07-14
朱立倫與中共「自己人」陷阱

朱立倫與中共「自己人」陷阱

中國鬆綁封控清零政策後,疫情失控中。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表示,只要北京開口,美國願意協助中國因應節節高升疫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中國擁有抗疫的「舉國體制優勢」,一定能順利度過疫情高峰。換句話說,中共官方拒絕了美國的好意。 中國不願放下民族主義大國尊嚴,強調防疫可以「靠自己」,事關中國共產黨與總書記習近平的領導權威。九月八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高分貝宣稱: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依照官方統一宣傳口徑,抗疫鬥爭有力彰顯中共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越性。三個月前話說得這麼滿,即使醫療體系瀕臨崩潰、囤藥潮引發藥價飆漲,甚至是接下來可以預料的年長慢性病患者染疫死亡人數大幅攀升,無論老百姓痛苦指數再高或犧牲再多條人命,都不可能改變排斥外國援助的堅定立場,習近平絕對放不下面子,公開承認自己沒有能力自行對抗疫情。 美國主動伸出橄欖枝未果,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是把矛頭指向民進黨政府,提議台灣協助中國醫療需求。嚴詞拒絕美國人道援助在先,若出於統戰需求採取內外有別不同態度,北京當局假意接受來自「不是外人」台灣醫療援助。台灣「好心被雷親」再一次被吃豆腐,自我矮化主動跳入同文同種「自己人」陷阱。 朱立倫提議前一天,根據國防部統計,本月十二日共有中共軍機廿九架次持續襲擾台灣周邊海空域,進入西南空域廿一架次,其中多達十八架次屬於具備攜帶核導彈能力的長程轟-6轟炸機,係官方發佈侵擾統計數據兩年多以來,轟炸機群架次單日最多紀錄。如此步步進逼還可以口口聲聲佯裝說「不是外人」,朱立倫一馬當先想當中共「自己人」,這是中國國民黨自己的選擇,千萬不要拖兩千三百萬台灣人下水。 (作者從商,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22-12-17
雞腸鳥肚柯文哲 對高雄目空赤

雞腸鳥肚柯文哲 對高雄目空赤

  從陳菊負債三千億到陳其邁無人機花八億,柯文哲每次提到高雄總是沒好話,一再無中生有造謠抹黑,嫉妒眼紅高雄市政脫胎換骨,反而暴露自己近八年來台北市政原地踏步。 各界疾呼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扭轉縣市資源不均沉疴。現行不公平制度下,最大受益者就是台北市,光是陳菊掌舵高雄十二年期間,中央統籌稅款獨厚台北市,比高雄市足足多出逾兩千億元! 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統籌分配稅款中,台北市分配款總額四百七十八億元最高,其次是新北市三百六十八億元,名列第三的高雄市為三百四十二億元,後兩者幅員與人口都更大更多,得天獨厚的台北市多拿了不只一百億。再以人均分配款來看,台北市平均每人補助約一萬九千元,比起高雄市一萬二千餘元超過三分之一。 全台傾注優渥財力物力建設首都台北,坐享其成的好命孩子柯文哲,像個天龍國巨嬰躺在地上吵吵鬧鬧,哭喊說中央政府對別人比較好,其他市長只是比較敢花錢而已。佔盡財政與媒體話語權優勢,柯文哲為掩護台北市建設停擺落後事實,三番兩次拿財政紀律說嘴,誣賴陳菊與陳其邁胡亂花錢負債累累,才有今日亮眼市政建設。 攤開《天下雜誌》歷年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陳菊上任後翻轉高雄先天不足劣勢,從二○○七年接任之初施政滿意度四十八%,翌年上升到五十四%,二○○九年大幅提高為七十二%,接下來兩年因為高雄縣市合併,回檔盤整至六十五%與六十八%,二○一三年起連續三年,施政滿意度都超過七十%,穩居全台前三名。至於陳菊與柯文哲任期重疊的二○一五年與二○一六年,陳菊沒有例外都領先柯文哲。再以去年度調查為例,換上補選接手一年多的新市長陳其邁,還是贏過吊車尾的柯文哲超過十個百分點。高雄市民光榮感與日俱增,台北市民光榮感每況愈下,惱羞成怒的柯文哲到處胡扯噴口水! 坐擁最多資源,政績卻乏善可陳,絕非柯文哲堅持財政紀律,本週六即將登場的畢業秀台北城市博覽會,不惜動用第二預備金數千萬元,就是最好例證。 (作者從商,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22-08-24
蔣萬安之公車髮夾彎

蔣萬安之公車髮夾彎

一個月前,雙北公車業者提報運價調整案消息曝光,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在臉書貼文回應:國際油價起起伏伏,目前並非歷史最高點,而且公車票價反映政府推動綠色大眾運輸的態度跟決心,也是對弱勢市民行動自由的保障,不只是成本邏輯思維。蔣萬安強調:公車以不漲價為優先。 之後,蔣萬安上週五前往公車業者場站參觀,聽完抱怨訴苦後,態度一百八十度轉彎:一定調整公車運價成本。難得市長參選人表態支持漲價,並非失言,也不是裝老實說出真心話,純粹是蔣萬安見風使舵,顯露「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政客本色。 同一場合,蔣萬安拋出雙北共同成立「雙北公共運輸委員會」主張,馬上被新北市長侯友宜打槍,強調本來就有生活圈共同治理溝通平台。兩年多前,柯文哲市政府片面決定取消台北捷運電子票證八折優惠,覺得不受尊重的新北市政府曾經表達反對立場。而針對捷運環狀線經營主導權,雙北市政府互不相讓,柯文哲捨不得放手既得利益,主張同一主管機關具經營效率,但環狀線全線都在新北境內,不甘受制於人的侯友宜,一定要收回自己的地盤。 再以公車運價調漲案為例,柯文哲以台北市路邊停車收費財源充裕,補貼支應凍漲沒有問題,但趁機譏諷新北市應該會「吃不消」,又吃侯友宜豆腐。 凡此種種積怨,一再加深雙北心結,多一個溝通平台不過是疊床架屋,再製造一個口水戰場合,跨直轄市首都圈治理剪不斷理還亂。 至於蔣萬安另外提出多元票證與公車上網預約等政見牛肉,無論是QR Code行動支付搭車、公車動態顯示APP或全預約制跨區跳蛙公車,都已經實施一段時間,再次暴露出入有專車接送的蔣萬安,連搭乘一次捷運也要大肆宣傳,與一般庶民現實生活距離遙遠,背後更欠缺專業幕僚團隊,被形容成選舉「躺平族」,其來有自。 (作者任職客運業,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22-08-15
客運業者談新北市公車大撒幣

客運業者談新北市公車大撒幣

雙北市區公車十五元票價醞釀調漲,新北市政府主張優先穩定運量,不希望選前漲價嚇跑乘客,台北市長柯文哲回應:票價凍漲是政治思維,雙北市政府因此需要增加補貼,台北市有路邊停車費收入可以支應,補貼差額沒有問題,新北市政府會「比較吃力」。柯文哲口中「比較吃力」的侯友宜,不漲反跌祭出五元公車大撒幣。 8月1日起為期2個月,新北市30條行經觀光旅遊景點路線公車,持一卡通、悠遊卡享有每段票5元,65歲以上長者每段票只要2元優惠價。(記者林欣漢攝)   以振興觀光為名,新北市卅條行經觀光旅遊景點公車路線,自一日起為期兩個月,優惠價每段票五元,敬老票只要兩元。此舉是典型選舉前政策買票,新北市政府長期來積欠各公車業者數以億元計補助款,業者今年拿到的補助款往往是前年度應付款項,給付時程不斷往後遞延,侯友宜市政府債多不愁,樂得略施「小」惠討好選民。 卅條路線形式上雨露均霑不同景點,廿九行政區域與十五家公車業者平均分配,但景點吸引程度、行經區域與里程長短各有不同,難脫「先畫靶,再射箭」鑿斧痕跡,挑選標準為何莫衷一是。具體來說,部分路線屬於銜接捷運或火車站短程轉乘性質,獨獨有少數幾條屬長距離跨區路線,其中又以板橋金瓜石965路線與金山公館953路線為最,兩者皆採六段票收費,原價九十元優惠為三十元,扭曲市場長期供需秩序。 最讓人不解是通勤路線與觀光路線定位曖昧不明。以林口台北車站966路線為例,發車站鄰近竹林山觀音寺而納入,卻是不折不扣林口往返台北市中心通勤路線,亂槍打鳥式一體適用,受惠者絕大多數是上班日固定往返的通勤族,甚至是從競爭路線短期跳槽的,灌水後虛胖乘客成長數據,大筆補貼款浪費在節省通勤族車資,究竟吸引多少人真正為觀光而搭乘,政策正當性大打折扣。 在此同時,不少路線發車站或行駛路段難免跨越台北市境,形同新北市政府花納稅錢補貼台北市民車資,天龍國市民會不會因為節省幾枚銅板錢而出門搭車,真正帶動跨區內需消費,也是決定五元公車政策成敗的重要關鍵。 五元公車是侯友宜連任選戰起手式,不會是政策買票唯一特例! (作者從事客運業)
陳昶日 2022-08-08
忠孝西路開放機車與柯文哲

忠孝西路開放機車與柯文哲

數千輛機車昨天(九日)集體騎上忠孝西路台北車站前路段,突破機車禁行令。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表態,開放機車通行是既定方向,如何開放則委外研究中,預計年底前會有定論。而按照市府公務部門說法:解除禁令牽涉六項評估因素,首要考慮的是公車班次。 依據台北市公共運輸處統計,台北市各主要路段,最多公車路線行駛是羅斯福路八十條路線,並列第二的是忠孝西路與中華路皆為五十九條;從班次數量來看,忠孝西路與中華路全日約有五千多班,與羅斯福路四千九百班相距不遠。無論從公車路線多寡或總班次數量來觀察,都沒有單獨挑出忠孝西路管制機車通行的正當性。北市交通局並以公車專用道為由,強調羅斯福路與中華路都有公車專用道,沒有公車專用道的忠孝西路無法相提並論。 忠孝西路機車禁令,的確與公車專用道息息相關。早在李登輝擔任官派台北市長時,台北車站前慢車道擠滿公車與計程車,機車穿梭快車道險象環生,遂將忠孝西路外側慢車道劃定為公車專用道,原本只有上下班時段,後又延長為全日,禁令持續至今長達四十多年。馬英九市長任內完工的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位處內側快車道,恐造成行車動線更加混亂,閒置荒廢八年,下令拆除馬英九公車專用道並引以為政績的人正是柯文哲,如今卻成為市府主管官員懶政怠治的藉口。 公車班次或公車專用道其實都是替罪羔羊。主管機關動輒以台北車站前忠孝西路交通負荷飽和為搪塞理由,墨守公車總量管制成規,十餘年來沒有新增任何一條公車路線,而耗資近七千萬元打造行旅廣場交六公車站,啟用後只有區區不到十線公車停靠上下客,淪為鍍金的蚊子公車月台,問題核心在於公車路線檢討調整完全停擺! 位於行旅廣場的交六公車站區,靠近忠孝西路的「路側」候車亭,時常空蕩蕩沒人等車。(記者蔡亞樺攝)   柯文哲第一次競選台北市長時,「柯P新政」卅項政見中第十六項「公車路線大調整」主張重新規畫調整公車路線,今天回頭檢視,這張改革藍圖揭示了正確方向,按部就班整併優化公車路線,引導市民調整搭乘習慣,重新配置捷運與公車角色與比重,再配合公共自行車與共享機車等新運具,公車乃至於整體公共運輸可以呈現更合理嶄新面貌,忠孝西路交通解嚴也會有不同討論空間。可惜的是,蹉跎整整八年時間後,依然零進度,毫無成果。 不論忠孝西路是否開放機車通行,公車是無辜的,更是市政八年空轉的一面照妖鏡,柯文哲別拿公車當作擋箭牌! (作者從事客運業,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22-07-10
從福原愛看四個場景

從福原愛看四個場景

  場景一:台灣媳婦福原愛,由於從小在中國東北訓練,一口流利的東北話親切感十足,成為中國桌球隊的「隊寵」,對一般中國民眾來說,更是知名度最高的日本代表性臉孔之一。上週日,為歡迎夫婿江宏傑結束日本聯賽,返台後又要馬不停蹄參加「全國錦標賽」,便在臉書等各網路社交平台發文公開慰勞她口中「驕傲的老公」江宏傑,大同小異的發文內容獨獨在中國微博上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全國」兩字意外觸動中國網友玻璃心,招來各種不堪入目留言謾罵,嚇得福原愛不得不立刻刪除後重新貼文,但「全國錦標賽」已經改成「台灣的比賽」。 場景二:台北市政府花費近六百萬預算,委託國家地理頻道製作《透視內幕:臺北世大運》紀錄片,十月底在台灣首播後,計畫將在日、韓、東南亞以及中國(含港澳)等四十三個國家陸續播映,十一月上旬在香港播出時,頻道商為符合當地法令規範,自行將中華民國國旗畫面打上馬賽克。台北市觀傳局表示,頻道商未經同意,自行修改播出內容,違反雙方契約,將究責並索賠。 場景三:二○一七中國上海國際童書展上週五在上海世博展館開幕,台灣有不少童書出版社越洋參展。有童書出版社反映,第一天一早就有官方派來的審查員在攤位上東看西看,然後指著其中一本童書表示:「這本不能陳列,有『不恰當』內容」,嚇壞的出版社不明就裡,當場只好乖乖聽命下架,至於是哪裡「不恰當」?出版方從頭到尾仔細推敲後,發覺問題應該出在封底一位推薦人頭銜出現「中華民國」四個字! 場景四:由陸委會委託商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兩岸經貿交流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上週五登場,應邀出席主講的兩位中國學者儘管人都已經抵達台灣,卻在當天上午臨陣落跑,理由則是不知道活動是由官方主辦,且陸委會張小月主委在開幕式致詞講話。 為了求取二千三百萬人最大公約數,「中華民國台灣」應該是朝野藍綠陣營可以接受的共通說法,但如果對岸中國一直無所不用其極想方設法要消滅「中華民國」,最後就只剩下「台灣」,那就讓對方求仁得仁吧! (作者服務於NPO非營利組織,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17-11-21
世大運狂熱,德媒說對了!

世大運狂熱,德媒說對了!

近期台灣的新聞幾乎被世大運賽事淹沒,台灣人對於世界大學運動會的關心,似乎超出一般正常的行為模式。反觀國際媒體,很少在報導世大運賽事​(可Google「體大教授:這次世大運外國和台灣一樣重視嗎​」​)​,即便是本屆第二大參賽國—美國,也幾乎未曾對自家代表隊的世大運表現多作報導,就算有也是報導反年改團體的鬧場事件,而非運動會本身。甚至有網路言論指出,世大運現象只是台灣人鎖國的反射,反而更走不出國際化。那麼台灣人對世大運的狂熱,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政黨政治操作?媒體過度炒作?真的是這樣嗎? 個人認為,在世大運啟動前,台灣媒體都在報導低薪、高失業率、一例一休爭議等「主要議題」,台灣人民長期處於這類負面資訊的情緒下,很多人對於新聞報導已覺索然無味。相較之下,世大運開幕後,無疑是近期新聞中的一股清流,尤其台灣選手出乎意料的傑出表現,使得民眾對於世大運越來越狂熱,投射出台灣人內心深層渴望—渴望台灣被看見,渴望能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再加上,台灣選手不斷傳出佳績,媒體不斷強力報導,更使得被壓抑多年的愛台灣情緒全面引爆,長期被國際打壓的情感得以抒發,一如德國媒體《柏林報》報導所稱,「民族自豪感在台灣前所未有的高漲」,世大運的狂熱價值毋庸置疑! (作者任職網路公司客服主管,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17-08-31
從梅克爾關心劉曉波 談柯文哲不說李明哲

從梅克爾關心劉曉波 談柯文哲不說李明哲

根據流亡德國的中國作家廖亦武的說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出席德國漢堡G20高峰會期間,德國總理梅克爾每一次會晤習近平,皆一再表達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健康情況越趨惡化的關切,並明白表示接納救治劉曉波的意願;在此同時,德國駐北京大使館也不曾鬆懈對中國的施壓,一開始先是爭取外國醫師毫無阻礙探視劉曉波,上週末終於派出德國權威醫師前往會診,事後則公開聲明,德國海德堡大學已做好為劉曉波提供最好專業醫療的準備。 此時此刻,國際聲望如日中天的梅克爾,無愧於其做為自由世界領袖人的高度,展現如同對歐洲難民危機採取「開門」政策的一貫人道立場,即使身為東道主,加上中國去年首次躍升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正逢中國送給德國一對大熊貓的歡樂氣氛中,她仍不惜甘冒觸怒中國的風險,堅持做應該做的事。 相對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表現,則只能以「乏善可陳」四個字來形容! 在上海雙城論壇被問到是否有向中方表達對李明哲被拘禁一事的關切時,柯文哲僅輕描淡寫「該講的話,在台灣都講過了,剩下的要交給對方思考」一句話敷衍應付;至於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閉門談話時,對方提出「九二共識」,他則是非常體貼地為對方緩頰:「他不講,恐怕官位都不保。」 去年五二○蔡英文總統就職以來,柯文哲是第一位踏上中國的非國民黨籍重量級政治人物,他有機會向中國展現堅持民主人權普世價值的態度與高度,符膺其一向自稱「墨綠」應該發揮的「白色力量」。很可惜,柯文哲錯失了這個寶貴的歷史機遇,選擇不說,讓大家更清楚認識他,也應該更嚴格檢驗他的一言一行。 (作者服務於NPO非營利組織,台北市民)
陳昶日 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