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偉相關文章

加獨公投 台獨何須望洋興嘆

加獨公投 台獨何須望洋興嘆

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是近來的國際焦點之一。同樣有正當國家主權盼望的我等台灣人,想當然地特別留意。然而,倘若您有一種「加泰隆尼亞可以,我們為何不行?」的「望洋興嘆」,或許可以再思量。 乍看,已邁向公投自決的加獨,似乎跑得比台灣獨立運動更超前好幾碼。然而,那可能主要是因為他們本就贏在起跑點和跑道品質。就「行動力」來說的話,台獨運動的衝刺程度,可能是加獨運動難以望其項背。 十八世紀,波旁王朝入主西班牙帝國後,就給了加泰隆尼亞高度自治權。合理猜測,加泰隆尼亞主體性認同的出現,應該比二戰落幕時還在歡慶「祖國接收」的台灣,早了許多。當美洲殖民地對西班牙帝國發動獨立戰爭時,加泰隆尼亞持續享受著帝國欽賜的自治權。直到二戰獨裁武夫佛朗哥當政,這自治才被取消。事後諸葛看來,自治政府的回歸,乃是在佛朗哥病逝之後。因此至少可斷言,即使加泰隆尼亞有過反佛朗哥獨裁的活動,力道也是相當有限——至少,相對於同樣走過獨裁歲月的戰後台灣,佛朗哥時代的加泰隆尼亞簡直如同被徐乃某暴罵的資淺藝人一般唯唯諾諾。 蔣氏政權的獨裁時期,未曾真的體驗過現代化國家定義下高度自治權的台灣社會,竟激流湧現出獨立建國思想及其強硬訴諸手段:史明號召武裝組織突擊蔣介石的車隊、泰源監獄兵變、黃文雄在海外行刺蔣經國、王幸男寄送炸彈包裹轟斷謝東閔的手……此些前人之舉,當今看來可能顯得偏激、暴力、或者至少已不再適用。然而,對比台灣社會抗暴到蔣經國總統任內願意宣布解嚴,加泰隆尼亞終其佛朗哥時代都不曾討回自治權,待到如今有了歐盟這面大保護網,才大喊公投建國……兩者相較,台獨顯然比加獨要有更勇猛的戰鬥力,何須「望洋興嘆」? 當然,或許您看重和平、理性、非暴力,因而難以認同台灣獨立運動史上的上述流血手段,因而對於加獨的溫和守法感到更舒坦。筆者並不期許、也無資格阻礙您的思想自由,更不是意圖於民主化的今日重新激起暴力思想。只是既然我們談到這,想必都已看出台獨與加獨脈絡差異之大,孰優孰劣,角度不同則答案亦不同。只希望眾位重新思考,是否有必要繼續長嘆下去。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高雄市民)
張經偉 2017-10-02
以前,我也不喜歡「偏激」…

以前,我也不喜歡「偏激」…

  每每二二八前後,蔣介石的銅像遭人潑漆、塗鴉或各種破壞時,一直都會有一種聲音,說人不會有黑白分明的,人有功也會有過,所以不該總是只對著一個人的銅像潑漆塗鴉,好像這個人終其一生只有這個負的面向可以討論。 我相信抱持這類想法的人不會只有國民黨的鐵票支持者,他們大多是一般社會大眾,欣賞中立持平的態度,認為凡事剛好就好,當然也不喜歡太過偏激於某一方的言行。實不相瞞,進入歷史系所就讀以前的我,應該也是持這種論調的人。 然而現在,我總算意識到,對著銅像潑漆塗鴉固然是很偏激的行為,但那是為了導正天秤另一端的偏激。也就是說,爭議性政治人物銅像廣泛存在於各公家機關,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極端不中立。 試回想,蔣介石、孫文等國民黨要人的銅像經常遭到潑漆塗鴉,但是否曾經有研究國民黨黨史的學者或研究生遭到潑漆過?是否曾經有販賣蔣介石相關文史書籍的書店門外遭到塗鴉過?對著銅像潑漆塗鴉的人,從來就不是想要反對對於銅像原型人物的中立討論,他們要反對的是立銅像啊! 沒錯,一個人,終其一生,經歷複雜繁多,其面向絕對不會這麼簡單只有功或只有過,我今天依然這麼相信著。然而,包括你我的世間眾人,沒一個被廣泛立像於公家場所,卻有政治人物得到了這樣的對待。這樣子,是對這個人的中立評價嗎?當一個人的銅像被大量豎立時,豈不就是在告訴眾人一個答案:此人是「偉人」?當這個人已被銅像這樣定義時,豈還有中立討論此人功過的空間? 如果希望見到任何一個古今人物能被回歸到學術與思考上,持平地討論其功過、影響與各個面向,就不該再將任何人物造神。這做起來相當不容易,因全球人類幾乎都有造像傳統。但從台灣的蔣介石「亂像」開始,我們可以向全世界示範如何除魅。只要「偏激」的立像情形沒了,當然也就不會再需要使用潑漆塗鴉等另一種的偏激來試圖與之對抗。 為了能夠好好研究蔣介石、孫中山等人的歷史定位,請跟我一樣不喜歡偏激的你,一起來支持各公家機關把銅像移除。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生)
張經偉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