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駿相關文章

「操弄」的過去與現在

「操弄」的過去與現在

「操弄」這個詞在民主化後經常聽到,在國民黨2014年與2016年的兩次敗選之後更是常常出現,通常指的是人民沒有獨立思考能力,以至於對特定政治議題的想法全盤被政黨或媒體所操控。 真的是這樣嗎? 不如先想想自己為什麼會講「操弄」這個詞?是不是被某個政黨或媒體「操弄」了?(圖取自網路) 任何政黨或媒體要操縱一定數量的人民,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意見市場」處於獨占或寡占狀態。否則在眾多意見及看法競逐之下,要如何「操弄」?在民主化之前,台灣的媒體環境只有兩大報(中國時報、聯合報)與三台(台視、中視、華視),先不論當時的言論審查,只要看兩大報的創辦人都是國民黨的中常委,及三台由黨政軍組成這兩點,就可以知道那時的意見市場絕對不是個自由的競爭市場,而是一個被「黨國」嚴格控制的寡占/獨占市場。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下,未民主化的台灣當然才是一個被操弄的社會。 現在呢?所有的媒體都在搶點閱率,不論平面、電子、網路,全部都在狂發即時新聞,好讓你在刷臉書的時候,可以隨時看得到他們家的訊息。換言之,這是一個意見市場完全競爭的時代,在這樣的媒體環境之下,到底有誰這麼厲害,可以「操弄」人民?有人可能會舉出一些例子,說網友被PTT上的不實言論操弄。但自由的意見市場上有謠言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嗎?「打臉文」這個詞的出現正表示了在自由的意見市場,謠言或謊言一定會有,卻也要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檢驗。在以前的兩大報與三台時代,新聞及言論就都是真實的?錯,裡面一堆是黨國要我們聽的謊言。 也有人會說網路上的輿論背後是政黨在操弄人民。政黨有沒有在網路上發表、支持、散發他們想要的訊息?當然有,但就像企業現在做生意難道不用投注資源在網路行銷嗎?企業都要如此做以抓住消費者的目光,難道政黨不這樣做可以拉攏選民?只要各種行銷廣告可以紛陳,各類政治意見可以發表,剩下的是產品力及行銷力的問題,做生意做不過別人的原因不是因為其他消費者都被「操弄」了。 「操弄」這個詞隱含了對於不同意見者的蔑視,認為他們沒有頭腦,不會思考。為什麼有的人要說跟他意見不一樣的人都是被操弄?因為這樣說的人不願相信其他人跟他一樣是個理性、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雖然他自己可能根本只是人云亦云)。與其說別人被操弄,倒不如先想想自己為什麼會講「操弄」這個詞?是不是被某個政黨或媒體「操弄」了? (自由業)
張千駿 2016-07-29
假理性的「不看藍綠、只問是非」

假理性的「不看藍綠、只問是非」

信心希望聯盟的政黨公約裡表示他們「不看藍綠、只問是非」。這聽起來似乎很公正、很理性,反之,只要沾上藍綠就表示沒有是非觀念,但真的是這樣嗎? 信望盟說要「理性討論公共議題、不看藍綠只問是非」,他們似乎認為具備藍綠傾向就是一種不理性,真的如此嗎?(資料照,記者蘇孟娟攝) 人對於一個議題做出是或非的判斷,背後一定有其依據的價值。 諸如你贊成台灣獨立或是與中國統一?贊成核電或是支持非核家園?贊成死刑或是反對死刑?贊成同性婚姻還是反對?你的答案後面都有你信仰的價值作為支撐。 人對於一個議題做出是或非的判斷,背後一定有其依據的價值。(http://www.in-mind.org/) 從歷次的選舉結果來看,投票對象較不固定於藍或綠,我們稱之為中間選民的人至多可能只在20%上下,這表示台灣有80%的人「只看藍綠、不問是非」嗎?當然不是,如果我們有八成的人口皆為「不問是非」的人,那台灣已經亡國了。 為什麼有高達八成比例的人口各自較偏藍或綠? 那是因為藍和綠的背後都有其價值系統,當你的價值較與藍的較接近,你自然就會支持藍,與綠的相似,則會較挺綠。絕大部分的重要議題實際上可選擇的立場都只有兩個(以死刑為例,就只有支持或反對,統獨也是,「維持現狀」是手段而非立場),這就是為什麼藍綠可以涵蓋了80%的人口。 因此,藍綠選民其實就只是價值信念較為相近的人群,他們在某些重大議題上的立場一致(但也不會在全部的議題上都一樣,所以才會有深藍、淺藍、深綠、淺綠這種分類)。 表明藍綠屬性並不會降低你的理性程度,同樣的,故意不講藍綠也不會讓你的頭上發出聖光。 (自由業)
張千駿 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