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製造科學怪人?

 

呂前副總統日前發表一次主旨應是批柯談話,論及本屆世大運時,曾指稱中國未組派實力雄厚代表團與會,是刻意放水給柯市長做面子,讓他能藉以風光一番。圖/張家銘

呂前副總統日前發表一次主旨應是批柯談話,論及本屆世大運時,曾指稱中國未組派實力雄厚代表團與會,是刻意放水給柯市長做面子,讓他能藉以風光一番。圖/張家銘

 

呂前副總統日前發表一次主旨應是批柯談話,論及本屆世大運時,曾指稱中國未組派實力雄厚代表團與會,是刻意放水給柯市長做面子,讓他能藉以風光一番。言外之意,應也是台灣代表隊獲致空前佳績,也無須自鳴得意、自我陶醉。

呂副這一放水說,也不是什麼獨到創見。相信不少國人略一瀏覽諸參賽國獎牌名次排列,都應得到這同一結論。呂副只是心直口快,不客氣加以拆穿而已。但她這一率直發言,也招致不少情緒化攻擊,指責她不該把政治帶入體育,不該滅自家威風抹煞本國選手成就。幸好時代究竟有些進步,尚未見有人指稱她動搖民心士氣,居心叵測。

幸好呂副一生閱歷豐富,必然知道揭破虛幻所謂國族之光,難免要招惹非理性反感反彈。她既然願意講也敢講,必有「橫眉冷對千夫指」心理準備,不致受到衝擊。但她這段發言所招致負面反應,也觸動我一段苦澀回憶,至今想來仍很有無奈之感。我也曾有頗似呂副說實話惹人嫌遭遇。

多年前台灣開始派遣學童棒球隊,到美國參加所謂世界少棒賽。其實彼邦所稱「世界少棒」,純是學童在家長陪同下打來好玩而已,談不上組織訓練,一經和台灣少棒交手,即被打到落花流水。而每場捷報傳來,台灣也必舉國歡騰,儼然已感覺是「揚我大漢天威」。小選手奏凱返國,也必受到英雄式歡迎,接受花車遊行、總統接見(當年是稱「召見」)等項榮譽。

當時我是在某紡織公司擔任中級職員,對上述這種浮誇風氣感覺很不是滋味。某次在辦公室聽同事談論日前一場少棒大捷,都是談到眉飛色舞,真恍似中了愛國獎券,乃忍不住告訴大家,指明人家的世界少棒,不過是小孩夏令營康樂活動,很可能連隊形都談不到,台灣以經過嚴格集訓小將出戰,打敗美國小孩也稱不上什麼光彩。當時我更進一步指出,台灣的留學生等眾敲鑼打鼓,揮舞所謂國旗為少棒隊助威,很可能嚇呆人家的小孩,也讓對方家長恍覺是否義和團又來了,這種愛國表現實際是丟人到家。

可以想像的是,我這番分析一出,立即招來眾同事一片反駁反嗆。很記得有兩項頗具代表性論據。一是某會計指責我:「你這樣說,不怕傷了小選手的心?」一是平素很照顧我的主管也委婉勸我:「我們中國人好不容易才揚眉吐氣,你何苦去澆冷水」?

這兩人的論據是否有道理姑且毋論,但卻有一共同特點,是即都未能否定,甚至根本未觸及我所列舉兩樁事實。而這一現象,也正如前文所述呂副談論世大運所招致批評。眾多論者也未真正觸及她所做指控,亦即中國有無對柯文哲放水暗助。

中國有無刻意對柯文哲放水?只消將會後台灣和中國所獲致成績作一比較,應即能得到無可否認正確答案。

依據媒體所整理出參賽諸國獎牌及名次,台灣是26金34銀30銅,合計90面獎牌,名列第3;中國則是9金6銀2銅合計17獎牌,位居第9,幾近墊底。然而這一對照是否正確顯示兩國體育實力,此中又有無蹊蹺?

經常觀察世界體壇動態人士都該知道,對岸中國一貫作風是以嚴酷過程培訓各類運動選手,以期能在國際賽會「宣揚國威」,兼以顯示所謂社會主義優越性,近年也已成為世界體壇一霸。這次世大運該國若真是派不出實力堅強代表團,以致總成績遠遠落在台灣之後,而非刻意放水(或也應稱為禮讓?),則又是誰能相信?

本屆世大運部份台灣選手有優異表現是一回事,中國是否放水是另一議題。檢視後者也並不意味矮化前者。有國人反應呂副不該將體育染上政治色彩,然而出於政治動機操弄體育的又是誰?假定台北市長是一位兼具台獨聯盟主席本土派鬥士,中國又會不會精銳盡出,大掃各種獎牌而去,讓你這台獨市長灰頭土臉?又是否甚至根本拒不參加予以抵制,以示其堅守原則?

若云中國確是對柯文哲刻意禮讓,則其動機又是何在?是有感於他曾經專程參訪革命聖地延安,又曾有將胡錦濤和華盛頓擺在同一道德高度並論,以及所謂四個互相,兩岸一家親等「進步」言論,而純然是禮尚往來投桃報李,抑是另有深遠打算,正在刻意協助一位縱非已決定投懷送抱,至少也對極權體制不存強烈反感台灣政客,在政壇累積能量茁壯挺進,形成藍綠之外另一股力量,甚至最後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

據報導,柯文哲目前人氣仍旺,其基本信眾應是所謂年輕世代,遊走網上各路散仙,乃至對藍綠政客生厭之一般市民。如此「感恩師父」、「讚嘆師父」,將他順利送上連任之路乃至更上高樓,也並非絕不可能。

但如此純憑流行風尚,擁護一位不可捉摸非典型政客不斷「發功」擴充暴風半徑,又是否公民社會的成熟表現,此中又是否存有不可預測風險?

科幻小說有一位法朗肯斯坦醫師,依憑他的理想,塑造出一位所謂科學怪人,結果是怪人行徑完全超出醫師預期,他本人也幾遭反噬。

對不可捉摸政客寄以浪漫憧憬,或有可能是在協助製造政治科學怪人?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