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南海仲裁 台灣不算輸

     

作者:林博評(台北大學法學士、義守大學電機碩士)

我國從未實質控制200海浬專屬經濟海域

南海仲裁結果朝野輿論一致譴責,理論上台灣喪失200海浬的經濟海域,是許多人不能接受的原因,事實上我們從未實質控制200海浬專屬經濟海域,以太平島為首的鄭和群礁,面積615平方公里,約佔200海浬經濟海域的0.14%,現況由台、越、中三國分別佔領,更不用說整個南沙最重要的18個島礁,台灣只佔領其中1個,其他分別由中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佔領,過去太平島是最大島,但隨著各國增建,如今太平島已淪為第四大島。根據農委會統計,我國在南海作業的漁船一年約有200至230艘,南海海域的魚獲量僅佔全部0.17%,可是南海漁業資源估計卻占全球10%,漁獲量約占亞洲總漁獲量25%,為何南海佔我國的實質漁獲量比例如此之低?代表我國實質上並未控制及享有專屬經濟海域的利益,既然從未擁有,又怎麼能算失去呢?

「淡水井」並非仲裁庭的判斷重點

許多人認為太平島有「淡水井」,所以仲裁庭應認定為「島」而非「岩礁」,但仲裁庭考量的是在「自然狀態」下,太平島居民仍不足以靠己力支持經濟生活,仲裁庭不是僅針對太平島做不利認定,而是認為南沙群島最重要的18個島礁,通通不得主張200浬專屬經濟海域,換句話說中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之前辛苦搶來的各島礁,並且在上面大興土木擴建,通通無法變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定義的「島」,事實上菲律賓在中業島上面還有12戶人家200多位居民從事捕魚工作,上面也有淡水井,島上甚至還有學校及市長選舉,此次仲裁也不被認定為「島」可主張專屬經濟海域,所以南沙群島並沒有任何一個島礁,在仲裁庭佔到便宜,而且從菲律賓中業島的情形,先前許多人期待南沙群島,只有太平島是「島」的仲裁結果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菲律賓享有先天地理優勢

許多人擔心菲律賓巴拉望島的地理位置,可從巴拉望島主張南海200海浬專屬經濟海域,事實上目前國際法上對於專屬經濟海域劃界衝突的作法,還是有許多彈性及空間可以運作,或者可以透過漁業談判或運用其他談判籌碼來解決,畢竟南海本來就是菲律賓的家門口,距離只有台灣到南海的十分之一,本來菲律賓就享有地理優勢,這是絕對無法排除的因素。

南海仲裁對台灣的好處

首先就是日本沖之島礁的專屬經濟海域主張站不住腳,再者可避免中國在南海獨大,也讓中共應付南海仲裁焦頭爛額,正面與菲律賓及美國衝突,降低台灣被統戰的壓力,而且此次仲裁宣示一個重要原則,有移民的人工島不得主張專屬經濟海域,這對身處日本和中國兩大國之間的台灣,未嘗不是好消息。總而言之,這次仲裁庭從實際佔領面積、實質漁獲量、國際海洋法及地理先天優勢等因素綜合考量,台灣都不算是輸家,反而取得日後對中國與日本更有利的優勢。

唯一遺憾的是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明明從日軍手裡接收南海諸島,包含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四大群島,範圍遠比目前爭議的南沙群島更廣,卻因為心繫反攻大陸,以致沒有好好經營和維持佔領,反而讓鄰近國家蠶食鯨吞,假如當年能以台灣為主體並定位為海洋國家,想必今日又是另外一番局面。最後還是要呼籲小英總統,南海衝突是美中角力序曲,台灣不宜因小失大隨中國起舞,改與越南、馬來西亞採取一致立場,較符合台灣的國家利益與今後國際趨勢。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即時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