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連先生的失言

 

兩位連先生的失言
連勝文的連連失言不妥論調,或可歸因於他究竟涉世未深政治歷練不足;前主席連戰日來的兩番高論,恐即更令人搖頭。(中央社資料照,民報合成)

如果在政府制度下,軍公教都純屬義工為國服務,吃住一切自理,則連勝文之說確是有理,國家社會確有虧欠於軍公教,應該特加優遇照料到死。但國人之成為軍公教人員是選擇了一項職業,政府支付薪水,他們提供服務,可謂誰也不欠誰,和一般人受僱於民營企業並無不同。從事軍公教當然不是恥辱,然而恐也稱不上犧牲奉獻,退職後月領優厚肥俸應已夠合理。若為爭取選票舉出冠冕堂皇藉口硬拗,捍衛所謂「年終慰問金」,恐不是可能有燦爛前景政治明星的應有表現。

談到犧牲奉獻,除去部分軍官確是以報國為志投身軍旅,一般軍公教人員,又有幾人是懷抱為國服從使命感而來,準備一生燃燒自己照亮國家社會?連先生是對此茫無所知,抑是刻意美化特定職業取悅特定選民?

若就廣義而言,從事任何正當行業,曾經認真打拼而如今已老去的國人,都稱得起他所謂「曾為國家貢獻,為國家犧牲奉獻自己青春」。若是只顧凸顯頌揚軍公教,豈非等於把其他廣大誠實正直人民都一律抹殺?

連勝文聲稱照顧退休軍公教「這是人道立場」,並云對老年人和弱勢者均應一視同仁照料,「不應有甚麼區分」。既然如此,則對白髮蒼蒼老農、老運將,乃至罹癌單親媽媽等眾,是否即該一併照顧,至少也施捨少許年終慰問金?

連勝文的連連失言不妥論調,或可歸因於他究竟涉世未深政治歷練不足。他的尊翁連戰主席日來的兩番高論,恐即更令人搖頭。

其一是他在一個「全國清溪後援會」致詞,強調台灣是民主社會,「哪裡有什麼階級」?但身為政治學博士的連先生至少也該知道即使在民主社會,如今天之英美等國,也依然有階級之存在,如何能說台灣是民主社會即沒有階級?而不公不義的階級畫分,也可從種種社會現象看出,無須柯醫師等人來煽動。例如同是年長國民,有人能悠悠閒閒在公園打太極拳,能結伴暢遊張家界,有人則中暑猝死菜園,你能說台灣沒有階級?

連主席又譏刺柯醫師是來自於「做日本官」家庭,是祖先接受日本人皇民化,配合日本殖民政府的「官二代」或「官三代」人物云云,其意應即是指斥對方先世是漢奸走狗。本文願意舉一史例回應連主席這一指控。

話說當年鄭成功反攻大陸攻抵南京城下,其時即有若干城市人民開城門迎接鄭軍。乃至鄭成功兵敗遁走,有前方官員上奏皇帝,有六合、天長、儀真等地獻城迎賊,依國法應屠城懲處,結果被康熙狠狠甩一耳光,「此非百姓之罪,乃汝失守封疆之罪也」。

康熙真不虧是明君,其意是你若沒丟失城池,百姓又何致被迫「迎賊」保命?

同一道理,清國若未戰敗割地,哀哀台民又何致被迫面對現實,處處屈從日本人當順民?就算柯醫師先世和其他無數台灣人都曾擔任日本公務員所謂「做日本官」,該也是「此非百姓之罪」。何以康熙能洞察此理而連主席不能?

連主席這一罵,已將不少台灣人家族都罵了進去,不知是否反為勝文少君幫了倒忙?

或許是眾人皆醒我獨醉,現下已是轟動全國的台北市長選舉,卻一直激不起我太大興趣,對連柯二人也沒有特殊好感或惡感,只覺得重大首都市長之爭,最後出現這麼兩位主要候選人是政黨政治的悲哀。此所以我在日常社交場合,也從不主動觸及台北市長選戰這一話題。

但日前連勝文先生的兩次談話,卻讓我實在聽不下去,而感覺其思維已偏離正常認知,很有做一檢討之必要。其一是他聲稱配偶蔡依珊放棄加拿大國籍是一種犧牲;其二是他為捍衛所謂「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所提出的論據。

所謂犧牲,應是意指放棄珍貴有價值之物,反之若是所失無足輕重即稱不上犧牲。蔡依珊加拿大國籍的價值,也即在於她可以無須經過申請、審核等歸化程序,隨時自由進入加國定居。她若根本無此打算,則所擁國籍即是可有可無,甚至放棄了反落得清靜。所以連勝文稱放棄為犧牲,不免啟人懷疑他存有為家庭留後路之心態。

在正常情況下,任何國家人民取得另一國永久居留或公民身份,都不致招惹物議,更不構成道德人格瑕疵。但台灣六十餘年來長期處於外敵攻佔併吞威脅下,國人擁有這類身份,即容易被視為未雨綢繆,準備必要時一走了之,更可能被聯想起群鼠預感到即將沉船,而爭先跳船登岸醜態。

誠然,台灣人民無論藍綠色彩為何,誰也不願淪於對岸極權統治,一般庶民採取安全措施以防萬一也不宜苛責,但身任政府要職,或所謂世受國恩人士若也有此企圖臨難苟免,置國家安危於不顧跡象,則不免令人心寒。

所以綜上所述,連勝文原該把蔡依珊放棄加拿大國籍譽為有骨氣表現,他反稱之為犧牲,顯現者恐不是很健康心態,只能希望是他身處選情不利壓力下的一時失言。

反倒是蔡依珊說得很有骨氣,「我一點都不委屈,也不覺得犧牲」。姑不論她是否是由衷之言,至少讓人聽來不致產生反感。

連勝文聲稱放棄加拿大國籍是犧牲,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他意存臨難開溜心態的反射,但他為軍公教慰問金所做辯護,則確是令人難以下嚥。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敏洪奎

敏洪奎
1972年曾以筆名「孤影」發表<一個小市民的心聲>,被當時執政當局引為宣傳利器。後因感嘆執政者保守極權毫無進步,開始為文呼籲外省選民放棄敵視心態,理性面對本土化的大浪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