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財經資訊
財經資訊
明年全球經濟三大威脅 央行、貿易、泡沫
編譯楊芙宜/特譯 全球經濟成長經歷了相對健康的1年後,經濟學家預測,展望即將到來的2018年,全球仍會處於從格林童話故事「金髮女孩與三隻熊」引申出來的不會過熱、也不至於過冷的金髮女孩經濟(Goldilocks economy)態勢,儘管森林裡3隻熊的蹤跡隱隱約約還看不太到,但威脅仍然存在,包括央行太快緊縮的失誤、美國政策使全球貿易急凍、市場泡沫破裂造成支出和需求枯竭。 經濟學家預測,2018年全球仍將維持「金髮女孩經濟」,不過投資人需提防央行太快緊縮、貿易急凍、市場突然崩盤的3大風險。(美聯社) 明年全球經濟比今年強勁 這個觀點主要闡釋,全球經濟明年在各方面基本上都處於較今年成長強勁的正軌。其中部分原因在於,去年各界預測普遍錯判情勢、低估了今年的經濟表現,尤其在歐元區和日本方面。 例如,國際貨幣基金(IMF)原本認為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3.4%、已開發經濟體成長率1.8%,現在估計分別提高為3.6%、2.2%,尤其歐元區成長率由原估1.5%,上修0.6個百分點至2.1%,日本則由原估0.6%,大幅提高0.9個百分點至1.5%。IMF在12月部落格文章中直言,「全球約3分之2人口所在區域的經濟成長加快」。 全球經濟以更快速度擴張的表現,使一些經濟分析師抱持樂觀看法。野村(Nomura)經濟學家就認為,「目前,全球經濟成長的自我強化特性比過去20~30年的任何時候,都還要強得多」。 明年各國升息次數將增多 不過,故事裡的3隻熊愛搶鏡頭,不經意間還是喜歡露出蹤跡。全球經濟現狀也存在一些可能的政治和經濟風險,這3隻熊主要和央行、貿易、資產泡沫有關。 首先,2017年全球經濟有賴主要國家央行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同時有力管理以企圖幫助戒掉這種印鈔刺激的成癮症。2018年,美國聯準會(Fed)官員預期將升息3次;歐洲央行(ECB)量化寬鬆措施(QE)明年1月起將開始逐步退場,每月的購債金額將腰斬、縮減一半至300億歐元;中國人行利率也預期上調。 儘管央行官員已謹慎向外界示意上述措施,不過一旦發生失誤,任何重大調整可能造成消費者和企業支出急遽縮減。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經濟部門共同主管艾亞(Chetan Ahya)的報告指出,美國企業最容易受到升息的影響,「金融穩定風險對(成長)週期延續性構成的威脅,比物價穩定風險還大」。據美國證券業協會統計,美國公司債未償金額達8.8兆美元(約264億台幣),從2010年以來增加35%,成為企業擴張的主要推手。 美國優先 衝擊各國經濟 其次,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初上任以來,「美國優先」政策惹惱以多邊貿易為主的多國領袖,包括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否決世貿組織(WTO)法官的任命、威脅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在內。 川普政府亟欲縮減美國對中國高達346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一旦嚴格實施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明年全球貿易和經濟可能受到拖累;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計,世界貿易約占其GDP(國內生產毛額)的52%。美國經濟評議會(The Conference Board)估計,中國經濟受美國影響的程度,比美國經濟受中國影響程度多出近4倍;這也意味著,若美國實施貿易壁壘,可能衝擊中國經濟成長。 資產泡沫破裂 市場恐崩盤 最後,股票、比特幣等資產泡沫破裂,市場突然崩盤,可能造成企業和消費者的支出、需求急凍,造成債務違約、裁員、景氣蕭條,整體經濟的大廈也會隨之崩塌。世銀估算,網路達康泡沫(dotcom bubble)破裂時,全球經濟成長率從2000年約4.4%,大降至2001年約1.9%;全球金融海嘯時,全球經濟則從2007年約4.3%成長率,至2009年萎縮1.7%。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警告,股市已來到極高水準,略有風吹草動形勢就可能逆轉,或許只是因為獲利意外欠佳這類的「平凡」理由。 金髮女孩經濟 「金髮女孩」一詞源自英國童話故事《金髮女孩與三隻小熊》,故事大致講述,有一位金髮女孩闖進3隻熊的家,試吃3隻熊餐桌上的3碗粥,女孩不吃太熱及太冷的粥,她只挑那碗不冷不熱的粥來吃,吃完後,挑了一個他認為舒服的床睡覺。等3隻熊回家後,有可能進來趕走女孩或站在門外。 經濟學家藉「金髮女孩經濟」(Gordilocks Economy)來比喻:景氣溫和復甦、通膨不過熱的狀態,通常伴隨著低失業率及低利率,因此有利於股市持續上漲。 金髮女孩經濟是景氣循環周期中最美妙的階段,美國1990年代柯林頓總統時期的經濟高成長、低通脹就是最好例子。 經濟學家認為,只要3隻熊(意指熊市)愈晚回來,金髮女孩睡得香甜(多頭行情)的黃金時間就能持續更久。
楊芙宜
2017-12-25
中國毛巾 課徵反傾銷稅29.72%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財政部關務署公告,對中國產製進口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第二次落日調查,認定傾銷及損害將因停止課徵而繼續發生,決議自十二月二十一日起繼續對中國毛巾課徵反傾銷稅,期限五年,稅率則由原本八十六.六%至二○四.一%,降至二十九.七二%。 財政部關務署公告,自12月21日起,繼續對中國毛巾課徵反傾銷稅5年,稅率降至29.72%。(記者鄭琪芳攝) 停徵恐繼續損害產業 決議續徵5年 財政部自二○○六年六月一日起,對中國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五年,經第一次落日調查,自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起繼續課徵五年,稅率均為八十六.六%至二○四.一%,第二次課徵期限至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止,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申請繼續課徵反傾銷稅,財政部因此啟動第二次落日調查,並由經濟部進行產業損害調查。 關務署表示,財政部及經濟部分別完成傾銷及產業損害調查,認定若停止對中國毛巾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傾銷及產業損害將繼續或再發生,且經濟部綜合分析評估,無充分證據顯示繼續課徵對國家整體經濟利益有明顯負面效果,因此決議對中國毛巾產品繼續課徵反傾銷稅五年。 關務署表示,涉案中國毛巾產品,包括:方巾、浴巾、枕巾、毛巾、毛巾被、餐巾、茶巾、床巾、腳踏布及桌巾等棉質毛巾織物及類似毛圈織物製品,與未漂染、未印花、未繡花等毛巾疋布、成品、半成品;至於反傾銷稅率,除了昆山森鳴紡織課徵稅率○%之外,其餘中國製造商或出口商均為二十九.七二%。官員說明,根據調查結果,中國毛巾產品傾銷差率縮小,因此反傾銷稅率下降。
鄭琪芳
2017-12-23
這種內線交易還抓不到?
本週二晚上,在台灣掛牌的生技股中美冠科-KY(6554),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將以75元被日商JSR收購,成為JSR百分之百子公司,對照冠科前一天的收盤價,有高達1倍以上的溢價空間,這對在台灣掛牌的生技業,絕對是一種肯定。 上櫃掛牌才一年的中美冠科-KY經日商JSR以每股75元、溢價104%收購,在19日宣布前尾盤有近200張買盤敲入,瞬間把股價拉上漲停,引發內線交易疑慮。由於尾盤交易異常,櫃買中心證實已著手調查。(資料照,記者張慧雯攝) 不過,肯定的背後,卻有那麼一點遺憾。冠科股價在宣布的那天,距離收盤剩下7分鐘,卻有人以200張市價,將平常幾乎沒有成交量的冠科股價,從盤下直接拉上漲停,還一度讓市場以為是錯帳,直到晚上公布消息大家才恍然大悟。 其實這個人不是白痴就是天才。說他白痴,是因為他不知道這擺明一定會被查內線交易,還硬要去賺這筆幾百萬元的價差;說他是天才,應該是已經算好了,從外資法國巴黎證券下單,會查不到最終受益人是誰,才肆無忌憚地這樣下單交易,不讓其他人有跟單的機會。 這麼大的價差,的確會讓人心動,因為不只法國巴黎證券當天買進200張,如果往前回溯,過去3週內,包括兆豐證券的大同分公司就大買了1257張,均價只有35.7元;日盛證券買進362張、均價37元;統一證券台中分公司買進182張、均價35.25元;凱基證券總公司買進160張、均價36.3元。 對於內線交易,主管機關有一種講法,「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是每一筆交易都有紀錄,但是如何證明每一筆交易與關係人有所關聯,這是檢調要去查證的,因為會這樣鋌而走險地做內線交易,如果不是不知法,就是在玩法,敢這麼大膽地挑釁主管機關跟檢調,最後如果查不出來,就只能證明「台灣是內線交易的天堂」,這句話一點也沒說錯。(陳永吉)
陳永吉
2017-12-22
11月外銷訂單486.9億美元 歷年單月新高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經濟部昨公布11月外銷訂單486.9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1.6%,已連續16個月成長;累計1至11月外銷訂單4443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0.2%。經濟部統計處長林麗貞表示,延續歐美年終銷售旺季氣勢,12月資通訊及電子產品接單仍可維持高檔,可說「陽光普照」,預估今年全年外銷訂單可達雙位數成長,一掃負成長陰霾。 (資料照) 連續16個月成長 根據統計,11月資通訊及電子產品訂單均創下歷年單月新高,其中資通訊產品訂單162.5億美元、年增11.4%,主因蘋果等國際品牌手機上市,加上歐美年終銷售旺季,帶動筆電、平板等需求增加;電子產品訂單126.5億美元、年增7.6%,主因行動裝置及筆電需求增加,帶動晶圓供應鏈接單成長。 此外,以面板為主的光學器材訂單23億美元、年增5%,主因大尺寸面板價格跌勢減緩,且電視品牌廠促銷帶動需求回升;機械產品訂單20.7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新高,年增15.4%,主因半導體設備、智慧機械投資增加所致。 林麗貞表示,由於蘋果等品牌手機銷售策略導致需求遞延,訂單將維持到12月,加上歐美年終銷售旺季帶動需求,12月資通訊及電子產品接單可望維持高檔,預估12月外銷訂單在485億至495億美元、年增17.6%到20%;此外,預估今年全年外銷訂單在4928億到4938億美元,可望成長10.9%到11.1%。 展望明年,林麗貞表示,今年全球景氣普遍回溫,預估還能延續,但因國際競爭激烈且基期已高,維持正成長已相當不易。不過,由於國際品牌手機等上市延後,今年第4季到明年初都可能是接單旺季;但明年中國將開出面板產能,是否再度出現供給過剩情況,將是不確定因素。
黃佩君
2017-12-21
彭淮南接任者 面臨三大挑戰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任期明年二月屆滿;彭博報導,彭淮南將留下維持穩定及政策鐵腕的評價,接任者則須面對平衡通膨和薪資成長停滯、海外貨幣政策緊縮、以及抵禦涉嫌匯率操縱負評等三大挑戰。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任期明年二月屆滿。(資料照) 身為任期最久的央行總裁之一,彭博指出,彭淮南的成功,至少部分歸功於他不畏辯論和捍衛政策,包括要求央行人員不評論台幣走勢、糾正媒體錯誤報導,即使是瑣碎問題;例如二○一二年,央行發聲明駁斥彭淮南用iPhone的報導,稱總裁完全未用手機。 彭淮南不吝於公開提醒各界,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的權威,尤其出口占台灣經濟約四分之三,台幣匯率一直是國內產業界(希望匯價壓低)和美國政府(施壓不得干預匯率)關注焦點。美國自二○一六年四月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今年十月將台灣移除,讓彭在卸任前取得一項大勝利。 總統府資政陳博志表示,小型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空間有限,外匯政策受美國限制,沒有很大行動空間,「這些年來,彭老設法避免台幣大幅度動盪和避免發生重大金融危機,他已經成功捍衛政策。」 儘管蔡英文總統尚未宣布誰將接任央行總裁,但彭博八月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現任央行副總裁楊金龍被視為最可能的繼任者。
楊芙宜
2017-12-21
美眾院通過川普稅改最終版本 交付參院表決
美國稅改議案的最終版本19日午間在眾議院表決通過,參議院也將會在當天晚間進行表決,共和黨有信心能在本週末前讓總統川普簽署成為法律。(法新社) 2017-12-20 06:4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稅改議案的最終版本19日午間在眾議院表決通過,參議院也將會在當天晚間進行表決,共和黨有信心能在本週末前讓總統川普簽署成為法律。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眾議院以227對203票通過稅改議案,民主黨眾議員全部投下反對票,共和黨則有12名議員倒戈反對川普稅改議案,這些議員來自紐約、紐澤西和加州的議員。 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最終版本的稅改議案後的1小時,法案交由參議院進行審理,參院以51對48票通過展開辯論。依據美國國會議事程序,辯論應該要持續10小時,但也能縮短為5小時。 但在投票過後,眾院助理們表示,眾院所批准的共和黨人稅改議案與參院規則存在衝突,迫使眾院必須在20日重新表決這項法案,以解決參議院的規則問題。 共和黨上週公布「減稅與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綱要,顯示企畫將企業稅稅率從35%下調至21%,在2018年生效;個人稅則維持7檔,分別是10%、12%、22 %、24%、32%、35%和37%,將在實施8年後到期失效。
自由時報
2017-12-20
對中國曝險升溫 能不留意嗎?
在維持1年多低檔後,不知不覺,我國銀行對中國曝險佔比又再升高;今年第3季國銀對中國曝險佔淨值比重為0.53倍,是近6季最高,雖然低於金管會規定上限,但從絕對值來看,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1.71兆元,在兩岸關係仍充滿不確定情況下,這麼龐大數字,能夠不留意嗎? (中央社資料照) 所謂國銀對中國「曝險」,是指本國銀行整體對中國的投資、放款及資金拆借的總和;不只是在中國的分行,包括國內分行、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與海外分行對中國的任何投資或放款行為,都計算在內。 回顧過去,從數字上來看,國銀對中國曝險金額最高出現在2014年第4季,當時金額高達1兆7766億元,佔淨值比重為0.68倍;而我國銀行在中國出現倒帳情況最嚴重,也是出現在這段期間之後。 這項數字,從2016年第1季,也就是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後,兩岸關係開始起了變化,國銀對中國曝險佔淨值比重降到0.6倍以下,去年也都維持低檔,但今年第3季又開始上揚,曝險金額是去年以來的新高。 曝險部位越高,意味著銀行可能承受風險越大!目前兩岸關係並不若馬政府執政時期,銀行為何對中國曝險持續回溫,這是金管會與其他相關部會必須深入了解,才能真正掌控風險管理。 再者,任何風險都不宜過度集中,尤其兩岸情況又更為特別,國銀曝險在中國有1兆7000多億元,如此龐大金額,顯然已有過高之虞,應該適度加以控管調整。 (王孟倫)
王孟倫
2017-12-19
公司法大修 1年可分派兩次盈餘
〔記者陳鈺馥、楊淳卉/台北報導〕行政院長賴清德昨與民進黨立委討論後拍板「公司法修正草案」,其中最受矚目的「股王條款」,公司可一年分派兩次盈餘,期中分派現金股利由董事會決議即可,不須股東會決議。 賴揆昨與民進黨立委討論公司法修法方向,拍板「股王條款」,公司一年將可分派兩次盈餘,期中分派現金股利由董事會決議即可,不須經股東會決議。(資料照) 賴揆與民進黨立委討論後拍板 公司法共四四九條,這次修正近一五○條,變動幅度為歷年之最,預定週四行政院會通過後送立法院審議。 經濟部商業司司長李鎂會後指出,這次公司法修法有八大重點,第一為友善創新創業環境,公司可發行無票面金額股,便利新創事業吸引早期資金;公司可一年分派兩次盈餘,期中分派現金股利由董事會決議即可,不須經股東會決議,即外界所謂「股王條款」等。 第二是強化公司治理,如董事長拒不召開董事會,過半數董事將可自行召開;公開發行公司皆須設置公司治理人員(公司秘書),對董事提出法制及良善治理的諮詢意見。 第三為增加企業經營彈性,讓員工獎勵工具更具彈性,集團內盈餘皆可發放給母公司或子公司員工。第四為保障股東權益,持有過半股份總數的股東可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草案也規定股東提名董事人選不須經董事會審查,以免候選人被公司不當剔除。 第五為數位化與無紙化,公開發行與非公開發行公司皆可發行無實體股票、股東可用E-mail等電子方式提案,及非公開發行公司股東會可使用視訊會議。 第六為建立國際化環境,廢除外國公司認許制度,承認外國公司法人人格,並新增公司可申請外文名稱登記。 第七為讓閉鎖性公司經營更具彈性,考量許多新創公司會採用閉鎖性公司形式,給予彈性包括一年可按季發放盈餘,董監事選舉不強制採累積投票制,公司自行決定選舉方式。 防變成洗錢工具 廢無記名股票 第八則是遵守國際洗錢規範,以因應明年十一月亞太洗錢防制組織第三輪評鑑,為避免無記名股票變成洗錢工具,廢除無記名股票。 草案並新增所有公司須申報實質受益人的規定,範圍包括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持股十%以上股東,以提升資訊透明度;但也保留彈性,一定條件的公司可排除不用申報。至於「一定條件」為何,則由經濟部與法務部參考國際作法另訂子法規範。 不過,會中有多名立委憂心,若發行無面額股票,是否將產生借錢、集資等技術問題。民進黨立委蔡適應指出,通常淨值剩三、四元就會下市,股票面額改成由發行公司決定後,若發行每股僅一元就非常奇怪。民進黨團書記長何欣純表示,歐美國家都可發行沒有面額的股票,技術、法規都很成熟,會訂定相關子法,屆時會一併到位。
陳鈺馥、楊淳卉
2017-12-19
把股市春藥當補藥
自從今年4月底實施當沖降稅以來,台股像吃了大補丸,5月站穩萬點之後,迄今已超過半年,不只指數強彈,成交量也回溫,上市櫃單日成交量合計超過2000億元時有所見,散戶成交比重也回到60%以上的水位,一時之間股市似乎榮景重現,但這個情況真的正常嗎? 台股上萬點已超過半年。(資料照) 會推出當沖降稅,是因為去年底證交所看到大戶人數創下歷史新低,許多個股成交量急凍,這將導致市場「價格發現」的功能喪失,本益比嚴重低估,所以利用降稅的手段要讓股市回春。 果然這帖「春藥」發揮了功效,在股市上升的趨勢下,許多投資人靠當沖賺到錢,結果當沖比例從降稅前的不到10%,到11月提高至24%左右,甚至出現一天當沖戶數達5萬戶,佔一天交易戶數的6分之1,當沖買賣金額合計超過700億元的盛況,也有熱門股浩鑫(2405)一天成交量16萬張,其中當沖的成交張數就達10萬張,光當沖的股票周轉率就將近3成,如果這不是投機,什麼才是投機? 主管機關告訴我們當沖有很多好處,包括增加個股成交量、投資人誤判情勢可以反向沖銷,甚至說歐美日等成熟市場,當沖比重都超過35%,台灣還不算高;但是這些成熟市場都是法人為主的市場,散戶比重低,台灣情況不能相提並論,而且現在當沖會賺錢,是因為股市在上升軌道,一旦多頭反轉,甚至只要波動加劇,當沖真能賺到錢嗎?還是只圖利到大戶? 證期局提議當沖降稅希望延長7年,而財政部將在明年1月決定當沖降稅延長的時間,個人建議這項政策應該適可而止,延長1~3年即可,因為這帖春藥已經讓市場交易回歸正軌,真正的補藥應該要推出跟市場或產業基本面相關的政策,交易面的政策要陸續退場,否則一直讓股市長期吃春藥,等到哪天不吃了,就再也「硬」不回來了。 (陳永吉)
陳永吉
2017-12-15
金融股的酸甜苦辣
不同於一般產業,金融業是特許行業、受主管機關高度監理,一旦爆發重大弊案,乃至於後續金管會開罰,就成為熱門新聞與投資人關注焦點;今年以來,金融族群股價漲幅低於大盤表現,有市場人士歸咎於弊案頻傳,但金融業收取大眾資金,必須嚴管金融市場紀律,若不能做好內稽內控,必然直接或間接影響股價。 金融業是特許行業、受主管機關高度監理,一旦爆發重大弊案,乃至於後續金管會開罰,就成為熱門新聞與投資人關注焦點。(資料照,記者王孟倫攝) 先來看看數據,根據統計,今年前10月整體金融業獲利484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全年可望突破5000億元;當金融業獲利開出紅盤,卻無法反映在股價上,姑且不論接下來資金是否輪動到金融股,但今年以來,金融族群漲幅就是遠低於電子股與其他族群。 金融業包括銀行、保險與證券等,其中,銀行收取大眾存款,保險公司收取保戶資金,用的是大家的錢,之前幾次重創全球經濟的事件,起因都是金融業出了問題,因此,金融機構的「健全」經營,比獲利多寡來得重要。 就像之前爆發的銀行不當銷售TRF事件,這類高複雜性衍生性金融商品,在2015年讓銀行業賺飽飽,但在未重視金融市場紀律下,後來爆發投資爭議,到頭來,銀行業不僅要認賠,還要頻於奔命與投資人和解。 金融業是管理「錢」產業,有的人就會動腦筋違法來搬錢,無論是行員監守自盜,或是外籍人士盜領ATM現鈔;金融機構本身必須做好層層把關,落實內稽內控,否則,只要螺絲一鬆掉,弊端馬上就爆出來。 此外,主管機關也要充分發揮監督管理功能,以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性,避免與減少金融業弊端一再出現。(王孟倫)
王孟倫
2017-12-12
利息新低 存款創新高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儘管中央銀行已終結降息循環,但今年第三季本國銀行加權平均存款利率較第二季減一個基點(○.○一個百分點)至○.五六%,創下歷史新低,比全球金融海嘯時期還慘;然而,儘管錢越存越薄,台灣人依舊愛存錢,存款餘額屢創新高。 近12年本國銀行存放利差 存百萬元 年息比10年前少近萬 本國銀行十年前加權平均存款利率還有一.五五%水準,換算下來,民眾現在每百萬元存款,年息少了近一萬元;若把時間拉長到二十年前的五%以上利率,每年利息更大減超過四.五萬元。 目前代表央行政策利率的重貼現率為一.三七五%,與二○○九年的史上最低一.二五%相比,尚有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距離,但國銀加權平均存款利率卻搶先破底。 行庫主管指出,這與越來越多銀行為降低資金成本,積極拉高活期存款比重有關,畢竟國內長期面臨overbanking(銀行過度競爭)局面,放款利率很難拉抬的情況下,只好透過「節流」方式來穩住利差。 雖然存款利率破底,但央行統計,全體銀行十月底的企業及個人存款餘額為三十一兆八五六二億元,再度改寫史上新高,較去年底增加八八七七億元。 至於放款利率,國銀第三季加權平均放款利率小幅彈升一個基點至一.九三%,由於放款、存款利率一增一減,帶動存放利差上揚至一.三七個百分點。 行庫主管表示,加權平均放款利率能夠逆勢反彈,主因銀行逐步降低對公營事業、政府貸款比重,轉向拉高中小企業授信;不過,整體來看,在央行重啟升息循環前,放款利率揚升幅度有限。 國銀存放利差自二○○三年初失守三個百分點大關後,二○○六年下半年再度跌破二個百分點,從此之後陷入「一」字頭困境,並在二○○九年第二季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創下一.一一個百分點的歷史新低。
盧冠誠
2017-12-10
11月出口288.8億美元 史上新高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耶誕節前夕報佳音!財政部統計處昨公布十一月出口值二八八.八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最高,較去年同期成長十四%,重回兩位數成長,且已連續十四個月正成長。財政部表示,十一月出口表現,可以「超乎預期、氣勢如虹」形容。 (整理:記者盧冠誠) 財政部統計處昨公布11月出口值達288.8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並較去年同期成長14%。(資料照,記者黃旭磊攝) 根據財政部統計,十一月出口二八八.八億美元,年增十四%;累計一至十一月出口二八七八.八億美元,年增十三.一%。十一月進口二二九.二億美元,年增九%;累計一至十一月進口二三六一.四億美元,年增十二.六%。出、進口相抵,前十一月出超五一七.五億美元,今年篤定創新高。 電子零組件、機械與傳產 對稱發展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指出,十一月出口能夠改寫歷年新高,相當罕見;除了電子零組件跟機械出口引領風騷外,很慶幸看到傳統產業迎頭趕上,形成對稱發展。十一月電子零組件出口一○二億美元,創歷年最高;機械二十四.一億美元,也是歷年最高;傳產同樣表現出色,塑橡膠及其製品年增兩成,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化學品分別增加約十七%。 「耶誕節前夕報佳音!」蔡美娜表示,今年前十一月出口值達二八七八.八億美元,已超越去年全年水準;由於十二月有歐美跟中國的節慶採購需求,預估今年出口可望重返三千億美元,改寫歷年次高,僅次於二○一四年的三二○一億美元。 蔡美娜指出,考量季節性因素影響,中性預估十二月出口年增率不太會有兩位數,但今年全年出口增幅仍將達約十二%,為近六年來最大增速。 展望明年第一季,蔡美娜認為,國際機構預測美國、歐洲、中國的經濟成長動能跟今年第四季差不多,加上電子產品蓬勃發展,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明年第一季出口成長七.三%,在今年基期墊高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表現算不錯了。
盧冠誠
2017-12-09
台塑義聯搶進 台廠赴美投資估總額逾上兆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除金融業前進美國外,其實,製造業包括台塑、鴻海集團等都在今年宣布新的投資案,台塑集團今年總計新增約一四四億美元(約四千四百億台幣),鴻海集團也準備在威斯康辛州投資一百億美元(約三千億台幣),至於義聯集團、中油也有赴美投資計畫,市場估計這波台商赴美投資可能超過一兆元,美國可望成為台灣對外投資第二大國,堪稱「台灣製造業近廿年來最大規模的遷徙」。 川普美國製造效應升溫,原本在美就有設廠的台塑集團今年也將新增144億美元(約4400億台幣)投資案。圖為北市敦化北路的台塑集團總部。(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台灣製造業20年最大規模遷徙 台塑集團在美國最早從一九八○年代投資六十億美元,而今年除正在興建中的德州擴廠計畫約五十億美元外,還有台塑化與台化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投資案約九十四億美元,總計今年對美投資案約一四四億美元。 至於鴻海集團也宣布在威斯康辛州投資一百億美元,在威州東南部建立一間大型面板廠,威州提供最高可達卅億美元的稅務獎勵。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表示,第一步選擇在威州打造世界級LCD面板廠,粗估將創造三千多個工作機會,並有機會上看至一萬三千人規模。 義聯集團則計畫到美國德州投資一千億元設立三座鋼鐵廠,主因就在於台灣環評很難過關,加上西向與南向都不順利,因此轉向美國設廠;此外,中油也宣布計畫到美國設石化廠,由於中油在台灣都是用石油腦裂解石化基本原料,生產成本相對頁岩氣高出許多,中油如未到美國設廠,成本恐無法與其他同業競爭。
張慧雯
2017-12-03
薪酸!305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
2017-11-30 17:04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下午公布最新調查,今年5月全體受僱就業者(含全時及部分工時)共898.5萬人,平均月薪3萬7703元,較去年增加609元;其中,仍有305.1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占33.96%,但人數及占比略有改善,低於去年的327萬人及36.72%。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今年5月全體受僱就業者平均月薪3萬7703元,較去年增加609元,但有305.1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占33.96%。(記者鄭琪芳攝) 主計總處指出,今年5月全日時間(全時)受僱者計861.6萬人,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具兩份以上工作者,採計主要工作之收入,且未含加班費、獎金、紅利等)為3萬8656元,較去年增加620元或 1.63%,其中達3萬元以上者計590.4萬人 ,占68.53%,較去年上升2.86個百分點,呈逐年上升之勢;至於收入5萬元以上計163.2萬人、占18.94%,上升0.77個百分點。 另外,部分時間受僱者36.9萬人,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1萬5442元,較去年增加455元;其中,利用課餘或家事餘暇工作者16萬8千人或占45.64%,平均工作收入為1萬1359 元;而不想換工作亦不想增加額外工作者31.5萬人、占85.49%,平均收入為1萬5695 元,顯示對於需要彈性工作時間或較短工時者而言,部分時間工作型態可提供另一種選擇。 主計總處指出,今年5月全體受僱就業者(含全時及部分工時)共898.5萬人,月入不到2萬元有39.5萬人、占4.4%,月入2萬至3萬元有265.6萬人、占29.56%,合計月入不到3萬元有305.1萬人、占33.96%,低於去年的327萬人及36.72%。
鄭琪芳
2017-11-30
「某董事」是誰?
被人告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尤其如果當到一家上市櫃公司的董事長或董事,還是被「投資人保護中心(簡稱投保中心)」提起民事解任訴訟,臉上更是掛不住,所以最近有2家公司發出重大訊息,遮遮掩掩地不敢面對現實。 永豐餘(1907)這個月15日發出的重大訊息,指出「投保中心依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第10條之1第1項第2款規定,對本公司及本公司『部分董事』提起民事解任訴訟」;同一集團的元太科技(8069)更絕,不僅本月20日公告的時間選在晚間8點多,還變成「某董事」被提起民事解任訴訟,實在是證券史上第一創舉。 為了幫大家「解密」所謂的「部分董事」跟「某董事」是誰,記者打了通電話到投保中心詢問,原來投保中心只是依檢察官起訴書,對永豐餘的董事何壽川、財務主管邱秀瑩,以及元太科技的董事何壽川,根據投保法規定,提起民事解任訴訟。 所以「某董事」經解密後,正是何壽川,「部分董事」之一也是何壽川,重大訊息中不願連名帶姓寫出來,事實上已經違反投資人知的權利及重大訊息的基本精神,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應該有責任要求這2家公司正確公告實際內容。 相較於何壽川的遮遮掩掩,大同(2371)集團的林蔚山就光明正大多了。同樣被投保中心提起民事解任訴訟,或者被提起假扣押,上訴也被駁回,大同集團照樣連名帶姓把林蔚山寫出來,這才是一家大集團該有的基本風範,永豐餘集團應該好好學著點!(陳永吉)
陳永吉
2017-11-24
國民經濟信心 30月來最樂觀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國泰金昨公布11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景氣現況樂觀指數彈升至2.8,為2015年6月以來首次回到正值,景氣展望樂觀指數也回升至0的水準,為2015年6月以來新高,顯示民眾整體景氣信心已趨樂觀。 國泰金昨公布11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景氣現況樂觀指數彈升至2.8,為2015年6月以來首次回到正值。(資料照) 看好明年經濟成長 此次調查也顯示,民眾對明年的經濟成長展望普遍高於今年,民眾認為明年經濟成長率的平均預期值為2.08%,僅略低於官方預估的2.27%,且有61.9%的民眾認為有機會超越2%,反而比今年的預期更樂觀。 3成1認為經濟有改善 國泰金國民經濟信心調查顯示,受訪民眾對於現今經濟狀況及未來半年的經濟樂觀度,明顯提升,有逾31%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經濟比過去半年改善,也有28.5%的人預期未來半年經濟會比現在更好,都創2015年5月之後的新高。 股市方面,調查顯示,美股受惠科技股,iPhone X上市供貨速度較預期佳,市場抱持樂觀展望,外資買盤回籠帶動台股整理後再創新高。國泰金經濟研究處協理陳欽奇說,11月民眾股市樂觀指數小揚至-7.7,風險偏好指數也反彈至-2.0,同為2015年6月以來新高,顯示民眾對未來半年的股市信心仍有基本面支撐。 陳欽奇說明,此次調查有近6成2的民眾認為明年經濟成長率有機會超越2%,明顯優於今年表現;原因主要是最近經濟數據偏向正面,股市也在相對高點。 此項調查時間於11月1日至7日進行,針對國泰人壽官方網站會員及國泰世華銀行客戶發出電子郵件問卷,並成功回收共1萬8866份有效填答問卷。
廖千瑩
2017-11-21
《書劍集》英國脫歐的意外與命運
大環境的自然演變,有時得出令人意料之外的結果,就像部分企業不知為何生為何滅;英國公投脫歐後,經濟表現反而亮眼,即使脫歐談判沒有實質進展,可是金融市場的反應強度卻在遞減。公投結果即使是意外,英國的命運也並不完全悲觀。 (資料照) 英國在二○一六年六月廿三日脫歐公投後,英鎊連續二個交易日劇貶,兌美元下跌十%以上,後來還一度創下三十餘年的新低,隨著今年三月英國正式向歐盟提出脫歐意願,持續在低點徘徊;不少人認為,英國將走向衰退的命運,未來迎接英國人民的,將如暴風雪來臨時的淒涼冬日,而英國人也將痛苦地舔舐無知的傷口。 對英國前景的灰色預期,並非來自直覺,英國官方版本的脫歐影響報告,一條條明列了脫歐的負面經濟效果,結論是估計經濟成長率會因此減少的百分比;而反脫歐的經濟學家,看到的脫歐背後,就是自由貿易的逆流、歐洲經濟整合的退卻、是英國將在歐盟外獨自徘徊的孤立。 不得不佩服英國這一老牌民主國家,即使脫歐公投的正反差距極小,公投後的抗議聲極大,又有知識份子的大力疾呼,曾被認為個人立場反脫歐的現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就任後仍然忠實地依照公投結果推動脫歐。 更令人意外的是,今年九月,歐盟廿八國的平均失業率還維持在七.五%,英國早已下降至四.三%,表現不僅優於金融海嘯或脫歐公投之前,也創下四十二年的新低,甚至一度成為七大工業國的領頭羊,經濟成長名列前茅,今年以來股市更頻創歷史新高。 英國經濟的強勁表現,源自許多方面,但不管是脫歐的支持者或是反對者,都同意脫歐是重要原因。贊成者認為,未來經濟政策因此不受歐盟約束、消費信心提高,反對者則認為英鎊大貶有助出口。不管理由何在,英國脫歐的立即總體經濟效應,並不如官方或反脫歐者所說的那麼可怕。 企業對脫歐一向反應強烈,金融業尤是如此,經常放出從倫敦遷往歐陸的出走訊息,不過,揚言撤出四千員工的德意志銀行,最近卻傳出簽下倫敦辦公大樓廿五年的新租賃合約,大舉撤離的計畫或許未變,可是顯然不完全看壞英國的未來。 英國脫歐不是與歐盟宣戰,不是分裂或切割,反而像是自願的解散,更像藕斷絲連的分離,因此才有新關係的談判。過去一年多來,英國民心雖大受影響,但經濟自有其問題與契機,並未因而衰退或向榮,就像英國的經濟成長最近走緩,同樣地,並非完全源於脫歐的恐懼,英國生產力成長速度在七大工業國中排在倒數第二,已不只是警訊。 分手從來不是易事,英國與歐盟的離婚談判依然持續,但進展不多,歐盟要求先確定英國同意繳交過去承諾的預算金額,英國則希望將未來的經貿關係一起談清楚,雙方都肩負大眾的期待,目前未成定數,但理性的人總是能把握住改變的節奏,隨機會調整個人的行為與行動,正常的企業與政府決策者,也應如此。英歐二○一九年三月的舊關係截止日,即使談不出新結果,在民意壓力下,有新方案的機會應該比較大。 應變計畫當然要有,任何負責任的政府與企業對風險都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英國脫歐這麼重大的事件,可是,社會現實是自然演變的結果,在談判過程中,勢必會融入新情勢。
歐陽書劍
2017-11-20
道德勸說有用嗎?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週五提出解決「缺工」及「缺才」的對策,同時呼籲企業提高起薪,「像上市櫃公司、國際級的企業,起薪3萬元以下都太低了。」確實,不少企業獲利豐厚卻習慣低薪,導致台灣薪資偏離正常化。不過,賴揆的說法還是停留在「道德勸說」層次,解決低薪問題不能只靠政府喊話。 台灣低薪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去年5月全體受僱就業者890.6萬人,平均月薪(指經常性薪資,未含加班費、獎金、紅利等)僅3萬7094元,有327萬人月薪不到3萬元、占36.72%;有608.3萬人月薪不到4萬元、占68.3%。其中,青年低薪問題更為嚴重,30歲以下月薪不到3萬元占55.4%、月薪不到4萬元更占86.74%。 事實上,台灣之所以出現「缺工」、「缺才」問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低薪」,影響攬才、留才。因此,想要解決「缺工」、「缺才」問題,改善低薪刻不容緩;賴揆上任後,從宣布「軍公教加薪3%」到指出「起薪3萬以下太低」,都是希望企業能夠加薪,但效果恐怕有限。 國內低薪問題並非一朝一夕,改善低薪確實不容易,卻是政府不得不面對的議題,政府不能只是寄望企業自發性加薪,必須拿出具體作為,提高基本工資還不夠,還要提供實質誘因及產業政策;例如,短期提供租稅優惠鼓勵企業加薪、加強青年職訓等;長期則要改善學用落差、產業結構等問題。這些政府或許有在做,但做得還不夠。 (鄭琪芳)
鄭琪芳
2017-11-15
《焦點評論》中國半導體產值「灌水」
記者洪友芳/特稿 IEK引用中國具官方屬性的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統計數字,示警中國半導體產值恐在二○二○年之前「超車」台灣;乍聞之下,中國追趕速度令人驚奇,但細究後,這是將所有外資產值都算在內的「灌水」數字,中國追趕台灣並沒那麼神速! (資料照) 中國是全球電子產品組裝的生產大國,自然也順勢成為全球半導體產品最大市場,估占全球三成比重,超越美國市場的二成一比重,且IC需求都靠大量進口,以去年為例,中國市場達一一一○億美元,中國IC晶圓廠產值僅一三○億元,自給率約不到一成二。 因市場大,加上中國推行在地製造,兩年前透過政策傾全力發展半導體業,企圖從材料與設備、IC設計、晶圓代工到封裝測試,朝高度「國產化」發展,自然利誘國外廠商前往投資,三星、英特爾、SK海力士、台積電與聯電等,均在中國投資設置十二吋晶圓廠,IC設計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官方宣稱高達一千三百多家,已是台灣好幾倍。 中國政策積極發展半導體業,且基期低帶動近幾年成長幅度都高達兩位數,但全球各研調機構統計半導體業產值,均以企業總部設在哪一國為計算依據,中國具官方屬性的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統計卻不然,其是把所有外資與本土廠商產值都算在一起,難怪產值與成長幅高得嚇人,數字明顯「膨風」了。 IEK推算,如果以國際計算基礎,去年中國純本土廠商(企業總部設立於中國)的半導體業產值,僅是台灣半導體業產值(新台幣二.四五兆元)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國本土廠商產值要在二○二○年以前「超車」台灣,根本是不可能的代誌!
洪友芳
2017-11-08
獵雷艦案的教訓
行政院上週四公布獵雷艦案調查報告,指出辦理採購的國防部及主辦聯貸的第一銀行各有5大缺失。不過,行政院的處理方式是,一銀董座蔡慶年立即撤換,而國防部的究責至今仍只聞樓梯響。 針對慶富造船205億元獵雷艦聯貸案,主辦行第一銀行7日與參貸行舉行第二次會議。(記者盧冠誠攝) 眾所周知,獵雷艦案肇因於國防部招標過程出現重大缺失,行政院調查報告點出的5項缺失,不論哪一項都令人難以理解。例如將投標廠商應具備的財力,由標金的10分之1大幅放寬為200分之1;兩家投標廠商評分結果二度平手,卻未進行價格協商,直接以抽籤決定得標廠商等。 因為國防部的招標缺失,讓慶富造船標得獵雷艦案,並以此向公股銀行聯貸205億元,導致銀行團蒙受重大損失。然而,目前整起案件重點卻被導向「聯貸案是否有行政高層施壓」;試問,若慶富未取得標案,行政高層如何施壓公股銀行核貸?何況,國防部未提供設備供應商名單,導致一銀被慶富以假的供應商發票所騙,難道沒有責任? 獵雷艦案演變至此,一銀在授信與管理上確有缺失,但國防部才是始作俑者,目前的究責進度,不免讓人有「失衡」或「不公」之感;一銀為了配合「國艦國造」政策而主辦聯貸案,如今出了事,責任全由一銀董座來扛,反而國防部至今無人遭懲處。 這次獵雷艦案的教訓,除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所言,今後重大採購若有聯貸案,應建立「三方合約」之外,是否會產生「寒蟬效應」,讓公股銀行對於「政策貸款」卻步,或許也是「行政高層」應該思考的問題。(鄭琪芳)
鄭琪芳
2017-11-08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在變局中前行:民主台灣的國際責任與文明自信
羅浚晅
北京不把國民黨主席當回事
林保華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