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陳麗珠)
陳麗珠相關文章
台積電登《時代》百大影響力企業 輝達、三星落榜
美國《時代》雜誌公布2025年全球百大影響力企業名單,台積電上榜。(資料照,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時代》雜誌(Time)公布2025年全球百大影響力企業名單(TIME100 Most Influential Companies 2025),台積電榜上有名,是唯一上榜的晶圓代工業者,其對手三星落榜,就連AI晶片巨擘輝達(NVIDIA)也未獲選,今年首次跌出榜外。 這份名單分成5大類別,分別是顛覆者(Disrupters)、創新者(Innovators)、領導者(Leaders)、巨擘(Titans)以及先驅者(Pioneers),台積電隸屬於巨擘類別。該評比根據相關資料和專家意見,對企業的影響力、創新性、成就等項目進行綜合評估,選出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企業。 台積電的競爭對手南韓三星及英特爾都未上榜,輝達也不在名單上。 入選最具影響力的巨擘,包含台積電、OpenAI、華為、安謀(Arm)、亞馬遜(Amazon)、臉書母公司Meta、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投資公司以及Netflix等知名企業。 最具影響力的創新者,包括任天堂、阿里巴巴、比亞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AI企業G42、德國AI線上翻譯DeepL等。 最具影響力的顛覆者,包括中國深度求索(DeepSeek)、靠公仔爆紅的泡泡瑪特(Pop Mart)、數據標註平台Scale AI等。 最具影響力的領導者,包括美國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語言學習應用程式多鄰國(Duolingo)、美國AI新創Anthropic、提供AI等各式進修課程的線上教育平台Coursera、職場社群平台LinkedIn(領英)、南韓現代汽車等。 最具影響力的先驅者,則包括荷蘭艾司摩爾(ASML)、AI診療Qure.ai、馬斯克的SpaceX、日本軟銀(SoftBank)等。
陳麗珠
2025-06-28
川普怒嗆中國違反初步貿易協定
美國總統川普怒嗆中國違反初步貿易協定。(美聯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週五 (30 日) 在社群媒體 Truth Social 指控中國「完全違反」美中達成的初步貿易協議,並暗示美方將採取回應行動。 川普在 Truth Social 上寫道,兩週前,中國正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中,我設定非常高的關稅,使中國幾乎不可能進入美國市場,而美國市場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市場。我們突然戒斷對中國的依賴,這對他們帶來毀滅性打擊,許多工廠倒閉,還發生「民間動亂」(civil unrest)。 川普說,「我看到正在發生的一切,我不喜歡這樣,這是為了他們,不是為了我們,我與中國達成一項快速協議,以便將他們從非常糟糕的情況中拯救出來,由於這筆交易,一切很快穩定下來,中國恢復正常業務。每個人都很高興,這是個好消息」。 川普話鋒一轉直言,「壞消息是,中國已經完全違反與我們的協議,好好先生到此為止」。他指控中國未履行雙方先前達成、暫停報復性關稅的臨時協議,暗示美方將採取回應行動。 美國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 週五接受 CNBC 採訪時,重申川普的指控,稱「我們非常擔心」中國不遵守臨時貿易協議的行為。他強調,美國確實做了應該做的事,而中國卻緩慢履行承諾,這「完全無法接受,必須解決」。
陳麗珠
2025-05-31
BBC:美對中實質關稅仍達40% 晶片稅率70%最嚇人
BBC披露,美國對中晶片關稅仍高達70%。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中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後,雙方宣佈將加徵關稅從峰值125%降至10%,引發市場樂觀情緒。然而,若仔細梳理,魔鬼就藏在細節裡。BBC披露,美國對中實際關稅,即便在大幅調降後,依然達到40%,半導體領域甚至高達70%。 BBC報導,美中關稅談判後,中國調整稅委會公告,將對美加徵關稅從34%下調至10%,並暫停 24%的關稅措施。美國則撤回4月2日之後實施的多輪累計91%的報復性關稅,還將4月2日設定的34%對等關稅中的24%,暫停執行90天,實際生效的對等關稅暫時降至10%。 然而,如果仔細計算,美國對中實際關稅其實非常高。除了保留10% 的對等關稅外,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加徵的20%關稅仍然維持,這使得川普上任後,對中關稅新增30%。 這還沒算川普第一任期所加關稅。當時,川普依據 「301 條款」 加徵的四輪關稅(前三輪25%、第四輪7.5%),但不是針對所有商品。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測算,2020年初美國對中平均加權關稅稅率為19.3%,伴隨中國對美出口佔比下降以及出口商品類別調整,到2024年底加權平均關稅為10.7%。 也就是說,美國對中目前關稅大致為40.7%;高盛估算,再綜合各類調整及半導體等行業的關稅豁免,美國對中實際有效關稅稅率為39%。高盛認為,美國對中課徵39%的關稅,將拖累中國GDP減少0.8的百分點。 另外,晶片依舊是美中貿易討論焦點,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的關稅,並沒有隨著這次談判而顯著下調;此前,川普已經豁免了半導體、智慧型手機、筆電等商品加徵的「對等關稅」。不過,2025年2月至3月,美國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加徵20%的關稅,疊加自2025年1月開始對中半導體徵收的50%關稅,目前美國對中半導體徵收的關稅達到70%。 報導稱,雖然對中晶片關稅居高不下,美國高端晶片的出口禁令正在鬆動。美國商務部14 日 宣布正式撤銷前總統拜登政府制定的「人工智慧擴散規則」,並將重新擬定一套以國對國談判為基礎的 AI 出口戰略。 根據工業與安全局 (BIS) 針對 AI 晶片出口發布三項最新指引顯示,一是明確指出全球任何地區若使用華為 Ascend 晶片,均屬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二是警告公眾,不可讓美國 AI 晶片被用於訓練或推理中國的 AI 模型,否則可能引發嚴重後果。三是提供美國企業建議,說明如何防範供應鏈遭中國或其他國家透過轉運「洗產地」等手段規避管制。
陳麗珠
2025-05-17
臉書審查系統「中共官員」測試過?前高層爆:曾在港台啟用
Facebook前全球公共政策總監威廉斯(Sarah Wynn-Williams)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資料照,美聯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Facebook前全球公共政策總監威廉斯(Sarah Wynn-Williams),9日出席美國國會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犯罪與反恐小組委員會聽證會,稱Meta創辦人札克柏格(Mark Zuckerberg)親自設計及實施Facebook審查工具,只要貼文瀏覽次數超過一萬次,就會自動提交「總編輯」審查,甚至「曾在香港和台灣兩地採用」,中共官員還給予「優化」建議。 《亞洲自由電台》報導,2018年,美國國會曾質詢札克柏格是否配合中國政府的審查與監控,以及為了進入中國市場而開發審查工具,他當時回應稱,由於Facebook自2009年起在中國被封鎖,「因此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中國政府會如何把其法律與法規,適用於我們的內容上」。 然而,威廉斯直指,札克柏格誤導國會,稱Facebook在2009年前已經作出了數百項相關的決策,到了2018年更與中國直接對話了4年;他說,Facebook開發審查工具,中共官員有測試,以及提出諸如「這部分需要修改」、「我們需要加入這項功能」、「必須確認你們能夠攔截、過濾我們不想被看到的影像」等意見。 威廉斯指出,Facebook原規劃讓「總編輯」審查中國、香港及台灣用戶的貼文內容,且其權限不限於審查熱門貼文,還可以在新疆等特定地區完全關閉Facebook服務,以及在敏感日子,例如天安門「六四」事件周年,調整或關閉平台服務。 他透露,Meta曾考慮在中國設立資料中心,Meta員工還向中國政府簡報人工智慧(AI)技術成果,這可能危及美國個人資訊及國家安全,「中國與札克柏格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想封住批評者的嘴」。 美國參議員Josh Hawley在聽證會後表示,計劃進一步調查札克柏格是否在國會作證時誤導眾人,並會審閱威廉斯提供的更多內部文件,移交司法部處理也是選項之一,他形容,「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弄清楚。 Meta通訊總監Andy Stone表示,威廉斯的證詞「脫離現實,充斥虛假指控」,雖然札克柏格曾公開表示有興趣在中國提供服務,而有關細節亦自十多年前起即被廣泛報導,但事實是「我們目前並未在中國提供任何服務」。
陳麗珠
2025-04-11
台灣鬆口氣!川普宣布對中關稅增至125% 其他國家90天內10%
川普宣布對部分國家暫停實施新關稅90天,對中國關稅則提高至125%。(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對中國加徵104%的關稅後,中國9日宣布自週四(10日)起開始對美國商品徵收84%的關稅,激怒川普,火速宣布對中國的關稅提高至125%,並對部分國家暫停實施新關稅 90 天。美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解釋,除中國外,所有國家在談判過程中都將恢復 10% 的基準關稅稅率。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對中國加徵34%對等關稅後,中國也對美國產品課徵同等關稅,川普立刻再對中國加徵50%關稅,4月9日起對中國關稅累計到104%。 中國9日晚間再度反擊,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由此前公告的34%提高至84%。 中國的反制行動,再度激怒川普,他在社群平台宣布,由於中國對世界市場缺乏尊重,宣布將美國對中國徵收的關稅提高至125%,立即生效。 川普說,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意識到剝削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日子,不再可持續或可接受。 川普還指出,目前已超過 75 個國家已致電美國代表,包括商務部、財政部和美國貿易代表署,就貿易、貿易壁壘、關稅、貨幣操縱和非貨幣關稅等問題尋求解決方案,而且這些國家並未以任何方式、形式對美國進行報復,我已授權暫停實施新關稅 90 天,在此期間僅實施10%的對等關稅,同樣立即生效。 美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隨後解釋,除中國外,所有國家在談判過程中都將恢復 10% 的基準關稅稅率。貝森特表示,暫停徵收關稅並不適用於產業關稅。
陳麗珠
2025-04-10
杜奕瑾:要奪回晶片製造業?美商務部長沒講過這句話
有媒體報導「對台灣關稅32%還不夠 美商務部長要奪回晶片製造業」,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在臉書PO文澄清,美國商務部長根本沒講過這句話,也沒有批評台灣。(圖取自杜奕瑾臉書)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針對部分媒體報導:「對台灣關稅32%還不夠 美商務部長要奪回晶片製造業」,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在臉書PO文澄清,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根本沒講過這句話,也沒有批評台灣或是用「奪回」這種用詞,這是台灣新聞台自己合成的,然後各種政論節目就開始打。網友紛紛留言指責「可惡至極」、「共產黨宣傳部」。 杜奕瑾在臉書PO出一張圖卡,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照片配上圖卡,寫上:「對台灣關稅32%還不夠 美商務部長要奪回晶片製造業」。 杜奕瑾說,美國商務部長根本沒講過這句話,這個是台灣新聞台自己合成的,然後各種政論節目就開始打。 他強調,美商務部長從來沒有表示32%關稅不夠,也沒有批評台灣或是用「奪回」這種用詞。這全部都是台灣新聞媒體自己寫的,再用圖卡看起來是部長說的。 杜奕瑾指出,美商務部長表示生產製造回流,因在美國會省去關稅,所以台積電在美國投資就是(因為國安理由)增加美國製造的比重。而機器人生產是針對iPhone有回應如果生產成本太高怎麼辦?他直言媒體「濃縮成這種標題就是刻意誤導」。 杜奕瑾表示,關稅議題讓翻譯落差的疑美造謠訊息趁勢而起。網友留言指責這些的行為「可惡至極」、「共產黨宣傳部」、「台灣的新聞台真的唯恐天下不亂」。
陳麗珠
2025-04-06
經濟學人:在野黨砍預算癱瘓政府 中國最高興
藍白聯手大刪中央總預算2千餘億元,外媒最關注國防預算被刪減及凍結。(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經濟學人指出,台灣的立法院正由親中(leans towards China)的國民黨及小盟友民眾黨控制,在野黨強行通過許多法案,最令人不安的事態發展是刪減及凍結國防預算,其中潛艦國造第三階段後續艦首年20億預算也遭凍結50%,「很難想出比這更糟糕的方式來開啟與華盛頓新政府的關係」,這場政治鬧劇正在癱瘓政府,「北京一定高興」。 報導指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去年12月26日因貪腐被起訴,民眾黨11日舉辦「111釘孤支」遊行活動,聲援柯文哲,這只是政治鬧劇的一幕。自從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後,因民進黨並未取得立法院多數席次,立法院現在由親中的國民黨及小盟友民眾黨把控,使得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處於對立狀態。 報導指出,上個月在野黨強行通過一些爭議法案。其中立法院去年12月20日三讀通過修正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規定大法官未達15人時,總統應於2個月內補足提名。另外,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10人,作成違憲宣告時,同意違憲宣告的大法官人數不得低於9人。 法律學者認為該法案違憲,尤其是因為它將憲法法庭置於議會的擺佈之下。中央研究院的法律學者蘇彥圖認為,賴清德只能要求目前僅剩8名大法官的憲法法庭做出裁決,無論哪種方式,結果都會引起爭議。 報導認為,目前最令人不安的事態發展是,正當台灣政府想向川普證明,美國的盟友正在盡自己一份力量加強抗中時,在野黨投票決定凍結台灣國防預算的關鍵部分,國防部業務費凍結30%,潛艦國造第三階段後續艦首年20億元預算也遭凍結50%。 報導稱,川普長期以來一直抱怨台灣國防支出不夠,很難想出比這更糟糕的方式來開啟與華盛頓新政府的關係。鑒於中國持續滲透台灣,目前的政治鬧劇正在使政府陷入癱瘓,中國一定很高興。誠如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學者任雪麗(Shelley Rigger)所言,台灣陷入混亂正中北京下懷。
陳麗珠
2025-01-25
10大知名外商撤離中國 中企也溜了
中國經濟低迷,經商環境惡化,外資撤離,連中資企業也外移。(圖取自網路)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經濟低迷,外加實施反間諜法,導致外資大舉撤離。最新一起是日本最大輪胎製造商普利司通(Bridgestone)宣布關閉瀋陽廠,上千名員工頓時失業。去年則有日本佳能、韓國三星等10大世界知名企業撤離中國,受影響的中國員工數以萬計。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普利司通於2021年底關閉位於廣東惠州的輪胎工廠,並將產能及設備轉移至瀋陽工廠,兩年多後,瀋陽廠也跟著關閉,並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間終止商用車輪胎的生產和銷售業務。 普利司通集團在發給員工的通知中表示,決定終止商用車輪胎生產和銷售業務,集團向普利司通(瀋陽)輪胎的員工、給予支持的當地社區,以及與商用車輪胎業務有關的所有利害關係人表示感謝。 金融學者司令說,日本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商來源地國家,近幾年,包括日本在內的外企紛紛撤離中國,在中國具有最大指標意義的外商主要來源國家,外商用腳投票的趨勢說明外資撤出的步伐加速,這與中國政府對自己經商環境的讚美並不相符。 報導指出,去年撤離中國的世界知名企業以日本最多,包含日本佳能相機製造廠、韓三星電視製造廠、日本索尼相機生產線、東芝筆電生產線、尼康相機工廠、美國亞馬遜中國電器平台、美國領英(LinkedIn)在中國的社交網路平台、美國明茨中國軟體開發中心、日本安斯泰來製藥在中研發中心等,這些企業將其產業鏈分別轉移到泰國、菲律賓或回到母國。 從事電子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瀋陽商人李華還透露,近幾年撤出中國市場的不僅日資企業,還有美國、德國,甚至中國本土民企。
陳麗珠
2024-03-15
2023中國外商投資減82%、創30年新低
中國經濟低迷及地緣政治因素,導致外資大舉撤離。(示意圖,法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外資企業對中投資降至30年來最低水準,去年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只有330億美元,較2022年暴跌82%。 《彭博》報導,去年中國國際收支顯示,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為330億美元,創 1993 年以來的最低水準,比2022年下滑82%,凸顯北京尋求更多海外投資以提振經濟之際,所面臨的挑戰。 這項數據顯示中國疫情封鎖和復甦不如預期所帶來的衝擊,2023年第三季FDI出現自1998年以來首次下降。儘管最後季度有所回升並恢復成長,但該時期新增資金175億美元仍比2022年同期少3分之1,表明外國公司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其他地方的利率上升而將資金撤出中國。 對於跨國公司來說,將現金存放在海外而不是留在中國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因為已開發經濟體一直在提高利率,而北京一直在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最近對在中日本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企業去年削減了投資或保持不變,而且大多數企業對 2024 年的前景並不樂觀。 《日經亞洲》則認為,外資之所以大舉撤離,除了中國經濟低迷,導致企業縮小規模或退出中國市場,北京推出反間諜法以及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禁令,也使得越來越多外資離開中國。
陳麗珠
2024-02-19
股災還沒完?經濟學人:外資不再信任習近平
《經濟學人》報導,今年以來,中國股市令投資人驚心動魄,中國和香港市場光1月份就蒸發1.5 兆美元(約台幣46.9兆),若與2021年所創下的高峰相比,中港股市噴掉7兆美元,跌幅約35%。
陳麗珠
2024-02-10
中國故事變事故 股市蒸發31兆
中國股市持續下探,香港股市也低迷不振。(示意圖,歐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救市措施市場不買單,股市持續探底,股民無奈還湧入美國駐中使館微博留言求救。《經濟學人》引述彭博數據稱,今年迄今中港股市市值已經蒸發1兆美元(約台幣31.2兆),凸顯中國經濟政策不一致的代價非常高昂。 《經濟學人》報導,最近中國的經濟決策不一致,而且有些不穩定。1月23日,線上遊戲規則草案在發布一個月後就從監管機構的網站消失了,就好像它們從未存在過一樣。此前對遊戲業的新禁令引爆騰訊等科技公司股價暴跌。 第二天,中國人行(央行)行長潘功勝召開了一場不同尋常的記者會,宣布下調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降幅超出預期,並矢言要「努力穩定市場」,希望安撫投資人。 報導指出,其他國家的政府習慣接受市場霸凌,而中國則以維持金融穩定為榮,成效卻相當有限。 1月31日的數據顯示,建築業放緩、製造業價格持續下降,中國股市再次下跌,根據彭博報導,今年迄今中國和香港股市市值損失超過1兆美元。 中國政策不一致所付出的高昂代價,還有其他例子可以看出。路透之前披露,中國已下令 12 個省市停止基建,對浪費行為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此類限制將使中國政府更難提供重振信心和經濟成長所需的財政寬鬆政策。 報導直言,中國股市疲軟反映經濟困境,也凸顯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儘管股票在中國家庭財富中所佔比例並不大,股票發行在企業融資中所佔比例也很小,但消費者、購屋者和企業家的信心對經濟復甦至關重要。如果市場繼續對經濟前景做出如此嚴峻的判斷,那麼人們的熱情就不太可能回升。 報導總結,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和經濟沙皇何立峰以及人行行長潘功勝,最近幾天都重申穩定股市的重要性,只是他們的言論並沒有讓投資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陳麗珠
2024-02-04
以色列學者轟中國非善類 疾呼調整對中戰略
以哈爆發戰爭以來,中國並未譴責哈瑪斯,以學者認為,在以國最困難的時刻,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並非友善國家,呼籲調整對中戰略。(示意圖,路透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以來,雙方衝突至今約3個月,中國從來沒有站隊以色列,而以色列多年來卻對中資抱持開放態度,中資在以投資多項戰略性基建,包括上海國際港務投資興建的海法新港,海法港對於美國海軍意義重大,這是美國海軍第6艦隊經常停靠的港口。另外,中企承建的特拉維夫首條輕軌也在2023年8月開通。以色列學者開轟,在以色列最困難的時刻,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並非友善國家,以色列應該從對中國的幻想中醒來。 北京發起反以言論 以色列看清中國 以哈戰事正在進入另一個階段,以軍後備軍人即將從加薩撤離,重返工作崗位拚經濟。這次衝突爆發至今3個月,中國的態度令以色列重新檢視對中政策。 以媒開轟,自以哈戰爭爆發以來,北京並未譴責哈瑪斯,即使在10月7日4名中國公民被殺之後也是如此。北京也沒有譴責葉門叛軍的海上恐怖行動,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襲擊紅海的中國船隻。以色列外交官更對中國掩蓋去年10月1名穆斯林男子,在北京當街刺傷以色列駐中使館職員家屬的事件感到失望。 而且,中國外長王毅重申了中國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並與其他中國高官一樣承認巴勒斯坦人的回歸權,中國顯然在這場衝突中與巴勒斯坦人站在一起,無視以色列的權益。中國的立場超越了外交範疇,還與巴勒斯坦人結盟,在社群媒體上發起反以宣傳,影響全球輿論。 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INSS)以中政策研究中心學者傑林(Tuvia Gering)說,中國對來自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和葉門的伊朗「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所採取攻擊,採取雙重標準,在擔任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期間拒絕譴責,更不用說採取行動反對了,甚至進一步利用這一立場對以色列扣帽子、譴責西方。 傑林認為,中國選擇支持(巴勒斯坦)主權回歸(習近平提出的兩國方案),對巴勒斯坦恐怖主義而言是一種鼓勵,也是公然干涉以色列內政,這就像以色列支持台灣獨立一樣。(意指這些全都不關中國的事)。 傑林並稱,更糟的是,中國並沒有利用其對伊朗的巨大影響力來規避遭制裁的石油,而是與那些主張摧毀猶太國家的人,一起反對以色列。 中資在以投資多項戰略性基建,海法新港就是其中之一。(法新社資料照) 中資投資基建 以安全官員憂心 傑林強調,以色列與中國脫鉤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中國仍將是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在我們的安全受到挑戰的情況下,以色列應該從對中國的幻想中醒來,因為「在以色列困難時刻,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並不友善」。 報導並列出中國在以投資狀況,北京在以色列獲得了一系列戰略資產。包括以色列鷹眼監視系統中,嵌入了中國公司海康威視的攝影機,目前海康威視已被美國列入黑名單。海法新港由上港集團管理;中國港灣子公司PMEC在阿什杜德興建南部港口,以及Sorek海水淡化廠的興建與營運。 其中,海法港對於美國海軍來說意義重大,這是美國海軍第6艦隊經常停靠的以色列港口,基地內還停泊有以色列裝備核武的常規動力潛艇,因中資進駐後,美國第六艦隊好幾次不再在海法港停錨。 中國承建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路透社) 中國企業也深度參與特拉維夫輕軌項目,中國光明食品十多年前就收購了當地主要食品製造商Tnuva的控股權。 對於中國進軍以色列市場,以色列國家安全局(Shin Bet)前局長阿加曼(Nadav Argaman)早就發出警告。2019年,他在特拉維夫大學閉門演講示警,中國在以色列的影響力,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項警告對中國收購金融集團菲尼克斯(Phoenix)和克拉爾保險公司(Clal Insurance)發揮關鍵作用。只是其他警告卻遭到忽視,為中國大規模滲透以色列鋪平道路。 以色列安全局Shin Bet前官員曼施瑞(Harel Menashri),近日也對以國財經媒體Calcalist說,儘管我們的安全部門幾十年來一直示警,但中國政府仍在以色列的戰略項目上進行了大量投資。當時機成熟時,「中國也許能夠阻止以色列關鍵基礎設施運行」。
陳麗珠
2024-01-07
中國12月製造業PMI嚴重萎縮、就業惡化
中國12月PMI維持在榮枯線以下,並陷入6個以來最嚴重萎縮。(彭博)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選在2023年最後一天公布12月PMI,當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較11月下降0.4個百分點,跌至6個月來新低,與6月並列為2023年年內最低。製造業就業狀況同步惡化,12月從業人員指數下降0.2個百分點至47.9,創2月以來最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12月PMI為49,較11月下降0.4個百分點,與6月並列為2023年年內最低;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上升0.2個百分點至50.4。主要受製造業PMI下跌拖累,綜合PMI產出指數微降0.1個百分點至50.3,顯示經濟活動雖有擴張,但速度放緩。 就分項指數觀察,12月製造業供給微幅擴張,需求持續收縮。當月生產指數下降0.5個百分點至50.2,與7月並列為下半年來最低;新訂單指數回落0.7個百分點至48.7,創7月以來新低,其中,外需拖累繼續加大,1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跌0.5個百分點至45.8,創今年最低。 以行業觀察,12月高技術製造業及設備製造業PMI分別為50.3及50.2,高於製造業整體水準;消費品業PMI回落至49.4;高耗能產業PMI為47.4,低於製造業整體水準1.6個百分點,景氣低迷。 由於生產放緩、需求收縮,製造業就業狀況持續惡化。12月從業人員指數下降0.2個百分點至47.9,為2月以來最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坦言,當前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調查中部分企業反映,海外訂單減少疊加中國國內需求不足,為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陳麗珠
2023-12-31
阿根廷總統持球棒矢言不當共產主義同路人
阿根廷總統米雷伊在社交平台PO出手持球棒的照片,提醒大家莫成為共產主義同路人。(圖取自米雷伊X帳號)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阿根廷總統米雷伊(Javier Milei)對共產主義國家深惡痛絕,早在選前就嶄露無遺,曾說非常討厭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堅稱不想與不尊重自由的國家發展關係,還狂批中國是刺客,主張凍結與中國的關係。今年聖誕前夕,米雷伊手持球棒在社交平台X上PO文稱:「小心不要成為共產主義者」。如今,阿根廷已通知習近平不加入金磚國家行列,接下來是否退出一帶一路備受矚目。 阿根廷原定在2024年1月成為金磚國家(BRICS)一員,這項入會邀請遭新總統米雷伊否決,他在12月22日致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廷等金磚5國領導人,拒絕加入金磚國家。 對此,阿根廷外長蒙迪諾(Diana Mondino)解釋,部份原因在於意識形態問題,阿根廷有意與「自由民主國家」發展關係,包括美國、以色列、紐西蘭、歐洲和加拿大等。 阿根廷拒絕加入由中俄組成的金磚國家與新總統米雷伊反共態度有關,米雷伊之前接受彭博專訪就說過,他本人非常討厭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但不會介入私營部門的決定,並重申:「我沒必要介入,但我不會與那些不尊重自由的國家發展關係」。 米雷伊還主張凍結與中國關係,他直率地說,中國人民不自由,他們不能做想做的事,如果想做的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你會和刺客做交易嗎?」 米雷伊反中立場讓中國不滿,北京深知阿根廷經濟陷入困境,外匯短缺需要錢。在米雷伊上任僅10天後,中國宣布暫停與阿根廷規模65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以商逼政,就是希望米雷伊不要退出一帶一路。至於成效如何,端視米雷伊的抉擇。
陳麗珠
2023-12-31
工廠缺單倒閉、麵店沒生意 中國經濟慘兮兮
中國經濟復甦力道弱,工廠缺訂單,工人跟著失業。(示意圖∕法新)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外媒報導,中國工廠缺訂單,沿海經濟省份,早自今(2023)年9月出現大批農民工提早返鄉,而深圳科技園區附近牛肉麵店家,今年營業額大減,店家勉強度日。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廣東汕頭出現工廠缺訂單,工人沒有工作可以做的情況,當地工頭馬海良受訪表示,現在生意特別不好,每個工廠都沒有訂單,原本還計畫要帶工人去江蘇台灣老闆的工廠工作,卻被告知現在不需要工人。 馬海良表示,現在中國沿海城市經濟都不好,更別說西北的經濟狀況了,老百姓的生存都出現問題。 調查顯示,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加工製造業沒有訂單而倒閉,與這些行業相關產業的員工,今年都提前返回家鄉。 9月起,中國河南鄭州、新鄉等地的火車站就出現拎著大包小包的「包袱隊」,「返鄉潮」來得早相當罕見。剛從廣州返回河南新鄉的沈梅表示,像他一樣年紀的年輕人大都在外地打工,今年不光老家這裡賺不到錢,全國各地都不好賺,很多工廠倒閉。 在廣州工廠工作的馬麗娟也說,工廠今年不收新員工,很多資深員工因工資減少,選擇提前回家鄉過年。 城市農民工減少,導致當地餐廳紛紛倒閉。在深圳富士康工業園區附近開牛肉麵店的馬鑫言表示,今年生意不好,工廠沒有訂單,工人早就回家鄉,「這對我來說影響很大,過去我的店裡客人很多,每天營業額在人民幣7000元(約新台幣3萬元)以上,今年每天只能做人民幣1800元左右,現在只能撐著。」 「我看到媒體報導,光深圳在11月離開的人數達100萬人以上,今年哪一行都不好做。」馬鑫言表示。他指出,今年離開深圳的人很多,是因物價高、工作收入無法支付當地的高額消費,還有許多人都在想辦法離開中國,到國外去生活、工作。 另一位在上海開牛肉麵店的阿里認為,像他們這種小型店面在劫難逃。因今年生意特別難做,老百姓口袋沒有錢,沒有消費能力,相比於過去的上海,現在上海流動人口少得可憐。 河南一位沈女士表示,中國局勢現在特別不好,很多人對這個政府咬牙切齒,但敢怒不敢言。」她指出,除了在政府工作的人之外,沒有人是開心的。中國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慘狀無法形容,不是單一個人的生活是這樣,而是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這樣。
陳麗珠
2023-12-30
9成外資撤離中國股市!CNN:2024中國經濟會更慘
外界普遍預期,2024年中國經濟前景黯淡。(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在2023年度過悲慘的一年,今年迄今流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將近9成已經撤離,2024年看起來也前景黯淡。專家認為,中國可能會陷入數十年的經濟成長停滯。CNN斷言,明年中國經濟恐更慘。 CNN報導,中國自1978年重新向世界開放以來的幾十年裡,一直是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1991年至2011年間,GDP每年增長10.5%。2012年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擴張速度放緩,但截至2021年的10年間仍維持6.7%的成長率。 如今,隨著房地產危機、支出疲軟和青年失業率高居不下,中國今年經濟成長或可實現5%的官方目標,這一數字卻低於疫情大流行前10年6%以上的平均年增率,而且2024年看起來越來越不妙,此後中國恐陷入數十年的停滯。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表示,2024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將不是GDP增長,而是經濟下行。如果不進行重大市場改革,中國可能會陷入經濟學家所說的中等收入陷阱,即新興經濟體迅速擺脫貧困,但在達到高收入地位之前卻陷入困境。 飽受挑戰的中國經濟走到今天這一步,絕非一朝一夕。史劍道說,習近平上台後不願控制借貸,導致結構性問題加劇。榮鼎集團中國市場研究總監萊特(Logan Wright)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中國經濟放緩是結構性的,是過去10年信貸和史無前例的投資擴張結束所致。 儘管中國正在推出多項刺激措施,希望挽救經濟,這些措施不太可能有助於解決結構性問題。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主管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中國政策制定者似乎相信,透過一些刺激措施和穩定市場情緒,經濟可以重回成長軌道。「但我們認為官員們低估了中國經濟放緩的結構性程度,而且不容易逆轉」。 外媒披露,今年流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9成已經撤離。(示意圖,彭博) 2023流入中股的外資已9成撤離 若就外資資金流向觀察,更可窺見市場對中國失去信心。《金融時報》28日披露,由於市場越來越懷疑北京是否願意採取嚴肅行動,提振疲弱的經濟,2023年流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中,近10分之9已經離開。 根據滬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數據,外資對中國股市的投資額在今年8月達到2350 億人民幣(約台幣1.01兆)的峰值以來,隨後大舉拋售中國股票,目前只剩307億人民幣(約台幣1326億),降幅達到87%。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這一逆轉反映出全球基金經理人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 香港交易員表示,事實證明,全球多頭對中國股市非常警惕,自從大約一年前買盤激增以來,他們對中國股市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興趣。今年下半年,外資對中國股市的看法大幅惡化,美國銀行本月對專注於亞洲的基金經理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基金經理人都減持了中國股票。
陳麗珠
2023-12-28
習整肅遊戲業 馬化騰、丁磊身家1天蒸發逾3192億
習近平對遊戲產業展開強力監管,引爆股價重挫。(示意圖,美聯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前景黯淡並未阻止習近平對遊戲產業的打壓,選在年末釋出強力監管訊號。12月22日上午,中國發布《網路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立刻引爆相關企業股價跳水,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及網易創辦人丁磊財富大幅蒸發,短短1天2人身家縮水102億美元(約台幣3192億元)。 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在12月22日發布《網路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草案涵蓋網路遊戲出版經營單位的設立與管理、出版經營、未成年人保護、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對限制遊戲過度使用和高額消費等行為做了進一步限制。 消息發布後,週五相關類股急殺,港股方面,網易暴跌24.6%、騰訊跌12.35%,嗶嗶嗶哩跌9.67%、心動公司跌19.01%、中哩手遊跌16.78%、祖龍娛樂跌13%。 中國股市部分,掌趣科技跌逾16%、崑崙萬維跌12%、三七互娛跌10%;完美世界、遊族網路、巨人網路等跌幅都達9%。 中國遊戲股血流成河,造成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及網易創辦人丁磊財富大縮水。根據《富比士》統計,馬化騰的淨資產縮水 38 億美元,丁磊的財富也縮水了 64 億美元。
陳麗珠
2023-12-24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的「光復」與 共產黨的「解放」
李筱峰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