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陳如媜)
陳如媜相關文章
黃仁勳「落台語」有感
看到黃仁勳在台大畢業典禮開場說台灣話,不禁莞爾,其實台美人Taiwanese American(移民美國的台灣人)很愛講台灣話,尤其是五、六零年代早期來美的第一代,因怕下一代將來會忘記母語和家鄉,嚴格要求小孩在家一定要講台語,並帶孩子參加只說台灣話的台灣同鄉會聚會活動,華府甚至還有全美唯一教台語的台灣學校。 在耳濡目染之下,許多第二代台美人台語講得和英語一樣溜,甚至還帶有來自父母的道地台灣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過去自美返台、紅極一時的流行歌壇兄弟檔LA Boyz,之所以備受歡迎,也是因為一口流利的河洛話。還有世大運網球金牌莊吉生,也是一口流利台語而爆紅。 身邊還有些例子俯拾即是,我的腸胃科醫師就是第二代台美人,台語流暢,對於我們倆醫病之間的溝通極有幫助,有些深奧的醫學名詞,他還會馬上google找出翻譯解釋,很幸運能遇到這麼好的第二代台美人醫師。 還有件趣事,某位同鄉長輩的女兒自美國大學畢業後遠嫁台灣,卻發現遭到歧視,原來她以為在台灣當然要講台灣話,於是逛百貨公司時大講河洛話,卻被店員白眼相待,認為她是「不會說國語的鄉下人」,只好改用英語回應,聽說她後來成為部長夫人時還是愛講台語。 近年又出現新的名詞:台美人1.5代,是指在台灣出生,美國長大的台美人,照此說來,黃仁勳應該算是第1.5代台美人。 (作者為華府資深媒體人)
陳如媜
2023-06-03
談寫信給美國總統
美國拜登總統回覆華府台灣同鄉會蔡懷恩會長的信函。(蔡懷恩提供) 今年六月台灣疫情緊張,美國政府迅速伸出援手,慨捐二百五十萬劑疫苗,讓許多台灣人感恩在心,華府台灣同鄉會長蔡懷恩因而致函美國總統拜登,感謝美國的慷慨義舉,當時並不期望該信會「上達天聽」,遑論收到回函。 沒想到,就在美國再度捐贈台灣一百五十萬劑疫苗的當天(十一月一日),蔡懷恩會長竟收到拜登總統的電郵(email)回函,全信共分三段,看得出來並非敷衍了事,信中除感謝支持與鼓勵,信末更期許共寫美國故事下一頁精采篇章,看得令人非常感動。 過去曾聽過葉望輝和其他美國友人談到,近年美國政府對台態度有了極大的轉變,國會也陸續通過多項友台法案,因此建議台美人也應多去信國會議員,不僅只推動法案,法案通過後,還要寫謝函,感謝他們的支持,因為美國人很重視謝函,雖然議員忙於公務可能無暇看信,但助理仍會收集轉知,只要是關乎選民的事務,他們都會注意。 華府的台灣非官方遊活動,除了有組織的FAPA之外,其實民間草根外交也很有效!據個人所知,有幾位在美國大學任教的台美人教授,就常寫信給美國總統或國會議員,且多半都會收到回信,久而久之建立友好關係,可算是成功的草根外交之一。可惜當中有位備受敬重的葉教授最近過世,令人不勝唏噓,誠摯希望後繼有人。 (作者為美國華府媒體人)
陳如媜
2021-11-04
賴清德坐前排之美國國家早禱會
這幾天華府台灣媒體記者朋友特別忙碌,因為台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來此參加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National Prayer Breakfast)。 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始於1953年,由基督教衛理公會牧師亞伯拉罕‧維瑞德(Abraham Vereide)發起,原意只是教會為總統祝禱,稱作「總統祈禱早餐會」,後來擴大也為國家祈福,1970年改成現在的名稱。 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正在美國訪問,美東時間5日赴白宮國安會,與美國官會談70分鐘,寫下台美斷交以來拜會白宮國安會最高層級紀錄。(中央社) 這項祈禱早餐會固定在每年二月的第一個星期四於華府舉行,由團契基金會(Fellowship Foundation)代表美國國會主辦,自艾森豪總統開始,歷屆總統不分黨派每年都會親自出席並發表演講,同時接受宗教界禱告與祝福。 國家祈禱早餐會的主旨是要促進世界和平,邀集全球不同種族、宗教、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個人,放下個別爭議與歧見,透過宗教性禱告,化解歧異、達到和解,當數千人全體低頭為世界和平禱告時,場面非常壯觀,氣場更是強大無比。 獲邀者皆非等閒之輩,美國國內除了美國總統、國會參眾兩院議員外,還有外交官、宗教領袖、神職人員及政商界菁英,一般民眾想要參加可透過選區國會議員安排;國外則廣邀全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人士和政商名流。 祈禱早餐會通常安排兩名講者,一位當然是美國總統,另一位則事前不公開,直到當天才公布。歷屆講者名單極為亮眼,包括舉世聞名的泰莉莎修女(Mother Teresa)、佈道家葛萊姆(Billy Graham)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Abdullah )等等,演唱者有U2主唱、男高音安德魯‧波契利(Andrea Bocelli)等知名音樂家,去年演唱的是艾美獎歌手Chris Tomlin。 最近30年的國家祈禱早餐會都在華盛頓希爾頓飯店舉行,今年是第68屆,自2月5日到6日舉行兩天,共有來自全球140多個國家3500多人參加,川普總統在周四(6日)早餐會演講,不過全部活動不僅於此,還有全天的各項論壇和圓桌會議,是政治人物和企業家與國際交流的好時機,目前世界各國如澳洲、英國和台灣都有類似的國家祈禱會。 想要參加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必須受到邀請,過去國民黨的連勝文、雷倩等人也曾應邀與會,民間人士亦可透過宗教團體報名,這次休士頓長老教會的李席舟就是如此。今年賴清德能獲邀出席,據說是得到美國友台人士協助,但蕭美琴卻沒有獲邀,她表示因自己臨時加入隨行,因此來不及報名參加。 雖然台灣方面很希望賴清德有機會與美國川普總統或其他高層不期而遇,蕭美琴也說「順其自然」,然因過去桌次排在較後面,機會並不大。但六日早禱會卻出現意外的驚喜,台灣代表團桌位大躍進、排在會場最前排,與川普總統的共和黨同志–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同桌,鄰桌就是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eo),相信有機會與美方高層來一場「偶遇」。由此也可見美國越來越重視台灣,對即將就任的副總統賴清德給予高度禮遇,相信未來台美關係會更進一步,期待蔡總統訪問華府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作者為美國華府資深媒體工作者)
陳如媜
2020-02-08
陳菊第一次訪問華府?
2009年2月16日華府歡迎陳菊餐會,陳菊(右二)與鄉親寒暄,右後方為白樂崎大使。(圖/陳如媜) 上週台灣駐美各大媒體,皆以顯著標題發布高雄市長陳菊三月將出訪美東的新聞,並強調這是陳菊第一次訪問華府,甚至連華府台灣同鄉會也都引用,只有在下小記者寫陳菊「第二次訪問華府」,後來翻箱倒櫃找出陳菊九年前來訪,所發的原稿和照片以資佐證,可惜網站連結已找不到,但《中央社》的新聞仍在。 有同鄉問,為何台灣媒體會做此錯誤報導,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沒採訪這條新聞,過去同鄉會活動罕見媒體採訪,包括挺綠的某報也不常見,另方面則是台僑本身排斥媒體,因多數媒體偏藍,對台派懷有敵意,相關報導不夠公正所致。本文無意打臉媒體,只是敘述時代的演變,無論人與事如何更迭變化,但歷史與真相永遠不容改變。 台僑社團與媒體破冰,大約始自2000年阿扁上台後,同鄉會所辦活動開始邀請媒體採訪,當時算是轟動一時的大事,不過起初只有《中央社》來得勤快,該報特派記者「講台語嘛ㄟ通」,頗受台僑歡迎,其餘媒體多半不講台語,有時難免讓人懷疑他們是否聽得懂台語,若不懂、那如何報新聞? 很榮幸,敝人在下我是第一個跑台僑社團新聞的記者,原因也很簡單,沒人要去「危險地區」;還記得20多年前剛入行時,跑台僑社團常遭白眼,還曾當面被罵,對菜鳥來說,真是提心吊膽,不知當時哪來的勇氣,竟敢大膽「闖虎穴」,所幸經過漫長的時間和努力,情況逐漸改善,現在台僑社團了解宣傳的重要性,對媒體相當友善,媒體也比較重視台僑新聞,只不過我的「獨家報導」不再,偶而有點悵然若失。 回顧陳菊2009年2月16日訪華府,正逢民進黨敗選,士氣一片低迷,她的到訪鼓舞了人心,近兩百鄉親出席歡迎餐會,全場氣氛熱烈,陳菊演講中曾數度哽咽,想必也有所感觸,在場嘉賓有宜蘭民主前輩郭雨新的女兒郭惠娜及其夫婿嚴文亮,還有最支持台灣的美國外交官白樂崎大使,如今他已辭世,睹舊照思故人,實不勝感慨。陳菊在2009年的歡迎餐會中說,30年前黨外時代曾到華府,所以嚴格算來,今年(2018年)應是第三次來華府。 資深媒體人陳如媜 2009年2月16日華府台灣同鄉會歡迎陳菊餐會,高雄市長陳菊演講(圖/陳如媜) 2009年2月16日華府歡迎陳菊餐會,陳菊(右二)與華府台灣同鄉會長吳玉琴(右一)郭雨新女兒郭惠娜(左二)女婿嚴文亮(左一) (圖/陳如媜) 2009年2月16日華府台灣同鄉會會長吳玉琴(左)致贈禮物給陳菊(右)(圖/陳如媜) 2009年2月16日華府歡迎陳菊餐會,陳菊(中)逐桌敬酒、最右為劉世芳(圖/陳如媜)
陳如媜
2018-03-14
代表台灣? 代表台北經文?
由全美三大台灣人組織:全美台灣同鄉會、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和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共同發起的「台灣官方駐美機構正名運動」,數月來獲得全美鄉親的熱烈響應,至今已有兩千多人加入連署。 全美台灣同鄉會會長鄭劭方十五日率團赴華府拜會台灣駐美大使高碩泰,正式表達「正名」訴求,希望能將「台北經文代表處」(英文簡稱TECRO)正名為「台灣代表處」(英文簡稱TRO),並將收集的連署名單當面轉交,希望高碩泰能將台僑的心聲傳達給政府。 這場拜會拒絕媒體採訪,歷時超過一小時,據悉會中「暢所欲言,氣氛融洽」,與會六位會長輪流提出建言,除要求TECRO正名外,還要求僑教中心正名,並指出TECRO行政不中立,對台僑不公平等弊端。 會後駐美代表處逕行發布新聞稿,內容隻字未提訪團的「正名」訴求,六位會長所提建言均「被消失」,只剩下「駐美代表處將忠實轉達鄉親的剴切心聲,提供國內相關機關研議參處」,通篇都是高碩泰的官方報告,好像這場拜會只有他一人獨白。 消息傳出,與會者莫不譁然,芝加哥台灣同鄉會會長沈耀初氣憤不平的表示,他們不遠千里飛去華府,是要代表台僑發出聲音,不是去被摸頭,政府官員不應如此官僚。 全美台灣同鄉會會長鄭劭方表示,此行主旨是為「正名」,不解高碩泰為何完全不提,這樣怎能將台僑的心聲傳到國內?他也提到今年五月回台參加全球僑務大會,蔡英文總統曾當面懇託,「政府不能做的事,希望由民間來推動」,全美台灣同鄉會將秉此精神,協助政府作民間草根外交。 (作者為華府資深媒體工作者)
陳如媜
2017-11-18
看華府雙橡園花圃
春天到來,華府雙橡園莊園前的花圃種下新的種子,一片花團錦簇,煞是好看,沒想到卻引來台灣某些政治人物的指責,說是原有的「國徽」被剷除不見了,還有前任外交官跳出來大罵,鬧得沸沸揚揚。 上星期五剛好有機會造訪雙橡園,只見所謂的「國徽」圖騰猶在,在粉紅嫩白的花朵襯托下,不再鋒芒畢露、尖銳刺目,甚至有了幾分嫵媚。其上豎立的台灣模型和蘭嶼獨木舟,為這座歷史古蹟增添現代感,同時更彰顯台灣元素,也可見今日雙橡園主人的巧思,既不違反美方規定,又能伸張國家主權。 其實,一九八七年以前的雙橡園門前只是一片草地,就像駐美代表高碩泰所說,如今「最有資格說這的少數幾個人就是敝人在下我」,因為當時他就在中華民國駐華府使館擔任薦任秘書,負責業務包括管理雙橡園。 在我個人記憶中,二○○七年吳釗燮擔任駐美代表時,雙橡園前方是花圃,袁健生時代才出現所謂的「國徽」圖案,因與國民黨黨徽極其相似,所以引人側目。 庭園造景本就隨主人喜好設計,年代不同,自有不同變化,是前人硬將政治塞進土地。若要問多數僑胞的反應,擁有上千會員、華府最大的台僑社團華府台灣同鄉會長曹世杰表示,雙橡園屬於國家所有,不應將政黨標誌烙印在上,就像國歌用「吾黨所宗」一樣可笑;國民黨若再執迷不悟,只會被選民唾棄。 (作者為美國華府台灣同鄉會會員)
陳如媜
2017-05-01
台灣藍胞歡迎您
「川習會」,報載有上千旅美華人前往飯店歡迎。眾多照片中赫然見到「台灣同胞歡迎您」的紅色布條,據悉來自「北美洲台灣同鄉聯誼會」(簡稱台聯會),令人大惑不解,怒火上升;因為沒有一個真正愛台灣的人會去歡迎一個不放棄以武力攻打台灣的敵國領導人,「台聯會」沒有資格、也不配代表台灣! 熟悉僑界生態的旅美台僑都知曉,「台聯會」屬於泛藍僑團,成員多屬國民黨員,兩者之間幾可畫上等號。該會每逢台灣選舉,均支持國民黨候選人,過去曾成立挺馬英九、連戰、朱立倫和洪秀柱等後援會,還長期獨占國家資源,占去僑務職多數,連台灣駐美代表處也對其忌憚三分。 近年來,國民黨走向傾中統一之路,台聯會也隨之起舞,最為人所不齒的是,該會許多人腳踏兩條船,在向中國俯首屈膝、高喊祖國萬歲之際,還邊罵台灣、邊享受台灣政府健保、年金等各種優遇,這種人吃裡扒外,沒有國家意識,不配做「台灣同胞」。 在民主國家,人民擁有支持不同政黨的自由,但中國至今仍以上千飛彈瞄準台灣,從不停止威脅攻占台灣。台聯會來自台灣,竟高舉旗幟歡迎敵國元首,這叫作通敵叛國,和那些坐擁十八趴卻朝拜中國的退役將官並無兩樣,只能說Shame on you ! (作者為華府台灣同鄉會會員)
陳如媜
2017-04-09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的「光復」與 共產黨的「解放」
李筱峰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