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睎乾相關文章

拆解龍應台的語言「藝術」

拆解龍應台的語言「藝術」

  日前,台灣《聯合報》刊出龍應台專訪,題為「龍應台:鼓吹戰爭的人都是罪人」(注1)。 我對政治興趣不大,因為我本身是研究文學的。龍應台既是作家,又是台灣前文化部長,我只想從修辭和文化角度,評論一下龍女士這個訪談。 先看題目:「鼓吹戰爭的人都是罪人」。咦,這不是小學生也懂的道理嗎?一句小學生也講得出、任何正常人都會同意的話,居然能成為前文化部長的訪談「金句」,被媒體用作標題,光憑這一點,你已知道內有玄機了——到底誰是鼓吹戰爭的罪人呢? 龍應台在專訪表示,「真正有思考的台灣人」不會把自己的禍福架設西方的支持下,台灣在「西方抗中的新冷戰」成為寵兒,但台灣人也明白這是一種「恐怖的寵愛」。 看懂嗎?據龍應台所說,她原來代表「真正有思考的台灣人」,厲害了。潛台詞是:若你不同意她,便是「沒有思考的台灣人」或「假裝在思考的台灣人」。 說「台灣在西方抗中的新冷戰成為寵兒」,是典型「棋子論」,即否定任何事物的內在美好價值,把一切簡化為居心叵測的陰謀。在「真正有思考的」龍女士眼中,西方國家支持台灣,只因台灣是一枚有可能拖垮中共的棋子,西方不在乎台灣人的生死,也不欣賞台灣對民主的追求,對嗎? 這套修辭技巧,跟2019年香港親共人士掛在嘴邊的「美國人在背後搞事」,如出一轍,只是龍應台較聰明,不直接說「美國人在背後搞事」,卻把平平無奇的「背後」兩字,升格為波瀾壯闊的「西方抗中的新冷戰」,也不直講「搞事」兩字,而繞圈子說台灣變成西方「寵兒」,更別出心裁構思出「恐怖的寵愛」一詞——這是「矛盾修辭法(oxymoron)」,真有誠意。 但剝掉層層的修飾後,龍應台要表達的思想,根本就是「西方人(即美國人)在背後搞事」,跟香港任何一個腦殘「藍絲」的看法,並無本質上的分別。 龍應台另一精明之處,是深諳「小罵大幫忙」之道。所以,她會義正詞嚴各打五十大板(有一邊其實是打不中的),指出兩岸走到今日局面,兩岸領導人都有責任,「最主要的責任在北京政府身上」,然後不痛不癢講一番「阿媽係女人」的道理,呼籲強國要實踐「道德責任」,「必須對世界和平有所發揮與貢獻 。」 習近平聽到龍應台這樣說,會怎樣想?他會想:「龍應台說得對,讓我來解放台灣省,從今以後,台海就不再有戰爭威脅了,不是對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貢獻嗎?」 當然,龍應台訪談的千里來龍,是結穴於批評民進黨: 「龍應台說⋯⋯民進黨過去以反中姿態獲得選票,這可以理解,不過當民進黨以此取得選票,還繼續把人民帶向戰爭邊緣,這是不負責任的。」 這句話真有趣,言下之意似乎是:「你以反中姿態獲得選票就夠了,當選後,還有必要反中嗎?」政黨履行自己的選舉承諾,原來叫「不負責任」,龍女士果然「真正有思考」。 圖窮匕見,把訪談讀到尾,你就明白標題的「微言大義」。首先,龍應台以一句堂皇地空洞的口號——「鼓吹戰爭的人都是罪人」——作前提,接着把一切守護台灣的備戰行為,都扣上「鼓吹戰爭」帽子,最後blame the victims,指責這些台灣人「都是罪人」,那麼中共最喜聞樂見的「和平論」,就不着痕跡論證完畢了。 我不明白有文化的龍女士,為什麼會無知到一個點,把「備戰」理解為「鼓吹戰爭」。難道台灣只要解除武裝,中共就不會入侵?對此問題,中外經典早有共識。《孫子兵法》說:「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想別人不攻擊你,不是呼籲戰狼承擔「道德責任」,而是先令自己強大得無可攻擊。 中國人這句有智慧的老話,跟西方兵法經典《軍事概覽》(Epitoma rei militaris)的名言是相通的: 欲太平者,當備戰。 Qui desiderat pacem, praeparet bellum. 方便的話,請龍女士「用文明來說服我」。 注1 https://bit.ly/3CnuPa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 聯合報  
馮睎乾 2022-10-09
羅家英的確錯了

羅家英的確錯了

  日前,香港藝人羅家英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悼念英女皇,更在花海前拍照留念。隨後他把照片上載Instagram,並寫了一小段悼詞: 「她登基,我七歲,這七十年來,英女王是我的長輩,看着我成長到老矣。香港在他(她)的庇蔭下,人間福地。還有几(幾)多個長輩呢,鮮花一束,謹致敬意,萬世流芳,大象無形。」 這段話雖打錯了一兩個字,但文句清通簡潔,相信也代表不少港人的心聲。我特別留意到最後四字:大象無形。這不是今天一般中国人懂得用的成語,更少人會用它來讚美英女皇,但羅家英是真的懂。畢竟是粵劇名伶,他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可不是裝出來的。 「大象無形」,跟我上周形容英女皇的「太上,下知有之」,同出《老子》,兩者都表示女皇對香港的管治,沒有粗暴干涉,只是垂衣而治,潤物無聲,化民無形,所謂「帝力何有於我哉」,正是這種風格。 羅家英這幾行悼詞,你看得出,不但真摯,也肯定經過深思熟慮,否則在浩如煙海的中文成語中,怎會偏偏選中冷門的「大象無形」收筆呢?只可惜,這段話已被羅家英刪了,因為很多中国網民不高興,更到羅家英的微博下留言大罵。 羅家英害怕了,於是今天在微博上載了一段鞠躬道歉的影片,片中他望着鏡頭說(注1): 「大家好,我是中国香港演員羅家英,作為公共人物,發表了未加深思熟慮的哀悼之詞,我感到非常抱歉。原意只是表達對老人的懷緬,並無他意,還請大家不要過分解讀。數典忘宗我做不出,我長期持有中国護照,說明一切,我是中国人,我永遠爱我的祖国。對不起。」 比較悼詞和道歉聲明的用字和思路,優劣立判。跟小粉紅說話,羅家英不可能再說悼詞那種雅言,因為對方不懂中文;他只能暫停用中文思考,委屈自己,像鸚鵡一樣hea講什麼「中国香港」、「我長期持有中国護照,說明一切」這種中共話。 儘管我對羅家英早已不存好感,但看到他活到這把年紀,還要卑躬屈膝討好一些沒文化的中国網民——難道是為了保護阿姐?——就有點兒替他感到凄涼。 如果羅家英悼念英女皇,真的如他所說「未加深思熟慮」,又怎寫得出「大象無形」四字呢?羅家英這件事做得最錯的,是為了自己真誠的悼念,作出虛假的道歉。 他有今時今日的成就,確是受到英女皇的庇蔭。英女皇不但庇蔭了羅家英,也庇蔭了羅家英的一家。1949年,羅父舉家從大陸逃到殖民地香港,就是為了得到女皇的庇蔭,那年羅家英三歲。 如果羅家英從未來港,一直留在他今日聲稱「永遠爱」的祖国,他能發展粵劇事業嗎?在文革時期,即羅家英的花樣年華,中共已打倒「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粵劇名伶老倌都要剃陰陽頭、被批鬥,羅家英不可能演任何粵劇,只能學習八個樣板戲。 若非得到女皇庇蔭,羅家英也拜不到粉菊花為師,今天很可能只是一個無名無姓的「老粉紅」。羅家英哀悼了英女皇,卻又為此道歉,對不起,我覺得這才是名副其實的數典忘祖。 順帶一提,劉嘉玲也在Facebook向英女皇致敬,說:「這位優秀的女性,在瞬息萬變的社會裡長治久安,她的離去是我們這個時代無法替代的損失。」(注2)沒有「反省」殖民統治缺失,沒有「批判」英女皇欺壓中国同胞,同樣有微博帳號的劉嘉玲卻不必道歉。 偏偏欺負七十五歲的老人羅家英,難道你們真是妖怪,特別愛吃唐僧肉? 注 1 https://bit.ly/3BkQj76 2 https://bit.ly/3BFJZI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微博
馮睎乾 2022-09-15
「血濃於水」其實是什麼意思?

「血濃於水」其實是什麼意思?

「血濃於水」其實是什麼意思? 今天解答兩位讀者的疑問。 問:馮先生,你(前天文章)引的《老子》,說「太上,下知有之」,是否該作「太上,不知有之」呢? 答:《老子》這段話有兩個版本,我一向讀的版本作「下」,這是古代最常見的王弼注本,也是郭店楚簡、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本的寫法。先秦和漢人引用此句(如淮南子、韓非子),也一律寫「下知有之」。 至於「不知有之」,則見於日本舊本、永樂大典本等,現代有些人喜用這個版本,網上尤為常見。以我所知,「下」改為「不」,始於元代理學家吳澄。高明《帛書老子校注》說:「元明諸本作『太上,不知有之』者,乃由後人竄改。」我同意高先生的結論。 問:今天看到英文報章寫"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很震撼,那不就是「血濃於水」嗎?由細到大,每逢為國內甚麼的籌款,都會用這詞,我以為那一定是原裝中文無疑。但似乎那只是翻譯,堂堂所謂五千年文化,也及不上一個外語好用?還是中西兩邊同時有這意境?請指教。 答:「血濃於水」的確來自西諺,有人說原產地是十二世紀德國,這個我有點懷疑,因為德語表達方式跟英文明顯不同。唯一可肯定的,是「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這句話,早在十八世紀已收錄於Allan Ramsay的蘇格蘭諺語集,在十九世紀英國已成為常語,意思就是: 「家人總比外人親(said to emphasize that you believe that family connections are always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types of relationship)」(網上劍橋英漢辭典) 不過好笑的是,有些中国人解釋此語,竟隻字不提它是英諺。例如2008年有人在百度說:「其實“血濃於水”是由“君子之交淡如水”引申出來的(⋯⋯)因為親情是靠血脈來聯繫的,而血濃於水,也就是說親情比君子之交還要濃厚。」(注1) 2013年,百度又有人這樣解「血濃於水」:「古時候親人走失,往往採用滴血認親的方式。若有血緣關係,滴入的血就會衝破水的阻隔融合在一起。人們之間所有的感情比做水,而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感情則為血。血比水濃,故父母之情,世間無與倫比。」(注2) 「血濃於水」原來出自「血融於水」,真讓我大開眼界。 讀者自言得悉「血濃於水」來自英文時,覺得「很震撼」,但我認為最「震撼」的,不是它譯自外語,而是不知何時開始,華人似乎忘了此話在英文的原意,很多人都將「blood」所代表的「親屬」(即family connections),拉闊到涵蓋全中国十四億人。個個都血濃於水,唔通個個都血濃於水咩? 這種翻譯後的理解誤差,我認為是源於梁啟超。1906年,梁在〈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說:「德國人種學大家麥士苗拉嘗言『血濃於水,語濃於血』,一時以為名言,蓋謂以皮膚骨格辨人種,不如以言語辨人種。」 當年麥士苗拉(Max Müller)在牛津演講時談人種,為了修辭需要而引申英諺的意思,結果這句話經梁啟超翻譯進入中國後,很多人就下意識把「血」視為「同一種族」的意思了,現在已經習非成是,連台灣教育部辭典也說「血濃於水」是「比喻骨肉至親,或同族、同國等有血緣關係,而密切不可分」。(注3) 民國前的中國人,若要鼓勵大眾捐款救災,肯定不說「血濃於水」,而會說「民胞物與」(出自張載 《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或「四海之內皆兄弟」(出自《論語》),諸如此類。但到了今天,大家就只懂「血濃於水」——它不但變成籌款口號,更是統戰宣傳標語,如「兩岸同胞命運與共、血濃於水的紐帶是永遠割不斷的」(《人民日報》)。 希望華人,尤其是台灣人,不要再隨便說「血濃於水」了。 注 1 https://bit.ly/3DeLxdO 2 https://bit.ly/3eIGd8s 3 https://bit.ly/3Qt8ht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網上圖片  
馮睎乾 2022-09-11
中国給了楊丞琳什麼任務

中国給了楊丞琳什麼任務

  月前,楊丞琳上中国節目《還有詩和遠方3》,有一幕拍她跟幾個主持、嘉賓和漁民在海邊吃海鮮餐,其間談人生,聊「智慧」,刻意營造一種「詩和遠方」的「文化」氣氛。 吃「炸豆腐魚」時,大陸作家麥家問楊丞琳,「你台灣人怎麼沒吃過?」楊答,自己沒在台灣吃過什麼海鮮,那兒吃海鮮很奢侈,又慨嘆童年家境不好云云。就是因為這番「奢侈論」,楊丞琳這兩天被很多台灣人痛罵,甚至連香港網民也議論紛紛。 我沒興趣討論楊丞琳,但有興趣透過這「娛樂新聞」,談談中共宣傳方法和認知作戰技巧——這才是台灣人最該注意的地方。至於楊丞琳本人的童年生活和吃海鮮歷史,只是旁枝末節而已。 以我觀察,這件事已把網民撕裂為兩派,不止台灣人意見分歧,連香港人也是。批評楊丞琳的人,認為「在台灣吃海鮮很奢侈」是謊言,指楊貶低台灣;另一派則呼籲大家不要冤枉她,指楊在節目中只是慨嘆童年家境不好,根本無意貶低台灣,又說看了完整影片就會明白。 我看了完整影片,不止那短短幾分鐘一幕,還跳着看完了全集節目。讓我先說結論:沒有人冤枉楊丞琳。 這一集《還有詩和遠方3》,楊和幾個主持訪問了綽號「水鬼」的浙江漁民郭文標。郭文標不是普通漁民,而是中共宣傳下的英雄,據百度資料所說,他「參與海上搜救行動493次,成功救助遇險船舶約470艘,救助遇險船員超1650人」,現為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至於跟楊丞琳「閒聊」的作家麥家,則是中国作家協會副主席。 你想知道楊丞琳有沒有貶低台灣,看下面的逐字稿就一清二楚(注1): 中共人大代表(郭文標):怎麼樣? 楊丞琳:(吃着豆腐魚)好吃。 中共作協副主席(麥家):丞琳你台灣人怎麼沒吃過? 中共人大代表:沒有的,台灣沒有豆腐魚的。 楊丞琳:沒吃過,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 中共作協副主席:是嗎? 楊丞琳:早年家裏的經濟壓力也挺大的。其實吃海鮮是奢侈的在那。 主持人(華少):其實丞琳很早就出道了,丞琳是靠自己的努力,幫家裏還清了債務。 楊丞琳:我在台北長大,但是我是廣東人,然後我先生是蚌埠人。 主持人:(望向中共作協副主席)他先生李榮浩。 中共作協副主席:(木無表情,卻故作恍然狀)哦! 楊丞琳:他也是說出來的話跟寫的東西就是⋯⋯我覺得就是有人生閱歷的人還是很厲害。我來這節目,也是很想跟文化圈多交流,覺得可以提升很多,然後學到很多智慧嘛,因為小時候書真的讀得不多,就真的是太早出來工作了。 仔細看了這逐字稿,明白了上文下理和所有人的背景,如果你仍說有人錯怪楊丞琳,我認為你是在偏幫中共宣傳部。 對白若非刻意設計,正常人聊天有可能由「吃豆腐魚」開始,隔不了幾句就突兀地說「我是廣東人,然後我先生是蚌埠人」嗎?那主持刻意跟作協副主席介紹楊的丈夫——副主席原來不知道楊丞琳背景,太好笑了——就是為了帶出楊之後的獨白,讓她稱讚大陸老公很厲害,「我來這節目,也是很想跟文化圈多交流,覺得可以提升很多⋯⋯」 你甚至不必考究台灣有沒有「豆腐魚」(事實當然是有,名字叫「那個魚」或「狗母魚」),或推敲楊丞琳童年家境好不好(報道說她三歲開始學芭蕾,學了十一年),光是看上面那些假得不能再假的台詞,已知道整場戲就是為了抬高中国,貶低台灣。這真的只是常識。 如果楊丞琳想表達自己童年家貧(就當是真的),吃不起海鮮,她應該說的是「其實我小時候沒吃過什麼海鮮」,而非「其實我在台灣沒吃過什麼海鮮」,因為她長大成名後,確實有在台灣吃海鮮。 然而她由始至終想表達的意思,都是海鮮在台灣屬「奢侈品」,那麼有些天真爛漫的大陸觀眾看了,就會有這個印象:「台灣人連豆腐魚這類平價魚也吃不到,又覺得吃海鮮很奢侈,真可憐啊!統一後,台灣人就有好日子過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看似人畜無害的「文化」節目。中共正是透過一點一滴的宣傳,讓大陸人潛移默化,覺得台灣各方面不如大陸,需要中国幫忙「解放」,藉此增強中共侵台的說服力。 楊丞琳本人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難說,但節目製作者的意圖是很清晰的——就是盡量利用楊丞琳這台灣藝人,加強對中共「統一」有利的宣傳。醉翁之意不在酒,台灣人應該認清中共宣傳如何無孔不入,而非爭論台灣海鮮貴不貴。 「海鮮」本身是含糊的詞,活鮮、冰鮮、凍鮮⋯⋯各有不同,台港中定義亦未必一致,爭辯這問題,注定是沒結論的,最後只會撕裂民意,影響台灣人團結。但只要台灣人把焦點放在中共宣傳的「劇本」上,一切就無比清晰了——繼續替楊丞琳講好話的人,並不是在幫楊丞琳,是幫中共。 注 1 https://bit.ly/3QodR0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翻攝自楊丞琳IG
馮睎乾 2022-09-07
是林鄭令他180度改變

是林鄭令他180度改變

  近日忙着落街市買餸的前特首林鄭月娥,若看到台灣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昨天召開的國際記者會,應該會露出她的招牌冷笑,然後轉頭望向正思考數學或唸拉丁文的老公,或索性對前面的空氣說:「嘿,我果然交出一張無愧於心的成績表!」 曹興誠跟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一時瑜亮,並稱台灣半導體雙雄,而曹近年最受注目的,是他的抗共立場。昨天曹興誠身穿防彈衣開記招,除了宣布已申請恢復中華民國國籍(他之前曾入籍新加坡),又表示將先投入十億元新台幣,要訓練三百萬名「黑熊勇士」(協助防衛的民間勇士)和三十萬名「保鄉神射」(民間神射手),務求做到「全民皆兵,抵抗侵略」。 昨天的記者會有一段小插曲。曹提及中国清零政策「非常愚蠢」,說病毒跑來跑去,怎能清零,其後中天新聞記者反問曹,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也曾提出清零,「所以曹董是在質疑陳時中的防疫政策嗎?」曹興誠一聽就反問:「你這第一個題目有陷阱,你是哪一家報社的?」 記者報稱來自「中天」,曹興誠便直線抽擊,指中天是「匪台」,拒絕回應。但這記者還繼續追問:「現在大陸對台灣日益威脅,是不是跟蔡總統抗中保台挑釁有關係呢?」曹興誠一樣拒答,說「請不要發問,不要理你、浪費時間」。我相信聰明的香港讀者一聽這些問題,尤其是「抗中保台挑釁」幾個字,已明白曹先生為什麼直斥這是「匪台」了。若你不知道中天咩料,看以下兩件事就夠: 一、中天老闆是旺中集團蔡衍明,幾年前台北地檢署為了一宗「妨害名譽」官司——有人稱中天是「紅媒」,遭中天提告——清查旺中資金流,結果發現旺中在2018年前的十一年間,曾拿了中国152億多元補助,故裁定「中天是紅媒」一句話為「客觀事實」。(注1) 二、2014年9月30日,中天新聞台報導香港「佔中」,居然以「占中入夜不退 守夜迎接陸十一國慶」為標題,明目張膽扭曲事實,也虧它想得出這種角度。(注2) 你把中天視為「大公、文匯台灣版」,雖不中亦不遠矣。曹興誠爽快把紅媒直斥為「匪台」,換了在今天香港,這種「言論自由」應該只能實踐一次吧。 曹先生的敢言固然令人佩服,但如果你認識從前的他,那麼你就會更敬重現在的他。1947年在北平出生的曹興誠,不但早於廿年前已在大陸投資設廠,更一度主張「兩岸和平共處」,甚至進一步「統一」。2008年台灣總統選舉前夕,曹興誠在報上刊登廣告,提倡自創的「兩岸和平共處法」,指「台灣不應舉辦獨立公投;台灣不排斥統一,但統一須經全民公投」,被陳水扁斥為「台灣投降法」。 這樣一個「統派」,為什麼今天會搖身一變,成為穿防彈衣開記招,一擲十億台幣,矢志要訓練「黑熊勇士」和「保鄉神射」的抗共先鋒呢?原來又是受了林鄭月娥女士的啟蒙。曹興誠在記者會說:「(2019年)我看到中共對香港殘暴的侮辱鎮壓,我覺得共產黨是不能信任的,他們任何講的話都是騙術,我絕不會活着看到中共把台灣變成另外一個香港。」(注3) 曹興誠沒說謊。翻查舊新聞,他果然是在2019年才「覺醒」。那年12月他發表一個演講,題為「兩岸要好,先要去除胡說八道」,一開始就指林鄭月娥將港人對逃犯條例的疑懼、反抗定調為「暴亂」,是「胡說八道」,然後便批評港警的暴力鎮壓,甚至直斥「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胡說八道」。(注4) 曹興誠已七十五歲,家財不貲,又早已入籍新加坡,他本可保持低調,隔岸觀火,安享晚年,根本無需打倒昨日的我。然而他看到2019年後香港的狀況,終於清醒過來,更燃起內心那團火,寧願重返「險地」台灣,穿防彈衣開記招,誓言同生共死,嘴巴雖沒講一句「愛國」,卻比對岸(包括香港)那堆天天跪、舔、騙的所謂「爱国人士」忠貞得多了。 是鄭女士令曹興誠變成一個更可敬的人,在這一點上,她可以「無愧於心」。 注 1 https://bit.ly/3CSy2Av 2 https://bit.ly/3QdpDdP 3 https://bit.ly/3AFrHFP 4 https://bit.ly/3cGxgM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 自由時報  
馮睎乾 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