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公文減章」措施的真相

破解柯文哲關於新政治的謊言,第二篇。

剛剛看到有網友分享圖中這段文字,我必須說,這件事是千真萬確的。

台北市政府確實在柯文哲擔任市長期間實施過公文減章,減少所謂的「不必要的核章流程」。我舉個例子:

一個陳核到局處首長的公文,原本的流程是這樣:

科員-->股長-->專員-->科長-->出了科之後視需要會辦其他科室-->專門委員-->主任秘書-->副局長-->局長。

在柯文哲實施公文減章措施後,變成這樣:

科員-->股長-->科長-->出了科之後視需要會辦其他科室-->主任秘書-->副局長-->局長。

既然少了專員跟專門委員兩個非主管人員的審核流程,似乎有效率多了,對吧?

然而那只是從系統上的公文流程看起來是這樣,實際上各機關都還是沒有跳過這兩層核稿人員,只是變成專員跟專門委員核完稿後不蓋章而已。

為什麼各機關要堅持給專員跟專門委員核稿呢?這樣豈不是陽奉陰違,沒有跟上師傅的改革步伐嗎?

因為柯文哲這種作法,忽略了兩個實務上的重要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公文品質的維持。消極層面來說,多一層核稿,等於是多一層公文不出錯的保險。積極層面來說,多一個人就多一種新的想法,可以在處理事情上產生腦力激盪的效果,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不會發生各級長官沒想到,專員跟專門委員卻想到的情形。

而且專員跟專門委員都是有主管歷練的人,他們先核稿過,也能有效減輕科長和主任秘書以上長官的核稿壓力。

第二個問題更重要,就是主管職人才的養成過程。

專員是升遷到科長跟主任級人員前的必要歷練,專門委員則是升遷到主任秘書以上長官的必要歷練。讓他們參與核稿,可以培養他們具備更高層級的核稿能力與系統性思考能力,這是他們升遷到更高層級的主管所需的必要訓練。

不僅如此,專員是科長的職務代理人,專門委員是主任秘書的職務代理人。如果專員和專門委員平時有在核稿的話,就會很了解科內或局內的業務跟發生的事情。遇到科長或主任秘書請假,專員和專門委員就可以無縫接軌的代理他們的職務,而不會出現臨時受命而完全無法掌握科內或局內狀況的情形。

這就是為什麼各機關在柯文哲實施公文減章的措施之後,仍然堅持要採取專員和專門委員只核稿不核章方式的原因。

這些柯文哲看的到嗎?他當然看不到。

柯文哲根本就不清楚實務運作的過程,也不了解每顆職章背後的意義,更無法體會很多做法之所以會那樣設計是有原因的。他只會用自己的想法來做事,覺得他可以做得到,為什麼別人做不到,然後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實施下去。

各機關為了不影響正常的運作程序,只好想出各種換湯不換藥的辦法,這樣既能滿足柯文哲各種奇怪的想法,又能保證公務的正常推行。

以上就是柯文哲「公文減章」措施的真相。

柯文哲就是個只會做表面功夫的人,他這樣亂搞之所以會沒出事,是因為底下的員工想方設法幫他規避了很多錯誤,但是他卻誤以為都是自己天生神力,威能無限。這使他一再自我膨脹,以為自己才是台灣的救世主,NO!沒那回事啦!

< 資料來源:黑暗流浪者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