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又偉大的國家

 

每一年的11月,烏克蘭首都基輔會針對飢荒死者,舉行追悼會。示意圖/Pixabay、維基百科,民報合成

每一年的11月,烏克蘭首都基輔會針對飢荒死者,舉行追悼會。示意圖/Pixabay、維基百科,民報合成

 

遭受砲火無情轟炸的烏克蘭馬利波,有一位咖啡廳老闆拒絕撤離,他說:「我的咖啡廳裡有20幾隻貓,我會照顧牠們到我死亡那一天」。

烏克蘭充滿這類戰火中溫情的故事,這國國家的人民,除了勇敢以外,還有善良,與俄羅斯的冷酷,形成強烈對比,因此引來全世界的聲援,波蘭與烏克蘭邊界的利沃夫城鎮,已經成了國際接收烏克蘭難民的窗口,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人來到這裡,自願為烏克蘭難民提供住宿——在柏林車站,德國人排在站前,手上持著紙牌,上面寫著我的家還可以接納幾個人,歡迎到訪;波蘭政府說:「我們已經接納五十萬烏克蘭人,但是,我們連一座難民營也沒有」,因為難民全部住進波蘭人的家庭,波蘭創造了處置難民的典範。

真實原因是烏克蘭人這一次真的感動了全世界。

當你了解烏克蘭的歷史,你會知道:其實,烏克蘭的偉大是來自悲情。

1922年,烏克蘭被併入俄羅斯,成為蘇聯帝國之一,但是,烏克蘭獨立運動並未停止反抗,十年後,史達林強行在烏克蘭實施集體農場,並針對知識分子進行清洗,爆發了史上最嚴重的饑荒,俄羅斯進一步拒絕援助烏克蘭,使飢荒雪上加霜,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況,飢荒造成烏克蘭大逃亡,很多烏克蘭人移民到加拿大、澳洲,就是那個飢荒時代,到底飢荒餓死多少人,目前僅知在五百萬人到七百萬人之間。

現在每一年的11月,首都基輔會針對飢荒死者,舉行追悼會,烏克蘭學者從飢荒死亡人數比例來看,超過八成死者是烏克蘭人,因此認為這是俄羅斯為了對付獨立運動者,所進行的種族滅絕陰謀,當然俄羅斯不願承認,只認為這是史達林集體農場的失敗。

今年剛好是大飢荒九十年紀念日,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侵略,而且戰爭中國際禁用的武器,也在這次戰爭中亮相,難怪澤倫斯基會指責俄羅斯是:企圖對烏克蘭進行種族滅絕。

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歷史仇恨,還可以推溯更早的沙俄革命,內戰時代,俄羅斯作家蕭洛霍夫所寫的〈靜靜的頓河〉,以一位烏克蘭哥薩克軍人為主角,描繪出沙俄時代到革命的紅白軍內戰,烏克蘭人隨波逐流,兩邊為難的生命歷史,在這次戰爭中,同樣的悲劇還在上演,父親俄羅斯人,母親烏克蘭人,孩子到底要站在哪一邊呢?

這些不停上演的悲劇,凝聚出這個國家的偉大,也讓世人發揮出善良的力量聲援烏克蘭。


2003年基輔紀念烏克蘭大饑荒(1932年至1933年發生在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大饑荒)受難者的蠟燭十字架。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 資料來源:《民報》【台灣看天下】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洪博學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