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阿媽與鬼話評審


電影《魔法阿嬤》片段。翻攝YouTube

近二十年前,動畫片《魔法阿媽》被金馬獎評審羞辱的文字片段,最近開始流傳在網路上,引起群情激憤。不少台灣人曾在電視上看過這部片的重播,也多半給這部「老片」相對正面的評價。因此,當年評審過激的負面言論,還有獎項從缺的結果,顯然和一般民眾的認知有相當大的落差。

其實要幫《魔法阿媽》翻案的聲音,一直都沒停過,每年都會有網路文章談到這事,但今年卻「業力爆發」,什麼「鬼」資料都被翻出來。特別是當年評審討論入圍與給獎的逐字稿,文字詳盡,足以還原現場氣氛,民怨瞬間破表。

《魔法阿媽》並非不能批評。若要從該片分鏡、剪接等各種技術層面切入,或許尚能建構一套有效的批判性專業論述,但當年評審的意見中卻看不到這些成份,全是各人偏見,特定人士更是直指這部片的宗教與民俗部份是怪力亂神,教壞小孩。

多數民眾痛批這些評審毫無人文知識,觀念陳腐,不知是哪找來的。的確,依倫理學和宗教研究的專業標準,這些評審完全是外行裝內行,言行只有榕樹下阿伯水準,甚或不如阿伯,只是在談論個人喜好,拿不出個屁客觀證據。

但多數民眾看不出來的部份,才是這份文件的奧義。依筆者本人小弟在下我過去服務狗官的經驗,這種低水準、誇張、不可思議的會議評語,往往只代表一件事:這些評審可能事前已講好,就是要把這部片「弄掉」,在沒啥理由的狀況下,才會講出這些鬼話。

這些評審是否真講好要把這片做掉,又為何要把這片做掉,因為時間久遠,當事人恐怕多已做古,詳情恐怕已不可考,要「開堂審案」「轉型正義」,大概有很大的困難。

但二十年後的現在,這種屁話評審,真的隨社會開放而變少了嗎?只怕不見得。有過案子送政府部份審查的朋友,都知道這種「專家學者」的密室會談,總還是有腥臭之味,悄悄從門縫流出。

台灣需要更透明的評審制度。只要沒了保密需求,所有政府相關評審記錄,就應該連名帶姓放上網,排除個資法限制,讓所有人都能「以名追言」「以言辨人」。

人,總該為自己講過的話負責,就讓你講的屁話,跟著你一輩子。不然,台灣的言論就太自由囉,對吧?

< 資料來源:【人渣文本觀點】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