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歪打正著馬英九

洪秀柱引用「學歷不等於能力」來回應眾人的質疑,順便也將了一軍學歷比她高的小英,但意外中槍的竟是老英!可見刻板印象已經形成。何以哈佛、一國之尊也適用此言?

學歷是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學習經歷,因此,護洪人士說她的學歷是真,無可厚非。能否被教育部承認?能否做為立委、總統候選人學歷登錄之用,是法律或政治問題。

和誠信相比,洪的「學力」更好檢驗。學力是指一個人接受、理解和運用某一特定領域知識方面的能力;也可以說是學習階段結束後,所得到的能力。把「終身學習」的概念納進來,學歷可能很快就終止,但學力會不斷累積。因此,「學歷」高,未必有高「學力」。

依洪的同學張思敏說法,五個月(兩個暑假加一個寒假)時間短、學分少,洪又忙於議事,自行鑽研的時間有限,加上張自曝其短地說學校安排助教翻譯(避談托福、GRE的心虛),證明這樣取得的學歷,其學力不高;再驗證她教育界出身,又在教育委員會翻滾二十多年,沒有提出讓人驚艷的法案或高見,其教育碩士的學力如何,已不用多說。

馬英九以港僑生身分進建中、台大,獲國民黨「中山獎學金」入哈佛,是否與正常管道進入的同學有學力差異,不得而知。以他的學力擔任教授、英文秘書或有餘,但市長能力已被質疑,卻最終成了台灣總統。

總統做為「學歷不等於能力」的看板人物雖然諷刺,但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的《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 可合理解釋;在企業界也司空見慣。即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如馬英九當年的俊美、洪秀柱的辣椒性格)或特殊才能,令他被擢升到他不能勝任的職位,最後反成了組織的障礙或負資產。馬的被擢升,是透過夾雜了媒體包裝和意識形態的民主選舉,當關注洪秀柱的學歷爭議時,這恐怕是選民更要睜大眼睛的。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