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央社
近現代台灣的歷史擺盪在日本與中國之間。 先是一八九五年,清帝國因清日甲午戰爭戰敗,割讓台灣作為賠償,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若非二戰日本戰敗,台灣應仍為日本的部分,或已獨立為新國家。
二戰後的台灣,因祖國的迷惘而選擇接受推翻清國的中華民國代表盟軍接收,被順勢進佔統治,才又成了中國的一部份。未及兩年,就發生二二八事件,回歸祖國卻以悲劇為開端。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被中國共產黨推翻,另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從而,台灣被中國國民黨挾持流亡來台的中華民國充作基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峙。經歷熱戰、冷戰,維持兩國形勢。這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各自的中國對峙、對抗,台灣無辜被拖累受害。
二戰後入據台灣的中華民國,因經歷中日八年戰爭及國共內戰,對台灣在日本五十年殖民統治已形成相對近代化的社會形貌懷有怨尤,曾以類殖民地對待。台灣人對祖國的期待也因實際觀感,特別是法治條件的落差而失望。經半世紀磨合,經過民主化運動才逐漸形成共同體。
台灣的近代歷史在被日本殖民五十年後,再被以光復接收,已超過半世紀的中華民國體制,以中國之名台灣之實,形成獨特歷史。已具國家條件的台灣,仍牽扯在殘餘中國的狀況,對各自發展成正常國家是有問題的。
台灣的國家條件受限於中華民國因素,在國際現實與法理上不盡有完整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急急於取中華民國而代之。挾持中華民國流亡來台的中國國民黨面對台灣民主化形塑的國家條件,明顯具有中國焦慮,已從反共立場背反,逐漸趨附中華人民共和國。
日本的「台灣有事,日本有事」論,既考量日本的國家安全,也兼顧區域安全,招致中國反撲,外交和國防顯出積極敵意。形成前殖民統治國家向台灣伸出友好之手,而以祖國自稱的中國卻成事端之因。
台灣與日本、中國,在歷史與現實的糾葛中呈現前殖民者親台、護台;而以祖國自稱者成為敵意國家的錯亂現象。台灣,因為日本已非殖民國而與日本親善。中國強要據台灣為己有,具有犯意,而成敵國。
二戰後,短暫的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台灣成為中國一部份。但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發展卻達七十多年了,形成不同於共產黨一黨專制的民主化、自由化國家。互以正常國家往來才是中國與台灣相處之道。終結中國國民黨挾持中華民國流亡殖民台灣形成的兩岸敵對歷史,才能開創新時代。
台灣曾由日本殖民五十年,也被中國國民黨反共體制統治半世紀,已進入民主化時代。是讓台灣脫殖民地,脫外來統治體制宰制的時候了。獨立的台灣才能與中國建立真正友好的關係,才能形成台灣無事、日本無事、中國無事的東亞和平願景。中國是大國,要成為好國,須有新的政治視野。
(作者是詩人)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