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又方相關文章

從王姓間諜談代理人

從王姓間諜談代理人

  日昨與一位來自馬拉威的留學生談到兩岸議題,他說自己曾在中國待過一段時間,來到台灣後看到此間的繁榮景象,才意識到兩者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國家,「台灣比中國進步多了。」 令他不解的是,為何這裡自由民主,人民擁有法律與世界第一流醫療系統的保障,「比起在中國生活自在多了」,卻還有不少人想與中國統一?而偏偏有這些主張的人都還住在台灣?他也提到近日輿論熱議的澳洲王姓中共間諜案,想聽聽我的看法。 我很高興有機會讓一位遠在非洲的知識份子多多了解兩岸的局勢,因此回應時也特別審慎。關於王姓間諜,我認為其身分真實性如何猶待斟酌,但中共試圖介入台灣的政治、影響選舉則是「普通常識」,根本毋須懷疑。 理由很簡單,特定媒體經常性表現出「親中」的立場,刻意淡化或甚至迴避諸如香港、維吾爾族等問題,大肆放送中共國慶的消息,對美中貿易摩擦明顯採批美挺中的論調,若說這其中沒有受到中國的左右,大概不會有人相信。 而不少人也已經注意到,台灣南部許多地下電台出現了傾中的聲音,宮廟甚至插上了五星旗,如果不是「有利可圖」,這些人何以甘願如此?而這些「利」從何處來也可想而知。 這位馬拉威學生頷首稱是,並且說在他所處的非洲,也常聽到類似政權被美國或中國(特別是後者)收買的情事,台灣情勢既與中國息息相關,他相信中共不會放棄任何可以干預此間政治發展的機會。 至於為何在台灣有不少人公然支持「統一」?我笑笑回答他,這些人未必是「真心」的,他們其實是在利用兩岸的齟齬從中得利。中共之所以一再於國際上打壓台灣,逼迫各國承認「一個中國」,目的就在把兩岸問題「國內化」,避免各國介入干擾。如果台灣有一撮人支持統一,就表示前述的「國內化」主張有一定的民意基礎,那麼,外人就更無權過問這個屬於「中國內政」的問題了。 對中共而言,倘使在民主制度的台灣,「統一」可以成為選項,使其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獲得台灣所有的一切,何樂不為?因此他自然會提供很多好處給這些高倡統一的人。 「所以如果台灣與中國繼續保持目前的緊張狀態,這些所謂的『統派』就可以獲利更多?」非洲學生問。我對他的敏銳略感驚訝。沒錯,只要這個局勢不變,他們就可以繼續以中共在台代理人的身分吃香喝辣,這也是為何其人一邊高喊統一,另一邊卻又抱著「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不放的原因——只有台灣處在要離不離的狀態,這些「代理人」才有存在的價值。 所以,某種程度而言,他們還很歡迎「台獨」言論與美國對台事務的干預,因為這樣會讓中共投注更多資源拉攏統一派。 非洲學生聽完莞爾一笑,說:「難怪他們會繼續住在台灣,不然就成不了在台代理人了。」接著又補了一句:「當然住台灣比較好呀,有健保,又有言論自由讓他們利用來發財。」說罷我們一起哈哈大笑,但筆者心底卻覺得萬般無奈。
許又方 2019-11-24
撫平裂痕不能只靠賴清德

撫平裂痕不能只靠賴清德

雖然近期多份民調都顯示,蔡英文在明年總統大選的支持率遠遠超過韓國瑜。但這似乎並不表示蔡將順利勝出,毫無隱憂,因為另一則民調指出,有高達近4成民眾表示絕不投小英;另外「鐵票」部分,蔡英文也僅獲不到2成支持率。 這些數字值得蔡陣營戒慎,事實上,她目前的領先來自於韓國瑜言行爭議而導致的個人魅力消退,而非其施政獲得多數民眾認同。換言之,如果國民黨出現任何正向提升其選情的作為(例如「換柱」或朱立倫因素),蔡英文未必能高枕無憂。尤可留意的是,這些「絕不投小英」的選票中,就筆者實際了解,有許多是原來的綠營支持者。如果蔡認為目前民調領先,就不試著努力取得這些親綠選民的諒解,亦非明智之舉。 蔡英文之所以「得罪」部分綠營支持選民,除了之前的改革有操之過急之虞外(例如有人便批評其年金改革有操弄階級鬥爭的嫌疑,手段宛如共產黨),最主要在於初選時與賴清德間的齟齬,特別是賴的支持者咸認黨中央操弄初選制度,對賴清德不公。雖然初選結束後,蔡、賴雙方都表現極佳的風度,特別賴清德第一時間便呼籲支持者力挺蔡連任,似乎努力在彌合初選時所造成的裂痕;但筆者熟識的多位賴營支持者都對蔡英文初選後的態度感到不滿,認為她並沒有積極安撫初選與她對立的綠營選民,因此強調總統大選絕不投蔡。 先前筆者曾撰文認為,即使蔡、賴之爭造成黨內分裂,依民進黨過去傳統,該團結時支持者仍會歸隊,但目前看來,情況未必如我之前所言樂觀,喜樂島聯盟固然是個顯例,即便非急獨之士或被歸入「小綠」(如時代力量)的支持者,也都對蔡英文有程度不同的不滿。 一位曾在民進黨位居要津的朋友就坦言,蔡英文不能只靠賴清德代其宣慰僑胞或邀他當副手便試圖撫平初選裂痕,她應該更積極拜訪同陣營的反對者,否則,朋友說:「連我這個老綠的票也投不下去。」 依此看來,前述的民調數字絕不是只作參考,而是有其一定程度的真確性。蔡陣營顯然不能只注意對手的民調日漸低迷,該如何一點一滴召回曾經忠貞不二的「鐵票」,恐怕也是與攘外等同重要的急務。 許又方/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9-10-20
當中國人很光榮嗎?

當中國人很光榮嗎?

藝人歐陽娜娜因疑遭舉報為「台獨」,因此公開以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向中共輸誠,說自己是中國人,以祖國為榮等……芭拉芭拉的。坦白講,歐陽小姐有權決定自己想當何國人,畢竟台灣是尊重言論自由的地方。不過,令人納悶的是,當中國人究竟有什麼好光榮的? 歐陽娜娜接受央視旗下《中國電影報導》專訪時,重申「讓祖國為我們驕傲」。(翻攝自微博。) 論政治,中國是一個獨裁政權,毫無言論自由可言,也欠缺法治與人權觀念,人民隨時可能因細故而「被消失」。當這種國家的國民很光榮? 論社會,中國社會迄今仍無法完全脫離魯迅在百年前所批判的「吃人」蠻樣,國民「不文明」的離譜行徑時有所聞,這點從中國遊客在全球惡名昭彰的粗蠻形像即見一斑。當這種國民的同胞,很光榮? 論經濟,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國民年均僅八千餘美元,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而貧窮人口超過十億,其中甚至有高達二千萬人以上屬於「絕對貧窮」階級——年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幣。貧富差距如此之大、階級矛盾如此之深,當這種國家的人民,很光榮? 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國民年均僅八千餘美元,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而貧窮人口超過十億,其中甚至有高達二千萬人以上屬於「絕對貧窮」階級——年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幣。(歐新社) 論文化,雖然中共口口聲聲稱中國有偉大的文化傳統,但這個國家從來都只知用文化偽裝政治,以遂行其政治侵略之野心,並非真心在推動文化,此從近來各國亟欲關閉的孔子學院即可窺見。試問,這般以文化為政治工具的國家,成為其子民,很光榮? 中國於世界各國所設孔子學院近年來爭議頻傳。澳洲媒體報導,澳洲情資機構對孔子學院提出質疑,警告學術界孔子學院可能對「學術自由」、「敏感研究」、「知識產權」帶來嚴重威脅。圖為2018第13屆孔子學院會議表演節目,於中國成都。(路透)   的確,中國是在進步,但比起台灣,特別是生活型態,她仍是遠遠落後。筆者認識一位在香港讀書的中生就曾說過,只要有機會離開中國,他永遠不會再回去,因為當中國人實在沒什麼榮譽感可言。歐陽娜娜不以身在自由民主富足的台灣為榮,卻裝腔作勢高喊我愛祖國,在我看來,若非無知,就是別有用心。至於用心何在?恐怕有如司馬昭,路人皆知了。 (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9-03-27
民進黨何懼賴清德

民進黨何懼賴清德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宣布參選總統,震撼政壇,論者認為,賴清德此際登高一呼,如果操作得當,對民進黨、乃至蔡英文而言,未必是壞事。資料照片 許又方/東華大學教授 賴清德宣布參選總統,引發政壇一陣驚駭,有人擔心賴此舉可能會造成民進黨分裂,也有人認為他在2020年綠營勝選機率不高的節骨眼表態,似乎略嫌躁進;當然,樂觀其成的人也不少。私意以為,賴清德此際登高一呼,如果操作得當,對民進黨、乃至蔡英文而言,未必是壞事。 賴清德過去形象一向不壞,雖然施政成績未必人人滿意,政治信念也未必人人信服,但他耿介、有所堅持的性格卻始終如一,例如在立院勇於對嗆黑幫老大羅福助、在台南市堅拒議員配合款陋習、因為議長選舉疑似賄選,堅決不進議會,以及赴上海復旦大學演講公開談論台獨、呼籲特赦陳水扁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在全國選民心中擁有相當高的支持度。 如此堅持自我理念,且具有相當從政資歷的人,理所當然會被視為民進黨內數一數二的強棒,相較於氣勢漸弱的蔡總統,他若出線,對綠營選民的士氣應具提升作用,相對的,也給國民黨較大的壓力。特別是目前藍軍太陽齊出,各個摩拳擦掌,咸認有信心擊敗蔡英文。在這種氛圍下,賴清德加入戰局,多少會擾亂國民黨原本打的算盤,倘若逼得韓國瑜必須亮牌,恐怕更進一步加深藍營內部的矛盾,稍一不慎,反讓民進黨漁翁得利。 對於民進黨內部而言,表面上看,賴清德對決蔡英文,似乎會造成黨內各自支持者的對立,對亟待團結力挽狂瀾的綠營而言並非好事;但換個角度想,民進黨本來就是派系林立、相互競爭的政黨,彼此之間早已習慣劍拔弩張之勢,各自的支持者雖不免偶有齟齬,但一到必須共同對外時,卻多能捐棄成見,相互合作(蘇貞昌與蔡英文就是顯例),這是國民黨遠遠不如的地方。 如果可以秉持這樣的傳統,服膺賴所說的「君子之爭」,那麼他此際角逐黨內初選,雖然同志間彼此叫陣的情況無法避免,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綠營支持者提早感受選舉氛圍,只要輸者誠心支持勝出一方,呼籲選民凝聚向心力,早些備戰,那麼對民進黨選情而言,反而是助力。 目前態勢看來,賴清德絕對比蔡英文在2020年更具有競爭力,他如勝出,也是順理成章;即使最終不敵蔡英文,那麼深綠一方若懂得為大局著想,也只能願賭服輸,摸摸鼻子好好輔選蔡總統,再無理由對她牢騷怨懟;而蔡經過黨內初選洗禮,也有機會把她未來治國理念做更清楚的闡述或修正,樂觀來看,也是好事。 說實在,一向被自己人詬病是「一言堂」的國民黨,已至少有4位浮出檯面想競逐大位,他們都不怕因此而造成黨內分裂了,總是自詡民主多元的民進黨,又有何懼?
許又方 2019-03-20
是什麼助韓國瑜聲名大噪?

是什麼助韓國瑜聲名大噪?

論者指出,在1年以前,韓國瑜仍是個不怎麼被理會的政治邊緣人,沒想到短短半年多,他竟能在台灣政壇掀起一股激烈的「韓流」,跌破一堆政治觀察家的眼鏡。資料照片 許又方/東華大學教授 最近的媒體民調顯示,2020年總統大選支持度,高雄市長韓國瑜幾乎完勝可能的對手柯文哲及蔡英文。而不論他是否會參選,藍營各個重量級人物都無法忽視他,甚至必須設法拉攏他。很難想像,至少在1年以前,韓國瑜仍是個不怎麼被理會的政治邊緣人,沒想到短短半年多,他竟能在台灣政壇掀起一股激烈的「韓流」,跌破一堆政治觀察家的眼鏡。究竟韓憑藉的是什麼? 從政資歷嗎?除了曾經擔任過縣議員及兩屆立委外,他從未位居要津;論外貌與學歷,在政界一堆菁英份子中,也不能算突出;口才是還不錯,但一場與陳其邁的辯論,卻令有識者質疑他恐怕虛華不實。平心而論,僅憑個人主觀條件,韓國瑜都不可能揚起眼前這般激潮,所以當初他才會被國民黨「下放」到人人都說藍軍沒機會的高雄去參選。然而,但他卻辦到了,為什麼? 在筆者看來,除了個人努力外,韓國瑜必須感謝台灣的民主制度,因為這樣公開而平等的制度,才讓他有機會重回政治舞台,甚至成為天王級人物。試想,如果韓身處威權體制,除非「主子」青睞,加上長期不斷的政治鬥爭,否則他恐怕很難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聲名大噪。但民主制度卻提供一個讓大家重新看見他的平台,展現自我,推銷己見,繼而形成風潮。 當然,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他客觀條件的加持,諸如蔡英文政府若干作為引發的民怨;但若非有這樣一個人人有機會自我展示的制度,韓國瑜也將無法乘勢而起。眼光轉向北台灣,當年的柯文哲不也同樣如此?而今年參選市長的吳蕚洋,本也只是個殷實低調的商場經理人,卻因政見會上的一曲高歌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另類明星,甚至幫已退出藝界的歌手重新喚回舞台,某種程度而言,不也是拜民主制度之賜? 我們常聽人說「美國夢」──很多人為了追逐富裕的生活,都會希望到美國尋求機會,一圓夢想。而美國之所以有夢,其實就是建立在民主、自由與法治的基礎上,沒有民主制度,根本不可能有美國夢。如今,所謂的「中國夢」崛起,但它也是拜中共願意「改革開放」,給予人民一定程度的自由才有機會形塑。唯依我陋見,若中共不能真的推行民主法治,永遠不可能締造像美國這樣的民富國強。 至於台灣呢?如果我們認為韓國瑜是成功的,那麼,他就是典型的「台灣夢」代表,原本平凡的「禿子」變直轄市市長,甚至有機會成為總統,如此不凡的際遇,教人如何能不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制度呢?
許又方 2019-02-23
擁抱敵人未必會有好下場

擁抱敵人未必會有好下場

吳寶春曾經以替台灣奪下世界麵包冠軍為榮,如今卻為了上海的生意不惜公開輸誠,結果不僅落得國人奚落,連彼岸之民也不買帳。資料照片 許又方/東華大學教授 曾經被喻為「台灣之光」的吳寶春因被中國網友質疑為「台獨麵包」,只好公開支持「九二共識」,並且聲稱以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這般低聲下氣擁抱中共,真的就可以保證未來在中國的事業一帆風順嗎?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記載一則故事:季布的舅舅丁公在楚漢相爭時擔任項羽的部將,某回在彭城西與漢軍短兵相接,劉邦眼見情勢危殆,向丁公求情放他一馬,結果丁公竟然撤兵。等到劉邦登基為皇,丁公去拜謁他,或許希望謀得一官半職,不料竟遭劉邦問斬,理由是:「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並告誡臣下千萬別學丁公,否則下場類同。 類似丁公般對敵人示好,最後卻落得身隕名裂者,可謂史不絕書,武將、文人皆不可免。像清朝大儒錢謙益,原本是明遺民,並且是東林黨與復社一員,但後來降清,還當了清廷的官員。結果乾隆登基後對這批降清之士甚為反感,尤其厭惡錢氏,不僅將之列入最堪恥辱的《貳臣傳》(即叛國降敵之徒)之首,甚至下令錢謙益的著作「終清之世不得刊刻」。 至於民間軼事也把錢氏傳得簡直渣男一枚,說明亡之際,他的結髮之妻,同時也是明末「秦淮8豔」之一的名妓柳如是原本邀錢一起投湖殉國,結果到了湖邊,錢才一腳剛沾到湖水,便大叫「水好冷」,抽身便放棄殉國之念,甚至阻撓柳如是投湖。一代名士落得臭名遠播,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由此看來,為了某種設想的好處而向敵人靠攏,甚至擁抱,未必會有好下場,可惜很多人都毫無警覺。以台海兩岸為例,不少人主張只要承認一句空洞的政治口號「九二共識」,便可以把貨賣出去、錢賺進來,甫當選高雄市長的韓國瑜不正這麼認為?試問,天下豈有白吃的午餐?過去中共改革開放之初,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咸認有機可圖,於是大舉西進投資,結果呢?養大了中國這頭巨獸,馴令所謂的「中國威脅」與日俱增,弄得大家寢食難安,只好回過頭來用盡心思想防堵它,近幾日鬧得全球鼎沸的「華為」事件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只要向中國示好,她就不會與你為敵嗎?就會無條件地讓你佔盡便宜? 筆者一位國中同學的父親在兩岸開放最初期便至中國卡位,在當地設了一家規模不小的玩具廠,頭幾年的確賺了不少錢,但後來他的技術與行銷手法被當地人學走了,不但用盡各種手段搶他的生意,甚至逼他放棄工廠,完全侵佔他辛苦經營20年的公司,而當地的法律竟然視若無睹。同學的父親最後感慨地說,原本以為中國當他是同胞,但事實證明他們從來未曾放棄與台灣為敵。 類似上述的情事,在台商間傳聞不知凡幾,但一直到今天,多的仍是天真以為向敵人示好就必然有利可圖者,吳寶春不正是顯例?他曾經以替台灣奪下世界麵包冠軍為榮,如今卻為了上海的生意不惜公開輸誠,結果不僅落得國人奚落,連彼岸之民也不買帳,瞬間聲名大跌,一如錢謙益般狼狽不堪。歷史之所以難為殷鑑而必循環重複者,大抵皆因此所致吧?
許又方 2018-12-12
「韓流」其實只是藍軍歸隊

「韓流」其實只是藍軍歸隊

  面對「期中考」性質的地方選舉,民進黨在全台各縣市多出現可能被翻轉的態勢,為何這次民進黨會選得這麼辛苦?資料照片 日前與一位外籍記者朋友閒聊,他問我怎麼看待韓國瑜現象?我提出個人粗淺的看法,認為這應該是政情低迷已久的藍營支持者反彈罷了,當然,力道不容小覷。 選票原本藍綠各半 何以言之?我以身為老高雄人的經驗跟這位朋友說,過去高雄的選票原本就藍綠各半,甚至藍略大於綠。1994年以前固不待言,即便1998年謝長廷與吳敦義對壘,一般認為「錄音帶事件」是導致謝勝選的關鍵,但兩者間輸贏也僅4500票。2002年謝長廷挾連任優勢,對決黃俊英的結果也只小贏2萬5000票。到了2006年,國民黨的黃俊英在選前聲勢看好,觀察家們普遍認為若非爆發「走路工事件」,藍軍應已光復高雄,而陳菊不過比黃多了1000票。  2010年是縣市合併後的「五都大選」,綠營在蔡英文臥薪嘗膽的領導下力圖振作,藍軍則受到馬英九施政滿意度低迷(僅20%左右)的影響,雙方氣勢上互有消長;加上高雄有楊秋興擾動局面,使得陳菊以絕對的優勢大勝。但若從議員選情來看,雖然自1998年起高雄市都由綠營執政,惟市議員得票率卻幾乎都由藍軍勝出。如果換成總統選票,那麼國民黨過去在高雄的得票率也是大佔優勢。  泛藍支持者強反彈 因此,即使將縣市合併前一起納入考量(過去的高雄縣綠稍大於藍),長久以來高雄的藍綠板塊其實是處在分庭抗禮之勢,所謂的「南霸天」局面,不過是近10年的事,而這其中還不可忽略馬英九執政造成藍軍情勢低迷的因素。 換言之,過去幾年,受到馬政府無能形象的拖累,加上蔡英文上台後持續對國民黨黨產、舊威權體制施壓,以及年金改革衝擊軍公教,使得泛藍支持者在情感上陷入空前的低潮,於是趁著此次選舉強力反彈,他們亟需要一個讓大家可以集結心力的政治人物,強勁的氣流於焉將原本只屬國民黨內邊緣人物的韓國瑜沖到最高點,甚至外溢到其他縣市,韓儼然已成藍軍的救星。  異軍之姿激起韓流 然則為何是韓國瑜,而不是他人?首先是地緣關係。過去10年,高雄被認為是綠營的鐵板,如能奪回高雄,才能真正重振藍軍士氣;其次,比起其他重要縣市候選人多半是國民黨內的「老面孔」,沒什麼新鮮感,原本在主政治舞台已漸被遺忘的韓國瑜以異軍之姿投入「艱難選區」,反而顯得別開生面,成功吸引泛藍選民注意。當然,若干網路上喧騰不消的「彼岸因素」、「民進黨掉以輕心」等,也都是激盪出「韓流」不可忽略的因素。 因此,如果最後高雄由藍軍勝出,或者只是小輸,對筆者這個老高雄而言都不會覺得意外,畢竟那本來就是一個藍綠不分軒輊的戰場,此消則彼長,如此而已。  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8-11-16
一位花東旅客的疑問   

一位花東旅客的疑問   

經常往返東部的論者指出,普悠瑪號(圖)造價高昂,但無論在過彎速度及舒適度上皆遠不如較便宜的太魯閣號,不解為何當初台鐵為何會做出此購車的決策。資料照片 許又方/東華大學教授 綜觀政府的許多決策,往往在一開始時便令許多民眾感到困惑;但總是要到出事了,那些當初的疑惑才會被認真討論。這次的普悠瑪列車出軌意外,就是最好的例子。 記得數年前台鐵推出普悠瑪號(即日本車輛製造公司生產的TEMU2000列車,以下簡稱普號)時,筆者與幾位經常往返台北、花蓮的朋友就覺得納悶,為何花了更多錢買的新車,乘坐起來卻比價格較便宜的太魯閣號(即日立公司生產,與日本JR885電車同型之TEMU1000型電聯車,以下簡稱太號)搖晃得厲害?「為什麼不繼續買太號就好?」成了筆者心中一直不解的問號,也是朋友間經常聊到的話題。 如今出了大事,才知道原來立委段宜康在當初就曾質疑普號是「假的傾斜式列車」,它轉彎的橫向壓力值是太號的3倍,也難怪筆者搭乘時,總覺過彎時車輪會有相當明顯的抖動,不似太號般流暢自然;很多怕暈車的朋友也都表示「每搭必暈」,原以為是車身太高所致,這回在鐵道專家的解釋下,也才明白普號使用的是空氣彈簧,輕量化且成本較低,屬於簡易型的傾斜裝置,只能提供列車微幅的傾斜。這也是為何普號過彎時車速不及太號的原因。 果如上述,為何當初台鐵寧捨較便宜的太號,而選擇行駛舒適度較差、價格又較貴的普號?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生產太號的日立公司無法在台鐵希望的年限內交車,所以才更換廠商。這種說法可以接受,但為何台鐵的採購標準可以將橫向壓力值放寬到0.8公尺,而非固守原來太號0.3公尺的標準?而且,全世界生產傾斜式列車的國家所在多有,英國、義大利、加拿大、德國、瑞士都有符合台鐵橫向壓力值的列車,為何一定要購買普悠瑪?若不是這回出了嚴重意外,升斗小民恐怕對這些疑問都無法有較清楚的理解。 很多事,若僅憑一般常識判斷,有時反而更顯效率,也可以把問題減到最小。但怪的是,我們的政府卻常常要將決策做得高深莫測,讓大家摸不著頭緒。看來主其事者不但要追究這次悲劇發生的過失原因,恐怕也得好好向民眾們解釋,為何當初要購買普悠瑪號了。否則,如何能平息那些不幸往生者家屬們的悲憤?
許又方 2018-10-25
面惡心虛的霸權真貌

面惡心虛的霸權真貌

台灣實施民主制度,尊重人權、言論絕對自由的社會型態符合國際主流價值觀,適足以破除「民主不適用於華人社會」的謬見,這對中共政權而言,無疑是一大威脅。
許又方 2018-08-25
台大管不了自己?

台大管不了自己?

  教育部決定「拔管」,引發部分台大師生的強烈不滿,除了當事人管爺決定訴諸法律外,校方也聲稱要提出訴願,學生更準備發起街頭示威,而其理據都是為了維護「大學自主」的尊嚴。陋見以為,台灣既是個自由國度,任何人都有權為其立場與見解發聲,台大挺管師生的舉動應予尊重;但話說回來,除了為自身權益抗爭外,台大似乎更應思考如何勇敢面對外界的諸多質疑,否則恐怕永遠難杜悠悠眾口。 回顧整起台大校長遴選案,教育部一開始並未干預遴選程序,而是在多位台大師生提出檢舉後,才著手介入調查。換言之,挑起管案爭議的,是台大內部自身,並非教育部橫加干涉。而面對這些由師生自己提出的質疑,台大校務會議竟不願正面回應,而是利用議事程序的技巧予以擱置,這不免令外界覺得不夠坦蕩磊落,自損尊嚴。 其次,最為人所詬病的是,何以管中閔曾任台灣大哥大獨董,遴選委員會中台哥大副董事長蔡明興竟也赫然在列?姑先不論其中是否有違利益迴避之具體情事,僅就外界觀感來看,這樣的安排絕對是極不適當的,畢竟它太容易引發「遐想」,台大豈能僅一再以未違反程序原則為由意圖搪塞? 當台大部分師生挺身而出、宣稱要為管案爭取尊嚴時,似應先自我省思,何以其內部與外界會對整個遴選案有那麼多疑惑?而代表校園最高民主象徵的校務會議,竟如此刻意漠視這些疑惑?這般輕率的作為,並不會因為高舉看似神聖的「大學自治」標語,便能消除公眾疑慮,為自身贏回尊嚴。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8-05-04
我不反年改 因國家待我不薄

我不反年改 因國家待我不薄

   行政院日前通過軍人年改方案,相關議論仍未平息。資料照片 許又方/東華大學教授 日昨與一位軍職退休的朋友餐敘,聊及軍公教年金改革,我們一致認為蔡政府的手法略顯急躁與粗糙,可能對教育及募兵產生負面的影響,同時也認為此舉似乎有違誠信原則,畢竟當年選擇入這門行業,就是因為政府提供了不錯的退休待遇,但它卻不分世代、無論階級,說改就改。 但我問他為何不挺身去抗議?他也反問我同樣的問題,兩人相視一笑後,朋友用頗為誠懇的語調說:「其實國家待我不薄了。」他因為家貧,所以才在國中畢業後選擇讀軍校,後來又努力考上中正理工學院,這段求學期間,不僅學費全免,還有零用金可拿;入伍後,家人也因他的身分而得到許多福利,家境因此改善不少;不到五十就退伍,每個月還有五萬元的退休金可領……。「坦白講,若不是從軍、受政府栽培,人生恐怕是另一回事。改革以後,錢少了點,但也夠用了。」朋友語重心長地說。 的確,同樣一件事,不同際遇、心態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就筆者「個人」而言,因為讀的是國立大學,學費相對便宜;後來念研究所、博士班,適逢教育部鼓勵學生留在國內深造,因此不僅不用繳學雜費,每個月還有獎助學金可拿。跟朋友一樣,「國家待我實在不薄」,所以面對年金改革,也不知道該再去爭什麼。 有人說,軍人職業特殊,所以退休福利應該更好一點,這點筆者不反對。但話說回來,任何行業都有極辛苦認真,值得「多給一點」的人;相對的,也有極懶散摸魚,應該「多扣一點」之輩。筆者一位學弟,初到大學教書,每個月薪水只有六萬多,但他宵旰勤勞,教學認真、研究踏實,更把學生當子女般照顧,每天在學校工作十四小時是司空見慣之事,不僅因此耽誤了家庭生活,甚至影響身體健康,最後年紀輕輕就因肝癌過世,享年僅36歲。像這樣工作勤奮的大學同事比比皆是,值不值得更好的退休待遇呢?但政策不可能因個人而有不同的規準,只好取一個平衡值,至於合不合理,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不過,話雖如此,筆者也希望主事者能理解軍公教的擔憂:政府這般「說改就改」的作法,不久的將來會否又再來一次?畢竟年金破產的問題並未解決,只是延後而已。十年、二十年過後,會不會再調降一次退休所得替代率?這恐怕是無可迴避的誠信問題了。
許又方 2018-04-16
重新思考大學校長的條件

重新思考大學校長的條件

  台大校長遴選「歹戲拖棚」,業已淪為台灣高教史上的一大笑話,遴選辦法不夠周延是主要癥結,特別是其中所羅列的被推薦人條件根本毫無具體的客觀標準可言,以致讓外界各憑解讀爭執不休。 且讓我們先看看「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第十三項所述,被推薦為校長人選者應具備的條件:「具高尚品德及學術成就」、「具教育理念及行政能力」、「處事公正並超越黨派利益」,表面上看起來陳義甚高,很具理想性;但深入去看,其實這些條件都十分模稜兩可。請問怎樣才是「具高尚品德」與「學術成就」?被對岸大學列為講座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卻可能違法而未申請及報備)、捲入學術倫理疑雲算不算?身在學院卻擔任營利事業的獨董,有沒有可能「處事公正」且「超越黨派利益」?或者,對其本應純然無瑕的「高尚品德」及「教育理念」產生干擾?這些問題都可以被質疑,當然也可以受到辯護,因為遴選辦法根本籠統馬虎,完全無法據以分辨、乃至審核受推薦人的學術涵養與品格道德!也難怪即便「挺管派」認為遴選程序「合法」,但有人卻緊咬行事爭議,質疑「管爺」到底夠不夠「高尚品德」擔任台大校長。 不過,話說回來,遴選辦法也許模稜兩可,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事人心底應該自己有個譜;而即便自認俯仰無愧,若念及孔老夫子曾經說過的話:「可以取,可以不取,取,傷廉」云云,那麼凡事只要在可與不可之間,就表示其已失去絕對的正當性。一如國務機要費或首長特支費該不該用在購買私人用品般,或許可以搬出什麼大水庫理論或是等同於薪資之類的說詞來使其「不違法」,但並不表示在道德上全無瑕疵,所以也就無法再振振有詞地自詡清廉。套句老話:「水至清無魚」,如果沒有辦法做到,那麼離所謂的「具高尚品德」便仍有數步或甚至數哩之遙,所以才會衍生出這麼多爭端。 或許,台大不如刪去這個現代很多人都做不到的道德條件,免得未來類似的鬧劇再度發生。只是,當大學校長不再重視高尚品德時,這個社會會變得如何呢?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8-04-07
貪小便宜吃大虧

貪小便宜吃大虧

中國祭出「惠台三十一項措施」,引發國內輿論熱議。很多人擔憂這將加速本土人才外流及產業「登陸」;也有學者警告,這種手段其實宛如只提供「醬油」,但要你自己帶「雞」去煮,而且煮熟了也只能在當地吃,根本不可能帶回台灣。在此筆者僅提供一個實例,讓心動於中共「蜜糖」的青年與業者在行動前好好考慮一番。 筆者有位朋友,多年前結束台灣的工廠,遠赴中國投資,就是受到許多優惠條件的吸引,諸如土地、營業稅及相關建廠申辦程序等,都得到當地政府相當慷慨的禮遇。一開始幾年,他的公司運作順利,的確賺了些錢,也因此擴大規模,招募更多員工。沒想到等他擴了廠,資金投入更多後,彼間官員對他的刁難逐漸加重,一下子說他環保沒有做好,一下子又說安檢不合格,甚至每隔一小段時間就去對他的公司做勞動檢查,弄得他疲於奔命,幾乎要放棄在中國的事業。 這種「前恭而後倨」的態度,分明就是中共慣用的請君入甕的伎倆,等你根基扎下了、走不掉了,就開始把你原先獲得的好處、甚至是老本一點一滴挖走。別忘了,中國是一個「人治」社會,法律可以隨時因人而有不同的標準,根本毫無保障可言。憲法都可以因為某人的意志而任意修改了,一般百姓的身家財產,又豈能保證永久不受干擾?一如筆者朋友般,一開始給你小惠,嚐點甜頭,但誰能包你未來平靜無波、一帆風順?等你驚覺上當時,恐怕一切為時已晚矣!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8-03-11
陳喬恩們 康凱們

陳喬恩們 康凱們

  演藝工會理事長康凱為陳喬恩酒駕開脫,說她若不闖紅燈就不會被查到;說啤酒只是飲料,藝人常喝;又說酒測值○.六七不算什麼,要看個人耐受能力…等等,招來不少網友譏誚。但仔細分析康凱的話,卻不難發現他所說的正反映了台灣多數酒駕者的心態:認為喝點酒沒什麼,只要意識清楚,當然可以開車,因此只要不出交通意外、遭到警察取締,就不會有事。這樣似是而非的想法,其實也是為何酒駕一再發生的原因。所以,相關單位應該出面駁斥,不能只是當笑話看。 的確,喝點酒沒什麼,甚至喝到爛醉,酒測值破一.○也不稀奇,問題就在「喝酒」與「酒後開車」是兩回事,否則世界各國也不會競相訂定嚴格的酒測標準與酒駕處罰了。以盛產葡萄酒的法國為例,他們將喝紅酒視為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餐館中,連青少年都可以暢飲葡萄酒;但這並不表示你大喝特喝完還可以開車上路。在法國,如果以陳喬恩的酒測值,她將面臨五千歐元(約十八萬台幣)以上的處罰,並可能入獄兩年,演藝生涯從此再見。換言之,法國人或許生性浪漫、不把喝酒當一回事,但絕對非常在乎酒後駕車。 世界各國之所以要制訂酒測標準,除了讓執法有所依據外,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早已有顛撲不破的科學研究證實,喝酒會造成控制與反應能力降低,嚴重影響駕駛安全,因此設下規範以防杜酒駕。立法的邏輯很清楚,不管個人對酒精耐受度如何,只要喝酒,駕車出意外的機率就會高出許多,因此必須防患於未然。這個道理很簡單,豈能容許任何例外?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8-01-06
吃虧反而佔便宜

吃虧反而佔便宜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日昨針對趙少康入主中廣案召開公聽會,會中有委員質疑:國民黨行管會主委邱大展明言當年中廣議定轉讓價是五十七億,趙何以只花十億便取得中廣股權?尤有甚者,趙最初只付了一億元訂金,餘款分五年支付,等於用一億便掌握了中廣經營權。結果趙少康的回答竟是:現在中廣股權僅值廿八億,如果當初用五十七億買,「不就虧死了?」聽來實在令人傻眼至極。 趙的說法就好比某部新車售價是一百萬,某人卻只願花二萬買,理由是「十年後車子會貶值,用一百萬買不就虧死了」。這種說法其實正自暴這檔交易問題重重,中間恐有不可告人之事。趙少康莫非有通天眼,如何預知中廣股價會下跌,所以不必拿出五十七億便可買到?何以當時「賣方」卻如此大方,放著四十七億的價差完全不追究?這是否表示其實中廣仍在國民黨的控制之下,趙的經營者身分只是個幌子?這些問題恐怕都有待黨產會仔細抽絲剝繭,將真相公諸於世。 此外,筆者也不免好奇,趙為何不說,他當年只用十億購得,如今中廣仍值廿八億,實在是賺到了?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7-12-23
北大台生投共 別只當笑話看

北大台生投共 別只當笑話看

就讀北京大學的台生王裕慶(圖)及張立齊在十九大後先後表態極有意願加入共產黨或已申請入黨多年,學者認為恐非巧合,而是暗藏嚴峻的政治挑戰,考驗台灣的民主與自由。翻攝《觀察者》 許又方/東華大學教授 繼矢言要加入共產黨,「做祖國偉大復興的參與者」的北京大學台籍生王裕慶後,又一位北大台生張立齊公開表態,說自己已申請「入黨」多年,並且指控台灣「言論不自由,思想被壟斷」,且政治不包容又排除異己,民主淪為少數人把持操縱的工具。筆者認為接二連三的「投共」新聞出現在此間,頗為耐人尋味。 聽在多數台灣人耳中,張生的發言當然是「笑話」,因為若如他所言,台灣不民主且沒言論自由,那麼當年他看中國共產黨相關書籍時,就不只是被「排擠」那麼簡單,而是像過去戒嚴時期的文字獄般,早淪為階下之囚了。更何況,他投共、抨擊台灣民主的論調可以被大剌剌刊在台灣的媒體上,供全民點閱,不就已明確顯示台灣高度的言論自由?試問,哪一個威權政體容得下異議分子公然的批評? 然而,筆者比較好奇的是,為何盧麗安擔任中共十九大黨代表的新聞曝光後,接二連三便有台籍學生跟著向共產黨輸誠,歌頌「祖國」、吹捧黨的領導人,同時回過頭來譏誚生他養他的土地?而且都是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的高材生?都經由特定的傳媒在台灣披露?這是個人因素,偶然的巧合,還是有某種特定的力量在推動? 如果是後者,那麼似乎顯示中共的統戰技倆正在改弦易轍,鎖定台灣年輕族群。其所以如此的理由極易理解,即為了影響台灣的「天然獨」──那些在解嚴以後出生、長大、以台灣為國家認同的青年世代。近幾年來,台灣的就業環境並不理想,很多年輕人頂著高學歷卻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低薪尤其令他們喪氣。這點剛好成為中共統戰著力之眼,開放工作機會,一方面挖角台灣新生代人才為其經濟發展效力,一方面則趁機進行政治意識大洗腦。 不久前習近平才祭出給予台灣青年創業、讀書、生活的「國民待遇」,究其實質,也不外乎是想拉攏台灣的「天然獨」族群。千萬別以為這對台灣的青年世代沒有吸引力,事實上近來已有很多台灣高中生放棄學測,選擇赴中國讀大學,他們的想法普遍是:越早與中國接觸,未來愈有機會留在中國發展。 所以,當這些北大台生借著某種特定管道對中共輸誠、並轉由向台灣發聲時,千萬別只當它是笑話,裏面可是暗藏嚴峻的政治挑戰在考驗著台灣的未來──當然包括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與自由。
許又方 2017-11-04
盧麗安、王裕慶與王應傑

盧麗安、王裕慶與王應傑

數日前,「風傳媒」刊出一篇謬論,大意謂如果盧麗安入籍中國就是「賣台」,那麼那些移民美、日、歐洲等國的台灣人不也是「台奸」?請恕筆者直言,這種比喻就像台灣俗話所說的:「卵葩比雞腿。」根本不倫不類,因為爭議點並不在盧麗安選擇當哪國人,而是她幫著鎮日處心積慮想併吞台灣的中國打「統戰」,這與單純只是移民轉籍者,豈可同日而語? 同樣的道理,近日在媒體上大放厥詞、準備加入共產黨「做祖國偉大復興的參與者」的王裕慶,只要他不為虎作倀,幫著中共搞統戰,企圖分化台灣,那麼在民主制度下,他愛當中國人、共產黨員,誰也無權置喙。 用這種標準看不久前惹出「賤民說」的東森房屋董座王應傑,也即可一目瞭然。他當然有權利說中國多進步(至於什麼才叫進步則見仁見智)、說自己「商人無祖國」;問題在於他不應該回過頭來批評台灣人是「賤民」。這種行為就好比某女嫁給暴發戶,不僅不知感恩拉拔她成長的原生家庭,反而嚐到有錢的滋味後回身咒罵自己的爹娘兄弟低賤、不入流般,請問這樣的嘴臉有誰能接受?相信王氏的話即使在對岸人聽來,也感刺耳搖頭吧? 因此,所謂的「台奸」,不在其人是否入籍中國或其它國家,而在於他的言行是否傷害、甚至危及台灣的尊嚴與國家安全。有些人身在台灣,卻一天到晚歌頌中國,拿著五星旗招搖過市,自甘奴顏婢膝充當中共的統戰工具,這種人雖然沒有入籍中國,但其行為屬「賣台」無誤。你可以主張「統一」,這是言論自由;但所謂的「統一」是指雙方在對等且不受任何脅迫的自主狀態下願意合為一體,若是協助任何一方用非民主手段企圖併吞另一方,那就屬賣國的行徑,自然人人得而誅之了。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7-11-01
誰贏? 誰難看?

誰贏? 誰難看?

反年改團體在世大運開幕時鬧場,動機很明顯,表達訴求之外兼給政府「難看」,讓台灣丟臉丟到國際去。表面看來,反年改團體的訴求似乎達到了,但事實上呢?至少從國內輿論及朝野第一時間幾乎同聲譴責的反應,以及各國參賽隊伍對世大運開幕表演的讚美來看,很顯然地,反年改的鬧場並沒有讓政府難堪,反而是讓自己難看了! 筆者也是公教人員,原本對反年改的訴求尚有幾分同情,但經此一事,筆者與絕大多數鄉民一樣,均認為反年改者已失去民心,徹底「玩完了」。 此外,筆者也認為反年改團體大大地為台灣民主做了宣傳。對全球的民主國家而言,在重要活動或場合抗議是司空見慣之事,因此導致的脫序行為也時有所聞,熟悉民主制度的人並不會為此感到意外,媒體也披露有中國網友「羨慕」台灣人竟可以如此自由地表達訴求。看來反年改的鬧場非但沒有讓台灣難看,反而將我們允許言論自由的民主形象(雖說反年改表達言論的手段並非成熟的民主)向世界宣傳出去。相信來台灣參賽的選手及採訪媒體、觀眾們大概都因此弄清楚了一件事,台灣真的不是什麼Chinese Taipei(中國的台北),因為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是不可能發生這種事的!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7-08-21
一例一休不好嗎?──大腦放空,創意更多

一例一休不好嗎?──大腦放空,創意更多

一例一休上路後引發企業界一片譁然,業主咸認此舉將造成勞動成本增加,或者降低了勞動效能;勞工們也未必完全領情,有人認為這使得他們工時減少,收入也變少;尤有甚者,不少無良商家以此為由,紛紛調漲商品售價,遂使得這項原本立意良善的法案受到不少的批評。但是,從大腦科學研究的成果來看,多休息反而更有助於提昇競爭力。 長久以來,我們總被灌輸辛勤工作才是成功、乃至促進經濟繁榮的基石,並認為台灣之所以能締造經濟奇蹟,正是前人用血汗換來的。這種說法不能說不對,但卻有許多值得省思之處,除了它只適用於勞力密集的傳統農工社會生產方式、卻不符合當代高創意競爭的局勢外,最重要的是它極易讓人忽略身心的健康,社會因此必須為此付出更多的代價,說得白一點,一般人辛苦工作卻賠上健康,最終賺的錢恐怕還不夠拿來治病。 辛苦工作一定能增加勞動效能,反之,多休息放假卻會減損工作績效嗎?這樣的觀念恐怕必須修正了。美國神經科學家安德魯‧斯馬特(Andrew Smart)便引據最新的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大大顛覆了上述的傳統看法。他在近作《閒散的藝術與科學》(The Art and Science of Doing Nothing)中指出,科學家最近發現大腦的「靜息狀態網絡」(預設模式網絡)在我們放空無所事事時反而活性增加,大腦會因此變得更為強健且運作順暢。科學家透過功能性磁共振造影技術所得到的結果證實,當我們處在充分休息狀態時,包括專司高階認知功能──例如推理、短期記憶、情緒控制及活動策畫的「前額葉皮質」,以及負責創造長期記憶的「海馬回」,與其它新大腦皮質之間,就會獲致高功能性的動態連結,這意味著我們的身心不僅更為健康,而且大腦的活力更形旺盛,也就會產生更非凡的高端創意! 《閒散的藝術》原文版書封(圖片來源:amazon) 沒錯,辛勤工作也許可以增加若干收入,改善基本生活所需,但「創意」才是決定人類社會進步一日千里的關鍵──如果我們暫時不論這些「進步」的必要性的話。在這個機器幾乎已可以取代大部份傳統勞力的時代,一個國家的產業若要提昇其競爭力,最需要的絕非「創意」莫屬。過去人們總以為「腦筋不用會生鏽」,認定無所事事的人「腦袋空空」,每天腦筋不斷運轉的人才能產生聰明的想法,但這些成見都在司馬特的著作中一一被腦神經科學推翻。大腦不僅不會因我們意識的放鬆而停止工作,反而其預設模式網絡會更活躍;相對的,過於刻意操勞它,將降低其神經元連結的活性。同時,如果企業過度要求「標準化」,強迫員工在某種規範之下思考、操作,反而將造成如同大腦神經放電異常「同步」而誘發癲癎般,使得企業的創新能力大幅減弱。因此,適度且充分地讓員工休息,允許他們的大腦節律自由波動,不僅有助於強化其業已吸收的事物,並且能增進其創造新發想的能力。 充分休息活化大腦能力,相對的,過度操勞絕對是大腦健康的威脅。而當大腦出現病癥時,不但危及個人健康,也可能帶來可怕的犯罪。法律專家亞當‧班福拉多(Adam Benforado)與神經科學家大衛‧伊格門(David Eagleman)都不約而同在他們的新著《不平等的審判》(Unfair: The New Science of Criminal Injustice)及《大腦解密手冊》(The Brain: The Story of You)中引用案例說明大腦受損如何誘發嚴重暴力犯罪,例如 1966年8月1日發生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造成13死33傷的槍擊事件,主嫌惠特曼(Charles Whitman)在遺囑中希望他死後大腦能被解剖,因為他自覺「腦子怪怪的」,事後證實,他腦內長了一顆五分美元大小的腫瘤,壓迫到杏仁核,而杏仁核正與恐懼及攻擊行為有關。 因此,擁有健康且具活力的大腦,不僅攸關經濟的競爭力,同時也與社會安全息息相關。既然如此,我們應該鼓勵廣大的勞工們多休息放空才是,而非用盡各種道德或金錢的理由誘迫他們過勞工作。長遠看來,其實「一例一休」,甚至落實「週休二日」,絕對是維繫我們國家競爭力永續存在的基礎。
許又方 2017-04-14
還沒開賽就輸人一截

還沒開賽就輸人一截

  台灣在本屆世界棒球經典賽三戰全墨,下屆賽事必須從資格賽打起。這對一支世界排名第四的傳統勁旅而言,的確是相當難堪的事,因此網路上批評聲浪此起彼落,總教練郭泰源成了球迷攻詰最烈的頭號戰犯。平心而論,我們的棒球的確有很多值得改進的缺點,特別是不論學日本或學美國,都沒有認真學到位,又無法打出自己風格的問題,應該認真檢討;但話說回來,本次參賽,旅外球員徵召不易,加上桃猿隊抵制不讓球員參加,導致整體陣容不夠完整,相較於其他各國都有大聯盟等級球星助陣,要贏球談何容易。 台灣這次參賽的球隊體質本來就不夠好,特別是投手早就被各國評為偏弱等級(這一點從三戰共掉了三十二分可以看出),除非教練會變魔術,否則實在很難在這種高等級的賽事中有任何驚奇的表現。試想,如果王建民、陳偉殷、廖任磊、曾仁和、胡智為及王維中等強投入列,王柏融、林泓育及王俊秀等強打也能參加,結果可能就完全不同。因此,陋見以為把責任全推給郭泰源,並不公允。或許郭總在某些調度上確有可以討論的空間,但所謂的「調度」往往具有「後設性」,端視結果如何而定,成功了就是「神調度」,失敗了,自然就被罵到臭頭了。 台灣代表隊有十足的贏球欲望,這點從場上球員的拚勁可以完全看出。輸球是該檢討,但不是把責任推給某一人,而是應認真省思為何技不如人,為何球員徵召不易,然後一一設法改進。一味只如「燒女巫」般找個替死鬼謾罵一通,並不會讓台灣的棒球進步。 (作者為東華大學教授)
許又方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