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王宏育)
王宏育相關文章
醫護心聲 請給我們掌聲和鼓勵!
防疫成功不成功,是一個科學和醫學的問題,可惜的是台灣往往從政治的觀點來解讀,讓第一線盡心盡力的醫護人員驚訝、失望、甚至寒心。 領先世界醫療的美國,新冠肺炎迄今已死亡一百○七萬人,美國人口數是台灣十五倍,換算下來台灣「應該」有七萬人。實際情況台灣目前確診人數約八百萬,加上黑數,可能有將近一半人口確診,但死亡人數還不到一萬四千人。相較於各國,台灣防疫成績絕對是前段班,甚至可謂楷模。 台灣是島國,首先是成功封鎖邊境,決戰於千里之外,慢慢地等到疫苗、等到絕大多數的人都打了疫苗,也備妥抗病毒藥物。之後,因Omicron傳染力超強,R0值高,台灣才有大規模的疫情流行。幸好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統一事權,大小醫院、診所竭盡所能,各類醫事人員堅守崗位,死亡率相較各國少之又少。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醫院和診所分工。醫院照顧重症病人,診所負責「輕症居家照護」。因為在疫情的最高峰,醫院的負荷繃到極限,如果還有輕症的病人到醫院急診求助,極可能醫療崩壞,所幸四月八日台灣就籌劃輕症病人都到診所判陽、開藥、照護,也規定診所醫師、護理師每天必須電話或LINE視訊關懷,若病人呼吸不順馬上連絡各區衛生所給予血氧機監測,萬一情況惡化,會指導病人到合適的醫院檢查。絕大部分的新冠罹患者都非常感動,台灣的醫療能夠做到這個程度,每天有醫師打電話來關懷,噓寒問暖,當然病情就好了一大半。 比較國外的病人,剛開始疫情嚴重,醫療崩壞,到醫院求助無門,死亡率高,清零封鎖地區缺乏食物,更失去自由人權,對比之下,台灣實在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樂土。 醫療是非常專業的,可以批評,可以檢討,大家團結改進。但是似乎不應該因政治立場不同,出現「謀財害命」等情緒化的指責。站在基層診所和理事長的立場,我必須要說「輕症居家照護」是一個良好的制度和政策,讓台灣度過這次疫情高峰危機的關鍵。大家無怨無悔的辛苦付出,應該要給予掌聲和鼓勵。 (作者為開業醫師,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
王宏育
2022-11-14
年前努力清零 年後共存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超過兩年,目前席捲全球的Omicron傳染力超強,但致病力低,讓大家對於與病毒共存有了一線希望。簡單的說,這個病毒對於打過完整疫苗的民眾,並沒有大的威脅,就只造成類似感冒,頂多流感的症狀與傷害。但是對於六十五歲以上沒有施打疫苗的老年人,就有比較高的機會重症死亡,八十歲以上未施打疫苗的致死率可能高達20%。對於十二歲以下不能施打疫苗的兒童,除非免疫力很差(嚴重的氣喘、癲癇),或是在服用免疫抑制劑(如蛋白尿腎炎服用類固醇),威脅也不大。 也就是說,萬一台灣像美國、英國一樣的大規模社區傳播,「類似感冒症狀的人很多,需要吃藥休息。住院的人沒有增加,不會造成醫療系統的鉅大負荷與崩潰,大家還可以過著比較正常的生活,經濟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就怕這一些無症狀或輕症趴趴走的年輕人,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家中沒有施打疫苗的長者,或是免疫差的兒童。尤其農曆過年全家團圓,加上醫院多只留急診人力,診所休診四至六天,是台灣醫療最脆弱的期間。如果Omicron輕症病人遽增,大家著急慌張,遍尋醫療機構而不可得,將會是一場大災難。 台灣防疫一向表現良好,終於還是擋不住Omicron這個傳染力超強的刁鑽病毒,南北都有社區傳播,方興未艾。鑑於國外數據,理論上台灣不需要為此「升三級」犧牲經濟,所以過年前力求清零,並致力提升年老族群的疫苗施打率,並未雨綢繆規劃大型「簡單住院」設施。過年後,抗病毒藥物進口,就可以慢慢朝著與病毒共存的方向前進了! (作者為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
王宏育
2022-01-24
防治武漢肺炎的關鍵時刻
這幾天留學生紛紛返國,數以萬計,甚至有公衛專家估計其中可能有五百位感染者,問題是我們現在的防疫系統能夠加以偵測隔離嗎?(資料照) 王宏育/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 經過了非常辛苦但成績優異的圍堵,二個月後台灣武漢肺炎確診病例還是破百,預期新病例將以每日兩位數成長。圖為桃園市日前防疫演練。(資料照) 經過了非常辛苦但成績優異的圍堵,二個月後台灣武漢肺炎確診病例還是破百,預期新病例將以每日兩位數成長。雪上加霜的是,這幾天留學生紛紛返國,數以萬計,甚至有公衛專家估計其中可能有五百位感染者,問題是我們現在的防疫系統能夠加以偵測隔離嗎? 根據國內自己的資料,台灣前一百例的統計,有八成武漢肺炎病人會咳嗽,三分之二會發燒,但也有可能在疾病後期才發燒。詳細的交叉比對,得知如果十四天後,旅遊史不再重要,感染源找不出來的確診病例越來越多時,武漢肺炎輕症和感冒,臨床上並不容易區分,如果沒有依靠大量試劑檢驗,將難以追蹤隔離,輕症者渾然不知(何況還有無症狀者),再傳染給更多的人,重症者多到醫院無法負荷,醫療體系勢必崩潰,這就是義大利、西班牙一敗塗地的主要原因。 知識就是力量,為了防止疫情的蔓延,除了擴大採檢範圍,最重要的是要教育所有國人,尤其是從國外返國者,曾接觸出國搭機者,只要一有感冒症狀,就必須「自動自發」做初步的自我隔離,戴緊外科口罩,儘快找家庭醫師就醫,認真服藥,留在家裡不要趴趴走,和家人朋友保持起碼的社交距離,獨自用餐,定期消毒,最重要的是常洗手,只要辛苦孤獨十四天沒有惡化,就不是確診病例,減少一個可能傳染源,幫台灣多保持一份戰力。 就像長跑或長途單車比賽一樣,如果前面跑得太快,後面力氣用盡,成績一定不會太好。武漢肺炎疫情難以預料何時結束;所幸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經更改「過度防疫」策略,輕症疑似個案不需住院隔離二採,可以紓解許多醫療負擔。重症病房的醫療人員是國家珍貴的資產,不宜長期過度操勞,必須適度的休假喘息,保持體力,才能夠應付持久將來可能更繁重的醫療負荷。各醫院千萬不要擔心漏網之魚,有滴水不漏的莫大壓力,而影響了我們持久戰力的能量。 此波武漢肺炎第二個重災戶是韓國,就是起因一場兩千人的宗教聚會,演變成好幾千人的大災難。三月中旬馬來西亞一場萬人的宗教活動,也讓確診個案由兩位數一下子直奔四位數,隨即封國。不禁令人捏了一把冷汗,還好我們的大甲媽祖繞境取消,否則百萬人九天八夜的世界級大型宗教活動,想必對疫情傳播影響更大。所以台灣一定要記取教訓,嚴格規定在武漢肺炎疫情未解除前,禁止所有的中大型聚會,千萬別拿國家的安危冒險。 雖然韓國處理第一波武漢肺炎疫情得宜,重症比例低,死亡率低,令人刮目相看。不幸的是,最近又發生長照機構的群聚感染,前途未卜。這就給我們很大的警示,台灣一定要未雨綢繆,配置更多資源在全國所有長照機構、安養中心,這些都是抵抗力差、容易被傳染、罹病後住院期長、死亡率高的族群。一定要撥給特別經費和專業人力進駐指導,超前部署這一塊。 前日李卓倫教授很謙虛的提出一個自稱不成熟的方案:萬一台灣疫情爆發,醫院的人力一定不夠。既然多數是輕症,診所即可承擔、分擔許多工作。理應超前規劃「病人、診所」分流,約四分之一(自願)的診所給予特別津貼、足夠的防疫裝備,並經過特定課程專業訓練,專門看咳嗽、發燒,可能是武漢肺炎的病人;另外四分之三的診所專門看沒有感冒症狀,單純高血壓、糖尿病、腸胃炎、皮膚病的病人,病人和診所大致分流,除了避免醫院過度負荷,還能降低武漢肺炎輕症病人在診所間互相傳染,診所全部淪陷,釀成醫療崩壞的可能。 我們正在寫歷史,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各國積極或消極防治、後果…各自表述。非常感謝陳時中部長帶領的優秀團隊,讓台灣有這兩個月寶貴的緩衝時間,可以學習和準備。觀察各國的表現,好的政策參考,缺失足以警惕。讓我們從外科口罩、隔離衣、採檢方向、負壓隔離病房、機場檢疫、防疫計程車、衛教國民……,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如果全台灣的有識之士都能夠提出良善建議,集思廣益,採取滾動式的管理,隨時修正我們的戰略、戰術,相信台灣一定可以渡過此次難關。
王宏育
2020-03-23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