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艾德相關文章

湯德章紀錄片募資進行中

湯德章紀錄片募資進行中

他用台語喊出:「我身上流有大和魂之血!」接著,在那三發子彈穿過他身體之前,他用日語仰頭高喊:「台灣人,萬歲!」這是台日混血的湯德章,於1947年3月13日就義前留下最後的話,一段台語一段日語,七十多年來,我們始終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是用台語說他有大和魂,卻又用日語說台灣人萬歲? 曾執導《灣生回家》的黃銘正導演,可能是最適合拍湯德章 / 坂井德章紀錄片的導演了吧?在混亂的認同中尋訪最幽微的情感,展現出文字歷史無法表達的畫面,這一直都是他最擅長的事。 湯德章紀錄片的募資目前還在進行中,希望大家支持,回饋品除了上映後的電影票跟相關文創商品外,還有莉莉水果店的果汁!莉莉水果店!!! 募資網址: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in-search-of-thng-tek-chiong ZECZEC.COM 嘖嘖 |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電影宣傳發行集資計畫|尋找台南銅像之謎,發現生活與歷史的重疊軌跡 嘖嘖 |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電影宣傳發行集資計畫|尋找台南銅像之謎,發現生活與歷史的重疊軌跡  
林艾德 2024-01-29
柯粉終會醒,最壞的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柯文哲

柯粉終會醒,最壞的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柯文哲

2020年的總統大選時,韓國瑜堅稱他的對手媒體資源豐沛,自己處處受到打壓,於是他要求支持者接到民調電話時改稱支持蔡英文。從此,韓粉們不再相信那些預示著韓國瑜即將慘敗的數據,他們說蔡英文的民調是靠韓家軍撐起來的,他們選擇相信選前大爆滿的造勢,相信同溫層內的體感,以至於選後,他們遲遲無法接受韓國瑜慘敗的事實。有人開始高喊民進黨做票,有人要求重新驗票,有人哭喊著戰爭要來了,說自己只為中華民國打仗,不為民進黨打仗。 那時我們覺得這樣算很瘋了。 四年後(還沒打仗),出現了另一個人,一樣宣稱對手媒體資源豐富,這次不僅是被民進黨媒體打壓,還是被藍綠夾殺。這人信誓旦旦地說,選後要把民調拿出來一個一個對,就知道誰沒穿褲子。於是,他的粉絲也不再相信那些預示著大敗的資料,他們說民調電話問不到年輕人,他們選擇相信選前大爆滿的造勢,相信同溫層的體驗,相信黨的內參民調,相信Youtuber的街訪。 開票結果一如預期,這人成為三腳督的最後一名,離當選還差了190萬票。瘋狂的粉絲開始高喊民進黨做票、要求重新驗票,哭喊著戰爭要來了。四年前我們歸咎於60歲以上韓粉們資訊來源不足、難以辨別真假訊息,且受過威權體制教育容易導致偶像崇拜,但這次柯文哲的支持者多是30歲以下年輕人,理應擁有最多資訊來源,又是生長在民主自由的年代,仍然演出了相同的荒謬劇碼。 柯文哲缺乏核心價值的意識形態 選前年輕的民進黨支持者大概都比較焦慮,因為身邊願意表態的朋友,大概清一色都是支持柯文哲。根據街訪民調與實際選舉結果的差距,可以推論柯文哲支持者跟韓粉一樣,在面對面的情況下表態率比傳統藍綠支持者要高,而且依美麗島電子報在選後公布的封關期間民調,柯文哲直到選前一日,20至29歲的支持度都遙遙領先。 但當提到支持柯文哲的原因時,最常見的卻是「換人做做看」這類缺乏核心價值的答案。在偏向民眾黨的Youtuber街訪民調中,支持柯文哲的首要理由為討厭藍綠或政黨輪替的佔40%。嚴格來說,討厭藍綠或政黨輪替都不算是一種支持柯文哲的理由,更像是民進黨要下台的理由。 我認為這種支持者缺乏核心價值的現象,主要來自於柯文哲的分眾行銷策略。例如在居住正義上,他曾說台灣自住率太高不宜打房,也說過笨蛋問題在房價;同婚議題上,同意、反對或廢票他都投過;能源議題上,曾說核災就滅國的他,也能轉彎支持核能,在批評了民進黨的光、風電發展太快引發不正常政商關係後,他自己提出的再生能源發展進度也和賴清德一模一樣。他就像是一位專門經營抖音、短影音的網紅,出產大量的論點,只為了看看哪個論點可以快速打中群眾。 不斷改變論述一向是選戰中的負面特質,常與說謊、善變做連結,但經過柯文哲用「務實」之類的話術包裝後,反而成功地在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之間營造出一種聰明、靈活的形象,在他們心中,藍綠都是用宗教般的意識形態在綁架選舉,只有柯文哲,是如他自己所說的,排除了意識形態的影響。 柯文哲曾在辯論會中曾提到《21世紀資本論》,這本書的作者皮凱提對意識形態的解釋是:一組在社會、經濟及政治面向上,原則上可以成立的觀念及論述,是一種具有一定程度嚴謹性的嘗試,旨在解答何謂合適或理想的社會組織方式。柯文哲的善變,也許在一般人眼中是不能信任的象徵,但在支持者眼中,卻正好符合他一慣強調務實的形象,也就是說,柯文哲推銷的,是一種缺乏一以貫之的核心理念,凡事以利益出發,所以隨時改變也無妨的意識形態。 附帶一提,皮凱提針對像柯文哲這樣主張務實、鄙夷意識形態的政治人物,他的評論是:主張絕對務實主義的那群人,經常是意識形態色彩(在此採取貶義)最強烈的一群,他們宣稱的後意識形態立場,難以掩飾他們對事實缺乏興趣、對歷史高度無知,以及他們厚重的預設偏見及自私的階級心態。 正是由於不了解事實與歷史,僅憑借預設立場或是選舉策略的自私判斷,才會導致柯文哲的主張一變再變。這種改變不叫務實,正好相反,是剛愎自用而功課又做得不夠踏實。 網路圖文作家蕭瑩燈製作之梗圖。圖片來源:翻攝自蕭瑩燈臉書   空洞的框架是獨裁的溫床 由於缺乏核心價值,柯文哲總是在強調「按照SOP」、「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可以做的先做」,但無法談更核心的理念問題,因此,沒有人知道當價值衝突發生時,究竟民眾黨會支持經濟還是環保?會要求嚴刑峻法還是保障人權?就連台灣人最該關心的中美、兩岸關係議題,柯文哲都擺出一種搖擺的姿態,回答永遠都要看情況。 這也連帶影響了民眾黨與支持者的樣貌,使他們更加遠離深入的思考。所以柯粉可以喜歡滅火器,因為他們只是單純聽音樂無涉政治;柯粉可以一邊支持服貿一邊支持太陽花,因為他們相信太陽花只是單純反黑箱;柯粉可以剽竊別人的音樂、舞蹈來造勢,民進黨2014年挺青年參政的民主小草,覺得好用就拿來用,中國人民表達被威權壓迫喪失言論自由的白紙運動,覺得好用就拿來用,而不在乎這些事物原先具有的精神意涵。幾乎任何具有核心價值的藝術或活動,只要有利用價值又不違法,都被民眾黨「務實地」剽竊成徒具形式框架的選舉造勢,包含他們剽竊自蔣渭水的黨名。 在研究納粹德國崛起的學者中,有一派的意見就是德國人習慣的形式主義哲學,使他們容易把程序的地位放在理念或價值之上,但缺乏核心價值的程序只是一個空洞的框架,當程序凌駕於精神,那這個程序就更容易被具威權、獨裁心理的政客利用,填入他們想要的東西,完成任何他們想完成的事,就像當初希特勒依程序通過《授權法》終結威瑪共和一樣。台灣最著名的反面例子就是太陽花,如果真如柯文哲、黃國昌宣稱的,太陽花是單純反黑箱而沒有捍衛民主、反中國經濟侵略的精神在,那當時國民黨過半的立法院要立法通過服貿又有何困難? 柯文哲現象的反思 一如漢娜鄂蘭著名的「平庸邪惡」概念,正是這種程序高於價值的意識形態,才會產生像艾希曼,又或是說像戒嚴時期的侯友宜這樣,明知道做的事違反人性基本價值,卻把自己當成機械般奉命行事的威權小螺絲釘。當然,力挺支持者申請賴清德競選總部開票夜路權跟煽動群眾暴力還差很遠,把阿北扛進總統府跟行納粹禮的偶像崇拜儀式感還有差距,但它們同樣都是拒絕深入思考民主或社會的本質,而期待問題有單純的、可以依照步驟做就完美的簡單答案。 很可惜,經濟發展、民生物價、居住正義、司法改革,這些議題都很複雜,最簡單的答案,就是相信一個萬能的領袖,如果這個人沒有辦法改善我的生活時,那就再換人做做看,做到我滿意為止。可是實際的情況是,如果你對一個議題沒有深入了解,那你根本無法知道何謂改善,於是台灣人常陷入相信改革、對改革無感、換人做做看的循環。 柯文哲的意識形態吸引了一群具有威權崇拜的年輕人,願意無條件地相信他的善變、相信改變永遠會往正確的方向走,但他吸引到更多的,是對政治冷感,只因對藍綠失望而想相信他一次的年輕人,可以說毫無疑問地,最終這些人也會像台北市民一樣對柯文哲感到失望。柯文哲在台北市8年執政後得票率還低於全國平均,不僅無法與賴清德在台南大獲全勝相比,就連烙跑市長侯友宜在新北的得票率也是高於個人全國平均,這不全是是因為柯文哲的施政表現,更是因為台北市民已經投過柯文哲2次,依然感受不到改變成真。 從1980年代的民主化運動開始,台灣每隔幾年必有一場大型的社會運動,而蔡英文執政期間表現穩定,使她成為第一位可以順利交棒的總統,但這相對安逸的八年,也讓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人,較年長世代缺少了一些政治熱情。他們不用上街爭取民主或言論自由,這些前輩們都做完了,他們也不用上街反貪腐、反黑金,因為這已經是全民共識,他們不用擔心政府朝中國靠攏,因為蔡英文對待中國就像對待其他國家一樣不卑不亢,而且透過經濟的成長及外交手段,台灣已經成為世界上不可忽視的一份子。 也因為如此,一些人開始用「民主富二代」來嘲諷年輕人對歷史的無知以及在民主政治中的幼稚表現,但我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是比較幼稚,而是這個相對穩定的時代強迫他們必須早熟。想想賴清德的選舉口號是「穩健向前」,而柯文哲是充滿煽動的「義無反顧」或是「把國家還給人民」,顯然是後者對年輕人會更有吸引力。 因此,我認為也不需要對台灣的未來感到悲觀。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40歲以上支持度更是崩跌,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所以不要再說台灣的年輕人變笨,他們只是剛好在青春時候遇到錯誤的人,給一點時間就會清醒,真正有問題的,始終是唯恐天下不亂的柯文哲。   作者為皮格子樂團主唱及文字工作者,長期從事社運倡議、時事評論、哲學及母語推廣等工作。
林艾德 2024-01-15
投給柯文哲遠比投給呂美玲荒唐!

投給柯文哲遠比投給呂美玲荒唐!

位在基隆祥豐營區的陸軍三支部彈藥庫,日前在例行彈檢過程中發生爆炸意外。支持彈藥庫遷移的在地議員呂美玲為爭取民眾支持,與媒體一同上街採訪,不料卻在祥豐市場中與造船廠老闆賴先生發生口角。 賴先生認為,附近軍事設施的彈藥都來自此地,這是保護台灣的設施應該留下,彈藥庫遷走也只是被民代、財團拿來蓋房子,那是個人的私利,沒有想到國家。呂美玲反問:「你為什麼一定要戰爭?」賴先生回答:「中共想打你啊。」呂美玲則反嗆:「他不想打你,是你討打!」事後面對媒體採訪時她更是怒言:「你中華民國不照顧基隆人,我們就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來照顧基隆人!」這段發言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後,呂美玲隨即道歉並宣布退出國民黨。 無獨有偶,就在彈藥庫爆炸事件的同一天,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正在中國參加活動,並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根據媒體報導,洪秀柱等嘉賓表示,台灣應把握好百年難得一遇的歷史契機,堅持九二共識這一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探索實現和平統一的進程與方案,共同邁向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 如果洪秀柱不需要退黨,還能在國民黨全代會時與黨內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雙手緊握、同台受訪,那一個地方民代又何必為了她的統一理念而退黨呢? 中國因素就是台灣大選的最大關鍵 在傳統西方民主國家的投票選擇研究中,影響投票行為的通常有三要素:對特定政黨的長期心理認同、對特定議題的偏好,以及對個別候選人的評價。但台灣由於長期受到中國威脅,在近年的投票行為研究中,發現台灣人的民族認同、政黨認同、省籍以及對兩岸未來的看法,就能解釋超過60%的投票,也就是說,有別於傳統西方民主國家的三大因素,在台灣的大選中,中國因素對投票行為有著壓倒性的影響。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政大選舉研究中心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政大選舉研究中心 政大選舉研究中心進行台灣人認同及統獨民調近30年。在近年的認同調查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比例超過六成,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大約是三成,認為自己僅是中國人的只佔不到3%;但在統獨傾向調查中,支持台灣盡快獨立或偏向獨立的民眾只佔三成,高達六成的民眾傾向維持現狀再決定或永遠維持現狀,另有不到一成的民眾偏向統一。 這項調查讓我們看出台灣政治的關鍵所在。在中國觀點裡,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即是台獨,表示中國認定有超過六成的台灣民眾是支持台獨的。但以台灣人自己的角度來說,認為自己台獨的只有三成,另外三成雖然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但統獨上傾向維持現狀。 把兩項調查放在一起看,過去綠營的基本盤是傾向獨立的30%,而藍營基本盤是認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30%,兩者爭取的是另外30%雖有台灣人認同,但對統獨沒有特定傾向的民眾。由此決定了兩黨的大選策略,就是試圖把對方往統獨的極端推,而自己往中間的地方站。因此國民黨害怕「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來照顧基隆人」這種急統的話,而賴清德也早已公開他的路線是「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另外再宣布獨立的必要」,兩者其實都是在爭取最大宗的「維持現狀派」。 有別於統獨認同傾向獨立的民進黨,或是國族認同傾向中國的國民黨,柯文哲則選擇了最取巧的方法,直接站在維持現狀派的中央。在多場青年論壇中,面對統獨路線的提問,柯文哲都是這樣回答:「各位年輕人,請問台灣現階段可能統一嗎?廢話當然不可能。可能獨立嗎?也不可能,如果台灣現階段不可能統一也不可能獨立,那請問國民黨跟民進黨每天在亂什麼?」 務實選民應該都知道一句話叫「永遠不要幻想在一天內改變整個國家或整個世界,而是要明確知道目標與大方向,然後堅持走下去」。這些年輕人提問的原因,就是想要知道柯文哲的目標與大方向,而以他們的理性應該能輕易發現,柯文哲這種用問題回答問題的方式看似聰明,其實什麼都沒有回答。 附帶一提,上面這句話是柯文哲自己說的,只是遇到統獨,他的目標與大方向就藏起來了。 圖片來源:翻攝自蕭瑩燈臉書專頁 沒人知道的柯文哲中台對策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種沒有目標與大方向的選舉策略,初始的確騙得了不少選民支持,但隨著選舉進一步深入,再天真的柯粉也不得不考慮柯文哲實際成為總統的可能情形。 例如我們可以模擬,當2019年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後,如果柯文哲是總統會怎麼回應?當時蔡英文說:「台灣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柯文哲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蔡英文是挑釁者,其實也就是另一個版本的「他不想打你是妳討打」。 那柯文哲自己又會如何回應呢?當時他說他的方針是「避戰」,今年在訪美時,柯文哲則再次強調了他的兩岸立場是「備戰而不畏戰,能戰而不求戰」。 其實今年初賴清德在宣布參選總統時,也曾提出「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的口號,國台辦對此的回應是:「如果不挑釁,為何要備戰?」、「避戰的最好辦法就是放棄台獨,奉勸他們不要再欺騙蒙蔽台灣民眾,不要自不量力、自取滅亡。」也就是說,無論備戰或是避戰,在中國眼中都是挑釁的行為,即使柯文哲再怎麼批評民進黨討打,除非他完全放棄選前的國防承諾,否則他也一樣會是挑釁者。 面對中國的壓力,我們知道民進黨會寧願當中國口中的挑釁者,而國民黨比較傾向放棄國防換取交流空間,可是柯文哲會怎麼做?老實說,目前還沒有人知道。 再看柯文哲的國家主權態度。他主張台灣沒有92共識,只有呂秀蓮提出的96共識,也就是從1996年首次民選總統後台灣就成為主權獨立國家。日前美國眾議院決議主張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時,民眾黨團也曾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並不會因中國的刻意曲解而受到影響。 這種立場其實跟賴清德今年發表的主權觀點一模一樣,而中國國台辦對賴清德的回應是:「台灣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也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國家。‌‌唯有認同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92共識,並以實際行動停止謀獨挑釁,甚至勾連外部勢力,兩岸對話就可以再度重啟協商。」也就是說,如果柯文哲要堅持跟賴清德一樣的主權觀點,不認同92共識,那就無法重啟兩岸對話。 那我們已經知道民進黨不會接受92共識,也知道國民黨會接受92共識,可是柯文哲會怎麼做?還是沒有人知道。 在呂美玲的發言引發眾怒後,有許多網友在笑基隆人居然讓這種人當了20年議員,但呂美玲至少立場清楚,地方服務稱職,而柯文哲立場搖擺不定,施政滿意度全國最低。投給呂美玲的人,至少知道呂美玲會帶給他們什麼,而投給柯文哲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投給了什麼樣的未來。在我看來,投給柯文哲遠比投給呂美玲更荒唐得多,當你支持的議員犯錯時你還能一笑置之,但當你支持的總統把台灣往你期待的相反方向推去時,你還笑得出來嗎? 作者為皮格子樂團主唱及文字工作者,長期從事社運倡議、時事評論、哲學及母語推廣等工作。
林艾德 2023-08-01
偽中立者對台灣的傷害

偽中立者對台灣的傷害

  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傅大為、政大退休兼任教授郭力昕、政大教授馮建三以及中研院研究員盧倩儀等學者在3月20日發表聲明,其中提到了與疑美論,強調台灣不該成為美國的小弟或跟班,傅大為教授特別在記者會上指出:「反戰聲明引起這麼大的反彈,是因為台灣人對二戰後國際間的發展情勢的失憶。台海緊張情勢,美國要負非常大的責任,真正要抗中的是常在台海挑釁的美國,台灣不應總是跟在美國後面買武器、抗中,應該對中國、美國應採取等距離外交的新立場。」 無視於人民苦難的大學者 這讓人不禁想起去年烏克蘭學者們對杭士基的抗議,其中最擲地有聲的一段,是烏克蘭學者們質問杭士基:「您有沒有想過,烏克蘭人想脫離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可能是因為歷史上俄羅斯搞過的種族滅絕和文化壓迫,以及其對烏克蘭人民自決權的持續否定?」 被譽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的諾姆.杭士基。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從國民黨潛在的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元旦拋出的棋子說,到如今學者們的反戰聲明,都忽視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為什麼反抗中國侵略,拒絕被一個反民主、反人權、反多元價值觀的國家統治,不能是台灣人自己的想法,而必然是受到美國人的煽動?為什麼只有你的看法是中立客觀,而其他不同的看法就是受到蠱惑? 回顧這幾位學者過去的著作與觀點,其實他們並不完全是統派,例如郭力昕教授就曾在講座中明確表示他反對與中國在政治上統一。但這些學者們無一例外,都自認有著可以超越爭議、俯瞰眾生的上帝視角,總是妄想真實世界可以如同做研究般控制變數,以一種客觀的姿態來分析,彷彿世上所有人都受到非理性因素影響,而僅僅只有他可以置身事外,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靜下來聽他的意見。只是當他們一開金口,所有人都不免啞然失笑。 自以為是上帝的學者之眼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盧倩儀正襟危坐地說出:「台灣有個現象是堅持面對的威脅只會有一個,就是中國,但反戰聲明裡並沒有否認中國是威脅,而是要提醒,威脅可能不只有一個。」作為一個有禮貌的台灣人,我必定要先謝謝盧老師的「提醒」,大概是我們腦袋都燒壞了,才不知道美國、或者說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會以自身利益為優先。 就這麼簡單的觀點,也能說得好像什麼真知灼見。有時我會羨慕起這些年紀兩倍於我的前輩,究竟是什麼樣的好運,可以讓人一輩子活得如此天真? 「中立」也是一種價值判斷 不是讀過哲學、對時事能發表看法,然後把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不分藍綠全都罵一輪,就表示你有什麼中立的觀點。因為任何的中立都牽涉到價值判斷。例如在霸凌與反霸凌之間,通常我們認為中立是指讓霸凌者受到應有的制裁,姑且先不論應有的制裁是什麼,至少這其間就涉及到支持平等、互相尊重而非弱肉強食的價值判斷。 那麼在侵略者跟被侵略者之間,中立是什麼意思?在這篇反戰聲明中,談到烏俄戰爭時,他們譴責的是美國與北約在俄羅斯家門口的挑釁,他們呼籲的是北約停止以維持領土完整及捍衛民主自由等讓人無法反對的理由讓戰爭升溫,他們訴求的是以外交斡旋來取代戰爭。 這樣的中立,涉及的價值判斷是什麼?如果我們用正面的方式表述,當然可以說生命是無價的,我想這大概就是這些學者們的意思,因此他們認為聲明中那些「讓人無法反對的理由」都應該為反戰而放棄。 那容我也「提醒」一下這些老師們,當所有價值都要為反戰而放棄時,當所有人都要對發起戰爭的國家讓步時,等待你的絕不是一個反戰的世界,而是一個充滿戰爭的世界。 沒有人不想以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但我始終無法理解的是,為何以人道為最高標準的你們,在批評烏克蘭與美國不做外交努力的同時,卻不見你們批評在外交談判期間持續轟炸平民、產房、醫院和人道走廊的俄羅斯?對侵略者而言,無論是烏克蘭面對的俄羅斯,或是台灣面對的中國,他們的目標是征服,戰爭、外交或經濟制裁當然都可以是征服的手段,而對被侵略者而言,我們想捍衛的就是民主自由跟領土完整,但你們卻說這是在讓戰爭升溫,這樣的中立,我怎麼看都是在幫侵略者、幫發動戰爭的人講話。 號稱超越藍綠,其實是獨裁的土壤 從黃國昌與時代力量、柯文哲與民眾黨再到反戰聲明的學者們,這種偽中立,正在持續傷害台灣人對民主的信心。因為偽中立者並不是像政黨政治般,訴諸於代表某種路線或群體的利益,偽中立者強調的是他們超越了政黨,代表著全體人民的利益;他們指控的,是政黨政治必然會出現藍綠一樣爛的結局;他們的潛台詞,是人民沒有能力代表自身的真實需求,才會選出無法治理國家的政客。 因此,即使他們沒有這樣的意圖,但他們實際上反對的是整個民主體制。台灣人或烏克蘭人,在他們的論述中成為了沒有自我意識、無法做出理性決策的棋子。他們號稱有一種價值,是高於人民基於個人物質或精神利益所做出的判斷,但他們指稱的這種價值,往往就像他們鄙夷的人民一樣,僅僅只是出自於個人的喜好。 可是,由於價值決策者從多數人民變成了自己,因此在他們幻想的世界裡頭,許多不同利益團體間的衝突與矛盾,都可以、也應該服從他的意志迎刃而解。反戰聲明學者們的外交斡旋,就像時代力量的打房,都僅僅只能存在於獨裁的世界,他們的強調與中、美的等距外交,就好像柯文哲畫的等邊三角形,沒有任何理論依據,在現實上也不可能存在。這種論述唯一展現的,只有他們多麽以自我為中心。 哪怕有一天,偽中立者真的成為了台灣多數人的選擇,也不可能代表台灣人爭取什麼權利,因為他們永遠自認是最聰明的那個,而現實總有不完美之處,因此最聰明的人必然是提出批判的那個人,而不是執政者。因此,當偽中立者執政後,會將敵人從其他政黨,轉變為怪罪整個國家的結構導致他們無法施展長才,於是他們需要越來越集中的權力來推翻體制,這種自視甚高而拒絕妥協的氛圍,正是民主轉變為獨裁最重要的土壤。 我始終對這種高高在上的學者或政黨反感,因為即使他們滿嘴的民主、自由與人權,但他們實際上信仰的卻是菁英與獨裁。一旦我們接受這種概念,相信民主或政黨政治始終會做出最爛的決定,那麼是由誰來獨裁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獨裁者最喜歡這樣的偽中立者,就像這些偽中立者們,骨子裡喜歡獨裁者一樣。 作者為皮格子樂團主唱及文字工作者,長期從事社運倡議、時事評論、哲學及母語推廣等工作。
林艾德 2023-03-22
摸著良心把會做事的團隊送進市府

摸著良心把會做事的團隊送進市府

出生在泛藍家庭中,陳時中是我第一個在家族聚會中聽到長輩們稱讚的綠營政治人物。都已年過65的長輩們,一邊討論著那位搬著行軍椅住在辦公室的鋼鐵部長,另一邊不斷點頭說「是陳時中救了我們老命」。就連平常總是充滿衝突的立法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都主動獻花給陳時中感謝他的貢獻,成為台灣政壇中難得的溫馨場景。 同一個陳時中,參選前後遭遇不一樣 但就在陳時中投入台北市長選戰後,同一批長輩們每天都開始跟著政論節目咒罵他。在統計超過6000萬劑的疫苗資料統計後,保護力與莫德納、BNT相當的國產疫苗,被說成是陳時中在圖謀私利,而全世界排名第4低的超額死亡數,被說成是陳時中害人民無辜犧牲。那位「救了我們老命」的衛福部長,霎時間成了「謀財害命」的台北市長候選人。 我常常在想,如果一年多前的長輩們,看到如今的那個打了四劑疫苗、早就懶得戴口罩、安坐家中沙發看政論節目的自己,正在口沫橫飛地詛咒陳時中,他們會跟自己說什麼好話? 還記得2014年台北市長選前19天,當柯文哲宣布募款已經足夠,停止接受捐款時,我們滿心期待著這個號稱「中華民國選舉史上,第一回有候選人不讓人家來捐錢」的人能帶來新氣象。隨著他走入市府,在媒體前不斷宣稱財團老闆要見他,只能來市府吃便當,又讓人更加相信他會成為台灣複雜政商關係中的一股清流。 但此後柯文哲跟郭台銘越走越近,蔡衍明也公開爆料柯文哲常常走後門與他私會,而他創立的台灣民眾黨用新光集團第三代千金當立委,市長候選人高虹安成為「郭董」、「宣董」的傳聲筒。宣明智直接在造勢舞台上說「會鞭策她」,她也毫不避諱地在台上高喊:「我會努力當選,來實現郭董的願望!」 我常常在想,如果8年前的柯文哲,跟我們一樣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著台灣民眾黨的表現,他能不能面無慚色地說,這個政商關係密切、問政劣跡斑斑的政黨,就是他的從政初衷? 擁有權力遇到誘惑才是最大考驗 換了位置換了腦袋,人們總是這麼說。但其實,換的不一定是腦袋,而是同一顆腦袋換了位置之後,見到的世界不同了、遇到的挑戰不同了,因此應對的方式也不同了。還在台大醫院的柯文哲,當然不需要接觸什麼政商關係,唯有就任台北市長、成立台灣民眾黨後,在需要財團的資金來完成政治野心時,這種誘惑才是真正能檢驗他的時刻。 就如同還在學界的黃國昌,總能說得一口好理論,表現得道貌岸然,但當他實際嚐過權力的滋味後就再也放不下。2020年傳出「柯昌配」傳聞時,時代力量還發新聞稿表示絕不會和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站在一起,而2年後,黃國昌就站在那個舞台上,與柯文哲還有整個台灣民眾黨站在一起。 曾經對他們有過期待,也眼睜睜地看著期待幻滅,這些經歷讓我更加相信,從來都沒有什麼「新政治」,這世上有的,只是意志堅定的人,與慾望堅定的人之間的差別。我們不僅要看一個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更要看他過去長時間內,是否無論在什麼崗位、遇到什麼樣的誘惑,是否都能堅持自己的理念,持續對政治保有熱誠。 陳時中無愧於衛福工作 今年,唯一宣布停止募款的候選人就是陳時中,但他們沒有特別宣傳,只是請支持者把資源捐給其他縣市的候選人。這是他一貫的低調風格,回顧疫情爆發前,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位衛福部長,但其實早在30年前,陳時中還在當北市牙醫公會理事長時就已經投身公益,跑遍全台600所小學推廣兒童潔牙運動,此後還要再過12年,他才會首次進入政府單位。 沒有錢、沒有名、沒有權,一名靠蛀牙賺錢的牙醫,卻願意犧牲自己賺錢的時間到處去教小朋友刷牙,正是這種付出精神,讓陳時中從一個必須申請計畫預算來推廣潔牙的牙醫,一路入主衛福部,推動C肝根除計畫、帕金森DBS療程補助,還有任內提升12倍預算、3.6倍人力、3.8倍服務人數的長照2.0。即使沒有遇到疫情,沒有903天防疫指揮官的成績,陳時中也絕對對得起他5年半的衛福部長任期。 相較起陳時中30年來無私的付出,高虹安在黃金週的造勢晚會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她能毫不遮掩地說她要實現財團老闆而非市民的願望,而是她自承「過去並沒有關心政治」。 一個過去對政治沒有關心的人,因為金主的指派就能成為民眾黨的不分區立委,即使過去的國民黨都不敢這樣明目張膽的服膺於財團。更荒唐的是,這種近乎買官的行為,無論民眾黨或高虹安本人似乎都覺得順理成章。當高虹安前助理一一揭露對話紀錄,顯示高虹安要求助理提出的政見要「符合宣董期待」時,高虹安的反應竟不是澄清,而是批評助理違反工作倫理,將和律師討論且不排除提告。對照她推動揭弊者保護法的歷史,更顯得高虹安始終沒有中心思想,只是聽命行事的傀儡。 高虹安高調囂張,沈慧虹低調務實 與過去在資策會、現在在立法院都能「善用」公家資源的高虹安不同,她的對手沈慧虹是扎扎實實地從毫無資源的普考公務員做起,接著考上高考,陸續在台北市、新竹市府任職。就像所有基層公務員一樣,32年公務生涯,她一年一年地慢慢往上爬。她不是沒有一步登天的機會,早在這次選舉前,柯文哲市府就想挖角她當副市長,但已對柯文哲失望的她,選擇留下來繼續改善新竹的交通,也許也是受到這種責任感的驅使,才讓已經習慣低調的沈慧虹,放棄公務員夢寐以求的退休安穩生活,出面接受新竹市長選舉的挑戰。 陳時中與沈慧虹都是經過考驗的人,他們對民眾服務的熱誠30年來沒有改變,而他們的對手蔣萬安與高虹安,人生第一個政治經驗就是當立委,此前不曾關心過政治。這些年來,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這種掌握了時機、乘著民眾一時喜好上台的政客,掌權後又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為什麼我們不能給真正有實績、證明過自己可以信賴的人機會? 藍白一起祭出「討厭民進黨」的仇恨招牌 我想很多人的理由,就是簡單的「討厭民進黨」,這也是今年選舉藍、白共同的主軸,但這種以仇恨為核心的選舉真的適合台灣嗎?當你說你討厭陳時中時,你能看著全世界面對疫情的表現,然後說陳時中是不合格的指揮官嗎?當你說你討厭林智堅與沈慧虹時,你能看著新竹市8年來的改變,然後說這個城市沒有進步嗎?當你說民進黨養尊處優時,想過蔣萬安的人生嗎?當你說民進黨不夠潔身自愛時,想過柯文哲幫鍾東錦站台嗎?勞權女神賴香伶、立院戰神黃國昌,遇到高虹安的勞資爭議一個比一個溫柔安靜,這難道不是你們最討厭的雙標嗎? 選舉前最後一個星期天,陳時中舉辦「為愛而走」大遊行,現場有紙風車劇團、有超大造型汽球、有可愛人偶,還有樂團表演。在這裡,爸媽帶著小孩,沒有誰被煽動去討厭誰,只有歡笑和團結。因為我們就生活在全世界最需要團結的島,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透過仇恨動員的選舉,尤其經歷過疫情帶來的恐怖、慌張、痛苦、隔離以及信任的瓦解,陳時中與執政團隊肯定深有感觸。但是,當越來越多人枉顧客觀事實時,仇恨就會不可避免地在相信不同事實的兩批人之間滋長。 圖片來源:翻攝自陳時中臉書粉絲專頁 因此我們這一票,不僅是要給會做事的人鼓勵,也是要釐清事實、消弭仇恨、促進團結。桃園、新竹、基隆或是高雄市長做得好嗎?我想即使你不能親身走訪,在地人的網路社群平台也看得見,市民滿意度調查也都名列前茅。更不用說我們含辛茹苦的前衛福部長,我們不僅經濟受疫情影響最小,自製的疫苗也被實際施打數據證明具有保護力,把他說成謀財害命的惡人於心何忍?地方選舉很簡單,沒有什麼國仇家恨,就是摸著自己的良心,把會做事的團隊送進市府,讓他們繼續替我們做事,如此而已。
林艾德 2022-11-23
流麻溝15號:屬於未來台灣人的電影

流麻溝15號:屬於未來台灣人的電影

林艾德/皮格子樂團主唱兼專欄作家 週末看了《流麻溝15號》,晚上7點的場次坐了8分滿,電影結束後,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離開。黑暗的戲院,螢幕上只剩下工作人員跟贊助者名單在跑,曹雅雯的歌聲唱著:「閣較黑暗,嘛總有一點光,照入心內,永遠的所在。」 絕對是好看的電影,但老實說,我不太確定對不了解白色恐怖歷史的人來說有「多好看」。雖然電影主軸是基於「綠島再叛亂案」,但改編成電影後,每個劇中角色背後都有著太多受難者的影子,而每一幕戲背後的情感能延伸多遠,對我而言,或多或少與觀眾對這段歷史原本的了解程度有關。 所以為了讓你的《流麻溝15號》變得更好看,我想用最短篇幅,講幾個我聯想到、但電影中沒有演出來的故事。 《流麻溝15號》電影劇照。(截圖自:臉書)   一、關於碉堡與蝴蝶 把政治犯關進豔陽下的碉堡禁閉是綠島常見的懲罰。蔡焜霖在公視紀錄片《白色王子》中提過,他的好友蔡炳紅因「綠島再叛亂案」被關入雕堡時,他甘冒危險,趁警衛不注意,帶著餅乾去給蔡炳紅,但蔡炳紅只是虛弱地說:「水…水…」原來被關進碉堡除了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面,一天也只有一碗飯一碗水。 那就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蔡炳紅被移送到軍法處後,曾在那裡他寫信給難友,說他「做了夢,夢中變成了一隻蝴蝶,自由自在的在長滿了透紅的杜鵑花的山野裡飛翔。」隨後他遭到槍決,年僅26歲。 60年後,蔡炳紅的妹妹蔡淑端寫了一篇文章紀念哥哥,裡頭寫道:「每當我端一杯熱熱的咖啡,坐在後院觀賞菜園時,常有一隻小蝴蝶,會突然出現在菜園裡,自由自在地飛過來飛過去。每次看到牠時,我心中就想著:這隻蝴蝶,是我的哥哥嗎?」 紀錄觀點【白色王子】片段。(截圖自:公共電視-紀錄觀點 Youtube 頻道)   二、關於嚴為複審 綠島再叛亂案原本判1人死刑,在蔣介石要求「嚴為複審」後,多殺了13個人。沒有新事證,沒有另引法條,13條人命就這樣沒了。 這種事情對蔣介石來說不是個案,他常常在原本的判決上批示「發還復審」、「嚴為復審」甚至「應即槍決可也」,還曾在兩次發回覆議後,仍對加重的刑度不滿,直接叫法官報上名來,批示「為何不判死?應限於十日內復審,具報本件所判之審判官為何人?」 根據促轉會統計,蔣介石介入了45%的政治案件判決,經過蔣介石核覆的,最終判決有28%是死刑,而沒有經過蔣介石之手,只有4%死刑。 圖為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以史料呈現蔣介石在白色恐怖下,留下「應即槍決可也 中正」,將15年刑期改為死刑,讓一條年輕生命就這樣沒了。(圖取自周婉窈臉書)   三、關於獄中三角戀 蘇素霞是綠島當地人,因容貌動人、歌聲甜美,人稱「綠島百合」,當時綠島軍、民甚至犯人中都有她的追求者,島上的政戰官劉覺生也是其中之一。 但眾多追求者中,蘇素霞偏偏對政治犯曾國英情有獨鍾,兩人因演出政戰主辦的愛國戲劇而相識,情投意合,私定終身。沒想到,這件事被劉覺生發現,一氣之下就把曾國英關進碉堡,並向蘇素霞的家人施壓。當時跟政治犯往來之事可大可小,迫於壓力,為了怕牽連家人,也是為了救曾國英,蘇素霞選擇嫁給劉覺生。 隔月兩人在台東舉行婚宴,沒多久後蘇素霞失蹤,隨後,她被發現孤零零地倒在飯店廁所內,服毒殉情,享年21歲。 四、關於丁窈窕 1954年,國民黨特務疑似貪圖檢舉匪諜獎金,虛構出「台南市委會郵電支部案」,懷孕中的丁窈窕因此入獄,並在獄中產下一女。 在保安司令部等候判刑時,丁窈窕遇到了同是政治犯的前男友郭振純,兩人當年就是因為郭振純擔心自己參與政治會連累丁窈窕才分手,沒想到還是在獄中相遇。丁窈窕告說他,自己可能會「先走」,明天會剪一撮頭髮,放在新樂園的香菸盒,請他去撿。 隔天撿到香菸盒的郭振純,在丁窈窕被槍決後,又關了足足20年才因為蔣介石過世得到特赦出獄。他帶著丁窈窕留給她的頭髮,用紙袋裝好,埋在丁窈窕母校台南女中操場邊的金龜樹下。他回憶,丁窈窕曾說自己在南女度過人生最快樂的時光,因此他將丁窈窕最後的信物留置於此,告慰她在天之靈。 那棵樹後來被稱為「丁窈窕樹」,2017年2月10日,臺南女中校務會議全體代表無條件通過,移除丁窈窕樹前的蔣介石銅像,送往永康的成功里眷村文化園區。 丁窈窕樹。(來源:台南女中校友會提供)   五、關於特別接見 張常美描述過被「嚴為複審」的傅如芝之死,當時她們兩正在做女工,看守過來對傅說:「妳特別接見,爸媽來看妳。」傅如芝嚇一跳,因她本是不准接見的。張常美等人跟著她回房,傅如芝可能有預感,臉上毫無血色,眾人面面相覷,最後是張常美問她:「小傅,妳好像要走了?」 傅如芝點點頭。在寒冬的牢房中,她慢慢脫下藍色的囚衣,再脫下穿在裡頭的綠色毛衣,向張常美交代:「這個給我弟弟。」然後她套回囚衣,一個人慢慢走出去,其他人陪著她一路走到樓梯口,看著她一步一步緩緩走下樓梯,每個人都是滿臉淚水卻又不敢哭出聲。 這時,傅如芝轉過頭,看了大家最後一眼,說:「再見了,保重!」然後她一鼓作氣地跑下樓,當她啷啷的腳步聲消失在長廊,所有人才一齊放聲大哭。當天傅如芝遭槍決,那時她24歲。 六、關於獄中的母親與孩子 前面提到丁窈窕在獄中產下一女,這女孩就在監獄中長大。許多女性受難者都描述過,當丁窈窕被「特別接見」後,她抱著女兒走出牢房,而女兒卻被獄卒搶走,那時女兒就知道媽媽要離開了,於是她抱著媽媽大叫:「我媽媽不是壞人,不要槍斃她!」小孩淒慘的嚎哭,聽者無不動容落淚。 賴瓊煙帶著尚在襁褓的兒子一起入獄,父親知道她加入共產黨是死劫難逃,來信要她徹底悔悟,不要害了小孩,於是她被槍決前夕將小孩送回娘家。在她死後30年,兒子到六張犁亂葬崗將父母屍骨迎回台中安葬,提到白色恐怖,他只說:「希望這種悲劇不僅台灣不要再發生,全世界,全人類都不要再發生。」 同案的共產黨員季澐也是帶著小孩坐牢,她被槍決時方29歲,而她的兒子、3歲就父母雙亡的楊揚則在21歲時自殺。根據文史工作者藍博洲的調查,楊揚是因服役時國民黨要派他以共產黨之子的身份去中國做特務,楊揚內心充滿衝突與矛盾,無路可走,只能自殺。 陳勤帶著剛出生的大女兒坐了一年半的牢,轉送綠島前才送回家。出獄後,五歲的女兒不認得她,更由於念幼稚園時常因她的緣故被人罵「小共產黨」,因此女兒只認爸爸跟阿嬤是家人。陳勤花了大半輩子來彌補自己與女兒的關係,就連後來領到黑牢的賠償金,也全都給了大女兒。她說,跟著她坐牢的女兒才是最無辜、最沒選擇的受害者。 (截圖自:異色檔案 Youtube 頻道)   最後,也稱不上什麼故事。綠島再叛亂案中,那群連水果刀都沒有,卻被按上叛亂名義、並因蔣介石一句話改為死刑的受難者們,在行刑前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沒有人知道他們有過什麼約定,為何能用笑容來面對死亡?但他們用笑容展示了人願為自由理想犧牲的高貴,也對那個時代、那個獨裁政府做出了最大的控訴。那些笑容,就是最有力的反抗。 也許有朋友會覺得,這部片少了槍聲、少了屍體、少了殘忍的刑求、少了他們認為白色恐怖最該被強調的泯滅人性,也有人認為本片對各種角度歷史的描述不夠詳盡,但我認為,這是一部真正屬於未來台灣人的電影。它不只告訴你支持轉型正義是支持人權,它更告訴你,轉型正義非但不會撕裂族群,還正好相反,轉型正義才是這座島嶼上族群團結的契機。因為,我們跟那些面露微笑的受難者,在乎的是同樣的價值,我們同樣熱愛自由,同樣珍惜這片土地,而轉型正義,是我們抹去政治符號的塗裝,辨認出心中相同價值的必經之路。 在台灣,轉型正義的困難在於意自由、人權等概念,常常跟對國家的忠誠起衝突,我們不可能從所有人身上拔除掉國族情感,但透過文化的改變,我們也可以一步步改變認同的對象。當我們是忠誠於自由、民主以及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基本權利,而不是忠於政黨、中華民國或蔣總統時,這座島嶼上的人們才可能真正地和平共處,乃至於共同抵禦侵略、捍衛我們真正在乎的價值。 選舉將近,國民黨又在操作戰爭議題,希望這部電影,能讓你我回想起這些無辜的受難者,了解在威權統治下的每一天都是戰爭,沒有誰是真正安全的。也希望這部電影,能讓你記住受難者最後的笑容與勇氣,為了自由民主,台灣人是連死都不怕的,過去不怕中國國民黨,現在也不會怕中國共產黨。 綠島再叛亂案部分受難者。(截圖自:沃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林艾德 網路專欄 流麻溝15號:屬於未來台灣人的電影  
林艾德 2022-11-01
柯文哲的文化治理──一種讓你死寂的噩夢

柯文哲的文化治理──一種讓你死寂的噩夢

最近引發討論熱潮的《台北女子圖鑑》,主要是描述出生台南永康的女主角來到台北後的職場跟感情生活,自首播後即受到台南人猛烈地批評,認為劇中充滿了對台南人錯誤的刻板印象。相反的,面對劇中台北人展現的虛榮、現實、交友複雜、自我中心等等負面特質,台北人大多是一笑置之。 我們不但習慣被這樣描述,也接受這樣的側寫。 有時候,我們還能帶點反諷意味地看待這些負面特質中的正面意涵。虛榮是我們勇於展現自己的能力,現實是理性主義的特徵,交友複雜是台北兼容並蓄的樣貌,自我中心則是我們的生活態度。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城市,當然不在意他人的目光。 台北無法和國際大城市拼比 不過很可惜,台北的自信是脆弱的。我們的自信就像曾經風靡一時、如今跌落神壇的「不丹式幸福」。如果以台灣為疆界,那台北人的確是充滿自信的,彷彿不論別人怎麼看,我們都對自己選擇的方向確信不疑,彷彿那真的是發自我們內心想走的路,而不是屈從於他人的看法。但如果把眼界打開,面對東京、紐約、巴黎、倫敦等大城市,台北人卻是自卑的。因為此時我們隱隱約約明白,我們的路其實不是自己選的,也沒有什麼特別,我們只不過選了這個世界上最主流、最功利的生活態度,而在功利的競爭上我們有天生的優勢可以睥睨這座島嶼,但面對那些比我們更「現代化」的城市,我們的自信就蕩然無存。 從出生、求學到就業,作為一個一輩子都在台北生活的人,我與台南人、高雄人往來時,感受到最大的區別當然不是《台北女子圖鑑》中的刻板印象,而是「他們好像很愛自己的故鄉」。當他們說起故鄉時,話總是特別多,什麼景點、什麼小吃,最近又有什麼藝文活動,有時我都想打開他們的包包,看看是不是有文化局或觀光局的手冊在裡頭。 台北人不會這麼做,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座城市有什麼值得推薦,我們留在這裡的理由,就跟南部人來台北的理由一樣,只是因為這裡可以賺比較多錢。 曾經高舉文化,如今吹噓是尚 曾經我們也想改變這件事,讓台北成為一座以文化為榮的城市。2014年我們選了一位市長,他的競選口號是「改變首都,從文化開始」,選舉時他多次強調都市發展和經濟政策應秉持「文化優先」原則,承諾他會盡最大力量保存本土文化,更率先簽署《台北市市民文化宣言》。在簽署宣言時他說,過去台北市民被一種浮誇包裹著,就像耗資巨大的煙火,沒有培養在地文化,反而花錢吹出一個又一個沒有實質的泡泡,讓台北市民只能成為膚淺文創的消費者,市民自行發展的文化傳統,被許多假都市發展之名的政策剝奪。 說得多好。 從他口中,我們見到了光榮城市的願景。只是,這個願景也像煙火般閃逝,美好的未來停留在他口中,僅以一紙宣言供憑弔,未能成為現實。8年後,我們依舊是個沒有文化底蘊的水泥城市。 如今,我們還是在放市長口中「一次性」的煙火,而且越放越多,台北燈節、城市博覽會都是數千萬預算,過去花800萬辦的跨年活動,去年一度史無前例的編列到6000萬;市長答應全力保存的本土文化一一被剷除,嘉禾新村、南港瓶蓋工廠全區保留的承諾跳票,北投製片廠、迪化街、康定路街屋、陳茂通宅等古蹟陸續被判定成「不具價值」;而所謂的「文化優先」,具體表現在三井倉庫遷移案時,市府直接不顧文資委員意見,不願讓委員投票,以主席裁示的「共識」決定了三井倉庫為都市開發讓路的命運。就連引自巴黎,強調藝術與城市融合的藝術節「白晝之夜」,到了台北,也會逐步退去藝術色彩,成為強調士林夜市商圈復興的大型商業活動。 圖片來源:翻攝自蕭瑩燈臉書粉絲專頁 柯文哲以虛無主義讓台北人絕望 所以《台北女子圖鑑》中的那個台北,形象再差又有什麼好在意?台南人的心目中,有所謂理想台南的樣子,即使每個台南人人想法多多少少不同,但理想讓他們有了目標與方向,讓他們對故鄉的愛有了寄託之所,所以他們才會生氣。而台北人有什麼理想的模樣嗎?更多時候,錢要我們怎樣,我們就怎樣。那些功利、物慾堆砌而成的表面功夫,那些以聰明、效率包裝的虛無主義充斥著台北,2014年我們市長曾說,「我們人活在世界上,每天都在做交換。什麼是你不願意拿出去做交換的?那個叫核心價值。」 而在他的治理8年過後,台北徹底成為一個沒有核心價值的城市,我們不會為理想而生氣,因為這裡沒有什麼不能交換,汰換捷運老舊設備的基金可以挪用去還債,因應臨時需求的預備金可以拿去辦早就規劃好的博覽會。我們市長以他的實用主義為傲,但什麼是「實用」隨他定義。以前,他說城市改變要從文化的開始,而今,他做的都是過去他口中「花錢吹出的泡泡」。 新竹市的綜合所得已經連續三年超越台北、新竹縣也緊追在後,而台北唯一的第一名,是移出人口的第一名,還是狂勝好幾倍的第一名。如果「光榮城市」唯一的光榮來源,只剩下錢以及用錢買來的虛華,那以後我們要如何看待自己?就是一個台灣第三光榮的城市嗎?當放眼世界時,我們還繼續去算自己的收入排名嗎?如果不是,那我們是誰?我們城市的特色究竟是什麼?我想對嘉義、台南、高雄人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台北人也曾經想改變,但改變終究沒有成真,馬英九、郝龍斌之後,又一個8年過去,依然是一個沒有素養的市長,依舊是那座沒有文化、沒有自我認同,空虛的城市。
林艾德 2022-10-19
這樣的操作都看不出來?

這樣的操作都看不出來?

大家都嫌棄我愛寫長文,但這次我真的沒有什麼道理好說,一個跟竹聯幫麻吉的Youtuber從竹聯幫手上救人,這樣的操作都看不出來,我真的擔心下一個去柬埔寨的就是你。
林艾德 2022-08-20
蘇治芬是雲林最大政治世家?

蘇治芬是雲林最大政治世家?

  每次說到雲林張家,就有人一定要提雲林立委蘇治芬也是「政治世家」,甚至連張麗善自己都這麼說。面對這種人,我通常都只有一句話:這種政治世家,你喜歡你去當。 而蘇治芬本人說得更好:「那些指稱雲林蘇家是地方派系的人,是否有膽量做我蘇家人?」 蘇家政治路始於蘇治芬的父親蘇東啟,他因為台獨案被判死刑,後因國際救援改判無期。在十幾年的黑牢之後,才因為蔣介石逝世被特赦出獄,出獄後因為被單獨囚禁十多年,導致他連說話都有困難。蘇治芬曾問他說:「阿爸,要不要把黑牢的經歷寫出來?」 蘇東啟回答:「不要,因為如果後輩知道我的經歷,可能就再也不敢碰政治了。」 來,這種「政治世家」,你喜歡你去當,你有膽量當嗎? 蘇東啟的太太、蘇治芬的母親蘇洪月嬌,因為知情不報也被捕,經疲勞審訊、軟硬逼供,並被特務帶至刑求現場,看受刑人被拷打的慘狀,明言威脅她再不合作將有同樣下場,但她沒有屈服,最後被判刑兩年。 那時,她的幼子蘇治原剛出生,蘇洪月嬌硬是帶著幼兒,坐了2年黑牢。 她後悔了嗎?沒有。 回憶往事,蘇洪月嬌說:「我下定決心,自己必須要堅強,我沒有悲傷的權利,我必須為我先生伸冤,這不只是蘇家的家務事,我必須為整個台灣做事,這是我的使命感。」 來,這種「政治世家」,你喜歡你去當,你有膽量當嗎? 蘇治芬在雲林縣長期間,馬政府一上台就對她進行政治清算,誣陷她貪污,蘇治芬為表清白,以拒絕交保並且絕食為對抗手段。被收押在雲林看守所的她絕食行11天,超過250小時,中途兩度被強制送醫,戴著手銬、面色蒼白的她仍堅持步行不坐輪椅。   台灣最大政治受難世家   最終,三審判決無罪定讞,但國民黨早已達到他們抹黑的目的,到現在提到蘇治芬,還是一堆人在污衊她貪污。 來,這種「政治世家」,你喜歡你就去當,你有膽量當嗎? 那雲林張家呢?張家始於目前雲林縣長張麗善的哥哥張榮味,他的生涯是從採砂石、開當鋪、公共工程綁標,到當選議員,逐漸掌握農會、水利會等系統,更當選雲林縣長。隨後在雲林縣焚化廠興建案中,他向廠商索取3000萬賄款,被最高法院判處8年有期徒刑定讞。 判決書上清楚記載著,廠商向張榮味行賄時,張榮味爽快地回答:「只要在開工前處理好就好了。」而同一份判決書也提到,廠商也有找時任的立法委員蘇治芬,但蘇治芬「一直無法溝通」。 對,法院認證過,蘇治芬貪污是假的,而張榮味貪污是真的,偏偏有人能一邊支持張家,一邊罵蘇治芬貪污,多麽諷刺。 張家在雲林的勢力有多大呢?張榮味的弟弟張啟盟,是台灣區農業合作社全國聯合社理事主席;妹妹張麗善不用說,曾任雲林區域立委、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目前的雲林縣縣長;他的妹婿張永成,是連任十年以上的全國農會總幹事;他的女兒張嘉郡是國民黨前任中常委,2008起連任兩屆立委後,2016年由弟弟張鎔麒接棒卻選輸蘇治芬,2020年張嘉郡又再次上場,仍以些微差距再次敗給蘇治芬。 今周刊整理的張榮味農業帝國(連結) 要說政治世家是嗎?是啊,雲林的蘇家跟張家都是政治世家,但一邊是從對抗獨裁政府到力拒黑金勢力,一邊是收取工程賄賂並且長期把持農會。如果要談蘇家,那我只有佩服,這種政治(受難)世家人人當得。如果要談張家?甚至還要在談張家時把蘇治芬拉下水?我只能說你在開玩笑吧,冰淇淋跟大便一樣形狀,但你怎麼選擇了吃大便呢?
林艾德 2020-01-04
這無關政治,只是基本做人的道理

這無關政治,只是基本做人的道理

不止規工、規冬,已經連續兩冬啊,部長看起來有夠累。 而留言區依然一堆人在酸他去年六月、連續56天零確診的非三級警戒期間去唱歌喝酒;這次明明是本土,還是一堆人在罵他邊境控管不嚴;在全球死亡人數已經來到528萬人的此刻,國民黨跟柯文哲還在嗆他冷血,要他為800條人命負責,朱立倫還在說公投就是倒閣公投,四個同意要內閣下台。 我是不懂,這兩年過得比台灣好的地方屈指可數吧?生活不便有抱怨可以理解,但要怪這位辛苦的阿公,動不動就要他滾蛋下台,好像有案例就是他故意在害你一樣,也太過分了吧。 我不是受這種教育長大的,我也奉勸各位叔叔伯伯阿姨們,如果讓你的孩子學到這種扭曲的價值觀,那以後苦的只會是你自己,這無關政治,只是基本做人的道理。
林艾德 2021-12-09
英國人高估了這批人的羞恥心

英國人高估了這批人的羞恥心

昨晚回家,家人喜孜孜地(我們是正藍家庭)告訴我,蔡英文被證實沒有論文了,有誠信問題的總統應該要下台。 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次聽到所謂「一擊斃命」的證據了,每一次,最後被證實的都只有這一幫人的無恥。老實說,還沒看證據時就已經覺得沒有可信度,但這樣的言論來自家人還是讓我震驚。蔡英文的論文早已可以公開下載,我原本以為,只有最沒有資訊辨識能力、最容易被煽動的人才會繼續接受這種假訊息,但我們家,至少我自認是有那麼一點文化的。 看了那兩封所謂的證據,悲哀又深了一層。對方清清楚楚的在信上寫著無論是LSE或是倫敦大學都確認過蔡英文的學位與論文,唯一的問題是蔡英文的指導教授沒有繳回屬於他的影本給LSE圖書館,結果這群人只把重點畫在「LSE圖書館沒有蔡英文的論文」。 再更早一點,今年9月英國法院的判決文中,就已經檢視及確認過倫敦大學持有蔡英文論文口試委員名單及他們簽署論文口試時間的文件,並認定倫敦大學提供的資訊足以證實學位的真實性。 結果,這些人又去找LSE要相同的文件,LSE當然回答說沒有,因為這些文件就在倫敦大學而且法院已經認證過,為什麼要一直找沒有儲存這些文件的LSE要?對方甚至寫明了不會再處理你們的無理取鬧。 只能說,英國人真的高估了這批人的羞恥心。他們就是故意找LSE要,才能把紅色底線畫在「LSE沒有蔡英文口試文件」。 讓我覺得最不要臉的,是這些資訊都明明白白寫在他們提供的文件上,結果他們卻能睜眼說瞎話,彷彿英文是一種台灣人無法閱讀的語言,又或者說,他們很清楚媒體只會照著他們的話寫,而他們的目標客群只要看到標題就會興奮得起舞,根本不會去理會所謂「證據」的原文完全就是相反意思。 如果昨晚聽家人說這件事的感覺是驚訝,那讀完「證據」之後,我的感覺就是丟臉,真的好丟臉。當然不是為我的家人丟臉,而是為彭文正這批人感到見笑。 上一代不像我們能輕易擁有知識,他們絕大部分就像我的家人一樣,還未成年就開始工作,即使稍微有點能力後,也總是把最好的資源都留給我們,這是他們偉大之處。但彭文正這些人卻玩弄著他們的犧牲,利用他們外語能力的不足一路搬弄是非,臉皮厚到直接提供一份完全相反意思的文件,彷彿當面在嘲笑他們看不懂。 為了什麼呢? 北檢去年就找到了蔡英文論文案的起源,並起訴了統促黨的何建華。她涉嫌在總統大選期間接受安徽財經大學副教授黃信瑜指導,黃男於2019年11月9日由大陸中國農業銀行匯款3萬元人民幣到何建華廈門銀行帳戶,何女領取現款後,黃男提供《拒絕假博士,人民要真相》新聞稿給何女發送,試圖影響台灣選情。 總統大選前玩一次,現在要公投了又要玩一次,明知道騙不了年輕人,但擺明了就是要騙我們的上一代、騙那些為台灣努力奉獻的基層。究竟多少像我們一樣的家庭為了這種荒唐事起無謂的紛爭?白紙黑字的東西,都能把黑的說成白的,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訂閱支持本專欄:https://vocus.cc/mazeined/introduce 點閱支持本文網址,內含蔡英文論文、英國法院判決文等等: https://vocus.cc/mazeined/61a58ba8fd8978000158d736 VOCUS.CC   又又又又又蔡英文論文一擊斃命 | 林艾德 - vocus   Yingying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073LSE00194001%22.&searchmode=basic#XXX NDLTD.NCL.EDU.TW 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
林艾德 2021-11-30
這是一場很基進的罷免選戰

這是一場很基進的罷免選戰

這是一場很基進的罷免選戰。 政治學中素有所謂的「中間選民理論」,意思是在兩黨政治中,為了取得最大多數所謂中間選民的認同,兩個政黨會越來越往中間靠攏、也越來越相似。 基進黨則可以說是以陳奕齊的「定食理論」作為起點的政黨,這是一個反向思考的中間選民理論。這理論的精華不在於取得最多數選民的認同,而是透過自己展現出選區最極端的樣貌,讓另一個光譜同側的候選人看起來變成相對中立的選擇,進而讓他取得多數中間選民的支持。 在台灣的統獨藍綠光譜中,基進黨試圖搶佔台獨深綠的位子,讓民進黨看起來更加理性可愛,也讓部分所謂的「知識淺藍」可以轉而支持民進黨內的蔡英文路線。而這個理論目前的問題,是當基進去扮演吸仇恨值的角色試圖為民進黨拉開空間時,又殺出了民眾黨接收了他們原本試圖影響的目標,繼續把這群民眾維持在中間偏藍的位置。 回到這次的罷免選舉,陳柏惟是輸了,但贏家在哪裡?當同意罷免票始終無法拉開差距時,不只一位泛藍評論員表達了他們的憂心。最終同意罷免的人數也僅堪堪越過門檻,比選前至少30%多則近40%的民調預估還有一段差距,可見陳柏惟在反罷免過程中,尤其是民調封關後的表現對在地選民是有說服力的,相對的,國民黨在不斷支持罷免的過程中消耗的社會心力,已經逐漸引起人民反彈。 中二選區接下來還要迎接一場補選,再次回歸藍綠對決的局面。與高雄罷免案中同意罷免還高於韓國瑜當選票數不同,中二選區此次不但差距極小,同意票也遠遠低於當初陳柏惟的當選票數,連國民黨議員都對這樣的罷免正當性有所疑慮。 所以對我來說,這樣的投票結果可以說是最基進的。 基進黨不但在過程中維持了他們的理想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勇於對抗,讓顏寬恒也必須親自涉入罷免案,無法再以一個客觀的「義工」角色遠離紛爭,而國民黨到最後幾乎是傾全黨之力要翻轉這個選區。於是,民進黨成為了這場選舉最中間的角色。在這麼一場激烈的對立後,人民自然會傾向更加保守、穩定的選擇,這個選擇很可能不會是引發這場對立的顏寬恒與國民黨,而是同樣深耕在地許久的民進黨議員陳世凱。 有一派的說法是,民主的缺點,可以用更多、更直接的民主來修正。刪Q運動中,支持者可能正認為他們是用民主權利來修正錯誤,但在我看來,這樣的結果無論對藍綠的支持者而言都更像是一記悶棍,讓人不禁反思這樣的制度跟結果有沒有道理? 台灣的民主常常是走兩步、退一步,也許我們現在就處在退後的那一步中,但只要在這一步的空檔中反思了自身的缺陷並在未來改進,那基進黨與陳柏惟代替我們後退的這一步,何嘗不能是台灣的一種前進呢? 圖片取自中央社。 訂閱支持本專欄: https://vocus.cc/mazeined/home
林艾德 2021-10-23
我們認識的陳柏惟

我們認識的陳柏惟

在陳柏惟被爆料10年前曾肇事逃逸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即使已承擔法律責任並與被害人和解,仍在加入基進黨前,就先跟基進黨主席陳奕齊坦承這段往事。 「犯過錯的人,還能夠參與基進、代表基進參與政治嗎?」​他問。 陳奕齊給他的答案是:「你要用加倍的努力,來彌補你曾犯下的過錯。」 我一直在想自己能不能做到這件事?我會不會在加入一個新團體之前,向對我一無所知的他們坦承自己人生的污點?還是我會擺出光鮮亮麗的模樣,以謀求更好的機會? 老實說,怎麼想都覺得我是後者。 這讓我又想起,當陳柏惟在高雄選議員時,有深綠支持、有嶄新的形象,加上大環境對民進黨不滿的選票轉移,他在民調中一直能維持在安全名單裡。反而是透過打韓得到全國知名度後,隨著韓國瑜聲勢水漲船高,在40歲以下的支持度逆轉陳其邁,陳柏惟打韓國瑜越大力,他的民調就下降越多。 但與另一個小黨的選擇不同,陳柏惟打韓國瑜打到最後一天,然後成了落選頭。 講難聽一點,輸了就輸了,每次選舉都有小黨推出令人驚艷的新人,選輸後馬上淡出政壇也不少見。就像陳柏惟一樣,這些候選人能被我們看見,通常是他們有一定的經歷或專長,即使政治上的機會沒有把握,社會上也還有大把職缺在等著他們。尤其在韓流崛起而基進黨全軍覆沒的背景下,陳柏惟另謀高就可能會更好。 可是他選擇兌現了選舉承諾(誰在意落選者的承諾?),離開故鄉,開始「台灣九局下半」的全台巡講,號召人民共同守護2020的總統大選。 再來的事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陳柏惟來到了一個相對困難的選區,初來乍到的他沒有資源,只能暫時借宿在支持者家,結果他人一離開,馬上有人來「勸誡」那名支持者不該挺外人,這裡的政治勢力與地方連結就是這麼深。當時我們常常笑稱,民進黨選擇禮讓這區,就是想看基進黨是不是玩真的。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陳柏惟除了每天十幾個小時地瘋跑行程,直到選前之夜,都還在台上高喊他的夢想是打倒國民黨,是台灣獨立。 本來,罷免案的熱度也炒不起來,根據民調當地都只有不到50%的人知道,偏偏這個愣頭在這時候,又因為講台語的議題跟國防部長槓上。面對官員的冷嘲熱諷,他在質詢台上用扭曲幾近猙獰的痛苦神情說出:「我想保護我的母語。」 結果不出意外,他依法申請口譯被媒體斷章取義成語言惡霸,罷免案熱度一下衝破70%。 說實在的,很多時候我看不懂他在幹嘛?又或者說,我知道政治人物對理想的堅持是一種美德,但我真的不懂他為什麼要堅持成這樣? 直到昨天,知道陳奕齊曾對認錯的他說過那樣的話,我才明白。 「你要用加倍的努力,來彌補你曾犯下的過錯。」 對,他曾經犯過錯,他撞傷了人,選擇了逃跑,承擔了法律責任,也取得被害者的和解。此後,他坦承面對黨員的道德質疑、勇敢面對荒誕的韓國瑜神話,在強健的地方勢力前他沒有退縮,在罷免前夕仍不放棄一貫的堅持。 我想,就是從面對自身那場錯誤開始,他成了我們認識的陳柏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再也不逃跑了。 陳柏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也還有許多可以進步的地方,但沒有爭議的,是他一直試著用加倍的努力,重新對社會做出貢獻。如果這樣一件事,要被渲染成應該被罷免或是辭職,那誰還值得第二次的機會?誰還有資格生存在這個,水至清的社會? 2020年01月12日 •陳柏惟提到,半年前來到「峰鹿大烏龍」時,有99%的選民不認識他,在半年之後卻有超過一半鄉親支持,「我真不知道如何感謝你們」。(資料照)
林艾德 2021-10-07
只有華語才能是「工具」

只有華語才能是「工具」

在今天之前,陳柏惟每次質詢邱國正部長,使用的都是華語,不是他慣用的台語。 因為尊重每個人使用國家語言的權利,也尊重聽者的權利,從這期立院會期開始試辦了同步口譯服務。過去遇到國防部或退輔會幾乎都以華語質詢的陳柏惟,也終於得以透過申請通譯,使用符合他個人認同的台語來質詢邱國正部長。 看了陳柏惟「鴨霸」影片的朋友,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邱部長身旁的不是立院聘請的專業翻譯,而是國防部次長李宗孝。在《國家語言發展法》後又經過兩年多的爭取立法院才終於準備好翻譯,陳柏惟依程序申請,邱部長眼前就有耳機可以聽專業口譯,而他選擇不使用。 不喜歡用翻譯也沒關係,只要雙方依然能溝通就好對吧? 陳柏惟上台後,先問了美國國防授權法中,與台灣有關的部分國防部有多少了解?邱國正部長馬上回答:「我跟委員報告一下,語言是交通的工具,工具都能共用會比較方便,如果委員堅持要這樣,那我就按照規定,請傳譯一下再講,時間並沒有辦法增加。」接著便請身邊的李次長翻譯問題。 陳柏惟又接著問,裡頭是否有跟台灣有關的內容。邱部長說:「傳譯一下。」李次長把陳柏惟的問題翻譯了之後,邱部長又說:「我剛剛講的也要傳譯啊,他聽不懂。」 再說一次,在今天之前,陳柏惟每次質詢邱國正部長,雙方都是用華語溝通。你如果覺得文字可能失真,可以去看留言區立院官方的完整影片(而不是媒體剪輯的影片),看看邱國正是不是在刻意挑釁。 https://ivod.ly.gov.tw/Play/Clip/1M/131722   李次長尷尬地問陳柏惟聽得懂嗎?陳柏惟說可以,於是次長再次翻譯了他的問題,而邱國正的回答是:「其實我跟委員講,你剛剛講的話我都聽得懂,但我剛剛已經講了,這是一個工具⋯」 對,就像陳柏惟聽得懂華語,邱國正也聽得懂台語,但他就是要陳柏惟講華語。 接著又雙方因為翻譯錯誤的問題吵了起來。再說一次,立法院有準備專業的口譯,是邱國正選擇不使用。 然後當陳柏惟問有沒有聯合軍演的消息?邱部長說:「有消息啊怎麼沒有消息呢。」 當陳柏惟問國防部有沒有準備?邱部長說:「有沒有準備要看我啊。」 當陳柏惟問AUKUS(澳英美聯盟)對台海情勢影響,邱部長卻再次說:「我要給委員建議一下,工具大家都用,為什麼不用同樣工具咧?」 與回答國防問題的敷衍不同,當「建議」陳柏惟不該講台語時,他開口就是一篇滔滔大論,遠比此前任何回答都長。 就是這時候,陳柏惟說了「部長你有夠鴨霸」。你要是只看這一句話,當然會覺得陳柏惟有問題,但如果看整場質詢:明明事先申請了口譯,偏不用;明明陳柏惟已經用華語質詢過許多次,偏要酸他聽不懂;明明親口說自己聽得懂台語,馬上又耍賴說「你怎麼知道我聽得懂」。 再說一次,此前陳柏惟每次質詢邱國正都用華語,他從來沒有要求邱國正聽得懂台語,更不可能要求他講。今天是特別申請了口譯才講台語,是邱國正不接受,一邊說自己聽得懂,一邊卻又反覆「建議」陳柏惟使用華語。這樣,到底誰是鴨霸? 「我想欲保護咱台灣的母語。」不知道為什麼,準備好國防議題要問的陳柏惟,這時候卻反過來要在台上,解釋自己說台語的原因。好像這是一件多麼過分、多麼壓迫到邱國正權利的事情。 本來,今天是我們國會第一次使用國家語言口譯的日子,但國防部長一而再、再而三的「建議」,讓我們更加明白,在中華民國,即使把台語、客語跟原住民各族語都定為國家語言,仍只有華語才是真正的「國語」,即使你不認同、不習慣,甚至努力爭取了口譯,仍只有華語才能是「工具」。 的確,在罷免投票日前,陳柏惟的表現得很幼稚,但這不是政策上的幼稚,正好相反,這個政策是先進的、是與國際接軌的、是朝野都支持的。陳柏惟的幼稚在於他沒看清「國家語言」只是用來表演多元尊重的戲碼,在中華民國永遠只有華語才是國語;他的幼稚在於相信我們的母語還有救,罷免前夕還選擇在議事的最高殿堂堅持;他的幼稚在於用辦喜事的心情來迎接立院同步口譯,卻忽視了翻譯沒辦法解決的惡意;他的幼稚是浪漫主義,而為了母語,把政治路斷在這樣一場被統媒扭曲是非的荒謬質詢下,也許正是他浪漫主義的悲劇吧。   追蹤或訂閱支持本專欄網址: https://vocus.cc/mazeined/6151fd27fd89780001a7c223 VOCUS.CC 謝謝你建議我別說台語 | 林艾德 - vocus  
林艾德 2021-09-28
透過政治滿足虛榮的高虹安與翁達瑞

透過政治滿足虛榮的高虹安與翁達瑞

政治工作或論述,目標不外乎是促進公民間的彼此理解,期待創造共善的可能。但與此同時,也有這樣一群人,表面上是在討論政治,但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創造流量、掌握權勢,並藉此滿足自我的價值感。 在我看來,把不同觀點的民眾稱之為「畜」的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或是那位質疑她學歷的「美國大學教授」翁達瑞,都同樣屬於後者。 要分辨兩者不難,只要看他們如何面對那些「無法說服的人」。 與自稱「事件發生的第一天就想致歉」的黃暐瀚不同,身為不分區立委的高虹安否認「綠畜」是失言,反而理直氣壯地用「民意代表就是跟民眾站在一起」來替自己辯解,但這樣的解釋,無疑是誤解了民主政治的意義。 民主勝過獨裁之處,在於它較容易讓政權和平過渡,避免改朝換代的戰火使國家建設一夕重來。但民主並不保證和平與發展,近代的拉丁美洲與非洲許多國家,包含最近的緬甸都是反例。當人民放棄溝通、失去信任,對國家不再擁有共同願景時,那民主不過是政黨、軍方、財團或地方勢力透過數人頭來展現權力的方式,即使沒有實質政變,這種互相猜疑的社會也不可能持續進步。 高虹安認為,罵人為畜是她對抗泛綠一言堂的方式,但她挺身而出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創造共善,那即使不放下身段溝通,至少也不該言語攻擊來加深彼此的隔閡;如果高委員真的在意政治討論的環境,怎麼可能還唱這種低級的歌詞來破壞原已薄弱的溝通基礎?顯然,高委員真正在乎的不是群眾傷害了政治環境,而是傷害了她營造的自我價值感。 面對這樣失格的舉動,自稱「美國大學教授」翁達瑞想到的,卻是質疑她的學歷。 第一次認識翁達瑞,是因為他「建議」陳柏惟不要堅持全程台語質詢,認為這除了降低溝通效率,還傷害了台語的優美。這篇評論引來許多台文使用者的不滿留言,而看不懂台文的翁教授,則選擇用亂碼來回應他口中「優美的台語」,並強調這些亂碼就是他的書寫台文方式。如果翁教授真的在乎溝通效率或台語續存,斷不能做出這種一次傷害兩者的舉動。 再見到翁教授的文章,是他為了攻擊支持藻礁保育的陳昭倫老師,把國際知名的Scientific Reports説成收錢辦事的掠奪性期刊,還稱刊登論文的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是「不老實的學者」,非但引來學界譁然,這種抹黑與人格羞辱更使雙方對立越演越烈,模糊了政策焦點。如果翁教授真的在乎能源與環保議題,至少也該維持最基本的謹慎與查證,絕非做出這種朱學恒等級的烏龍爆料。 然後便是這次,面對在政治上充滿道德缺陷的高虹安,翁教授卻彷彿彭文正上身似的去質疑她的學歷,究竟學歷跟這次的事件有什麼關係? 當看到他在檢討高虹安的文章中,不合時宜地強調「我的博士來自前五十的名校,跳槽任教的學校也包括前五十的名校」,我才終於明白,翁達瑞真正在意的,從來不是溝通、文化、能源、環境或任何政治上的共善,他只想強調他比陳柏惟更懂台語及溝通,比陳昭倫更懂學術研究及倫理,比高虹安的學歷更漂亮、更配得上學霸稱號。 看到許多臉友轉翁達瑞的文章還是感到憂心,因為他無論在動機或是指控的真實性上,都跟高虹安沒有兩樣。他們在學校成為好學生,在網路上成為網紅,更多是因為他們擁有搏得眼球的渴望,他們是透過群眾目光而非公共事務來證明自己,所以高虹安覺得跟民眾站在一起罵人也沒關係,翁達瑞的學歷指控再次被踢爆時,想到依然只有刪留言來留住粉絲。 陳定南先生曾說:「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無法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在受人尊敬之前,必然要經過一連串的考驗。唯有在最嚴厲的批評、指教甚至謾罵中,我們才能看清,誰在努力為這個國家尋求最佳共識,而誰,只是想討人喜歡,只是想從群眾的認可中證明自己是人中龍鳳,根本不在意社會朝什麼方向走去。 點閱、追蹤或訂閱支持本專欄:https://vocus.cc/article/614de3ddfd8978000193687f VOCUS.CC 透過政治滿足虛榮的高虹安與翁達瑞 | 林艾德 - vocus 透過政治滿足虛榮的高虹安與翁達瑞 | 林艾德 - vocus
林艾德 2021-09-25
犧牲同志,模糊焦點──柯文哲的求生術

犧牲同志,模糊焦點──柯文哲的求生術

自從好心肝診所私打疫苗爭議引爆後,柯文哲便一再試圖推卸責任。從一開始指疫苗發放數量是由基層股長決定,再到臉書上抱怨是疫苗不夠才導致特權階級,19日又爆料是民進黨立委高嘉瑜牽線讓禾馨診所取得疫苗,氣得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召開記者會公開與北市衛生局的對話紀錄及完整施打名冊,證實每次施打都有造冊上傳並經衛生局同意,反而是市府單位還主動詢問禾馨診所「可以再幫忙打20瓶疫苗嗎?」、「一定要今天,拜託,不然我們就慘了」,側面印證了正是因柯文哲不合理的施壓基層,才導致疫苗特權案的爆發。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柯文哲就是愛玩烏賊戰 林思宏在記者會上公開呼籲柯文哲「不要再打烏賊仗」,但其實熟知柯文哲人品者都知道,在需要轉移焦點時背叛盟友,在需要負責時追究下屬,利用「選擇性的公開透明」造成輿論混亂後從中脫身,早已經柯文哲習慣的伎倆。 身為民進黨內著名的「友柯民代」,高嘉瑜並沒有在好心肝疫苗事件後噤聲,而是仍對北市府多所批評。她首先提出市府要求診所繳回剩餘疫苗是矯枉過正,形同浪費,當市府修正政策,改為授權診所自行運用後,高嘉瑜又批評市府配套不足,恐釀成下一波特權疫苗。看到「自己人」這樣挑三揀四,柯文哲忍不住在17日反嗆高是「心中有特權看什麼都是特權」。 因此,當得知高嘉瑜有打電話給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時,柯文哲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其實,關說若要成立,必然是民代的要求有違法之虞,但黃世傑受訪時表示,關心和關說不同,高嘉瑜與他聯繫後他即轉給承辦人員評估,還有足夠的量能才答應供給。究竟這是關心還是關說還有待後續調查,但好心肝事件正在民怨風頭上,柯文哲先是獻祭了基層的市府同仁,再一句「高嘉瑜有打電話給台北市衛生局長」,用心可謂路人皆知。 高嘉瑜當然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受害者。在北農5月20日出現第一位確診者後,至今一個月疫情仍持續擴大,累積確診人數已來到45例。指揮中心在三週前就要求北市府廣篩,但一個月來,每日進出上萬人次的北農只篩檢了451人。柯文哲不思檢討北市防疫措施,無視台北市是疫情擴散發源地,反而指責起其他縣市,在記者會開口就是「北農這個很有趣,是從中南部上來然後慢慢擴散」, 又稱北農一半病例來自新北與基隆,無怪基隆市長林右昌會直言:「我是真的覺得,聽到這話很不爽。」 說到北農,在韓國瑜與吳音寧之後,還有人知道現在的北農總經理是誰嗎?當初柯文哲配合國民黨羞辱吳音寧來拉抬韓國瑜,稱韓國瑜「書讀很多,辦事能力好」。等到韓流來襲,影響柯文哲選總統的計畫後,韓國瑜在柯文哲口中成了「讀的書只夠做北農總經理而已,要當總統還差很遠」,而後為了郭台銘的金援,還在專訪時捧郭酸韓,「郭台銘至少當大老闆還是有一定水準。但媽啊!韓國瑜?好可怕!」 為了己利,柯文哲什麼都敢出賣 當時為了拉攏郭台銘,柯文哲進一步選擇跟「最大韓粉」的旺中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切割,卻被蔡衍明親自爆料,原來往日那個「財團老闆都不記得,因為很專心吃飯」的柯文哲,其實跟蔡衍明私交甚篤,兩人見面的次數,比蔡衍明跟韓國瑜見面的次數還多,包含台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都是由蔡衍明牽線而成,「兩岸一家親」的講稿也是出自蔡的想法。 過往打著清新形象的柯文哲如何回應呢?他僅說:「第一次見面是簡余晏帶我去的。」簡余晏時任2014年柯文哲市長選舉時的媒體主管,工作就是安排柯與各大媒體會面,此後柯文哲與蔡衍明十幾次會面她都不在場,沒想到,數年後老長官為了自保,竟毫不猶豫地把善盡職責的她推出來當犧牲品。 除了簡余晏之外,當時靠著一班民進黨借將打江山的柯文哲,事後對這些功臣可謂趕盡殺絕。只要略得媒體喜好,搶走柯市長風采者,皆免不了市府內的明爭暗鬥。曾風光舉辦世大運的蘇麗瓊、力查小巨蛋弊案的洪智坤都受不了內鬥請辭,而在當時大方借將,台北市小內閣充滿濃濃高雄味的陳菊,反而成為他的眼中釘肉中刺,「為非作歹」、「民主罪人」、「肥版韓國瑜」等等難聽的評價都出自他口中。 2020年高雄補選後民眾黨聲望低迷,隨後柯文哲愛將、台畜總經理姚量議又請辭並臉書貼文批柯市府「魔鬼交易、犧牲改革」,為了轉移焦點,柯文哲連曾在2018年不惜被民進黨開除黨籍也要輔選柯的陳景峻也推出來政治操作,稱自己為了台北捷運信義安和站聯開案將剛接任監察委員的陳「移送法辦」。但其實政風處早有調查結果且與陳景峻無關,也難怪陳會心灰意冷的表示:「過去我幫了柯文哲多少忙,甚至被處分停權,把我丟出來政治炒作真的太不厚道了。」 打著「公開透明」名號闖盪政壇的柯文哲,一次又一次向我們展現,他的公開透明是有選擇性的。當人們追究他疫苗分配的責任,他就公開高嘉瑜打電話給衛生局長,而不談自己對基層的施壓;當人們追究他跟旺中及國台辦關係密切,他就公開第一次見面時簡余晏也在,用來逃避後面十幾次簡余晏不在時他與蔡衍明的對話內容;北農感染擴大,他就說病例是南部上來、新北跟基隆佔一半,而不談自己管理上的疏失;當民眾黨陷入政治危機,他就公開剛成為監察委員的陳景峻曾被他移送,即使陳早已經過政風處調查證明清白也不妨礙他的政治操作。 這些人都曾是他政治上的盟友、工作上的夥伴,但每當有狀況發生,面對質疑柯文哲的第一反應不是釐清問題,而是出賣同志,利用「選擇性的公開透明」來增加戰線,把問題跟責任歸屬變得越來越複雜跟混亂,以便他從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口中的「烏賊戰」裡偷偷脫身,甚至把責任推卸到最基層的同仁也再所不惜。 在好心肝案之後,回顧「要讓部屬勇於任事的條件,就是長官要扛起責任」這句2014年柯文哲的經典名句,現在看起來只剩下無盡的諷刺。卸下包裝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許多人懷念的那個柯文哲,從來都不曾存在過。
林艾德 2021-06-24
這叫保護藻礁嗎?

這叫保護藻礁嗎?

這麼多人,每天開會苦思新的方案,計算各種利害得失,到處拜託那些當初沒考慮後果就在推連署的網紅跟團體,花這麼多錢、這麼多時間,就為了協調出一個更多人能接受的方案。 因為我們怕供電不穩定,拖累台灣的經濟成長;我們怕繼續燃煤,污染台灣人的肺;所以我們一直彎著腰、低聲下氣,把工業區面積減小還不夠,港口還要外推,浚挖也不挖了,就為了把藻礁保護得好好的,讓三接工程可以繼續。 結果換來珍愛藻礁一句:外推上癮了,要不要一路推到福建? 輕鬆嗎?我們一直都很累。好笑嗎?我真的一點都笑不出來,只想罵髒話。這叫保護藻礁嗎?放屁,你們唯一想保護的,只有你們那脆弱不堪、無法認錯的自尊心。  
林艾德 2021-05-05
並肩而行,不全是為了同樣的願景

並肩而行,不全是為了同樣的願景

可以理解打從一開始就反對藻礁公投的支持者們,現在對民進黨再次外推會感到不滿,但我無法接受的是,某些政治公關公司的粉專已經開始定調公投穩輸。因為不似支持者們的恨鐵不成鋼,這些粉專的工作就是帶關鍵風向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四月底民進黨內就做過民調,如果提示三接是為了減少空汙及穩定供電,那麼興建三接的支持率是48.5%,若提示開發面積已縮減為1/10,那麼勉強會有過半的52.2%,但都比原本的32.4%高上許多。 可以看得出來,重點是要讓民眾知道政府做了多少努力,如果他們對這個議題更理解,反對藻礁公投的可能性就會提升,當然,公投不會有這些提示,如果在提示下支持度也只有一半,那的確很難贏。 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外推方案,在同一份民調中,若民眾知道三接決定外推,那支持興建的比率會達到62.7%,這個數字可以讓執政黨有一定的容錯率,走進投票所的人中,若有六成的人能理解這個議題就有勝算。 往後的日子就是自由開火,只要越多人知道三接是要減少空汙、穩定供電,而且已經為了保護藻礁而外推,那麼即使目前情勢不看好,只要內部不再分裂,絕對不是沒有勝算。 支持者的不爽我懂,我也知道,這些人氣完之後,依舊會歸隊成為最強的戰力,至於那些努力唱衰的匿名政治公關粉專,真的看看就好,並肩而行的人,有時也不全是為了同樣的願景。
林艾德 2021-05-05
我們需要的是公民,不是選民

我們需要的是公民,不是選民

  我一直都是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即使在藻礁議題上民進黨政府一再退讓,我依然相信會有更好的選擇,但絕不包含支持這次找國民黨一起連署的藻礁公投。 2018年我們就知道國民黨是怎麼湊連署的。他們提案的三項公投,連署書的不合格率都超過36%,其中連署前死亡的超過3萬份(佔2.3%),偽造超過20萬份(佔15%);當然,連署書難免會有不合格,但對照當年同婚公投連署不合格率僅8%,連署前死亡僅佔0.009%,偽造僅0.5%,兩者相比,國民黨偽造連署書的數量是一般公投的30倍以上。 我理解環團的理想主義,也認同這種理想主義是對抗龐大資本主義或威權主義怪獸最重要的武器,所以諸如「不要三接也不會缺電」的論述,雖然我不認同應該冒這種風險但也不會去反駁。 可是今天,是藻礁公投陣營先拋棄了理想主義,向現實主義靠攏。為了湊齊連署數量,你們選擇跟當初預計開發10倍大面積的國民黨、跟揚言三接遷到台北港就發起抗爭的國民黨合流,跟擅長偽造的國民黨、跟操弄民粹抹黑公投的國民黨站在一起湊連署書,在你們和國民黨互扶卵葩的過程,我看不到什麼理想主義、看不到什麼公民素質、看不到什麼環保,只看到人性的可鄙與自私。 推動藻礁公投團體選擇與價值觀相反的國民黨合作 社會運動與民主是息息相關的,一個與國民黨分道揚鑣的公民社會,原本應該是台灣守護自由與民主生活方式的底線。 還記得2008年民進黨大敗,國民黨全面執政且在國會囊括超過七成席次後,是誰在親中與過度開發的潮流中扮演制衡的角色?不是當時失去人民信任、僅能苟延殘喘的民進黨,而是整體的公民社會。苗栗大埔、反國光石化、反媒體壟斷、澎湖反博弈,是公民團體一次又一次地挺身而出,才造成後續選票轉移效應。蔡英文更是公開表示:「試圖恢復中的民進黨,是不可能獨力支撐台灣的民主往前走,民進黨必須與社會運動結合,才有力量走向更完整的民主。」 當時社會上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並不是以民主作為號召,但蔡英文很清楚,民主是社會運動的基礎,而強健的公民社會才能保障台灣即使在民進黨一敗塗地時仍保有最基本的民主與安全,因此在她領導民進黨期間,一直試圖跟社運團體保持良好關係,無論是不分區名單或是執政後的政務官都能見到社運人士的身影。 但公民團體有這樣的自覺嗎?他們知道那些他們想捍衛的價值,跟我們政治的獨立性、跟我們的民主永遠脫不了關係嗎?我相信多數團體有這樣的基本概念,但很顯然,選擇跟親中促統愛威權的國民黨站在一起,現在推動藻礁公投的這些人,不只沒有守護我們生活方式的遠景,更可能因為他們目光的侷限,使我們陷入風險之中。 早在2018年護藻礁團體就已經與國民黨候選人合作 在台灣,開發跟環保的平衡比世界上其他地區更難,因為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我們只能在帝國主義的夾縫之中求生存,連續的被殖民歷史更逐漸強化了我們個性中現實主義的成分,導致多數台灣人的自信必須以物質作為基礎,一旦我們的經濟表現被中國拉開,就像90年代起中國的快速成長,台灣人就容易被中國民族主義吸引,渴望成為「大國」的一部分,甚至威脅到我們習慣的生活方式。 簡言之,在世界最長的戒嚴期後,台灣的自由民主某種程度是建立在經濟成就之上,而不是什麼人民的自覺之上。我們跟其他沒有國安危機的國家不同,在島內還有國民黨時,我們沒有太多社會實驗的本錢,反而有著被迫成長的壓力,因為這在別的國家只是經濟、只是分配正義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這卻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有些人走得快,是貪戀前方的風景,但有些人走得快,只是害怕後方的追兵。 正因如此,公民團體更應該起示範作用。每個人都想保護自己的故鄉,但我們該保護的,是名為台灣的故鄉,是一個整體的、民族的故鄉,而不是某個局部、區域性的故鄉。 很多人拿全球最多公投的瑞士來跟台灣相比,但有多少人理解瑞士公民的整體性思維?93年時,瑞士曾在一個名為沃芬希森(Wolfenschiessen)的小村進行調查,該村有超過半數居民表示,若國會決議在該村興建核廢料貯存設施,他們會選擇接受,更特別的是,調查發現,若是提供村民補償金,同意的村民反而會下降到25%,這表示村民的同意接納核廢料僅僅是建立在公民意識、建立在國家整體考量之上,他們保護的是整體瑞士的利益,而不是個人、不是村莊的利益。 回到藻礁議題,若三接不能蓋在觀塘,那要蓋在哪裡?那邊的居民同意嗎?沿途管線經過地區的居民同意嗎?如果不蓋將可能面臨限電或重啟核四的風險,即使我們相信風險很低,但可以選擇避重就輕不談可能的代價嗎?甚至,我們可以明知道國民黨不是真心支持這次公投,還拜託他們加入連署嗎? 從事公民運動必須秉持著理想,但這個理想,應當是透過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說明,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也提醒他們選擇伴隨的後果,期盼最終我們可以建立共同的價值觀,一起走到那個希望中的島嶼。而不是當我連署書不夠,就跑去跟價值觀完全背道而馳的國民黨求救,這不只是對自身理想的背叛,更是開台灣公民社會的倒車,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唾棄這樣湊數拼公投的行徑,才可能建立出更接近我們理想的公民社會。 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公民,而不是選民。
林艾德 2021-03-04
護藻礁跟核四,該不該扯在一起?

護藻礁跟核四,該不該扯在一起?

  藻礁已經在那裡生長了7600年,你是否支持大潭電廠的天然氣接收站遷離藻礁海域,不要破壞難得的自然生態?那我當然蓋同意。 同一天公投的下一題就是,你是否同意重啟核四啟封商轉發電?反核這麼多年,我當然不同意。 理想狀態是這樣,但現實會這樣運作嗎? 2018年,在國民黨大力反對在新北興建深澳電廠的情況下,當時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做出「桃園替新北,觀塘換深澳」的決定,因為北部用電量就是這麼大,核一核二要除役,國民黨的新北又不讓蓋電廠,那只好在自己人的桃園大潭新增天然氣機組,觀塘的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也變得勢在必行。 同年觀塘的環評過關,環團把第三接收站改到台北港的替代方案在當時就被否決了,並不是因為台北港條件不符合,而是時程上來不及。核一已經除役,今年核二也準備除役,2024年基隆的協和發電廠也計畫除役,原本在2025非核家園的計畫下,大潭電廠預計2022年就要接氣,現在如果要遷到台北港,那屆時環評可能都還沒完成,目前評估最快建好也是2030年以後。 蔡英文曾承諾要保護觀塘的藻礁生態 難道不能為了保護藻礁,再稍微等一等?當然可以,但要先確定這幾年的電要從哪裡來。核二延役不可能,協和發電廠現在就因為環保限制發不到30%的電,中火北送台中人也不會同意,這時候我再問你一次:你是否同意重啟核四啟封商轉發電? 有人覺得這些事情不該扯在一起,我們可以同時不要深澳燃煤,延後大潭的新天然氣機組運轉,也不用啟用核四,因為我們可以節電、可以調度、可能提高能源使用率等等。當然我相信你做得到,但這件事不是你一個人當環保小尖兵就可以,而是至少百萬人和各大用電企業都要跟你有一樣的共識跟熱誠,別問我信不信,在這個連頂新都抵制不了的島嶼,難道你信嗎?就算你真的信,那至少告訴我,如果辦不到,那備案的發電量要從何而來? 以核養綠的支持者看得更實際也更清楚,他們早就說過,核能要養的綠不只是綠能,更是環境的綠,核四就是他們的備案,公投前若看到「核四護藻礁,兩案都同意」的宣傳也不會讓人意外。 當然,我相信絕大多數環團都不願意被核能或背後的國民黨代言,但實際狀況是,核四公投在國民黨動員下早就連署好在等,而環團用盡全力,在截止前一週護藻礁的連署都還收不到所需的30%,兩者動員能力跟聲量的差距,真正公投時無論你再討厭國民黨跟核電,他們就是可以輕易地代言你。 國民黨開始動員支持護藻礁公投 因此,當初最先把藻礁海域規劃成天然氣接受站的國民黨,現在也開始動員幫藻礁連署,而一路把232公頃的佔地,改到現在直接避開藻礁區跟潮間帶、使用之前就填海造好的舊有地的民進黨則成了眾矢之的,表面上這是單純的環境生態問題,背後卻是兩大黨能源政策的角力。 你當然可以自由選擇你要支持或反對,但請記得,每個選擇都伴隨著後果,如果現在這個避開藻礁區的接受站我們仍覺得有破壞環境的可能而無法接受,要推翻它讓一切重來,那未來必定會出現一段電力的空窗期,到時我們要接受核能還是忍受空污?這才是我們應該先思考好的問題。
林艾德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