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相關文章

如果中國是一個民主國家

如果中國是一個民主國家

圖片來源:美聯社 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民主化,而台灣的中華民國仍是專制國家,那麼從前服膺蔣介石、蔣經國反共戒嚴體制的中國國民黨人現在的轉向、趨附中國,否定中華民國據台治台反共黨國路線,或許可以理解。但一九四九年以後在台灣,中國國民黨壟控的中華民國歷史,一九四五年到二○○○年半世紀多的政治過程將失去意義。 事實並非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並不是政治民主化國家。世界民主陣線以聯中制俄想要形成世界新秩序的企圖早已幻滅,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仍然是世界政治秩序不安定的根源。走資化的某種程度經濟發展並未真正帶來中國人民的福祉,專制極權主義的宰制讓許多中國人逃離,歐美許多民主自由國家成為中國人移民出亡的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九八九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粗暴地顯示反民主的動向,在歐美國家視為工廠、市場的條件而發展出違背共產主義經濟原理,以國土大、人口多、走資化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但恃強而驕的國策引發世界疑慮,已形成發展挫折。不同於一九九○年代末期,台灣商人不顧當時李登輝以總統的「戒急用忍」勸阻,傳統產業競相西進,形同助長中國對台灣侵犯力量。現在中國的野心受到世界扺制,而且投資條件不佳,台商順勢逐漸退出中國。 許多台灣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民也持有雙重國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移民美國的人民一樣不信任自己所屬國家,或感覺不安。不,這表示作為國民的立場,許多人不相信中國一個正常國家,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們也因為潛在的中國威脅因素而想要避險。 那何以中國國民黨面對台灣民主化,對自己的政治不再有黨國優勢,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所期待?只因為民進黨是競爭者,是中國共產黨敵對者,而敵人的敵人是友人?或想藉親共聯中清洗從前據台反共的罪名?! 如果中國是一個民主國家,不會想併吞台灣,台灣也會親近中國。台灣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也可能像日本、韓國一樣從漢字發展出自己的文字系統。台灣在東亞形塑自己的國家,但並不屬於中國,這才是世界的樣子,而不是把世界變成中國。元帝國和清帝國治理過中國,被含納在中國,不同於日本、朝鮮(現南韓、北朝)以及台灣。 如果中國是一個正常國家,獨立的台灣可以與中國有外交關係,台灣的國民與中國的國民互相往來就會正常化,中國的攻擊性武器和台灣的防衞性武器也可以緩和而互相增加國民福祉。亞洲太平洋的區域和平更會因而形成,區域的發展更會看到亮光,中國也會有真正大國的樣子。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地位出現危機,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地位不保前,外省人知識份子曾有「中華台灣民主國」保台之議。這樣的歷史值得省思! 一些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人」刻意以「中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混淆,形成國家認同的混淆,不只是政治之病也是文化之病。這是附和中國共產黨消滅中華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有害無益,只顯示一些變節轉的之輩的醜陋行徑。 這個國家的人民,現況是「台灣人」、「中華民國台灣人」、「中華民國人」。為免國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形同侵權,或混淆國家認同與識別,台灣就是台灣,未來或有共識。期待民主的深化對台灣的國家重建會有建設性發展,也期待中國也會脫一黨專政,發展成民主國家。但看香港民主黨被廹解散,卅年的民主之路劃下句點,中國的民主化顯然遙遙無期。 (作者為詩人)
李敏勇 2025-04-16
《火鳥的聖歌》鄭南榕自由之路

《火鳥的聖歌》鄭南榕自由之路

鄭南榕遺孀葉菊蘭、女兒鄭竹梅將鄭「獄中日記」的原稿等史料捐贈給國史館。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今年言論自由日剛過,這是紀念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為言論自由殉道的鄭南榕(一九四七~一九八九)而設置的日子。在金山的金寶山,一群人聚集在「自由之翼」墓園紀念這位曾在一九八○年代多次在群眾運動場合慨言:「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因在《自由時代》刊登許世楷《台灣新憲法草案》而被以涉嫌叛亂治罪,堅持以死為自由殉道的行動哲學家。 鄭南榕追求的核心價值是:自由。大學修習哲學的他,人生的光輝行止顯示在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九年,六年之間以《自由時代》系列周刊誌和出版叢書。不同於美麗島事件前後的黨外運動到民進黨成以後,大多參選政治公職,行動哲學家的他追求「小國好民」的台灣獨立。一九八九年四月七日,他的自焚殉道堅拒時任台北市中山分局刑警隊長侯友宜破門拘提,實踐了「over my dead body」的誓言。不同於台灣大多左派或右翼受難者,他是殉道者。以奉獻生命證明他對台灣獨立的國家追尋。 台灣獨立為一個不同於專制中國的自由、民主國家,應該是左派常強調的「解放」價值。左派不盡只是附和專制集權共產中國,應該也要有台灣左派,成為台灣政治的雙翼。台灣獨立不只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得以脫離歷史的愴傷和困厄,也是中國人民的一扇民主窗口。是中國應該改變,而不是改變台灣。一些轉向變節症候群不守護台灣仍然脆弱的國家條件,突顯屈服於中國強權的偽善,以反動為進步,令人感慨! 今年的言論自由日,鄭南榕基金會將鄭南榕《獄中日記》手稿捐予國史館,並成書出版。鄭南榕在獄中所思所想歷歷在行句之間。這不只是歷史檔案,更是時代見證。 與鄭南榕同齡,出生於二二八事件同年的我,紀念鄭南榕為自由殉道卅六年,意味我比他多活了卅六年。一九九九年,成立了鄭南榕基金會,我擔任第一、第二屆共六年董事長,在《自由時代》原址設置紀念館;於金寶山建置了「自由之翼」墓園;並留下《自由十講》(玉山社)及《自由星火》(玉山社)等紀念書冊。今年,我以小說鄭南榕一一《火鳥的聖歌》(前衛出版)紀念並致敬他,這也是我台灣歷史小說系列之一,作為一種信物,傳承鄭南榕為自由殉道的信念和精神。台灣要記取抵抗黨國戒嚴,追尋自由之路的歷史,建構一個小而美的福祉國家,守護台灣的民主與自由。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4-09
從區桂芝看國語文教育的隱憂

從區桂芝看國語文教育的隱憂

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法國小說家A.都德一八七三年發表的小說〈最後一課〉,令人想起台灣的國語文教師的教學意義。 法蘭西第二帝國時代,因被普魯士打敗,東北角與現在德國接壤的亞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被劃歸德意志帝國,法語被禁止,要求改教德語。小說描寫週日上午的一幕:小弗朗士到教室後,發現異常安靜,且坐滿村民。老師說今天是最後一堂法語課,之後就要改學德語了。小弗朗士後悔自己以前不用功學習,老師也說「把學習拖延到明天,正是亞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又說「法語是世界最美的語言:⋯」小弗朗士和村民都珍惜這最後一課。下課前,老師在黑板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兩個省幾經法德統治,二戰後又歸屬法國。 本國語文教師是一個國家國民語格塑造的關鍵啟蒙者,國民意識的「認識、思考、紀錄、批評」能力出自本國語文教育的養成。台灣在戒嚴黨國化時代以養成反共黨國順民為旨,生活教育薄弱,封建八股多,表面四維八德,名實不盡相符的黨國心性。台灣民主化後無法形成近代國民意識,中華民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混淆為「中國人」。 日本、韓國都是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漢心和魂、漢心韓魂都不同於中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是台灣現在的權宜國家名號。台灣是漢心台魂的國家,古典漢字不同於簡體漢字,但本國語文教育卻陷入「中國人」的泥沼情結,無法形塑「人」、「台灣人」、「台灣國民」、「世界公民」的認識論,已成台灣國家重建的隱憂。 有人以香港僑生身份、當年不去匪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升學,而藉加分條件來台讀大學,畢業後在北一女中任國文教師,前曾批國語文課綱引發顧炎武〈廉恥〉論風波,近在中國央視詆毀賴清德總統,顛倒中國侵台、台灣扺抗的是非,引起非議後猶強辭奪理。這樣的語文教師和〈最後一課〉的語文教師相比,令人感慨。 台灣需要像都德〈最後一課〉裡的法國語文教師,不要北一女這名區姓語文教師。當年,背離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加分優遇條件,來台讀大學以避共,行止類似馬英九,於今竟顛倒是非,藉台灣的自由民主混淆視聽。這樣的本國語文教師言行,污染了學生成長的心靈,是本國語文教育的隱憂,對台灣的國家認同有負面影響。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4-02
毀黨壞國的其實是中國國民黨自己

毀黨壞國的其實是中國國民黨自己

前總統馬英九。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後戒嚴時代,中國國民黨仍執意於流亡殖民政權,並未珍惜台灣的民主化,而是懷恨民進黨取代統治權力,與一九四九年流亡來台的心態並無不同。從前恨中國共產黨,傾軋中國歷史;現在恨台灣民進黨,紛亂台灣歷史。為了恨民進黨,轉而擁抱共產黨。毀黨壞國的是中國國民黨自己! 一九九四台北市長開放直選,趙少康脫黨與黃大洲競奪,才讓陳水扁當選;二○○○宋楚瑜脫黨與連戰競奪,才讓陳水扁當選總統。這就是中國國民黨在後蔣時代,特別是李登輝掌權時代,試圖將中國國民黨台灣化過程中遇到的權力亂局。國民黨若追究在台灣政權的失落,關鍵在趙少康、宋楚瑜。 李登輝在中國國民黨政治轉型的關鍵對台灣人有說服力,他的中國國民黨台灣化如果成功,或許可形成與民進黨並峙的台灣兩黨格局,穩定台灣政黨政治的局面,對中華民國台灣化有正面意義。但他的想法不盡得到殖民意識論黨人特別是「外省」權貴的支持,爭奪權力的形勢因而展開,讓中國國民黨自外於台灣的病根再萌芽,其黨內的台灣屬性力量:黨政高層與地方派系不盡有恢宏台灣的格局,大多牛鬼蛇神之輩,見風轉舵者多,對李登輝的努力無助益。 趙少康的極右派反共愛國聯盟動向可以理解,畢竟是流亡殖民意識最強烈的一群,趙抵制黃大洲,公然挑戰李登輝,甚至挑起中華民國亡國論,聚眾在街頭搖旗吶喊,形塑恐怖氣氛,以為可在中華台北城攻城掠地。結果趙黃競奪,由陳水扁當選首都市長,促成民進黨擴大執政格局。 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也得力於中國國民黨的連宋分裂競奪。宋楚瑜在黨內為李登輝披荊斬棘,也建立自己勢力,見不得連戰獲提名參選總統,憤而脫黨(仍獲殖民意識黨人支持)競逐,複製當年台北市長趙、黃競逐的歷史,台灣寧靜革命的歷史是這樣形成的。 馬英九也有反共愛國聯盟的身份,他掩藏自己化獨漸統的中國心,在李登輝拉起他的手時騙稱自己是新台灣人,擊敗陳水扁連任台北巿長之路。等到連戰在兩次總統大選連敗後,再以虛假的台灣心當上兩任總統。蹧踏台灣八年後,遵父志朝共去了。 宋楚瑜在二○○四年為連戰副手再戰總統大選;趙少康則於二○二四年成為侯友宜的副手,都覺悟到殖民意識中國論的脆弱地氣性。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虛情假意、各懷鬼胎的政治。但連戰連敗反面無情的一面也讓看到李登輝識人未明或台灣政治人物變色變節的一面,連毀了李登輝的台灣化路線,連帶毀了中國國民黨台灣化的表面根基。 中國國民黨自己內部競奪,失去政權,未順應時勢轉化為台灣的政黨,只見蹧踏台灣的民主發展和國家建構。到了朱立倫,又見群魔亂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難道是想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收留?!以為反共戰犯戴罪立功會獲特權?!期待台灣人民會把國家交給你?!讓你當買辦賣給一九四九年推翻中華民國的中國共產黨黨國嗎?!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3-26
反共親共 逆反現象

反共親共 逆反現象

前總統馬英九率團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圖片來源:馬英九基金會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見馬英九時表示,「祖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放眼全球啊,每一個台胞都會為自己做為中國人感到自豪。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七年,中國國民黨挾中華民國流亡來台,以反共為名實施三十八年的戒嚴統治。二○○○年,中國國民黨因連、宋競逐,失去總統職位,逐漸走向親共之路。 反共變質為親共,形同背反現象。但為何中國國民黨從反共走向親共?二○○四年,連戰搭配宋楚瑜,連戰連敗是原因,中國國民黨自認無法再選上台灣的中華民國總統。但台灣人在二○○八年,又被自稱新台灣人的馬英九給騙了。而且二○一二年,又再度被騙。但馬也把國民黨在台灣的總統路走絕。蔡英文連任總統後,國國民黨以為該輪到了,好不容易推出所謂台灣人侯友宜,也想拉柯文哲助陣,卻未如願。這下子,親共論就鬼附身了。 反共、親共本是逆反現象,何以反共能變質為親共?原因至少有: 一、從前,反共只是說說而已,一切都只為壟斷統治權力。 二、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都是中國黨,背反台灣走向中國,權力邏輯。 三、反共,是蔣介石、蔣經國的事。反正兩蔣已逝,黨徒何干? 四、眼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是中國正統,此時不戴罪立功,更待何時? 五、國共,一丘之貉,血脈相同。 六、對專制威權的迷戀。 七、中國歷史的殘餘王朝不都是這樣? 當年反共愛國喊得最大聲的黨棍政客,如今跑中國跑得最快,馬英九最是典型。中華民國在中國卅八年,中華民國在台灣七十六年,在台是在中的兩倍,但國民黨的政治意識仍是中國。既已失正統,只能靠向正統。 這既是中國文化裡法統論道統論的邏輯,也是投機的盤算,一干昔日反共愛國之士變節的變節,朝共的朝共,去了了。 蔣介石掌權時期,重用偽愛國者,反觀環繞《自由中國》雜誌的雷震、殷海光、傅正⋯真正的愛國者,被關被貶。彭明敏當年說真話,一樣被廹害。歷史常這樣,君子受害,小人當道。中國人喜歡天橋說歷史,這就是中國史。 中國國民黨不能隨著中華民國在台灣重生,無法從殘餘、虛構、他者的中國性,轉成新興民主化正常國家、正常政黨,無法讓一九四九年來台已認同這塊土地的新台灣人成為新國家的共同主人,這有其文化病理。當年表面忠黨愛國,實則趨炎附勢的黨棍、政客,罪惡多端!卑鄙至極!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3-19
為守護台灣!為守護民主!

為守護台灣!為守護民主!

大罷免時代台派、民國派齊籲下架親共立委。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大罷免進入第二階段,罷藍卅四、罷綠○,呈現自發性的公民團體氣勢輾壓中國國民黨。國民黨硬扑公民團體是民進黨,嚴重違背事實。這反映出國民黨在立院毀憲亂政,引發年輕公民挺身反制且獲社會支持。 國民黨的選舉文化是從作票、騙票、買票起家,所謂「選舉無師父,用錢買就有」道盡其中玄妙。反觀民進黨,從黨外時代,選舉人得到民眾掖助,群眾在選舉造勢活動中踴躍捐錢贊助。台灣的民主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這也是兩黨不同之處。 民進黨從無到有,國民黨從有到無,不同趨勢走向,原因出在國民黨以反共為藉口搞戒嚴專制壓廹台灣,民進黨推動民主改革重建台灣。一是台灣黨、一是中國黨。解嚴民主化後,容留國民黨,但它並未自我定位為台灣的政黨,反而從反共逆反成親中聯共,以立委席次些微多數,其實總得票數仍少於民進黨,加上民眾黨不分區而形成的過半,大肆毀憲亂政,形同附庸中國,危害台灣的國家發展。 發起、推動罷免國民黨立委的力量來自公民團體,是黨外而非民進黨人,大多是並非熱衷政治的年輕人,有些甚至出身支持國民黨家庭的新世代。出於守護民主台灣的心,形成年輕公民社會的大覺醒現象,比民進黨更前進地挺身而出,以憲法賦予的罷免權行使守護國家的權利。民進黨的介入已屬後續呼應,也是正當作為。 「倒閣」相對於「解散國會」是法定的政治攻防設計,是為政權的順利行使;而「罷免」是相對於「選舉」的公民權力行使。國民黨不敢提「倒閣」,卻污名化「罷免」。卅四︰○意味著什麼?公民力量行使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氣勢如虹;中國國民黨號稱青年軍的黨人連署作業抄名單,合計近千位亡身者而掛零,不成樣子。優劣之差,天壤之別。 公民社會的年輕人更發揮創意,卅四名中國國民黨立委罷免,進入第二階段,一句「罷免○○○就是罷免傳崐萁」一體適用,反映罪魁禍首,每一罷免對象的指涉口號創意十足。引用戒嚴時期「反共剿匪」的口號,強而有力,一針見血,極具諷刺。國民黨稱是民進黨發動罷免,刻意混淆視聽,未察自己已是全民公敵,是為自己掘墓。大罷免是反映青年覺醒,形成守護台灣,守護民主的社會運動。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3-12
後黨國症侯群

後黨國症侯群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左)與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台灣解除黨國時代的戒嚴統治體制後,走向民主化,政黨輪替執政也進入四分之一世紀了。解嚴、民主化、言論自由,但一些政治人物並不珍惜,反而藉著民主自由,詆毀發展中的統治體制。 問題出在中國國民黨仍執於殘餘中國:不同於戒嚴長時期的反攻大陸收復失土,如今是乞附中華人民共和國,顛覆台灣的國家條件。台灣的政治紛擾出於中國國民黨的中國性,以致對台灣執政黨的敵意,更甚於對中國共產黨。 台灣民眾黨以不分區八席附和中國國民黨,敵視民進黨,反映兩黨的各懐鬼胎:中國國民黨藉此立院席次過半,取得作亂條件,而民眾黨則藉此破壞民進黨的執政條件。民眾黨將中國國民黨議員舉發柯文哲台北市長任內凟職貪污,導致被起訴羈押,盲目歸咎民進黨,動輒荒唐劍指賴清德總統。 明明是貪污嫌犯,卻硬扮政治犯,還扯二二八。一個曾被期待的政治人物,一個有八席不分區的台灣新生政黨,辜負人民期待,毫無法治是非,一意附和反民主、反台灣的勢力,甚至與中國國民黨爭相連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因為以中華民國為名的台灣,對於中國國民黨只是剩餘價值。馬英九已中斷中國國民黨的中央執政機會,只能靠地方牛鬼蛇神爭取地方執政,幾乎都是政治權力的手腳,進入無腦狀態。 昔日黨國特代的黨政軍特團特權人物,植根台灣嗎?從前的牙刷主義後遺症仍然貽害台灣,這些意識型態作亂,中國國民黨跟著起舞作亂,毀壞國家根基,自掘墳墓卻渾然不覺! 現今若是獨裁專制,豈容你一再對賴清德總統叫陣?若是獨裁專制,豈容藍白兩黨挾些微多數在立院毀憲亂政?中國國民黨因為失去壟斷統治權力的條件,民眾黨因為創黨人凟職貪污在押誓怪罪民進黨,附和中國國民黨以蹧踏台灣。 乞附中華人民共和國,連結中國共產黨,藉台灣的民主化反台灣國家正常化,這些政客在民主體制享受自由的批評條件,卻不珍惜國家。是轉型正義不全,導致後黨國時代症侯群的權力亂象與政治人物失格!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3-05
一九四七、一九八O的兩次二二八慘劇

一九四七、一九八O的兩次二二八慘劇

「228.0紀念行動」大遊行。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後天就是二月廿八日,戰後台灣有兩個二二八悲愴歷史記憶:一個是一九四七年二二八,源於之前一天發生於台北大稻埕天馬茶房前,緝烟事件引發的抗爭,導致二月廿八日蔓延全台的群眾運動,地方士紳應行政長官陳儀出面調解,郤遭兩面手法玩弄,在三月初蔣介石派遣軍隊從基隆登陸後,進行全台大屠殺,一直延續到五月十六日,許多知識份子文化人遭到殺害。 另一個二二八是一九八○年的二二八,源於一九七九年美麗島高雄事件後,正直的林義雄律師南下高雄了解事況、參與處理,仍被以涉嫌叛亂治罪,卻遭挾怨報復,將他拘押看守所,妻子方素敏去探監那天,台北信義路家中闖入兇手,殺害林母及雙胞女兒,大女兒重傷,經搶救後倖存。此為中國國民黨統治當局刻意挑二二八這天,恐嚇民主運動領導人物的血腥作為。 第一個二二八事件是為流亡殖民台灣而清除統治障礙,七十八年了;第二個二二八是為打壓民主化運動,也卅七年了。台灣迎接「祖國」不及兩年就發生二二八;高雄美麗島事件後兩個月就發生二二八。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歷史是血跡斑斑。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中國國民黨為何藉機殺害參與調解委員會的知識份子文化人?例如嘉義的畫家陳澄波,且在嘉義火車站前公然示眾,顯然是為中華民國流亡台灣而清除知識文化的政治障礙!無視於這些台灣精英對「祖國」其實有所期待,以為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而犧牲的知識份子文化人堅信自己並無違法、也非叛亂,而是期待台灣能從被殖民地走向正常民主國家而未逃亡!他們因日本殖民時代的法治條件,誤以為中華民國是民主法治國家而受害! 一九八○年的二二八,是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統治史惡質性的一錯再錯。林義雄與妻方素敏克服家門的悲愴,他出國又還鄉,帶回了《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創辦慈林教育基金會、創辦慈林社會學院、倡議人民作主運動⋯,在宜蘭五結的慈林園區史料、音樂廳、美術展埸,社會運動學院等多項建構,在流血的地方播下愛,映照在戰後台灣的民主化運動歷史。 在二二八這一天,面對一九四七年和一九八○年的兩次二二八,每一個台灣人要有歷史意識,守護我們發展中的國家。台灣的民主化是經由血淚經驗而得到,不分先來後到都要珍惜守護,要一代傳一代,形成新歷史。二二八是國殤之日,不是嬉遊之節,不要忽視紀念的意義!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2-26
認同的混淆 國家的紛亂

認同的混淆 國家的紛亂

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一九九七年,德國波鴻魯爾大學一位德國研究生,以《認同的探索在台灣一一詩人與評論家李敏勇》,完成學位論文,他以自己交織巴基斯坦父親和英國母親血緣的德國公民身份認同經驗撰寫論文,及於殖民、後殖民、移民的政治和文化複雜現象。認同是台灣國家建構的重要課題,認同混淆造成國家紛亂。 現代國家已經不是純血统論的共同體,而是法的共同體。一國家多種族;一種族多國家。國民國家以憲法凝聚國民,但在變遷中常形成政治爭端。台灣因國家形式沿續「中華民國」,以致以殘餘中國和正統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形成糾葛。戒嚴時期的專制政權挾持台灣人民反共,民主化後,失去絕對統治權力的中國國民黨人反過來乞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論,杯葛台灣國家正常化。 當下立法院的亂象在於中國國民黨些微多數加民眾黨極少數的附隨組織形成的過半杯葛力量,報復性仇恨式的毀憲亂政,甚至乞附中國,問題出於台灣國家認同的分岐現象。蔣氏父子死後,反共已被丟棄,而中國國民黨人存有中國黨心態,一些黨人尋求連結中國共產黨的中國性,加上中國走資化後曾形成的經濟榮景,以為投共可獲特殊利益。 既因認同問題,踐踏台灣民主化,毀壞台灣的國家正常化,成為中國國民黨轉向變節考視為可為之擧,群起而為。一些昔日俯奉蔣氏父子黨國反共戒嚴的黨棍政客藉民主的保護傘,肆意非為,視為自然。台灣的國家是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的國家,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漢字文化圈民主國家可能實現的事例,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警示之刺。 台灣早在一九九一年之際,即已解除蔣體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動員勘亂國策,謀求兩岸兩國關係的和平。昔日反共論的中國國民黨轉向背反,以乞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共行止,藉國會毀憲亂政,問題出於國家認同的危機。昔日國民教育的養成混淆國家的認同,留下文化問題,造成國家重建的危機。 一些曾經以反共愛國為口號附和蔣氏父子體制謀取政治利益的中國國民黨人,變節投共,會被真正的中國人看得起嗎?一些被殖民症候群台灣人政客隨殖民症候群起舞,不珍惜自我重建,又會被台灣人怎麼看呢?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2-19
大罷免現象

大罷免現象

圖為公民團體昨日上街頭宣講,爭取民眾支持連署罷免案。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大罷免運動的政治現象,是二○二四年賴清德當選總統、民進黨執政,立法院中國國民黨以五十二席加上附隨無黨籍兩席、民進黨五十一席、台灣民眾黨八席,三黨均不過半,民眾黨依附中國國民黨採取毀憲亂政策略杯葛行政權,激發公民團體發動罷免中國國民黨立委,現已進入二○二五年的新階段,接連兩波名單,尚有第三波待送,蔚成政治史上空前令人矚目的罷免行動。 當前的立院僵局,理論上本應藉由倒閣、解散國會的法制手段解決,但號稱多數卻實質脆弱的在野兩黨不敢冒此風險,導致僵局無法解決,遂有大罷免讓人民再次行使直接公民權,以解除被認為不適任立委。 大罷免是公民團體的行動,並非民進黨行使,國眾兩黨卻指民進黨,刻意忽視民團的直接民意展現,泡造其不正當性。其實民進黨以當家不鬧事而隱忍,已被許多支持者批評了,國眾兩黨卻睜眼說瞎話,民眾黨更因創黨主席涉貪凟職在押,竟以其為政治犯而遷怒民進黨與賴總統。至於國民黨針對綠營的報復性反罷免行動,全出自欲投入選擧的黨工,荒腔走板,一如自己所批評的現象。 觀察大罷免運動,青年的投入改變以往政治冷漠的印象;女性參與比重高;更有許多原國民黨支持者參與。知識青年主導了罷免行動,超出民進黨支持者群,反映青年層對「台灣」、「民主」國家價值的守護心,對專制中國的扺抗意識。大罷免運動是藍白兩黨毀憲亂政引起公憤而形成。 選舉是對政治人物權力的授予,罷免則是權力的收回。民團是獨立於政黨之外的公民團體,是新興社會力量,也會鞭策民進黨。 台灣,既不是中國國民黨的台灣,也不是民進黨的台灣,更不是民眾黨的台灣。台灣,是生活在台灣的人民的台灣。大罷免展現的公民團體力量讓人看見台灣的政治前景,也看到台灣的國家願景。超過兩百位文學工作者挺身支持大罷免,更反映出全民共憤的政治形勢。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2-12
民主法治會療癒美國的川普症候

民主法治會療癒美國的川普症候

美國總統川普。圖片來源:彭博 蘇聯解體後的廿一世紀初,去俄羅斯旅行。訪托爾斯泰莊園後,去參觀列寧退休後的莊園宅邸和他的紀念圖書館,更去了普希金的家屋。旅程中在一個村莊的文物館留下題字:「列寧的夢消失了/普希金的秋天仍然留下來」這是甫過世的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詩句。 一九九○年代初,谷川俊太郎在蘇聯的市場看到老婦欣喜於買到胡蘿蔔的場景,有感而發寫下短詩,說共產主義革命,並未帶給人民福祉;而普希金詩裡的秋天和他的詩永恆。 蘇聯解體時,列寧的許多頭像被破壞、剷除。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尤里西斯生命之旅」的場景:航行在多瑙河的拖船平板上,被拆除的巨大列寧白色大理石頭像橫躺,電影的返鄉人回憶保加利亞,前東南歐一些君主國家在共產革命時的悲愴記憶浮現。 君主帝制國家以君主立憲方式轉型民主化,保守(右)派和進步(左)派經由選擇執政是主流;有些君主帝制國家直接經由共產革命進入人民民主專政,實際上是共產黨專政。原本以左意識,號稱人民民主的政體成為共產專制政權。左、右意識政黨都可能專制極權化。 右極權的希特勒政權曾是歷史浩劫;左意識的史達林政權何嘗不是歷史浩劫?共產中國的毛澤東呢?右、左,只有在真正的民主體制,才能體現保守和進步的意義與價值。有些人常以左派即為政治正確,與右派的政治正確一樣,是偏執想法,反映認知的盲點。 國家,本質上是保守、右傾,因為垂直價值,有邊界;而進步的左派價值存在於社會,可以調節垂直價值的過度自我。兼容右、左意識的社會才能形塑正常國家。 共產主義以對抗資本主義起家,卻只能以極權、專制治國,而且不符合經濟的合理性原理。中國共產黨走資化才開展經濟的某種榮景,但統治本質不變,榮景無以為繼。所謂的「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團結起來」的口號,也因國家圍牆而只是空談,民族主義才是共產中國的國家之道。 美國的川普是保守主義、右派政治人物,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施政口號充分顯示垂直國家價值。美國未有侵略殖民他國歷史,但與大多前殖民強國一樣面對移民問題,打擊左派、進步主義的水平價值。若以人格發展為喻,只是從「本我」(ld)發展到「自我」(Ego),未昇華到「超我」(Superego)。 或許這樣的美國看來失去了寬宏的氣度,但美國畢竟是民主法治國家,而且是聯邦,州政府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權。民主法治應該會療癒川普症候,不像中華人民共和國:看來黨國專制無期,民主無望。 台灣成為正常國家,有左右政黨,才是發展之道,而不是擺盪在台灣和中國之間。中國國民黨反共親共的背反現象不只對台灣是惡行,對中國人民更有害無益,只助長共產政權專制氣燄。台灣人民應堅定民主信念,鞏固法治條件,以正常國家獨立於中國之外。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2-05
文明的榮光

文明的榮光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詩人米洛舒。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面對台灣的政治紛亂,我常想起一九八○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的波蘭詩人米洛舒的一首詩〈咒語〉。「⋯美和青春是理和詩/她們的結合是為良善服務/⋯她們的友誼會充滿充滿榮光,她們的時光沒有界線/她們的敵人會把自己交付毀滅」 當年,流亡美國的米洛舒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斯拉夫文學,他堅信波蘭會恢復民主自由體制。在東歐諸共產國家流亡海外的詩人中,他的信念特別動人。比起猶太裔蘇聯詩人布洛斯基這位一九八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蘇聯解體後,認為自己的國家已不存在,並未返回俄羅斯,死後選擇葬於威尼斯;以及一九八四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捷克詩人塞佛特和一九九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波蘭女詩人辛波絲卡,兩位堅持在自己的國度,不附和共產體制的詩人,米洛舒呈顯特殊的文明批評風景。 東歐諸國在二戰期間都被納粹德國佔領,當時的扺抗軍是共產黨游擊隊,一如淪陷的法國。但戰後的法國,共產黨只是左派政治力量之一,右派、保守主義的戴高樂重建法國。德國被分割,東歐國家則全面形成共產政權,一直到一九九○年代才全面翻轉政權,脫離共產體制。從原稱民主德國的東德,柏林圍牆被拆後,經由一次選舉,無一例外地脫共化。米洛舒、塞佛特、辛波絲卡的信念呈顯文明的榮光。 共產體制是馬克思主義的內涵加上列寧主義的形式造成的政治現象,在中國更被民族主義催化為重建帝國光榮。西方的東歐,二戰後共產體制不及五十年就解體;原發地俄羅斯也一樣,不及百年。但中國和北朝鮮以東方專制主義鞏固了共產體制,藉由民族主義的意底牢結,固守權力版圖。中國更以走資化突破經濟困頓,形成右經濟左政治的兩人三腳現象。 台灣在轉型民主後,因國家不全症候,中國國民黨反動力量趨附中國,不珍惜民主轉型後的自由,政治動向恰與東歐自由化相反,反動無比。自由體制趨向不自由;民主體制趨向不民主。違反世界文明的潮流;違背人類歷史動向。 看到政黨惡鬥,政治紛亂,以反共戒嚴獨裁專制的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民主化後聯共制台亂政。許多對台灣走上正常國家之路有期待的人,對自由、民主有憧憬的人,或許失望,或許懊惱。這時候,請體會波蘭詩人米洛舒〈咒語〉的信念:邪惡的敵人會把自己交付毀滅。走向自由之路的台灣人要堅信文明的力量,守護國家。台灣上勇!島嶼恆春!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1-22
台灣政黨政治的病理現象

台灣政黨政治的病理現象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民進黨在二○○○年贏得總統選舉,陳水扁連任兩屆總統,台灣的中華民國進入政黨可經由選舉輪替執政的時代。但是,民進黨內的權力競逐也有內部裂解現象,而外部的台灣國家條件未充分形成,更形紛亂。戒嚴時期,許多政客附和專制反民主;自由化後,一些政棍利用民主破壞民主。 中華民國在台灣,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仍連帶著中國。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二年是殘餘中國,大多數期間均為中國國民黨戒嚴統治。許多台灣人進入黨國體制,成為共犯結構、分贓體系的成員。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組成份子來自黨外運動參與者,與中國國民黨內的台灣人形成競逐現象。 中國國民黨內的台灣人和外省權貴有競逐性,原只被流亡殖民論者視為地方派系牛鬼蛇神的黨人,隨著權力條件經由選舉形成,逐漸重要。但李登輝曾援引配合民進黨參與台灣民主化的中國國民黨附和力量,已因政黨競逐而成為歷史。 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時,李登輝約五十%加上彭明敏約廿五%,合計佔百分之七十五的台灣意識論選票,隨著複雜的政治形勢而不盡存在。以民進黨和中國國民黨為主的選舉權力競逐形成拉距狀況,成為紛亂現象。當前政黨並非左右之分,而是台灣黨和中國黨的差別。 政治的權力競逐是我要、我執。即使民進黨人,也有執意個人權力,派系第二,黨再次之,國家更次之的現象。民進黨也有未獲分配權力後,反面相向多政治人物。大眾傳播媒體充斥著昔日民進黨公職、黨職,砲口四射向內,反映的就是權力變色龍的變節現象。有些是品德問題,有些是個性使然,利益形態和意識形態交相作用。 相對於中國國民黨曾長期執政,挾黨政軍特以及意識型態控制條件的制約,黨內台灣人政治人物被馴服性嚴重;而民進黨從黨外運動起家,五湖四海,頭角崢嶸,黨意制約較弱,雖然脫黨即斷送政治前途,卻容易一人一把號。神離的中國國民黨人可以貌合;而民進黨人常常神離。 (台灣)民進黨和(台灣)國民黨的正常政黨政治尚未能形成。中國國民黨的中國意理混淆國家分際,從殖民性轉而連結敵意中國更是嚴重。民進黨在文化領域的社會條件遠遜於存有流亡殖民性的中國國民黨,或疏離群落,大眾傳播媒體吸收許多離開民進黨的轉向、變節者,反面相向,影響的不只是民進黨,更影響了台灣的主體性重建。柯文哲依靠民進黨支持而形成政治力,以對抗中國民黨起家,組成民眾黨後卻連結中國國民黨以求壯大,也因為這種政治病理。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1-15
鬼頭鬼腦 粗鄙政治

鬼頭鬼腦 粗鄙政治

柯文哲。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中華民國被中國共產黨革命推翻,外在原因是共產革命的國際潮流影響,內在原因則是中國國民黨內部被滲透、分化、裂解,加上文化界的逆反現象。一九四九年起,中國國民黨挾中華民國在戰後代表盟軍接收進佔的台灣而得以倖存,成為殘餘中國,隔著台灣海峽相互對峙。 戰後台灣的歷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糾葛不清,早期中國共產黨滲透,許多外省人受牽連在火燒島唱悲歌,也有台灣人受害。台灣逐漸形成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國家,也經由民主化追尋國家的重建,民主進步黨和中國來台的中國國民黨成為主要的兩大政黨。從總統直選起算,經歷了中國國民黨(李登輝)一任;民主進步黨(陳水扁)兩任;國民黨(馬英九)兩任;民進黨(蔡英文)兩任;現在進入民進黨(賴清德)第一任期。 兩黨競爭的發展中,第三勢力空間有限。柯文哲的異軍突起,先是獲民進黨奧援而當選首都市長,但過早曝露權力野望加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清不楚,反面成仇。柯曾想藉著蹭李登輝以掠取台灣力量,並未真正得逞。自詡白色力量,從不組黨、不成立基金會,批藍綠都是垃圾,卻淪為垃圾的寫照。在市長第二任期結束,競選總統未成,立院主要兩黨均未過半,他的不分區八席卻未成為真正第三力量,反而成為中國國民黨對抗民主進步黨的附隨組織。柯文哲的政治野望,幾近台灣災難,拖累台灣脆弱的民主。 柯文哲的首都市長任內涉嫌收賄、圖利、背信、侵佔,經北檢起訴,求刑廿八年半,已身敗名裂,起訴書列擧其行止,其中「傅冬菊計劃」揭示柯吸收國民黨政二代、富二代,壯大民眾黨的野心。顯示柯文哲崇拜毛澤東推翻蔣介石政權,策反國民黨人的奪權策略。中國共產黨當年吸收傅冬菊,蔣介石的手下大將傅作義因而開門稱降,從蔣軍搖身變毛軍。柯文哲自恃高智商,驕縱無比,落入自己為政敵挖掘的深淵 。 台灣民主化後,台灣人追尋建構國家。中國國民黨流亡殖民意識論者轉而附共傾中;柯文哲瞄準政二代、富二代,藉由藍白合的侵入術,想以小吃大,吃定中國國民黨。柯文哲嗤嗤笑,他的權力大夢在照妖鏡下現形。其實國民黨支持柯文哲,並非為了柯文哲,而是為了傷害民進黨,各懷鬼胎,害人害己誤國。明明是國民黨人告發柯文哲京華城案,民眾黨卻甘為附隨力量,淪為國民黨側翼,趨附中國共產黨,怪罪民進黨。 在台灣的國家重建、社會改造發展,柯文哲成為最大破口。他惡意指控、含血噴人的罪名都迴向自己,印證「囂俳無落魄久」。他對不起原本支持他的人,比起他的貪婪罪名,蹧踏台灣人民建構共同體的努力才更是至惡。粗鄙的權力浮光掠影烙印在台灣政治史成為黑暗的一頁,成為令人痛心的篇章。柯文哲毀滅了自己,他造成的政治騷亂不會很快消失,會在民主體制仍脆弱的台灣繼續攪動負面作用。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1-08
近代國家 文化視野

近代國家 文化視野

國立台灣文學館。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翻開時序的新頁,進入二○二五年。棒球賽世界冠軍形塑的「台灣上勇」的氛圍彷彿形成鼓舞的力量,彌漫全國,提振了台灣人的進取心。冷風吹拂的天氣,添加台灣人的力氣。 台灣絕大多數人支持台灣成為一個獨立於代表中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追求確立國家身份,也不想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敵,但糾葛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complex」紛紛擾擾,導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走不出歷史困境。這不只影響台灣,也影響中國,徒然虛耗各自國家的人民福祉。 「台灣人開始追求獨立的時候,並没有試圖藉由文學,來確立自己作為國族的存在。因此,[近代文學]對台灣來說,並不具有特別的價值。」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漢譯台灣版序文,帶有警示的一段話。他是從文化視野看台灣政治,提醒重視近代國家建構的條件。 台灣人的近代文學始於被日本殖民時代,戰後類殖民從日文而中文的語言轉換,以及二二八事件知識份子大量被肅殺,雙重困厄造成台灣人輕文化、重經濟的社會體質,文學的困境更重。 一九六○年代開展的經濟榮景支撐台灣社會的肉體條件,但精神條件並不充分。教育與大眾傳播形塑的文化條件:台灣民間社會據於宮廟祭祀,缺乏近現代意識;流亡群落從殖民性而遺民性,疏離於這塊土地,交織有體無魂和有魂無體的雙重社會構造。 文學與我何干?大多數台灣人閱讀到的流亡殖民或遺民文學,遠遠超過被殖民或尋求國家主體重建的文學,形成台灣人擁有脖子以下的肉體,支撐的卻是流亡殖民或遺民的疏離心靈。流亡殖民或遺民文擧撫慰流亡殖民或遺民的心,但台灣人大多數也沈浸在這樣的文學情境。台灣的閱讀者熟悉流寓作家的流離情境,卻疏忽於本土作家作品中的台灣歷史際遇。 儘管時代演變,台灣文學已從「中國文學」、「在台灣的中國文學」,而定位為「台灣文學」,兼容華文、通行台文、客語、更包含原住民文學⋯,但流亡殖民群落轉向流亡遺民性,台灣文學現象仍充塞著在台灣的中國文學情境,缺少對台灣本土的認識和了解。佔有大多數的本土原生人口立據社會的肉體(經濟),而戰後移入族群立據社會的心靈(文化),致使國家重建的文化條件不充分。 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文學的閱讀體驗受限於教育與大眾傳播條件影響,流亡殖民或遺民作品比在地本土作品更具流傳、被閱讀條件,生活去台灣的人們無法形成追尋新國家建構的共同願景。柄谷行人的警語對台灣追求國家重建、社會改造的人們有啟示性。 台灣的新國家屬於生活在台灣不分先來後到的國民,是脫離「殘餘中國」療癒「被殖民症候群」和「殖民症候群」的必要之務,也是共同創建新國家之途。閱讀台灣文學,從文學作品汲取、確認自己作為國族(Nation)的存在,才有台灣的國家視野。徒有物質條件,不重視精神條件,無法建構新國家。近代文化振興是台灣國家重建的重要課題。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5-01-01
戒嚴禍害 黨國遺毒

戒嚴禍害 黨國遺毒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期間,未經立法院同意的正常程序,就實施自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統治,創下號稱民主國家的世界記錄。其實,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陳儀也以台灣省行政長官發佈戒嚴,因未依法呈報代理總統而失效,三月一日解嚴,再於三月九日戒嚴,五月十九日由魏道明以省主席身份解嚴。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台灣的戒嚴是陳誠以台灣省主席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身分發佈。那年,中華民國被中國共產黨革命推翻、另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解嚴那年正是台灣民主化運動推進、黨禁被黨外人士組成民主進步黨所突破,蔣經國在一九八六年十月七日接見美國華盛頓郵報董事長葛蘭姆女士,透露準備解嚴,並於制訂國安法後的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宣布解嚴。 台灣當年的戒嚴曠世奇談是台灣的痛,是中國國民黨之惡,中華民國之恥。當年以反共、動員勘亂為由的戒嚴,實際上是中國國民黨壟控統治權力的武器。解嚴二十年,二○○七年,法務部向立法院所提報告:軍事法庭政治案件二萬九四七○件,無辜受害者十四萬人。據司法院報告:政治案件六至七萬件,平均以影響三人計,政治受難人二十萬以上;被處決三千至四千人,人口佔十五%的外省人佔其中四成,因牽涉中國共產黨問題,在白色恐怖時期相對受到更多傷害。 戒嚴三十八年造成巨大傷害,不曾向台灣人民道歉的中國國民黨,面對韓國戒嚴風波,不知自省,竟對民進黨說三道四。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民主化轉型扮演負面角色,從反共轉變親共,無視中華人民共和國仍是專制獨裁共產一黨制國家,且未放棄追殺一九四九年據台倖存的中華民國,以「中國」和「中華文化」,企圖聯共制台。 若以當年戒嚴理由或統治心態,如今政壇的一些中國國民黨人行止是有罪的。韓國的戒嚴政治風暴在台灣應被反思的是:中國國民黨流亡殖民統治在台灣戒嚴的禍害。中國國民黨人不愛惜民主化的價值,對壟控統治權力的中國共產黨唯唯諾諾,附和推翻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解嚴民主化以後,台灣的轉型正義容留中國國民黨,但這個黨從反共戒嚴轉而親共亂政,台灣人民應唾棄之!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2-25
為何迎合中國覇凌台灣

為何迎合中國覇凌台灣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登場,台北市長蔣萬安在與上海市府副市長華源在見證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後握手致意。 (記者劉信德攝) 面對職場覇凌現象,台灣已有文明社會的正常反應。但是面對中國的台灣的覇凌現象:阻撓台灣形成正常國家的文攻武嚇,比覇凌猶有過之的經常威脅,何以有些政黨卻能忍氣吞聲? 就以柯文哲兩任台北市長和蔣萬安現任台北市長,台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為例,彷彿處於屈辱仍行禮如儀。柯文哲市長任內,不顧反對聲音,硬要擧辦,不少財團老板爭相在論壇同桌餐宴,更出現在柯文哲涉貪圖利背信的關係人名單。 蔣萬安市長,這位自稱蔣家傳人,卻無視曾祖、祖父反共基因,選前說,若中國軍機不停止擾台就不續雙城論壇,卻食言續辦,還接受上海以副市長之一出席的不對等條件,形同騙取選票。 中國把台灣的中華民國視為殘餘中國,當做從中國流亡來台的政權,必欲收拾而後快。中華民國已不盡由中國國民黨控制,對經由政黨輪替而執政的民進黨,敵意更甚於中國共產黨。這就是中國國民黨人對國內霸凌現象有反應,卻無視中國霸凌台灣的原因。 不以台灣為國家的台北市前後任市長柯文哲和蔣萬安,對於台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不顧對等國家尊嚴,而是屈附一個想併吞以中華民國為名的台灣的國家。他們在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卻敵視反制執政的民進黨,不珍惜台灣的民主化價值。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的台北方堅稱交流有益,但自論壇開辦以來,不曾真正改善或促進以兩市為基礎形成的兩岸兩國關係,只淪為上海對台北的統戰,以及台北對上海的曲意迎合。面對一個以併吞為目標,不斷對台灣武力威脅。中國對台充滿犯意,兩市論壇只是政治裝飾,是台北市面對霸凌的一種鄉愿的曲意附和。 台灣面對中國的霸凌要有正常國家的態度,尊重自己才能期待被人家尊重。反霸凌不能只是對職埸霸凌慷慨激昂,政治人物更要對中國不斷霸凌台灣有嚴正立場。小小蔣違背選前承諾,洗臉小蔣老蔣。反台灣的政黨形同迎合中國覇凌台灣!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2-18
首爾之冬 台灣想想

首爾之冬 台灣想想

南韓總統尹錫悅被境管。(美聯社) 台灣人熟悉的韓國,尹錫悅突發戒嚴令,不到幾個小時就結束。總統被彈劾不成並未下台,但被所屬政黨解除參與國政的權力,還被以涉內亂罪法辦,被境管限制出境。剛下台的國防部長及多位將領被以內亂罪逮捕,政局之亂可以想見。南韓與北朝的潛在暨顯在衝突,某種導向觸動戰爭的危機,被南韓內部自身的風險取代。 朝鮮、台灣同被日本分別殖民卅五年、五十年,朝鮮被強佔,台灣則被清帝國割讓。二○○○年,寧靜革命後的台灣,韓國思想界盛名的金容沃多次來台參訪,他對同被日本殖民的朝鮮和台灣有特殊見解:朝鮮因與清帝國及繼起的中華民國領土相連,脫走容易;朝鮮位於寒帶,土地較貧瘠,稻作收成一期,農產較不足;加上日本駐軍為兇悍關東軍,而朝鮮人性格較剛烈,獨立運動的形成較具動力。相對的,台灣海島一隅較為孤立;位於亞熱帶,土地肥沃,稻作兩期農產豐;日本駐軍屬於較溫和的海軍系統;加上台灣人較柔順,面對維新近代化的日本,爭取設置議會,而未積極發展獨立運動。 其實更重要的是,朝鮮有王國傳統。儘管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合一後,一直存有地域芥蒂,但具備國家歷史。台灣則無國家歷史,被割讓形同拋棄,兩者情境不同。二戰後朝鮮獨立,但因左右政治而分裂為南韓、北朝鮮。台灣則在脫離日本殖民後,被中華民國代表盟軍接收、進佔統治,形同被類殖民,並捲入國共分裂後軋入兩個中國紛爭的歷史。朝鮮分裂後的南北兩國,互相為敵;台灣突破國民黨中國宰制,雖然民主化,但國家條件仍未確立。 台日韓三國有歷史情結,但現實的地緣政治相鄰,同為漢字文化圈,但又異於中國。台灣看韓國不能只看表面的燈光娛影聲色犬馬,還要探觸隱藏在歷史與現實的心,並反思台灣。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全斗煥的軍事政變被拍成電影「首爾之春」,其實更是「首爾之冬」,前後相隔廿七年。 戰後韓國,朴正軍事統治(一九六一-一九七九)十八年;台灣是蔣介石、蔣經國戒嚴統治(一九四九 -一九八七)卅八年。全斗煥體制(一九八○-一九八八)和蔣經國時代(一九七五 -一九八八)大約同時期。兩國的後殖民時代,民主化都未盡正常發展,雖然經貿成長卻未走向國家坦途。韓國有北朝鮮的外部問題;台灣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部問題,更有國際條件未確立的國家問題。 耶誕節歡樂和跨年狂歡的表面張力彰顯經濟繁榮,政治人物陶醉其中。但這並非國家文化底蘊的象徵,也不是真正的國家榮光。後殖民脫殖民,民主自由體制得來不易,要全力維護!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2-11
文化的視野 文明的想像

文化的視野 文明的想像

中國上海。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希臘、羅馬已成為歐洲的文明根源相貌,而非只被「國家」視之,希臘、羅馬在世界的歷史意義與地位正在於此。從Cina支那到China中國或Chinese中華本為東亞的文明根源,但在世界的歷史意義與地位並不如希臘、羅馬,在於中國仍只執以「國家」被認識,強納滿、蒙、回、藏、苗,執於國家覇權而非文明的開拓。 今日世界的邦國形成,得益於西方世界發源於希臘、羅馬文化多,受恵於中國文化少。近代意義的世界,無論政治或經濟大多受西方世界文化或科技的影響,亞洲的日本、韓國是,南亞諸國也是,甚至中國也不例外。只是中國常自以為文化古國、文明大國,故步自封,被列強入侵覺醒。帝制被推翻後,先中華民國,繼而共產革命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馬列主義體制的國家。 中國沒有裂解成多國家,而是墨守大國形態。民主革命不能維繫,號稱人民革命卻成專制集權國家。沉醉在中華文化優越論的學者在西方民主國家生活,口口聲聲西方文化有問題,美國有問題,耽溺於觀念論,不去考察實踐性。 任何國家都有不同問題。國家是有機性的社會構造:政治、經濟、文化的形塑有其課題。文化要放在經濟、政治關連去思考,相互形成社會,在法條件下成為國家。美國歷史兩百多年,以歐洲文化為本,是從大英帝國獨立出來的國家。你可以說美國文化歷史淺短,但美國創造了有別於大帝國、老帝國的新國家想像,以合眾國的聯邦形式成為具有活力的大國,而且有變革的活力,美國的歷史延續歐洲基因,這是傲慢中國難望其項背的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共產主義立國,卻以走資化才發展出共體制無法達到的經濟成果,但政治的集權主義化、文化的名實不一論,無法形成近現代化的國家。不只中華民國時代中國人要移民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也一樣。不能在中國批評中國,但可以在美國批評中國,甚至批評美國。 中華文化優越論者也許期待中國分解成多個國家,發揚各種中華文化,相互爭艶。而不是言儒行法,獨尊馬列主義,自恃國大驕縱卻無大國堂皇的樣子,空談文化傳統的優越,卻無法形塑進步的生活文明。 日韓都受惠於中國的漢唐文化,形塑出他們想追求的國家樣子。文化是一種精神樣貌,並非只是物質。識者之見,取為所用,是文明開化的原因。文化中國,一些好的文化被取用成為別人的東西。中國應拋棄大一統國家觀,成為東方文化的某種母音,或許才能禆益世界。 世界史常引希臘、羅馬為文明的曙光;中國自認為禮義之邦卻是極權之國。現在強調的中國文化,其實已被馬列主義涵化,加上文化大革命,成文化異種異形。走資化的燈光娛影製造了表面華麗,掩飾不了內在的黑暗。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2-04
他造反有理 你民主有罪

他造反有理 你民主有罪

香港四十七名泛民主派人士在四年前立法會選舉前夕發起初選,遭控國安法「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有四十五人十九日遭重判。(美聯社檔案照)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武裝革命起家,革命在漢字語意即造反。中華民國號稱革命推翻清帝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以革命推翻中華民國。在中國,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現當代,沒有政黨輪替這回事,這是號稱禮義之邦的國度最大的反諷。 革命起家、造反可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取回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因毀信毀諾發生港人要求維持港人治港的民主運動,已拘禁三年八個月的四十五名泛民主派人士,因立法會改選問題,被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四年到十年重刑,舉世譁然。台灣的民進黨和民眾黨均表達譴責之意,中國國民黨則僅關切,不敢譴責。 中華民國革清帝國的命,中華人民共和國革中華民國的命。二戰結束,日本因敗戰放棄對台灣的殖民,中華民國代表盟軍接牧台灣,順勢進佔,對待「回歸祖國」台灣的種種暴虐被以「悲劇性的開端」描述,不及兩年,就發生二二八事件了。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就從原生地中國被革命推翻,潰退流亡到台灣──這個原先不在中華民國領域的台灣,以戒嚴行黨國體制,一九八七年才解嚴。革命起家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也曾長期以「民主有罪」維繫政權。 被割讓給日本殖民五十年的台灣,提供了中華民國以反共抗俄、反攻大陸為名的復興基地國土條件,但中華民國流亡殖民意識並不盡善待脫殖民的台灣。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待回歸的香港,東方之珠竟成老母雞屁股,硬是把歷史上替代中國割讓的被殖民際遇當做香港人的原罪。 香港和台灣在被殖民的歷史都形成了異於中國的法治。因為英國殖民的法制條件,香港人勿視了「民主 」的重要,回歸中國。台灣在二二八事件,許多文化人知識份子不逃跑被逮捕也是因為認為自己並未犯罪,相信「法律」,其實錯了。中國的法律不是法律說了算,是權力說了才算! 台灣和香港,一前一後,分別在回歸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個中國「祖國」,就踏上不同的「悲劇性的開端」。台灣因為有某種形式的國家條件,可待重建追尋國家正常化,香港則因已被納入中國體制,除了許多人已被廹歸化前殖民者英國,成為英國公民,大多數香港人可能要面對中國困境。不只沒有「民主」可尋,「法治」的文明也徒乎奈何。民主,在中國有罪!這樣的中國,你要嗎?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