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林佳怡)
林佳怡相關文章
搬戲人生
公視台語新聞從去年開始,製作一個介紹台灣傳統戲劇劇團的台語節目,並非單純傳遞知識,而是像說故事一樣,把舞台當作背景,呈現做戲人的真實生活。 傳統戲的研究很多,愛看戲的人也不少,但對於演員的生活,一般人或許了解不深。下了舞台,他們從事教學、到校園推廣、申請計畫之外,有些藝師還得去賣早餐、賣燒烤、學電腦科技、創作電音、做生意、耕田,年輕輩甚至小朋友,也得去學校上課,他們的人生,不是舞台上光鮮亮麗、掌聲響起而已。 從父母手中接下劇團,或打算把劇團交給兒女,身處現代社會,傳統戲的市場在哪、人才和資源何處尋、未來能走向何方?他們的徬徨、辛酸、喜悅、努力和堅持,也是我們無法從舞台上窺知的心情。這些故事,不但值得我們關心,本身其實就是一齣齣充滿張力的好戲。 不過,這個節目的價值不僅於此。台語是這些傳統戲劇重要的根基,也是表演語言和表演者的生活語言,若以華語介紹,再怎麼深入,也彷彿是隔著玻璃窗眺望風景。所以公視「搬戲人生」從訪問、企劃、劇本、旁白、螢幕文字到所有字幕,全部使用台語發音、台文書寫。 欣賞「搬戲人生」,能大略了解歌仔戲、本地歌仔、北管、布袋戲、傀儡戲、皮戲、車鼓等台灣傳統戲劇,看見各種不同型態的劇團、接觸傳統戲領域的常用詞、聽到各地方的台語口音,還能對照正確的台語文字,認識我們最熟悉卻也最陌生的語文,一舉數得。 電視圈的台語資源相當匱乏,製作過程困難重重,公視在有限的經費和人力之下,盡力做出高品質的成果,期待能拓展台語節目的型態並打開市場。從十月十五日開始,每週日下午五點,「搬戲人生」將在十三台公共電視上演。錯過的觀眾,也可以利用「公視+7」平台,一週內都能收看。 (作者為台灣母語聯盟秘書長、師大台文系博士候選人)
林佳怡
2017-10-07
轉型正義不能少這一樣
「轉型正義」一詞在台灣都不知潛水多少年了,如今終於有機會浮出水面,讓台灣人全體(政府與人民皆是)共同正視這個議題。 然而有一項亦嚴重被剝奪的權利,人人皆知,概念上也覺得很重要,但真要講到爭取卻無從下手,因為太多人已被完全剝奪這項權利,以至於失去行使權利的能力,那就是「語言權」。 國民黨所實施的國語運動,時間夠久、層面夠廣、程度夠深,以至於台灣各本土語言都面臨極大的危機。有人認為台語還好,事實上,現在四十歲以下「彼此之間、與下一代之間」以台語為主要溝通語言者,根本鳳毛麟角,客語和原住民族語的慘況更不待多言。 失去語言權實際上會有甚麼問題?就算不提文化這種抽象層次的概念,也可以參考管仁健寫過的因宋楚瑜禁台語而死的彰化人;這是以前的事?那麼邱顯智律師提到的后豐大橋案,夠新了吧?這都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剝奪語言權利而實質受害或情感創傷的例子(忘了母語,我還會記得怎麼奔跑嗎?)不計其數。語言的選擇,從來不只是個人的意志,而是國家社會共同形塑的。 但語言權利的恢復,僅時代力量「歷史正義與權利回復法草案」中略有提及,能不能被國會最大黨接受,仍不明朗。壓在水面下的轉型正義,如今終於要浮出水面,我們只看到划水的雙手與呼吸的口鼻,然而語言是打水的雙腳,看不見的最重要。 (作者為師大台文系博士候選人、台灣母語聯盟秘書長)
林佳怡
2016-05-13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三中案二審 12月31日宣判
楊國文
柯獲交保直奔新竹老家過火爐
張文川
要和屎尿文明融合嗎? 香港大學:請勿在垃圾筒內大便
林保華
亂世界的歷史投影
李敏勇
王家貞的「禮義廉」
李筱峰
抗日魔劇:民族主義的惡性發展
林保華
核三重啟公投 屏東農漁、觀光界喊不同意
葉永騫
滲透無所不在 台灣最大隱患
林保華
總統府憲兵、電指部 4軍人當共諜重判
楊國文
台灣的自由之路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