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中國避免沉淪

20240111 遠離中國避免沉淪

過去40年的全球市場中,製造業只有獲得補貼才能具有國際競爭力。根據經濟學家Michael Pettis的論點,以中國、德國、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五個國家觀察,這五個國家擁有大量、持續的、非大宗商品的貿易順差,這些國家內部需求低迷是對製造業大量直接和間接補貼的結果,最終以家庭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較低的形式作為代價。

這五國合計佔全球 GDP 的27%,但它們的製造業規模卻佔全球的42%。與此相對照的是加拿大、法國、印度、英國和美國,這五個國家一直存在著龐大且持續的貿易逆差。它們的經濟規模合計佔全球GDP的 37%,但是製造業產值僅佔全球製造產值的25%。

換句話說,製造業順差經濟體每單位GDP的製造業組成大約是主要赤字國家的2.3倍。很明顯的,補貼很重要,特別是當這些補貼的成本可以持續以貿易順差的形式轉嫁給貿易夥伴。情勢很明顯,不補貼製造業的國家根本無法與補貼製造業的國家競爭。

隨著貿易赤字國家的逆差持續擴大,這些國家面臨三種選擇:第一,他們可以積極補貼自己的製造業,並試圖將成本轉嫁給貿易夥伴(像是現金補貼建設不具績效的晶圓廠);第二,他們可以選擇退出現有的全球貿易體制,如美國川普前總統退出TPP;或者第三,他們可以接受進一步製造業在其經濟中的作用受到侵蝕,如德國因為俄羅斯天然氣斷供導致化工業大量關廠。

目前看,主要製造業赤字國選擇一的機會最大,選擇三意謂著政權崩潰與放棄選舉,政治上完全不正確,選擇二後來證明虧太大,腦子正常一點的現在都不會選。因此通貨膨脹的數字在這個邏輯下可能會反轉並急速往下掉,理論上,這會讓貿易順差國極度難過,因為外銷的價格無法提升。

不過,不同於理論狀況,實際的情況是,中國將成為貿易赤字國集體抵制的靶子,這是由於國際晶片戰爭已經開打,對中國特別拉起的關稅壁壘將把包括半導體在內的中國製造業打入悲慘世界,其他貿易順差國則或多或少補足中國倒下以後的製造業產能空缺,在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反而可以獲得發展的機會。

中國跌倒,世界其它國家吃飽,這是當前的投資寫照。讓中國放棄民族偉大復興,對全世界都有好處,任何理性的國家為了自救,都不該成為拯救中國經濟的槓桿。2024年個人投資要有獲利,唯一要做的是避開中國相關的投資;同樣的,個別國家經濟要能發展,也要盡全力避開中國,避免被中國的衰退拉向無底深淵。

三票都投給反中政黨,是最符合個人利益的理性選擇。

 

< 資料來源:印和闐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