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中央黨部。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歷史在前進,不顧歷史前進的事實,國民黨陷於「中國」的困境,也造成台灣民主化以後參與台灣國家正常化的難題。一九四九年以後,國民黨中國已被共產黨中國推翻。若非中國共產黨當年十月一日另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也無法在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一年之間在國際上並立兩個中國。
一九五〇年代,蔣介石體制利用戒嚴,不顧隨其流亡來台諸多知識份子文化人之議革新保台,甚至中華台灣民主國倡儀,硬以反攻大陸國策遂行獨裁,是第一個錯誤。當年,雷震、殷海光、傳正、⋯諸多有識外省人被迫害。
一九六四年,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師生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事件」,呼籲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台灣的人們放棄反攻大陸的神話,共同建立新的國家,也受盡政治迫害。
一九七九年的美麗島事件發生時,中華民國已被逐出聯合國多年,再被美國斷交,另以台灣關係法維繫台美關係。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只成為國民黨的中國神主牌,並未為台灣留存國家地位。美麗島運動既是台灣的民主化運動也是自救運動。可惜,蔣經國也只想維繫國民黨在台灣掌握的中國政權,而不是真正落實台灣化。
繼蔣經國的李登輝,十二年總統任期,有心將國民黨和中華民國台灣化,在權力的風雨飄搖中,推進了政權的全面民主化,並在進入二十一世紀時,以政黨輪替實現了國際稱譽的寧靜革命。可惜,國民黨從未真正台灣化,反而在連戰競選總統因宋楚瑜競逐而失利,將李登輝逐出國民黨。
其實,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重新開放直選時,趙少康就打黃旗反藍旗,脫黨與國民黨提名人黃大洲競逐,導致陳水扁當選台北市長;而二〇〇〇年總統競選之役,宋楚瑜也脫黨與連戰競逐,又導致陳水扁當選總統。民主化成為國民黨殖民意識中國論群之恨,辜負一些認同台灣的外省人;一些台灣人在國民黨陣營,腳踏台灣地,也附和殖民中國論,不知所以。
趙少康競選市長失利後,組成中國新黨,聚集反共愛國陣線成員在政壇掀風作浪。宋楚瑜則糾合地方政客,在二〇〇〇年競選總統,明顯是視連戰不適任而為之。國民黨政權的失落源於內部競奪,李登輝國民黨台灣化努力,未竟其功。
如今,中國新黨和親民黨都已班師回朝。趙少康甚至被認為是朱立倫之後有力主席人選影武者;競選主席同路人郝龍斌,也是中國新黨成員。二〇〇四年,宋楚瑜屈當連戰副手的選局,二〇二四年,趙少康屈當侯友宜副手的選局,都是迫於現實的權力考量,不復可見。
國民黨主席改選,是後李登輝時代的權力眾生相,「中國新黨症候群」主導了國民黨的中國性,蔣經國身世未明的後人,也同樣附和中國性而對中國畏畏縮縮。
看來,國民黨地方政客只能分工盤指縣巿長或地方公職的形勢已形成。國民黨正盤算著再中國化,台灣性不再是黨的領導人和國家領導人的適格條件。台灣民主化、中華民國台灣化不會再是國民黨的憧憬。國民黨終將屬於中國的殘餘歷史,不能融入台灣,也對中國形成侵權,無法開創坦途。
(作者是詩人)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