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疑美論 賴清德:川普援台未減

賴清德總統接受自由時報專訪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與台灣的合作、提供台灣的協助並未停止或減少。(記者方賓照攝)

賴清德總統接受自由時報專訪表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與台灣的合作、提供台灣的協助並未停止或減少。(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鄒景雯、陳昀、黃維助/專訪

問:中國持續散播「疑美論」,台灣在野陣營也有所呼應,台美關係的現況及未來如何發展?

賴清德:美國要肩負起世界安全跟和平的工作,他們也有本身要面對的問題。關稅談判,我們當然要本於國家利益、產業利益,也保護糧食安全跟國人健康來進行,但是在外交、在國防,在各個面向,其實川普上來之後跟台灣的合作,或是提供給台灣的協助,並沒有停止、減少,反而持續在增強,這部分國人清楚了解之後要有信心。

台海若戰爭 衝擊全球經濟

除了從美國對台灣的態度來觀察,我們也必須對台灣自己要有信心。第一,台灣是亞洲的民主燈塔,我們的優勢是幾十年來所打造的民主成就;第二,我們站在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美、日或歐盟等國家的元首及領袖不約而同談到,台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跟繁榮的必要元素。如果台灣不保,後續骨牌效應非常嚴重,台灣海峽跟周邊海域每年運送的經濟價值是超過兩兆五千億美元,國際社會也有評估,如果台海發展戰爭,對全球的經濟是一大衝擊,更不用說是國安。

第三,我們是全球民主產業供應鏈的重心,不只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電子零組件產業,很多中小企業也都是隱形冠軍,我們不能不了解台灣的重要性,我們不是依賴者,是可以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的,國人清楚了解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應該就會對國際關係比較有自信、看得比較清楚,不會因為中國的擴張,國際社會就放棄台灣,不會有這個事情。

跟民主陣營一起 共同嚇阻中國

問:國際局勢在川普總統第二個任期後有很大變化,中國也積極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台灣怎麼推進跟友盟的合作?

賴:中國是有計劃在推動改變國際秩序,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要跟亞洲開發銀行競逐,推動一帶一路、人民幣作為國際兌換貨幣,在東海、南海擴軍,與俄國到日本海、韓國周邊軍演,甚至航空母艦已經跨越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到第三島鏈,無非是要在國際社會取代美國領導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也就是說,今天台灣即便給了中國,中國不會因此而停止它的擴張,只不過是如虎添翼,更有向外擴張的力量。

這次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第一點就是強化美國的國土安全,川普也宣布要成立Golden Dome(金穹,太空飛彈防禦系統開發方案);第二是嚇阻中國的擴張;第三是各友盟國家要分擔經費;第四是美國必須再工業化,其中有個前言,為什麼要嚇阻中國擴張,因為如果中國併吞台灣,在印太會發生骨牌效應,會危及美國的安全,所以我們要很清楚,中國即使併吞了台灣,不會因此而停止,這是國際社會知道的。

即使中國持續武力增強,集結俄羅斯、北韓等國家,但是其他民主陣營也看到這個現象,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韋克爾率團來台訪問時重申,美國比照「台灣關係法」跟「台美六項保證」持續支持台灣,他也不認為台灣固守民主應該被視為對中國的挑戰,願意跟台灣持續進行國防合作。

印太穩定牽涉世界和平,台灣有我們的角色跟責任,國際社會也有他們的角色跟他們的責任,彼此互相合作,台灣要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

中國的擴張 已經是國際問題

其實如果要講,可以追溯到蔣經國講過「堅守民主陣容」,這是台灣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如此,即便中國的武力的確在增強,結交的盟友也越來越多,中國的問題不是單獨台灣的問題,中國的擴張已經是國際的問題,世界和平的問題,希望國人能夠支持政府,而且能夠穩定,德不孤必有鄰,我們跟民主陣營站在一起,用威嚇來達到和平。

問:元首外交是台灣爭取國際能見度、拓展外交國際空間很重要的一環,您今年是否有出訪計畫?包括過境美國等安排?

賴:今年,台灣的問題實在是特別多,關稅問題,另外南台灣非常意外,除了兩個颱風還有三場大暴雨,很多事情都必須解決,所以目前還沒有出國的計畫,當然元首外交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定會適時來進行。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