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件不能凌駕人權 台灣主權根基在人民的民主實踐

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由四十九國共同簽署,「日本放棄對台灣與澎湖的一切權利,但並未交付任何國家。」此一歷史安排,使部分人主張台灣的主權地位不明。然而,和約只是二戰後的過渡產物,它無法替當代台灣人民決定未來,也無法界定台灣的主權所在。七十多年後的今天,台灣的命運早已不依附於一紙條約,而應由台灣人民自己走出的民主道路。

國際學界近年提出「國家主權進化論」,強調主權並非外部授權或單一承認所能定義,而是建立在人民持續不斷的民主實踐之上。台灣過去卅多年,正是最佳範例。從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到多次政黨輪替、公投與改革,人民以制度與選票展現了超越條約文字的自決精神。這些持續累積的民主經驗,讓台灣成為一個制度完整、運作健全的現代國家。國際社會也愈來愈清楚:台灣實質上是一個獨立主權的民主國家。

一九九○年的野百合學運,從十餘名學生靜坐擴大到近六千人,最終促成國會全面改選與總統直選;二○一四年的太陽花學運,學生佔領立法院五八五小時,數十萬人走上凱道,催生新一代政治力量;二○二四年的青鳥行動,反對國會擴權的群眾最初有十萬人走上街頭,最終更累積超過一百卅萬公民連署支援。這些從少數到多數、從青年到全民的行動,清楚描繪出台灣民主逐步深化的軌跡,也再次證明:民主的力量展現在一波波公民運動的推進中。主權不是別人給予的恩惠,而是人民共同奮鬥的成果。

面對未來,台灣不能僅僅依賴歷史文件來說明自身地位。《舊金山和約》固然具有歷史意涵,但真正的根基在於人民一代代透過投票、公投與改革所累積的民主實踐。民主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而是一場必須長期守護的長跑。我們必須珍惜手中的選票,勇於表達意見,守護新聞自由,落實民主監督,並把這些得來不易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唯有如此,台灣的主權才能更加堅實,並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清楚而堅定的力量。

這就是台灣的故事:不是依附於大國政治的灰色空間,而是人民以民主行動一步一步寫下的歷史。唯有持續守護民主,台灣才能真正自立於世界。

(作者是北社秘書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北社評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