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胡 川安)
胡 川安相關文章
已不再是戰後了!1964年的東京奧運及其時代
《讀賣新聞》於2011年舉行〈昭和時代的象徵〉民意調查,排名最高的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是1964年的東京奧運。兩件事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記憶,但是美好的記憶總是較令人難忘。日本是亞洲第一個舉辦奧運會的國家,今年是東京奧運舉辦的五十周年紀念。從去年國際奧委會所公布的消息,確認了東京贏得2020年的奧運舉辦權,即將舉辦第二度的奧運,再度超越所有亞洲的城市。奧運從來就不只是運動的盛事而已,奧運是民族自信心的投射、是國力興衰的表徵,同時也帶動經濟、社會與文化的成長。東京獲選為1964年奧運主辨國的新聞(Source: Wikipedia Commons)已不再是戰後了!1945年於廣島和長崎所投下的兩顆原子彈,使得日本政府無條件地投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由美國託管長達7年的時間,直到1952年,日本政府才逐漸掌握重建的權力。Source: Wikimedia Commons因為韓戰的關係,美軍將日本作為軍需供應的基地,加速日本戰後經濟地持續成長。1960年擔任首相的池田勇人提出「國民所得倍增計畫」,在十年之間將GDP由13兆日圓增加到26兆日圓。「已不再是戰後了!」這個詞彙在確定由東京爭取到1964年奧運的前後幾年大為流行,不僅使用於經濟報告當中,也成為當時的流行用語,並且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建造。評論家中野好夫就以〈已不再是戰後了〉於《文藝春秋》發表文章,指出:「對於敗戰的教訓之反應,不論光明與黑暗……差不多是時候了,我們敗戰的傷痛,必須以更沉潛的形式,讓它活在未來。」把傷痛藏在心裡,並且以它為力量,走向未來,東京奧運就是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之中拉開序幕。代代木競技場東京奧運的運動場館之中最令人驚豔的就是由丹下健三所設計的代代木競技場,由於以往亞洲的建築師沒有設計過如此大型的體育場館,對於日本的建築師和結構設計的運算都是一大考驗。丹下健三出生於191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在日本戰後的建築家系譜之中,與前川國男算是第一代;第二代則是1928年出生的槙文彥、菊竹清訓、31年和34年的磯崎新、黑川紀章;41年出生的東邪與西毒:安藤忠雄和伊東豐雄。出生於戰前的丹下健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在戰爭期間沒有甚麼建築可供設計,於是進入東大的研究所繼續進修,直到戰後,他才得以大顯身手。1964年東京奧運的主場館代代木競技場是丹下健三的成名之作,當時他年逾五十,在創造力和執行力都達到顛峰,搭配結構師坪井善勝,在建築結構上解決大師的設計難題。代代木體育館(Source: Wikipedia Commons)由於當時沒有電腦運算,代代木競技場內部最為特殊的在於120公尺長的空間之中沒有落柱,為了展現出廣闊的空間感,以吊橋一般的造型,創造出懸吊的大跨度空間結構。而外部則是渦形螺旋狀的流線建築,呈現出流動的感覺。丹下健三此一時期的建築不是單純的對於國外建築的模仿,從日本古代神社的圓型和豎穴式的住居得到靈感,發揮高度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結合建築的材料、符合運動場的功能與設計上的美感,突破體育場的建築空間設計,堪稱劃時代的作品。這座體育館還得到國際奧委會(IOC)的特別功勞獎,在奧運歷史上可說是空前絕後。所有東京奧運的場館都在舉辦前一年陸續完成,甚至前一年的10月就舉辦體育周的活動,測試場館以及熟練運動賽事的進行,期望在正式比賽時零錯誤,具體地展現出日本人工作的細緻程度。大建設東京奧運不只是運動會而已,日本政府一系列的大型建設計畫也隨著東京奧運一起進行,像是東海道新幹線、名神高速公路、地下鐵系統。東海道新幹線在奧運開始之前的九天營運,當時成為世界鐵路技術上的大突破,時速高達200公里的子彈列車為人類交通史奠定重要的里程碑。2014年新幹線經營了五十年,從東海道新幹線開始,東北、長野、上越、山形、秋田、山陽、九州……等都鋪設新幹線,將一個國土面積狹長的國家打造成一日生活圈。新幹線 (Source: Wikipedia Commons)戰後殘破的東京,鋪有柏油的路面只佔30%,在奧運前夕則達到70%,環首都圈的高速公路也完工,這一時期所採用的高架道路,即使在今日仍然成為東京的都市景觀之一。東京地鐵的路網也隨著奧運鋪設,為了方便奧運的旅客,從羽田機場通往市中心的單軌電車也隨著路網連接起來。相比於奧運的四億五千萬美元的經費,大建設的資金超過六十四億美元,可見奧運所帶動的整體建設,加快東京建設的速度。如何招待外國人2008年北京奧運之前所推動的一系列的「文明運動」:不隨便吐痰、不隨地大小便、文明過街、拾金不昧、排隊上車……等運動。Source: https://www.flickr.com/photos/karen_d/82788712121964年的東京奧運也有類似的「文明運動」,透過奧運,加強垃圾的回收與街道的美化,並且宣傳所謂的「禁止事項」,像是:在路上禁止飲酒、不隨便丟棄菸蒂、禁止隨地小便(日本人本來就不會隨地大便,這大概是強國人的某種風俗)、不在電車上大聲說話。除了「禁止事項」,也希望熱情接待外國人。在運動比賽時,保持風度,即使日本輸了,也要熱情鼓掌。透過奧運會的力量,當時到訪日本的外國人相當驚訝日本人的國民素質。在比賽完之後,現場的日本人會把拉圾帶回家。我們在最近的世足賽之中也可以見到,即使日本踢輸了球賽,也會將球場中的垃圾收乾淨。聖火傳遞與開幕奧運前的兩個月,一場盛會的熱身就開始了。從希臘所點燃的聖火,在海外12個城市巡迴之後,專機送抵日本。當年奧運聖火也有抵達台北,在台北市區繞行,於以往的台北市立體育場前仿照了一座毛公鼎,點燃聖火,這也是唯一一次奧運聖火入台的紀錄。日本的聖火傳遞從美軍所佔領下的沖繩開始,分成四路的跑者傳遞,跑者的年齡都在16到20歲之間,在大會當天抵達了東京,由早稻田大學的學生坂井義則點燃東京奧運的火焰。Source: Wikipedia Commons選擇坂井的原因在於他出生於1945年的8月6日,也就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的那一天。所以,東京奧運也有走出戰爭、邁向和平、終結二次大戰的記憶,邁向新時代的意味。三島由紀夫在當時寫下了〈結合東洋與西洋之火〉:他(坂井義則,最後的聖火傳遞者)右手將聖火高高舉起的時候,被那白煙圍繞的胸前的國旗,恐怕閃耀在每個人的眼中,這樣的感情並不誇張。……國旗的顏色和形狀,在特別的瞬間好像有甚麼喚醒我們心中的某樣東西。喚醒的是埋藏在心中的敗戰記憶、喚醒的是民族的情感、喚醒的是一個新的時代就此降臨,「已不再是戰後了!」一切準備就緒,一場日本人與國際的盛會在1964年10月10日開幕。據說開幕前幾天東京不是陰天就是雨天,開幕當天陽光普照東京。Source: Wikipedia Commons帶著辦喜事的興奮心情,下午兩點,天皇裕仁、首相和國際奧委會的主席宣布了東京奧運會開始。共93個國家與超過五千名的運動員參與競賽。這次的奧運轉播是第一次的全球性轉播,美國當時所發射的「辛科姆」衛星讓奧運會同時在不同的時區得以轉播。東京奧運的163枚金牌之中,日本得到16金,比起前一次的奧運多了12枚,整體的名次排名第三。或許日本得金牌較多的原因還在於奧運第一次將柔道納入比賽項目,光是這一項日本就得了三枚金牌。東京奧運的社會與時代對於1950年代末期到1960年代初期的日本人而言,電影《Always 幸福的三丁目》(オールウェイズ 三丁目の夕日)可以說具體地展現當時的情景。《Always 幸福的三丁目》以1950年代末期的東京下町為舞台,建築中的東京鐵塔成為人們的希望。當時的電器公司發展出低廉且便利的電器用品。「三種神器」本來指的是日本古代神話當中的銅鏡、玉勾和劍,昭和30年代指的則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電視、洗衣機和電冰箱。當多數的家庭都可以擁有這些商品時,之後日本國產的汽車、冷氣機也開始生產出來,代表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過著現代生活,中產階級的力量逐漸成形。奧運對於大多數的日本人而言,都是一個美好的回憶。但是,這些大規模的建設與經濟成長也是建立在某些不公平的基礎之上。衡量東京奧運以及1960年代的日本,除了光明面以外,黑暗面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Source: https://www.flickr.com/photos/masahiko/489467219我們只要想像大規模的建設一定得花上大量的人力,而在成本的控制下,勞工薪資相當微薄。日本政府以國家的名義動員10萬以上的山區農民,他們在低薪的狀況下,成為奧運建設背後的無名英雄。日本國內當時最大的衝突在於美日安保條約所引起的政治與社會鬥爭,美國雖然在1952年結束託管日本,但一直是日本外交上最重要的主導者,1960年所簽訂的美日安保條約更把日本置於美國的管制與保護傘之下。日本是否能夠真正的從美國獨立,或者只是美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傀儡,一直是二次戰後日本政治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圍繞著美日安保條約的簽訂,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導致岸信介內閣總辭。延續到70年代的還有第二次安保鬥爭,以及之後的全共鬥、沖繩返還、反越戰和三里塚的抗爭。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或許就是在美國的保護傘之下,日本才能不顧世界局勢,專心地注意繁榮與復興的問題。Source: Wikipedia Commons東京奧運的成功的確是一個時代的轉變,日本徹底離開戰後的貧窮社會。雖然奧運的觀光人潮沒有達到預期,奧運後的幾年經濟甚至一度衰退。但是,整體基礎建設對於日本的發展具有長期的影響。1967年日本的經濟規模超過英國和法國,隔年超過西德,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一直到近來被中國超越為止。或許就是擔憂亞洲第一的角色被中國取代,東京才積極爭取2020年的奧運吧!夢一般的未來對比1960年代的日本,半個世紀之後的東京奧運,首相安倍晉三也想要重現當時的榮景。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正是帶領東京爭取1964年奧運時的首相,安倍帶領東京再度舉辦奧運的象徵意味很濃。就算出現很多相似性,歷史也無法重複。二次戰後的日本滿目瘡痍、社會極度貧窮。但是從上個世紀九○代開始的經濟停滯與二次戰後的情況極為不同,安倍是否能夠重現復興的故事,則是後續值得觀察的情況。
胡 川安
2014-12-16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徐榛蔚說明會被罵爆!災民當場「躺平」、多人離席抗議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