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陳麗君)
陳麗君相關文章
中華民國教育部究竟是台灣的還是中共的?
學者痛批,時至今日,教育部所擬定的語言政策仍無助於保存台灣本土族群語言。圖為教育部外觀。資料照片 陳麗君/台越文化協會理事長、十二年國教語文領域委員 「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它所承載的語言;消滅這種語言,就要從先從他們的學校下手。」——希特勒 台灣人民只要不像李明哲到中國自投羅網就能自保?台灣政府是堅強的民主自由與人權的堡壘還是強國統戰的打手? 中華民國教育部對於中共統戰最大的貢獻就是堅持以「北京話」作為國語的語言政策始終不變。該語言政策自中國國民黨敗戰接管台灣以後,自1945年設立「國語推行委員會」,以後風行草偃,禁止台語與羅馬字、學校公家機構禁止說方言,意圖全面性的撲滅本土語言。教育部的權限不但直轄地方政府教育體制,控管小學「國語」、初高中的「國文」一直到大學的人才培育,也能壟斷教育就業市場得以確保其單一強權語言威權體制的「傳承」與「再生產」。 誠如著名法國社會學者布爾迪厄所述,單一官方語言所統合「語言市場」是和國家形構綁在一起的,教育體制是執行政治宰制的重要工具。只有官方語言能憑藉體制使其普遍化,透過考試以及學術資歷審查教育體制人員確保語言規則的服從,並結合單一語言的市場利潤(薪資與利息收入、各種公教福利等)控制所有成員。 歷經半世紀以上禁止本地語言文字後等同於掐死了本土文化發展存續的命脈,直接造成原住民語,台語,客語面臨消失的危機,中文文學掌管台灣文學。試問台灣政黨輪替後17年的今天,台灣教育獲得解嚴了嗎?單一語言特權造成的族群文化壓迫消失了嗎?我們從最近發生的事件以及政策來觀察中華民國教育部的統戰壓迫台灣本土語文的本質。 1. 明年度即將啟動的十二年國教的內涵: 十二年國教當然不是為解決現行多元入學執行不當造成的社會階級差距以及貧富差異加劇問題,2014年馬政權令教育部頒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和九年總綱基本上換湯不換藥,其語文領域差異如下圖,第一就是增加1節「國語文」(北京話)。第二就是不顧學者專家、新住民代表的反對硬是將新住民語文併入一週只有一節的本土語文課程,原本的台、客、原語三選一改成四選一,使新住民二代陷於只能選爸爸或媽媽的語言。 1節課四個語言的爭奪戰不僅蓄意挑起新舊族群語言傳承的競爭和對立,更在課綱的機制上巧妙蓄意安排延後客台語的拼音文字的黃金學習期,延至3年級才得正式學台、客語的拼字。小英政府喊得響亮的轉型正義口號下,即於2017年3月~5月間相繼通過原民會以及客委會法案,使得長期以來被壓迫而消失中的原語和客語得到國語地位。然而教育部的課綱不管在名稱上或是課程的機制上,仍然維持強化單一強權語言北京話是唯一國語,蔑視本土族群與新住民的文化傳承教育人權。 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學童無法在一週40分鐘內習得本國語言文化;國英語都從注音和ABC開始,而在課審會的堅持下,台、客語確從三年級才能開始發展拼音文字,也沒有考試以及就業市場的管道,使得本土語言教育小丑娛樂化!這種以多元為名,行殖民之實的語言政策在全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發展趨勢中,無疑大開語言帝國殖民主義的倒車,儼然是國際笑話。 舉凡美加、紐澳早在三四十年前開始成功的以少數族群母語為教學語言的雙語沈浸式教育、歐洲的複數語言並行的教育方法、以多元族群立國的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的多族群多語言學校教育也行之有年。 小英政府以新南向政策為名,教育部花了大量的人民的稅金邀請了大量專家學者開了無數次的世界各國語文教育政策論壇(2015年),讓學者專家提出各種改革意見,但結果卻依然執行單一強權語言政策和綱領。由此可見其統戰的目的和消滅台灣本土族群語言之決心。 2. 以「閩南語」取代「台語」去台灣化的用心良苦 蔣中正先生敗戰據台之初尚曾尊重當時台灣人對台語之稱呼,也為推廣當時沒人懂的北京話注音符號出版過《注音台語會話》(1958年),一直到1966年國防部情報局為首全面的開始把「台語」改成「閩南語」。因為閩南語是中國地理方言的一支,說「閩南語」=「中國方言」如此台灣納入中國的一部分才能名正言順。正如著名亡日學者王育德先生當時對這件事在《台灣青年》雜誌中清楚陳述,蔣中正和毛澤東只有在用「閩南語」的堅持是一致的,因為把台灣列入中國統一的目的是共通的。 現在這個概念名稱確實地透過中華民國學校教育體制、以攸關升學的全國語文競賽作為全民運動而能不斷的被植入、強化。日前中共官方新華社(2017.10.27)公佈一批新聞禁用詞,其中規定為了充分體現中國主權意識,不得將台灣民眾日常生活使用的「漢語方言閩南語」稱為「台語」,各類出版以及場所也不得出現「台語」字樣。 無獨有偶,這幾年來即使台灣諸多本土社團再怎麼樣陳情力爭「台語」正名運動,中華民國政府也無動於衷。即以日前(11月25日)在台南舉辦的全國語文競賽(「國語」(北京話)、原住民語、閩南語、客語)本土社團再次聯名訴求教育部台語正名的結果,國教署長官的回應是:總綱規定。而教育部捍衛的總綱內涵正是上述的一言堂權威。 3. 完全的中國官僚的心態——千錯萬錯都是下民的錯 再說,同上的全國語文競賽今年自爆。在全國語文競賽一連串的賽事產生冠軍後,新北市檢舉台中市學校在辦理分區複賽時行政有不符合競賽章程之嫌,沒想到教育部高級官員接獲檢舉後當下做出的第一個決議竟是取消7名獲獎選手資格和獎項榮譽(含布農、泰雅、客家、閩南語國小國中高中以及社會組)。 台中市教育局採用的賽制若是不符合今年教育部所改訂的分區比賽辦法,是行政上、主辦單位作業上,甚至是教育部本身執行力的疏失,但是其處理的方式居然是吊銷參賽學生資格以及獎項。殊不知,為了參加「攸關升學」的全國語文競賽,這些優秀的學生、家長、指導者們花了不知數百日光陰和心血練習和準備才能有所成就。然而,今日一旦有錯,千錯萬錯都是賤民的錯,台中教育局不會被吊銷教育執照,而是無辜的優秀參賽者。教育部這種積極懲罰控制鬥爭,絲毫不關心群眾利益的手法是完全的官僚主義。 2016年蔡政府以轉型正義的姿態作為我國民選總統,上任以來為了實踐真正的民主自由平權,在司法,行政,人權改革上推動稅改,勞基法,兩性平權等議題,啟動了轉型正義委員會機制如二二八調查,追討中國國民黨不當黨產,貪污案以及司法改革。然而教育乃百年之大計,教育改革是長期的改造工程。因為吃力不討好,所以語文教育的轉型正義,這個影響台灣人民文化根基命脈存續的重要議題反而無人敢碰觸。 我們期待台灣的新政府要有所為而為,丟棄既得利益者的沙包。如果我們的國事執掌者再不改革只有關心自己政黨生命的政治家和「教育家」體制結構的話,台灣的明天就是香港的今天。 在國中小教育階段,總綱與現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架構的主要差異。上表引自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教總綱Q&A。作者翻攝
陳麗君
2017-12-09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徐榛蔚說明會被罵爆!災民當場「躺平」、多人離席抗議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