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楊宗岳)
楊宗岳相關文章
中共20大關鍵字消長與台灣
中共二十大全國黨代表大會落幕,外界關注的是政治局七個常委的名單,以及明年三月人大會議上中央政府機關的改組。熟悉中共黨史的研究者都知道,政治局常委排名牽涉到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政協主席以及未來可能接班人的安排。這次名單出爐後,習近平全面掌權令人意外。 (美聯社) 與過往中共全國黨代表大會人事布局受到關注不同,此次的二十大人事布局只是整場會議的過場而已,政治局常委由誰擔任亦不重要,習近平排除黨內各種勢力獨掌政權也是必然結局。早在習近平掌權後便以反腐為名進行了多年的清黨作戰,二○一八年修憲取消領導人任期限制,就代表著習近平已掌握絕對的力量,因此二十大的政治局常委布局就不會有讓人意外的結果,政治報告以及習家軍於明年正式掌握國家機器後的可能作為,才是最需要關注的實質部分。由於習近平此次打破了中共長久以來的接班默契慣例,因此對於未來政治局常委當中政府職務的分配,也有可能會跳脫以往按照常委排名分配的慣例,但可確定的是,他們都只是貫徹習近平意志的馬前卒而已。 與胡錦濤的十八大政治報告相比,二十大的政治報告「關鍵字」有幾個重點,第一,十八大時「經濟」出現一○六次,二十大只出現八十五次;「改革」從出現八十八次到五十一次;「和平」從三十八次到三十二次;「市場」從二十五次到二十一次;這些是減少的關鍵字。第二,「安全」從三十六次到一四七次;「鬥爭」從五次到三十七次;「意識形態」從一次到十九次;「共同富裕」從四次到十九次;「科教興國」從一次到五次;這些是增加的關鍵字。 從關鍵字的消長可觀察出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思維朝向左傾,一舉扭轉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模式。尤其新任政治局常委完全沒有經濟與金融專業,未來的中國模式就是習近平主張的以內需為主的發展,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都自立自強,可說改革開放時代已經走向終結。 台灣應該關心的,不僅僅是涉台部分,事實上從政治報告來看,我們可推測台灣議題的優先性並沒有被提前,政治報告透露出的訊息是習近平強調穩定比經濟發展更重要,權力的穩固與國內控制更甚於一切。在習近平權力更加鞏固但國力衰退中的時代,未來幾年台灣該擔心的問題是有朝一日中國爆發經濟危機、或中國政治施壓壓力遽增等可能風險甚於武力的直接攻擊,宜盡早做因應準備。 (作者為智庫研究人員,新北市民)
楊宗岳
2022-10-29
一帶一路可能拖垮中國夢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近年來受到國際社會的矚目,事實上,中國很早就推動了「走出去」戰略,鼓勵中國的企業前往海外投資,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習近平於2013年把走出去戰略升級為當前的一帶一路戰略,把國內過剩的產能產業對外輸出,也因此剛推出時候的合作的重點項目在於交通建設、基礎設施以及能源設施,並透過勞務合作方式,輸出中國勞動力到相關國家,以減緩國內失業壓力。 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一帶一路」對多國投資大減或歸零,唯獨對沙烏地阿拉伯持續增加,其中又以能源開發項目為主。圖為沙烏地阿美石油公司位於阿布蓋格的煉油廠。(法新社檔案照) 一帶一路自從2013年倡議後,根據美國智庫威廉瑪麗學院底下研究和創新實驗室(Aiddata)報告顯示,中國2013年到2017年每年海外支出平均854億美元,而其中的81%是透過貸款發出。且根據該機構研究,中國官方機構的貸款利率平均是4.2%,平均期限是9.4年,寬限期為1.8年,與OECD國家官方貸款利率平均1.1%,平均期限為28年相比,中國的貸款利率與還款期限明顯不利。 近年來,中國面對越來越多國家的反彈,因為民情或債務關係擱置了一帶一路項目,也有更多的國家要求中國債務減免,但債務減免與否讓中國陷入兩難。在世界經濟危機當下對窮國討債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但免除債務將會造成中國國有銀行的損失,且會引起人民的憤怒。如近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宣布,免除非洲17國截至2021年底的23筆無息貸款債務,引發了中國網民的怒火,認為獨厚外國人。 一帶一路還面臨中國經濟成長大不如前的困境。根據IMF統計,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是3.3%,遠低於中國官方期望的5.5%,當前經濟面臨房地產泡沫破裂、防疫限制影響經濟活動以及供應鏈轉移等困難。因此中國一帶一路投資金額也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從2016年1700億美金的高峰下降到2021年的1136億美金,大灑幣時代可說已不復返。 一帶一路也無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中國領導階層不斷教育民眾過往被殖民的歷史,而現在他們正在做同樣的事情,透過債務陷阱在各國廣設中國特區,也就是變相的殖民地。因此一帶一路的相關國家普遍爆發反中的抗議,如巴斯基坦的瓜達爾港、祕魯、吉爾吉斯都曾爆發反中示威,這些都讓中國形象更加惡劣。 習近平上任後提出了「中國夢」,而一帶一路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政策,如今內部陷入了自身經濟發展逐漸衰退與各國無法還債的呆帳,外有歐美國家推出抗衡一帶一路的政策,如G7國家聯合宣布,五年將籌募六千億美元的資金,資助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需求。這對身陷債務風暴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另一種選擇,不利於一帶一路後續的推動。當前的發展已經偏離習近平本來構想,甚至無法償還的海外債務最終恐將由中國自己吸收,最後發現讓中國夢破滅的就是一帶一路。 (作者為智庫研究人員)
楊宗岳
2022-09-12
安倍晉三留下的戰略資產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幸遇刺身亡,震撼了日本社會以及世界各國。安倍可說是深深影響日本政治與外交政策的重要人物,二○○六年他第一次出任首相,便與當時的外相麻生太郎共同提出「自由繁榮之弧」的外交戰略,主張應在國際上爭取同屬追求自由、民主的國家組成價值同盟。 隔年安倍出訪,在印度國會發表演說時提出以日本、印度、美國和澳洲等民主國家組成「自由與繁榮之弧」構想。雖然二○○九年敗選下台,自由繁榮之弧戰略無法持續發展,但印太戰略發展已見雛型。 二○一二年安倍領導自民黨重新奪回政權,開啟了他第二任八年的首相生涯,進一步提出「亞洲民主安全之鑽」戰略構想,核心理念是號召籌組美國、日本、澳洲、印度「四國菱形連線」,對抗中國崛起的威脅。 由此可知,安倍的戰略思維早在二○○六年時候就已「定錨」,一開始雖未受到盟友重視,但經過十幾年的國際情勢變化,中國揚棄了過往韜光養晦的戰略,開始走向「戰狼外交」之路,才讓民主國家驚覺到中國並非「和平崛起」,而是想要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國際社會上。在此環境下,二○二○年開始,各國開始響應安倍的亞洲民主安全之鑽戰略。諸如美國、日本、澳洲、印度重新動啟四方安全對話、美國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等,其實都源自於當時的自由繁榮之弧戰略構想,歷史的發展證明了安倍的遠見。 安倍不幸身亡,外界關注日本的政局以及外交政策是否會有變化。事實上,安倍於二○二○年卸任首相後,常發表友台言論,諸如「台灣發生事態就是日本發生事態」,認為美國應毅然捨棄對台採取的「戰略模糊」,有必要明確表達防衛台灣等等。這些言論也影響了岸田政府的外交政策,如岸田首相在國會演說時強調台灣是重要的夥伴、美日二加二會談共同聲明強調台海穩定的重要性等等,都可看出安倍理念的重要影響,且他不但改變了過往日本「經濟大國,外交小國」的地位,走出一條新的外交戰略,他主政下的日本,友台遠中已成為日本人的主流民意,以及當前日本外交政策的主流,相信未來將會持續影響著日本政府。 (作者為智庫研究人員,新北市民)
楊宗岳
2022-07-16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的「光復」與 共產黨的「解放」
李筱峰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