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無差別)
無差別相關文章
上海派統戰部長參加雙城論壇 北市府對等、尊嚴全掃地
台北市政府宣布8月23日在台北舉辦的雙城論壇,上海代表團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沙海林代表率團,這是另一個中共大獲全勝,對蔡英文政府、柯市府「洗臉」、下馬威的舉動,台北市政府甚至由副市長鄧家基代表出席論壇,完全喪失我方一貫對等尊嚴之兩岸交流原則,等同舉白旗投降、未戰先輸,也讓柯文哲4個「互相」完全破功。 中國政體以黨領政,中共上海市委員會相當於上海市政府的董事會,市委書記韓正是董事長,上海市長楊雄也是市委一員,相當於董事兼總經理,上海市委包括韓正、楊雄等在內一共有12名常委,雖有台商稱具市委身分的沙海林領軍,層級不比不具市委身分的副市長低,但扣除韓正、楊雄,剩下10個市委,中共怎麼不派曾為上海市副市長、現任中國中投公司總經理的屠光紹?或是另一個市委副書記應勇?偏偏派市委統戰部部長沙海林?而統戰部的工作是甚麼?應該不用多作解釋了,上個月招待百位北市里長赴上海參訪,鬧出「中國統一是責任」風波便是此君大作。 雙城論壇其實從2010年舉辦以來,從來就是政治舞台,所簽訂的各種交流備忘錄,從來就不具實質意義(如果具實質意義,陸委會還需要存在嗎?還給簽嗎?),只累積這些參與官員、議員跟周邊參與者的個人政治跟人脈資本。雖然如此,但雙城論壇也總是兩岸地方交流溫度計。 而這盤棋原本雙方棋力相當,甚至北市已佔了先機,因為自創「一五共識」、倡議兩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柯文哲市長可是在當選之後2015年即率團赴上海,大方說出兩岸一家親,給上海方做足面子;今年雖受蔡英文總統執政影響,讓中共調整策略,給我方「穿小鞋」本來也是意料之中,但雙城論壇舉辦與否的壓力本來是雙方都有的,甚至中共壓力更大,因為中共若不批准上海市派人來台,便坐實兩岸一家親是假、地方交流是假,只有一中原則是真。 現在中共在這盤棋中已經完勝,因為無論對岸是否為以黨領政,對我方而言從事交流活動最基本原則便是對等、尊嚴。2015年柯文哲市長赴上海,禮尚往來,2016上海市長楊雄理當回訪,顧及當今政治情勢,派個具代表性、分管本次交流主題的副市長來,也還算合情合理;結果中共派個擺明來下馬威的統戰部長來,而北市府竟然以首席副市長出席,這代表雙方交流情誼的不對等、也是出席官銜名嚴重不對等。 來台交流官員層級低,其實不是問題,中共派個上海市委統戰部長,台北派個副秘書長參加,大概也已經算給足面子。結果北市府決策完全匪夷所思,違背常理。據聞柯文哲上台後標榜公開透明,兩岸交流窗口全部交給大陸小組執行長、市府參事、前藍營大老的女兒饒慶鈺執掌,不知道這次交涉談判及決策,是否諮詢過北市府大陸小組眾多嫻熟兩岸事務的諮詢委員,如張五岳、陳明通、張榮豐、賴岳謙等等知名兩岸事務或戰略專家? 中共出手的每一步都是仔細盤算的,台北方呢?策略為何?如何回應?兩岸互動雖希望和平共處,但也絕非一派天真的拱手讓利,大從交流層級、小至座位擺設、國旗國號,都要推演後交涉,而這交涉決策高層責無旁貸,淪於處理行政事務,則戰略高度盡失。柯文哲應該趕快調整方向,證明自己不只能當個百里侯,還能做好兩岸事務決策。 蘋果即時評論無連結版
無差別
2016-08-12
歪打也不會正著的生活品質民意調查
不適當的問題框架,加上強迫表態的四點量表,造就這次國發會調查的國人生活品質滿意度高達八成二。 2015年08月14日18:40 作者:無差別(民意調查工作從業人員) 國發會最近發布了一個讓兩千三百萬台灣人都震驚的民調,聲稱八成二民眾滿意自己的生活品質,七成二民眾滿意目前勞動條件與工作環境,七成以上民眾滿意家中目前經濟狀況,對照當前客觀經濟環境,當22K起薪成為常態,實質薪資連續十五年負成長。國民黨執政八年對於倡導科學民調最大的貢獻是:民眾普遍對於誘導式民意調查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因此這次公布後,大家都會膝反射地認為一定是造假、誘導、打假球…但事實上這次的問項題序安排誘導反而問題比較小,問題比較大的是問題框架的合適性:「請問您滿不滿意目前自己的生活品質」這樣的題目,究竟有沒有研究效度?能不能當成民意調查題目? 先說結論:不行! 今天若任何一個陌生人,打電話問您:「請問您滿不滿意目前自己的生活品質」,您會誠實地跟他說:「不滿意耶,起得比雞早、住得比豬差、吃得比貓還少」,還是客客氣氣地說:「嗯,還好、還可以」,相信是後者的機率比較高吧!這樣的現狀,其實背後牽涉到心理學中的調適理論:如果我們對外在事物的信念、知識與自己的行為上失去一致,會產生不協調、不和諧的感覺,所以我們為了除去矛盾,恢復內心協調,就會產生了一種內在壓力,促使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遷就信念或知識、外在環境,或是改變信念或知識以遷就行為。 尤其自己的生活品質不好,除了外在大環境之外,自己也要相當的責任,所以面對外人的詢問,我們很容易隱惡揚善、傾向回答符合社會期待的正向價值,透過調適機制,調整自己的說法,所以會告訴電訪員:「嗯,還好、還可以」。 而此時會將調查結果導向另一個問題:因為這次調查量表衡量尺度的設計是四點量表,從非常滿意、還算滿意、不太滿意到非常不滿意,當受訪者回答「還好、還可以」時,一般調查機構會請電訪員追問:「那麼請問您是偏向滿意還是不滿意?」,強迫受訪者表態,但「還好、還可以」甚至「普通」,跟「滿意」之間在語意強度上還是有距離的,除非受訪者意志堅定,否則通常會說偏向滿意,甚至拙劣、不負責任的調查機構,刻意拉高滿意度的話,就會引導:「那麼請問您是偏向滿意嗎?」。 不適當的問題框架,加上強迫表態的四點量表,造就這次國發會調查的國人生活品質滿意度高達八成二。其實以民意調查作為生活品質滿意度工具也並非不可,一般來說會以:「請問您滿不滿意在XX縣市的生活品質?」或「請問您認為在XX縣市的生活品質好不好?」,甚至評分制:「從1分到10分,請問您認為在XX縣市的生活品質可以打幾分?」,這些問法請受訪者評估自己的感受或評估外在環境,事實上也是各大機構縣市評比常見的問法,都比形同自我批判的「請問您滿不滿意目前自己的生活品質」來得好,後者只會在面對心理諮商、進行身心狀況評估的調查中才會見到吧! 自從馬政府上台執政不力以後,從陸委會到國發會(前行政院研考會),充斥各種為政權擦脂抹粉、偽造事實製造假民意的不專業民調設計,更甚者還將民調結果與公務人員考績連結,當然可想而知調查結果會如何。而多少學術鴻儒見此怪象不發一語,當然也是幫兇!大家只能自己的生活品質自己救,多關注自己周遭生活環境點滴以及環境運動,最簡單的問題是:你知道家裡的水表在哪嗎?用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無差別
2015-08-15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