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蔡明璋)
蔡明璋相關文章
太多?太貴?太差?
台灣社會對大學教育有三個迷思,產生似是而非的想法,應該加以檢討。 第一個迷思:大學太多,進大學太容易了。其實,大學教育早已不是單純的僅作為職業訓練場所。大學同時也是提高文化資本與彈性適應能力的機構,這是大學有其價值的地方。一個世界性的通則是,隨著國民所得增高,大學人口也愈多。我們不可能設想大學入學人數有一個上限,接著來要求一部分年輕人不能或不要上大學。如果以人為的力量,將大學的數目減少,入學率壓低,那麼年輕人往中國或其他國家就讀人數必然增加,這也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 第二個迷思:學費太高,學生負擔太重。低學費政策近似福利政策,愈多年輕人受惠愈好。急待解決的問題是,中上階級子女有極度高的比例,進到較低學費的國立大學,而家庭收入較低的學生,進到學費較高的私立大學或技術學院。這樣制度化安排,讓大學體制加深、而非減低現有的社會不平等。該增加學費的是國立大學。同時,對於經濟弱勢的學生不只是提供就學貸款,也要提供工讀,特別是研究助理的機會,這對減輕學費負擔很有效,但目前這些機會,幾乎集中在所謂的「頂尖」國立大學,更進一步的製造不平等。 第三個迷思:台灣學生素質太差(常拿中國來比較),競爭力太低。這是個完全錯誤的判斷。過去廿年台灣大學理工教師的研究能力,在亞洲地區不遑多讓,社會科學的師資與研究水準也有長足的進步。台灣高教的品質提升,訓練出極多優秀的大學生。如果用學生目前的低薪,來評判他們缺乏國際競爭力,倒因為果,這樣的想法,既不公平,也失了焦點。 歸根究柢,台灣過去廿五年間幾乎是有去無回式的資本外流(在中國就有一千五百億美元),造成一個快要窒息的悶經濟。在低度成長的氣氛下,導致許多人認為大學不應氾濫,學費要低,用廿二K僱用年輕人就可以。未來的教育人力政策,跟著這些迷思走,會讓台灣經濟再繼續悶下去。 (作者為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台北大學合聘教授)
蔡明璋
2016-06-01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接連洩密給中國 民進黨4前黨工當共諜 一審判4~10年
張文川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最低工資連10漲 247萬勞工受惠 月薪29500、時薪196
李靚慧
中共九三閱兵的虛張聲勢與篡改歷史
林保華
中國「移民實邊」的現代版
李筱峰
大罷免後聚焦四個優先 賴:台灣社會須休養生息
鄒景雯
北市府引進「中國機器狗」 數發部:境外敵對勢力恐遠端操控
鍾麗華
美參院軍委會主席率團訪台》引雷根名言 韋克爾:實力帶來和平
陳鈺馥
國民黨打算陪中共撒謊嗎?
李筱峰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