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泰溫斯)
泰溫斯相關文章
三接外推方案 「四個不同意」應是最大共識
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與其執政團隊,於前日(5/3)推出「三接外推方案」。此方案一出,即因工程所費不貲、並和過去政府論述有所區隔,受到各方挑戰與批評。 三接外推方案飽受爭議,已是既定事實,且或許過去三接的縮減方案,就足以說服大多數民眾。但,今日的「外推」方案,雖不盡理想,卻已展現政府和民間積極對話的「最大誠意」。 其實,執政團隊前日推出三接「外推」案時,即有不少民眾好奇:為什麼不乾脆在2018年時,就直接推出此版本? 事實上,賴清德院長任內,確實已經考慮包括「外推」等各種三接的替代方案。但當時,因為工業港外已經有離岸電場「麗威風場」通過環評,才無法將工業港外推。而時過境遷,麗威風場去年因飛安因素被撤銷許可,所以才騰出外推的海域,也才有今日三接工業港外推迴旋的空間。 三接外推方案飽受爭議,已是既定事實,且或許過去三接的縮減方案,就足以說服大多數民眾。但,今日的「外推」方案,雖不盡理想,卻已展現政府和民間積極對話的「最大誠意」。(圖:取自蘇貞昌臉書) 因此,部分環團與政黨人士指稱當時的賴清德院長用「政治決斷」使三接環評案快速通關的說法,實在站不住腳。當時「外推」方案,乃因現實因素無法被納入議程。而當時的環評委員會,多數專業委員也的確相較贊成縮減百分之90的「修改」方案,這點,也在後續定讞的行政法院判決中加以證實。 換句話說,當時與現在的政府,都已充分考慮了工法上的可能性,更並未逃避與社會溝通的責任。蘇院長這次的外推版本,雖可能在部分群體中一片譁然,但卻是在公投對立下,最能說服經濟選民的折衷方案。在政府盡最大努力溝通的前提下,對「珍愛藻礁」公投投下不同意票、支持台灣的永續發展,應是所有支持者的最大共識。 政府已盡溝通之責,如果部分環保團體、甚至政黨還不買單。那麼剩下的,就應交由人民來判斷。 (作者為雜誌編輯)
泰溫斯
2021-05-06
「反南鐵東移抗爭」是否有理?
據報載,交通部鐵道局在今(10/13)日,終於拆除了台南市鐵路地下化最後的3戶「拒遷戶」。這樣的行動,代表了長期包裝成「土地正義」的「反南鐵東移」抗爭,終於劃下句點,成功還給台南市民一個公道。 如果你是外地人,走近台南市青年路與鐵路沿線的路口,你會發現這只是個看似平凡、更常常塞車的平交道路口。然而,平交道上面的鐵路,其實就是因居民長期抗爭,而遠近馳名的「南鐵」徵收路段。 這條長約8公里、沿路有300多位住家的鐵路線,不僅常常發生交通事故,更是分割「城市景觀」的一道「傷疤」。 「反南鐵東移」的居民,常常高喊著「政府強拆民地」、「反對氾濫徵收」等激情說詞,並主張要維護自己的「居住正義」,強調以自救會版「原軌地下化」的方案,來取代「南鐵東移」方案。 然而,事實上,「反南鐵東移」居民主張的「原軌地下化」方案,其實是於既有軌的西側施工,對比原本的「東側施工」,以他們的邏輯來說應該叫「南鐵西移」,且東側一樣有民房要拆除,但事後再發還東側土地給東側住戶。這樣的作法不只嚴重「犧牲」另一側居民的權益,更因為工法困難,有可能造成施工人員的危險。 相較之下,現在施行的「東側施工」方案,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方案。因為,這是唯一能保障施工安全、不影響台鐵速度,更能保全「台南車站古蹟」的施工方案。長久下來,更有提升居住品質、改善淹水問題等潛在好處。 然而,「反南鐵」的居民不接受此說詞,甚至常常指責:市府採用「東側施工」方案,是為了「圖利財團」。但是明眼人一看即知,因為「鐵路地下化」是中央政府核定的公共工程,完工的鐵路會建設為「公園」、成為綠地,並沒有「圖利財團」的可能,和劉政鴻的「大埔事件」有「根本性」的不同。 其實,為了安撫被收徵的民眾,早在賴清德市長任內就建設了「專案照顧宅」,並比照公教人員的最低利率,提供貸款,讓被拆遷居民能維持彼此的「社區感」。這樣的作法,不只廣受市民好評,更創下了台灣土地徵收案的先例。 在市府溝通誠意十足的前提下,「反南鐵」居民卻如同「鐵了心」般反對到底,但當我們仔細檢視他們的說詞時,卻發現他們除了「居住正義」之外,並無提出其他「理由」。 例如,他們曾多次提出許多荒謬的說法,來阻擋拆遷。像是「反南鐵」居民表達要留下原本的房子,以「向祖先交代」的說詞,卻視而不見他們的「原軌地下化」工法,仍會拆遷「祖宅」的事實;或是「反南鐵」的部分人士,要求較高額的地價徵收,讓人懷疑「南鐵抗爭」是否只是為了要圖利「自己」。 換句話說,「反南鐵」居民毫無理由、盲目的「反對到底」,再加上種種前後矛盾的說詞,使得這個運動的發展,不只分崩離析,更演變成僅有少數「釘子戶」在自憐自艾的「現況」,甚至連大多數的台南市民都不支持。 平心而論,居民爭取居住正義,本應是「普世人權」,但一個城市的「公共利益」與住戶的「個人利益」,必需取得平衡,這是城市進步的「重要關鍵」。 以台南市民的角度而言,鐵路地下化,是都市「進步」的必須工程,更讓這條長期分割都市的「傷疤」,終於有機會得以撫平。前台南市長賴清德曾說:「如果我必須為了『南鐵地下化』而結束政治生命,那麼,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去執行。因為,做決策的人,不只要有能力分辨,更要有能力去執行。」 鐵路地下化終於得以執行,為台南市創造了都市「再生」的機會,更讓台南有機會趕上台北、高雄這兩個「同期生」,成為第三個鐵路地下化的城市,相信日後的發展,會是所有台南市民所樂見。 (作者:北漂青年、現任職於出版業。台南市民。)
泰溫斯
2020-10-13
觀塘案再扯賴清德,無助保護藻礁
近日桃園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爭議,因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連署「支持保護藻礁」公投,再把爭議推至高峰。而時代力量邱顯智、林于凱等人,也高調「翻舊帳」,直指當時環評小組在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意志之下,強壓具「專業性」的環評審查程序,用「藻礁換深澳」,以化解當時極具爭議性的「深澳電廠爭議」。 然而,如此指控,只能用令人「瞠目結舌」來形容。日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早就對此案做出相關判決。法院指出,環保署為確保環評審查公平公正,已經採取相關的利益迴避措施。法院更提到:環保團體用斷章取義的媒體報導(如詹順貴的辭職聲明),來指責賴清德用政治力「施壓」,如同捕風捉影,完全無法成為賴清德干涉環評程序的證據。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左)與副總統賴清德(右)。(報社合成) 回到當時的時空環境,2016年開始蔡總統推動「綠能國家核心戰略產業」,就已經提出「非核家園」的整體政策。而在不久的將來,核一、核二馬上就要停止運轉,在這段時間,台灣的用電缺口要如何補足?難道為了保護藻礁,我們寧願用風險更高的核能發電,以取代更乾淨的燃煤燃氣發電嗎? 其實,關於保護藻礁,民進黨的政策方案,早就明顯優於國民黨。例如,相較於國民黨政府時代的230多公頃,現在的天然氣接收站用地縮小到23公頃,更採用棧橋連接的工法,以維持海水自然交換,明顯優於其他如建設天然氣接收站於台北港的替代方案。 換句話說,現在桃園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方案,相當符合環評程序「專業性」、促進「綠色經濟」的雙重要求。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也相當尊重專家小組的意見,並在當時就要求環評要「專業、嚴謹、周延」,更「不必給時間表」。顯見時代力量指控當時環評「專業」被「政治」打壓的情況,根本是子虛烏有。 保護環境生態是聯合國《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GBO-5)中所提到核心價值。但我們對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討論的問題核心應該始終在於:關於保護藻礁,是否有替代方案?而其成本與風險多少?特別是在經過充分的成本效益分析後,我們是否能依照最優方案下去執行? 保護藻礁的倡議,應是公民社會所樂見。但是時代力量現在再扯早就不在其位的賴清德,對保護藻礁,並無幫助。 (雜誌編輯)
泰溫斯
2021-02-24
面對中國打壓,國產疫苗更顯重要
近日,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部長在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破天荒地透露台灣曾向德國BioNTech公司採購500萬劑疫苗,卻遭中國「攔截」。而BioNTech公司則在今天「急轉彎」,承諾會向台灣「提供我們所生產的疫苗」。 這起事件,顯見台灣在國際上,處處被中國打壓的事實。其實,台灣過去採購疫苗,多直接向製造商採購,但是這次BioNTech公司「狀況特殊」。因為BioNTech是小公司,所以必須交由「中國上海復星公司」,來進行亞洲區的布局、簽訂總代理。 換句話說,BioNTech的亞洲代理權,根本「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上。沒有中國同意,台灣根本買不到BioNTech疫苗。這是陳時中部長在受訪時並未明說,但明眼人卻一看即知的事實。 面對中國的打壓,更顯見國產疫苗不可磨滅的戰略地位。台灣雖已透過COVAX等平台取得一定數量的疫苗。但是台灣市場不大,加上公衛體系完整,所以往往不被國際大廠視為是優先配送疫苗的地區。當疫情來臨時,大國只要一開始「囤貨」,台灣就只能任人宰割。過去的H1N1疫情,即有先例。 面對中國的打壓,更顯見國產疫苗不可磨滅的戰略地位。(REUTERS) 幸好,台灣疫苗廠商的研發實力非常雄厚,生產疫苗的優點也非常多。例如,現在「疫苗國家隊」的三家主力公司,均採用「次單位蛋白疫苗」等先進技術,使得台灣疫苗將不會出現如國外疫苗嚴重過敏、第二劑反應不佳、必須冷凍的缺點。 在未來,台灣疫苗不只能自給自足,更大有跨入國際市場的潛力。目前國內已有兩間公司進入第二期臨床,疫苗上路日期可說是指日可待。面對中國打壓,我們更該對「疫苗國家隊」多一點的信心。 賴清德副總統在探視國產疫苗廠商時,曾說疫苗的戰略要「購買與研發並重」,並要「走出台灣自己的路」。國防需要自主,疫苗當然也要「Made in Taiwan」。自主疫苗研發,才是打造台灣防疫「護國群山」的不二法門。 (作者為雜誌編輯)
泰溫斯
2021-02-18
從「搖頭丸」到「打統編」
近日,賴清德副總統參觀雲林虎尾釀酒醋生活園區,主動購買了2支台灣米釀威士忌,並報上總統府的統編;對此,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早在第一時間回覆:「副總統購買特產餽贈外賓為公務使用,並非作為私用。」 這整件事的爭議,完全就圍繞在「統編」是否落在「合法使用」的範圍?事實上,一般人只要用「常識」,就能做出合理判斷:副總統支持在地產業、買酒餽贈外賓,當然完全落在「合理使用」的範圍。 然而,可悲的是,從近日蘇偉碩醫師散佈「萊劑比搖頭丸毒250倍」的謠言,再到瘋狂攻擊「打統編」的言論,可以發現某部分台灣人士完全罔顧於事實,急著做出「政治性」的解釋,已到了「獵巫」的程度。 副總統賴清德近日至雲林參訪購買威士忌,發票被廠商PO上網,因其打上總統府統編,引發議論。(圖翻攝自臉書) 其實,認為副總統買國內酒廠的酒,有不法使用的空間,完全是無稽之談。公務行程本來就需要報帳,而報帳就需要用到統編,這本就是「財政透明化」的簡單流程,更何況其用途是餽贈外賓。一般公司行號需要報統編,政府機關如台北市政府公務車加油的錢,都需要報統編。瘋狂拿統編來說嘴,也不管統編是否合法使用、統編是否能報帳?這樣的說法,早就脫離事實討論的範疇。 然而,藍營名嘴朱學恆仍拿蘇院長先前拿三倍券買漫畫的事情,酸「執政團隊太多豬隊友,導致正常人反而一身豬屎味。」更有部分人士將這件事,抹黑為蘇院長和賴副總統的「派系鬥爭」。這種將簡單的統編「泛政治化」成為「政治鬥爭」的行為,不僅僅是一種「瘋狂」,更反映了某部分人士背後的「集體無知」。 學者Charles Mackay在《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一書中,提到了政治輿論的「群眾瘋狂」,並直言「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殊的愚行,有些出於貪婪、有些源自妄想」而這些幻想,更成為了「某些群體的常態」。 將打「統編」比喻為「國家機器」在中飽私囊,是不是也是一種「妄想」?言論自由不是造謠自由,言論自由應有事實作為證據。從近日蘇偉碩醫師散佈的謠言,再到最近不斷炒作「統編」非法使用的謬論,我們可以發現種種言論,早已開始脫離事實,反更突顯出某部份人群的「集體無知」。 (雜誌編輯)
泰溫斯
2020-12-21
學生與「反南鐵東移」抗爭的距離
上週二,交通部終於鐵下心來,強制拆除長期反對「南鐵地下化」的最後2戶,使長達10年的「反南鐵東移」抗爭,終於落入尾聲。 事實上,站在「反南鐵東移」抗爭現場的多是學生,而不是在地人,這早已不是新聞。為什麼會有這樣「奇特」的現象?因為「反南鐵東移」自從運動開始,就和「居住正義」八竿子打不著關係。所以才出現由「外地」學生而不是「在地」民眾,站到第一線抗爭的奇特現象。 反南鐵東移案衝突現場。(資料照) 其實,拒遷戶最後兩家之一的「黃家」,根本是「包租婆」的身份。熟知內情的台南市民都知道,黃家當初以低價購入鐵道旁的兩戶住宅,這兩戶住宅原本只有兩層,但是黃家大膽地再加蓋兩層違建,並將這兩間房子分成許多隔間,再出租給別人獲利。更誇張的是,因為鐵道邊噪音嘈雜,屋主長期不住在這邊,只有在抗議時,才會偶而出現。 即使如此,市府仍然有誠意地進行溝通,並依照法規徵收。根據左派媒體「焦點事件」的報導,黃家拿到的土地徵收補償費,合計約有968萬元之譜,遠遠超出原本的地價。 雖然拿到的價錢遠遠超出市價,但黃家仍裝作可憐。學生也為了捍衛如「土地正義」這樣虛無縹緲的價值,而滿腔熱血地進行抗爭。這也難怪,熟知內情的居民反而更同情進行拆除工程的警察,甚至幫警察而不是學生送飲料。 其實,不論是「自救會」版本,或是「市政府」的版本,拆遷都已是既定的事實。「地主」一直是背後獲益最多的那一群人,這也使得「反南鐵東移」抗爭,儼然成為了一場「鬧劇」。 學生不是因為「市府」強拆造成傷害,而是因為「地主」的貪得無厭,成為受傷最深的那群人。當全台鐵路立體化工程正如火如荼開始時,台南市民真的沒有本錢再浪費另一個十年。 (台南市民)
泰溫斯
2020-10-21
張善政真的能幫韓國瑜加分嗎?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於今(11)日,宣布選擇前行政院長、國政顧問團總召張善政作為副總統選戰的人選,組成了國民黨總統大選的「國政」配。 雖然外界多認為張善政的出線,對於已經近乎「大勢已去」的國民黨總統選戰,有良性的刺激。然而筆者認為,張善政的出線對於韓國瑜的選情是「互斥」大於「互補」,最後反而會隨著選戰節奏的加速,而出現加分效果「歸零」的現象。 為什麼呢?首先,過去張善政雖然在馬英九總統任內末期擔任「看守閣揆」而獲得好評價,然而,坊間對張善政在擔任國政顧問團總召時,「被玩壞」的印象仍十分深刻。 總統選戰畢竟不像市長選戰,副手會受到大量鎂光燈關注。然而兩人對國政的熟稔程度顯然截然不同,因此,「張博士」跟「韓草包」之間的差距,也是十分值得韓陣營擔憂的問題。(資料照) 例如,韓國瑜曾主動拋出「故宮文物一次展」的荒謬議題,張善政作為國政顧問團總召,居然只能牽強說出「數位故宮」來打圓場,結果反而被蔡政府馬上回應「數位故宮」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而打臉。 因為韓國瑜一直以來主動拋出荒謬議題博取媒體焦點的選戰打法,未來隨著選戰節奏的加速,張善政幫韓國瑜「擦屁股」的「張善後」形象,反而會更加根深柢固出現在選民心中。「國政配」在本質上終究無法除去韓國瑜的陰影,更無法得到知識藍選民的青睞,反而白白葬送張善政一直以來辛苦累積的政治資本。 除此之外,副總統選戰畢竟不像高雄市長選戰,副手也會受到大量的鎂光燈關注。然而,兩人對國政的熟稔程度顯然截然不同,因此,「張博士」跟「韓草包」之間的差距,也是十分值得韓陣營擔憂的問題。 由於韓國瑜完全沒有能力處理複雜的國政問題,當選戰後期面臨重大、複雜的國政問題,必需要由張善政來論述,如果處理得好的話就會變成是「張博士」加分,如果處理得不好的話就會變成是「韓草包」扣分。因此,「韓草包」的光芒幾乎一定會被「懂很多」的「張博士」掩蓋。 不論是正面、負面議題,韓國瑜的選情都不會因為張善政而有明顯的加分,反而更容易會因為兩人之間的比較,而有所扣分。 最後,張善政並沒有作為一個優秀副總統該有的權威(authority)。張善政過往擅長的場域是科技業,然而依台灣政府制度的設計,副總統握有的只有「虛權」,更多的時候更是作為一個「精神象徵」。張善政作為副手,能提出的必定只有「象徵性」的政策,完全失去了過往「設定議題」的能力。 和目前綠營呼聲最高的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比較,賴清德如果出線,代表的是綠營勢力的「大團結」,然而張善政一直以來都和韓國瑜形影不離,選擇張善政不只完全沒有「外溢效果」,更突顯出藍營分裂、人人自保的現況。 綜上所述,張善政的出線終究是「雷聲大雨點小」,與其說張善政是「互補」,不如說是「互斥」。因此,我們不用擔心張善政能幫韓國瑜「加多少分」,更值得懷疑的是:張善政到底會讓韓國瑜「扣多少分」? (政治評論員)
泰溫斯
2019-11-11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