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劉仕傑)
劉仕傑相關文章
馬曉光,台灣人不是瞎子!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廿六日說,非洲豬瘟不適用「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因為「大陸豬肉不算是兩岸貿易的農產品」。 我想到陳雲林前幾天還來出席海基會已故董事長江丙坤的告別式,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說:「兩岸之間沒有私交,只有公誼。」但顯然,兩岸之間有沒有公誼,都是問號! 「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是二○○九年第四次江陳會談簽訂,該協議第一條「雙方本互信互惠原則……防範動植物有害生物傳播擴散」,第五條「雙方同意及時通報進出口農產品重大疫情」,第六條「同意建立重大檢疫檢驗突發事件協處機制」。翻遍全篇協議文字,沒有隻字片語提到該協議只能適用於兩岸互為進出口目的地之農產品。 我在此公開質問馬曉光,今日倘江丙坤前董事長還在世,你敢不敢問他,這個二○○九年的協議,適不適用於今天的非洲豬瘟疫情? 甚至同樣的問題,我也要問問陳雲林,你剛到台灣出席江先生的告別式,當年你們兩人簽署的這個協議,有無適用非洲豬瘟疫情?你認同馬曉光所說的嗎? 如果中國政府面對非洲豬瘟是這種態度,不是說協議不適用,就是說是中配個人行為,那兩岸簽的這廿三項協議都可以廢掉了。因為對中國政府來說,這些白紙黑字都可以隨時不算數,不是嗎?馬曉光你可以睜眼說瞎話,台灣人可不是瞎了! 非洲豬瘟事件除了可能帶來台灣農產品的鉅額損失,使我們多年的防疫努力毀於一旦,更重要的是認清兩岸的政治本質。馬政府時期常誇口兩岸和平紅利,動輒以兩岸所簽署的廿三項協議證明兩岸實質關係進展,但今日觀之,這些協議在國際法上定位不清且曖昧不明,且執行及監督機制付之闕如,中國國台辦一句話「不適用」就可以馬虎敷衍帶過,甚至反過來指責台灣不實指控。 這些虛無的兩岸紅利,同樣也適用於外交。馬政府時期所謂的外交紅利,包括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年會或是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的「進展」,都是中國政府做給馬政府的面子,代價就是台灣得在外交上當個乖小孩並且承認九二共識。 面對這樣的中國政府,我們還能一廂情願心存幻想嗎?那些急著當中國政商買辦的人,你們還能繼續天真嗎? (作者為外交官,「紙飛機計畫」外交官講座推動者)
劉仕傑
2018-12-27
此刻我們都該認清敵人是誰?
我國今與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斷交,總統蔡英文中午召開記者會,特別提到「以中華民國台灣之名的外交關係被破壞,就是挑戰我們共同的底線」。劉耿豪攝 劉仕傑/外交官(曾派駐洛杉磯、帛琉)、曾任外交部歐洲司科長;現為台北市議員擬參選人 在薩爾瓦多斷交的今天,可以讓我說一句話嗎? 我以「青年外交官」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許多電視媒體總是希望我能針對這幾起的斷交事件進行發言,好幾次還被提醒:「這樣講沒有版面啦!」 可是,對不起,記者朋友們,我辦不到。 我做不到為了自己的利益,消費我服務10年的外交部。 我做不到為了博取版面,重批當前的蔡英文政府。 我做不到為了拿到選票,告訴大家我們應該要接受九二共識。 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 外交部同仁的心情,此時此刻我比誰都了解。今天早上,一位外交部同仁告訴我,ㄟ,又斷了一個,現在辦公室氣壓很低。我站在街口,揮著手笑著跟選民說早安,心裡淌著淚。 我們的敵人是誰?我們應該要有憂患意識,不是嗎?當我們面對這樣的對手,咖啡喝到走味,去中國要按捺指紋交出生物特徵,藝人被迫不情願表態,東亞青運主辦權被取消,甚至,從國外搭機返回家鄉,還要被迫選擇「Taiwan, China」的航班,此時還有多少政客在兩岸之間汲汲營營? 我在駐帛琉大使館服務2年,在前線捍守邦交的壓力,政客懂嗎?我們為了拿到情報,明著暗著都得做,有一次為了拍到一張照片,我一路開車狂奔,到了現場還得喬裝。這些經驗,在大使館服務的外交部同仁,每一個都懂,都更深刻體認。 我很幸運,2017年我從帛琉調回台灣時,帛琉仍然是我們的邦交國,我安全下莊。是的,你沒聽錯,「下莊」,這就是我們的行話。我們每天都戰戰兢兢,一直到今天,即便我常常在演講中分享派駐帛琉的外交經驗,我心中總是有一份深層的擔憂,我擔心哪天派駐帛琉的同仁無法安全「下莊」。 那些今天針對台薩斷交事件見縫插針謀取政治利益的政客,歷史會記住你們。蔡總統說,中國當前的作為,已超越台灣各主要政黨的底線,也破壞國際市場秩序。如果連這點都無法認同,今年年底的選戰,選民會用選票作出抉擇。因為,我們可以有不同政治立場,但我們只有一個台灣。
劉仕傑
2018-08-21
謝淑薇、歐巴馬、Lamigo: 政治人物的球迷魂
我派駐於洛杉磯的那四年,頂著棒球校隊的陽光形象,被交付負責體育業務。很多人覺得困惑,外交業務中的政務是跟駐在國政要聯繫、領務負責護照跟簽證、僑務當然就是協助僑胞,那什麼是體育業務?很簡單,就是任何有關國內體育選手「出國比賽」、「為國爭光」的時候,代表政府提供協助或是在拿到名次的時候轉達賀電。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是,謝淑薇來南加州比賽奪得冠軍,我在現場想盡辦法擠進去代表政府跟她說聲恭喜並轉達「賀電」,好不容易總算突破層層記者包圍跟她碰上了面,她笑笑地開玩笑說:「吼我沒拿冠軍你們就不來恭喜了喔?」 這句話在我心中留下深深的烙記。謝淑薇是我很喜歡的網球選手,她球風靈活多變,本人也非常客氣和善。我相信她在說上面那句話時並沒有惡意,而毋寧比較像是一個自嘲嘲人的玩笑話。但也讓我深深地反省一件事情,我們的政府高層賀電文化,到底是支持體育,還是支持體育冠軍? 類似的場景,類似的問號,在洛杉磯的那四年,不時在我心中浮現。陽光充足的南加州,是各項國際體育賽事的大本營,眾所皆知者包括小馬聯盟野馬級少棒錦標賽、LPGA女子高爾夫球賽事(包括近幾年知名的裙擺搖搖LPGA錦標賽)、印地安泉網球公開賽等,我也樂此不疲地趕到各項賽事現場。曾雅妮盤據世界球后的那幾年,每一場巡迴賽的週日(LPGA比賽都是星期四到星期日,共四輪)全美各個駐館負責體育業務的同仁都是提早把賀電放在手邊,準備第一時間向妮妮致賀。親切的她,總是和善回應。 但,對於職業選手,政府的賀電,除了錦上添花,還代表什麼?選手狀況不佳或低潮的時候,甚至出國比賽經費拮据的時候,政府又能幫助什麼? 會有此感慨,主要是最近個性直爽的網球一姊謝淑薇說出「我不是國家養的」一語,讓大家心疼近年陷入低潮的她,靠著單打獨鬥辛苦地在國際奮戰,若不是最近在澳網打出驚奇之旅,連澳網Instagram都罕見發文讚賞她,又有多少人去注意職業體育選手的心酸? 謝淑薇(圖片來源:由 Robbie Mendelson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2.0) 身為外交人員,我並不是對賀電文化有所批評。體育選手的優秀表現,政府給予致賀,未嘗不可?但選手身為受賀方,當然可以選擇要不要重視或珍惜這個賀電,這是每個選手的自由認知跟決定,外人無從批評。只是政府如果能以球迷的心態來看待體育,選手們感受自有不同。 「死忠球迷」的心態,和「提倡體育的政府官員」心態,兩者有何不同?讓我們來說說美國前任總統,同時也被公認為最會噴垃圾話的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 歐巴馬從政之路始於芝加哥,事實上,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歐巴馬就是伊利諾州的聯邦參議員,也因此,他毫不避諱地表露對於芝加哥球隊的偏愛。美國總統接見當年運動冠軍隊始於1865年,熱愛籃球的歐巴馬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號稱「籃球總統」的他,在八年總統任期內接見了八次NBA冠軍隊伍。 這其實並不稀奇。但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接見當年NBA冠軍隊伍時,總會拿出他最愛的芝加哥公牛隊來當面對嗆這群站在他身後的明星球員。對嗆當然不是毫無意義的對嗆,歐巴馬身為資深體育球迷,是引經據典、拿出數字地冷嘲熱諷,言下之意不外乎是「ㄟ 其實你們也沒多強啊!別太臭屁!」「你們跟Michael Jordan那時候的公牛比還差得遠了!」舉個例,2015年他接見金州勇士隊時,明明要表揚總教練Steve Kerr,他硬要加上一句「出身於芝加哥公牛的Steve Kerr」。2016年他接見克里夫蘭騎士隊時,他特別感謝騎士隊擊敗勇士隊拿下冠軍,因為那確立了1996年公牛隊才是史上最偉大球隊(註:1996年公牛隊全年拿下72勝並奪下總冠軍,而2016年勇士拿下打破公牛王朝紀錄的73勝,卻在總冠軍戰輸給了騎士)。 這樣冷嘲熱諷,這樣對嗆,夠不禮貌了吧?但,球迷愛聽,連被他嗆的冠軍球員也聽的笑哈哈。到後來,每年歐巴馬會在這些場合上如何妙語如珠地搬出芝加哥公牛隊,變成媒體引頸期盼的事。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歐巴馬展現了身為死忠球迷的熱誠。 因為是一種出於內心、不加修飾地球迷心,他當然可以理直氣壯,甚至偏心袒護。因為是球迷,所以聽的人可以理解,也願意理解。在那當下,歐巴馬其實不是美國總統,而是一個死忠的、資深的且用功的芝加哥球迷。 歐巴馬也許是美國近年最擅長政治展演的總統,但他對體育的熱情以及身為球迷的死忠,是表演不來的啊!歐巴馬對體育賽事的熱情,以及身為一個資深球迷長期對各種賽事紀錄的趣味追逐,原汁原味地在他於白宮接見各個職業隊伍時自然且深情地流露,無需政治正確。那種你踏進我家門口(白宮),我還是要說我支持的是芝加哥球隊,那樣的球迷赤子之心。 小英總統最近也接見了中華職棒2017年冠軍隊伍桃猿Lamigo隊,這是第一次我們的總統接見了中華隊以外的職業體育球隊,某個程度上,也許可以很文青地說,我們慢慢地淡化棒球作為國族主義象徵的復古沈重。我特別期待總統在接見時所說的話,不難看出總統府做了很多努力,讓小英總統細數球員家珍、稱洪一中總教練為「諸葛紅中」、提到陳禹勳的故事等等,總統也特別強調「這是政府及國家對職業棒球運動的高度重視」,身為資深足球迷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姚人多老師,或許是這構想的發起人,令人感動。 衷心期盼,有天,我們都能變成一個死忠的球迷,來看待這些體育政策的紛紛擾擾。畢竟有了球迷魂,政治人物才能真實感受到運動賽事的樂趣,面對這些體育改革的爭議,才不會總是只教人看到權力鬥爭的赤裸醜陋啊。
劉仕傑
2018-02-05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中國「長臂管轄」、「跨境鎮壓」 國安局:以統一台灣為終極目標
方瑋立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