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胡維剛)
胡維剛相關文章
正名從你我做起——自稱台灣人,不稱Chinese
中國常利用「中國人/Chinese」的含糊定義來使不願接受中國統治的人接受他們也是中國人的說法。在「我們都是中國人」背後,往往都是「所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示意圖/張家銘 族群認同不是固定、毫無彈性、始終不變的承諾。它會隨個人對某特定族群的歸屬感而改變。自稱台灣人是認同台灣開放、包容、民主、自由、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自稱「台灣人」不稱「中國人/Chinese」是對全世界宣示台灣人對中共統治下的中國人無歸屬感;是拒絕過那種不順從統治者之意就受懲罰的日子。 「中國」:一個現代的名詞 中國這名詞不是中國獨有。中國的史書雖有用過中國這名詞來稱呼自己的王朝,但是別的國家(例如日本)也使用過這名詞。 「中國人」是20世紀才開始逐漸被廣泛使用的名詞。「China town」從前才會被稱為唐人街。台灣也才會有唐山過台灣、有唐山公無唐山嬤的俗語。據此,早期移民至台灣的的台灣人應稱自己為唐人或唐山人後代。因為他們的祖先移民台灣時,還無「中國人」。 「中國人」:一個混淆的名詞 中國人是一個模糊不清的名詞。目前還未看到一個不牽強、合乎邏輯且能自圓其說的定義。 族群認同 (ethnic identity) 是指個人對某族群團體的歸屬感覺。近幾十年來國際上提到中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很多外國人不懂為什麼台灣的航空公司叫「China Airline」;為什麼有台灣人自稱Chinese。不少人因此誤以為台灣人同意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張。 不同的國家及族群 如果以國籍或有實際管轄權的國家觀念來區分,有中華民國國籍的是中華民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下的漢族和50多個少數民族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雖然兩者通常都簡稱為中國人。但這兩個國家處於實際上的敵對狀態,提到中國人時必須先釐清中國人是指哪一個中國的人。 在文化上和血統上台灣比中國多元化。除了政府體制的影響外,台灣的文化也有原住民、閩南、荷蘭、日本及西方文化的影響。台灣人的基因,除了閩南人及跟蔣介石移居台灣的新移民外,還有荷蘭人、原住民及外籍新娘的。 台灣社會的自由、開放、包容、多元化,留給世界各地來的訪客良好的經驗和記憶。台灣是美國外交人員優先想要的派駐地之一。中國則因為共產黨專制的束縛、文化大革命及權力鬥爭的影響,使去過中國的人——包括台灣人和到中國認祖歸宗的華裔——都有格格不入的感覺。格格不入是排斥,否定歸屬感,否定認同。 「中國人/Chinese」是中國統戰武器 英國派駐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曾說,在香港的回歸談判英國一開始就犯了大錯——同意香港應歸還中國。中國一得到它最想要的,剩下的談判就無讓步的壓力。同理,不僅台灣應拒絕中國版的92共識,台灣人也應自稱「台灣人」不稱「Chinese」,才不會落入中國的統戰圈套。 中國常利用「中國人/Chinese」的含糊定義來使不願接受中國統治的人接受他們也是中國人的說法。在「我們都是中國人」背後,往往都是「所以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或「大家都是中國人所以要怎樣怎樣」,來達到其政治目的。 台灣人一接受「中國人/Chinese」的標籤,就失去對付中國統戰的先機。已經落入圈套了再來解釋自稱中國人/Chinese不等於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很難全身而退。 正名從你我做起 解嚴後,台灣僅有極少數的人會在中共的中國人和台灣人間選當中國人。但是還有不少有台灣心的人,尤其美國的台灣移民,因為習慣、懷舊或尊重別人,還繼續說「國」語、自稱「中國人/Chinese」。若這是為了尊重別人、避免傷感情,應以「華語」、「華人/Ethnic Chinese」 代替。 中國的國際統戰已深入社會基層。透過人與人間的國民外交讓國際的民間人士了解台灣的心願加深世界各國對台灣的支持,是正名運動不可或缺的一環。 每一個台灣人都應自稱是「台灣人」(在美國的移民則稱台美人/Taiwanese-American) 不是「中國人/Chinese」。養成這習慣和外國人接觸時才不會無意中助中虐台,讓聽者誤以為說者同意中國的宣傳,而陷入中國「我們都是中國人」的圈套。 胡維剛(前國大代表、美國加州執業律師)
胡維剛
2018-09-19
中共畫地自限 無法實現中國夢
中國必須拋棄這歷史包袱及閉塞、愚民的政治制度,轉化成自由開放的國家,才能以德服人領導世界實現中國夢。否則就只能依賴對內對外的威脅利誘和統戰滲透來持續中共政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永遠只是個夢。圖/創用CC授權,民報合成 天安門事件後,有關中國的資訊繁多且有相互衝突之處。讓人有見樹不見林的憂慮。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亞洲研究部主任 Elizabeth C. Economy有系統的分析、解讀這些資訊。並由牛津大學今年五月出版了『第三次革命: 習近平和新中國』The Third Revolution: Xi Jinping and the New Chinese State。 這本書印證了軟實力之父Joseph Nye的看法:中國在近幾十年內無法取代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不願付出代價 2013年習近平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鬥目標。」這目標就是建立一個以中國為世界中心的新國際秩序。但要達到偉大取得領導地位是有代價的──責任。然而美國總統川普「美國第一」的政策在國際舞台產生的真空,中國並未挺身而出擔起帶頭的責任。例如帶頭處理國際難民問題的是加拿大和德國;太平洋區的貿易關係是日本和澳大利亞;家庭計畫是荷蘭。 為己利違背國際常規 中國要領導世界必須承擔的責任也包括習近平自己說的:「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堅持...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僅致力於中國自身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然而,習近平一再違反全球化的基本原則及自由世界的運作常規。中國拒絕接受它對南海主權要求的不利裁決;在南海建立7個新的軍事基地。中國不僅限制外國的投資,也迫使跨國公司轉讓核心技術。為了稱霸,它利用民主國家的自由開放收購戰略資產;透過銳實力的威脅利誘試圖影響他國的輿論、教育、政治及學術研究。也因此引起了民主國家的警惕和防心。 限制自由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國家要領導各國必須自己先有寬闊的心胸、開明的態度及公允的作為。這包括資訊、資本和人民的自由流動。 但中國卻反其道而行。對內禁止對西方思想的接觸與研討;以比解放軍人數還多的網軍監控網路上對公共議題的討論;透過篩選過的歷史和輿論,由上而下令人民接受其灌輸的意識形態,自動自發自我控制、自我審查,不做「不該做」不說「不該說」的事;一旦有反對聲音,或是認為對政權有所影響,立即實施管控和鎮壓的措施。 最近不僅重新啟用社區義工網來監控人民、利用監視系統的面部識別軟體管控少數民族、追蹤異議份子,還已開始研究如何解讀監視系統影像的面部表情。這種趨勢若繼續發展下去,中國人民終將失去隱私與自由意志,成為黨控制的機器人,連動物都不如。沒有人會願過這種日子。沒有國家會願接受這種國家的領導。 無善心人道 人道方面,美國雖然限制其接受的難民人數,但對難民的捐助仍是全球第一。中國公布的援外資料很含糊。根據學者的研究,它每年援外的總額有超過美國的趨勢,但主要是策略性的貸款,不是善心的捐款。以中國自己的後院的難民危機為例。 超過65萬的羅辛亞人逃離緬甸到孟加拉國避難。美國提供了數千萬元援助難民。 也呼籲調查緬甸政府的暴行及制裁緬甸。中國卻僅提議要促進孟加拉國和緬甸之間的雙邊對話,還警告說此次危機不得影響一帶一路計畫裡重要的孟加拉-中-印-緬經濟走廊的進展。 一切都在自己 簡而言之,觀其言,中國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話不計其數。但看其行,顯現的是「奪、」「取,」「壓迫」,找不到善心無私的「捨」和「承擔」。其根本原因來自歷史包袱的自卑和自大及管控人民以持續共產黨統治的需要。中國必須拋棄這歷史包袱及閉塞、愚民的政治制度,轉化成自由開放的國家,才能以德服人領導世界實現中國夢。否則就只能依賴對內對外的威脅利誘和統戰滲透來持續中共政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永遠只是個夢。 胡維剛(前國大代表、美國加州執業律師)
胡維剛
2018-07-09
中國很難突破富強的瓶頸
胡維剛(前國大代表、美國加州執業律師) 國際上密切觀察中國的中國通指出中國的崛起已遇到瓶頸。圖片翻攝自/香港立場新聞網站 近年來,以購買力平價為準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對外它不斷利用其經濟力誘迫其它國家順從它。對內它善於搧動愛國精神轉移人民的注意力,讓人民發洩對現況不滿的情緒來維持共產黨的政權。其中包括利用教育和宣傳,將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的觀念深植於中國人的腦海裡,也將併吞台灣視為它的核心利益,一再矮化台灣、縮小台灣的國際空間。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對軍力的革新與投資已讓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評估說,如果美、中發生戰爭,很可能是平手的局面。因此常可聽到台灣前途無「亮」的談話。 國際上密切觀察中國的中國通對中國的持續崛起,有看好的,也有看衰的。但他們都指出中國的崛起已遇到瓶頸。而且要克服這些瓶頸牽涉到內部制度上的改革,很難在滿足人民和維持中共政權間抓到平衡點。 2017年9月美國國會的研究報告就提到中國若不能突破這些瓶頸,可能會導致人民不滿情緒的高漲與動亂。這比它的崛起更讓人擔心。這些瓶頸包括:國有企業民營化、失業率上升、都市和鄉村間人民的大量流動、外資降低、貪腐、金融業監督不力和呆帳、不斷增長的政治異議、環境汙染、種族情緒、老年化所需的福利制度等等。 美國國防部出資支持的亞太中心,在2000年的研討會也就指出,中國將來必須面對的挑戰包括:如何將公營事業民營化而不增加失業人數,並避免社會福利的負擔;若國安人員遭遇與人民同樣的經濟困難時,如何維持他們的效忠;發展都市犧牲農村的政策能持續多久。 天安門事件後,中共專注在發展經濟和提高生活程度。其後果之一是嚴重的環境汙染。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2008年中國有470,649人因空氣污染而死。2013年12年月9日中國的媒體報導煙霧迷蓋了中國的一大半。同年2月中國官方的調查估計中國9成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嚴重污染。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2014年的報告估計2010年中國因空氣污染引起的保健費用高到美金1.4兆。 由於民怨和抗議,中共中央已經開始重視環保問題。但是因為怕牽一髮動全身,其處理方式是治標不治本,目的在消解眉前的民怨以維持政權,不是解決根本問題。若遵守環保法規會緩慢經濟成長時,地方政府和公營企業就不理環保法規,是普遍的現象。例如,幾年前江蘇常州一個外語學校有超過100個學生有甲狀腺和淋巴腺腫脹病症。原因是學校附近的土地從前有三家化工廠。檢驗顯示,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濃度是法律限制的數萬倍。地方政府不僅阻止父母們抗議,還迫使父母讓他們的孩子繼續上學。這種違反人道的事件,相信全球沒幾個國家會容許。 貪污是中共攏絡黨、政、軍、商取得他們支持的工具。但人民不滿官員貪污的積怨高到使習近平上台後積極的肅貪。習近平的反腐鬥爭使他在中國人民中受到了極大的歡迎。然而不少觀察家認為習近平積極肅貪的目的是鞏固中共的政權與個人的權力。 這些觀察家指出,習近平的家族已經莫名其妙地積累了超過10億美元的財富。此外中國退休的領導人,如江澤民、胡錦濤,退休後仍可透過他們在黨政機構的支持者發揮重大影響。因此習近平肅貪打倒的老虎多位是江澤民和胡錦濤的支持者。難怪上禮拜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新委員第一次開會的公開演講中,習近平提醒幹部要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領導。這種作法無法消除貪腐和人民的不滿怨氣。 這些觀察家也認為如果習近平真的要徹底的根除貪污、就需要改革中國的基本制度。例如:加強法治、建立獨立司法、民主化政府的究責機制、透明化政府的決策及開放言論自由讓媒體和民間社會有監督政府的空間。這些方法已在肅貪成功的國家試過並有效。但是如果習近平採用它們,很可能會導致中共政權的崩潰。所以習近平處理貪污和其它瓶頸的對策還只是治標不治本,將問題的根本解決拋給將來。 幾十年來中國能避免重大的動亂,第一是因經濟的快速成長提高了生活程度,使人民能接受中共政權。第二是因中共的鐵腕控制,讓它能技巧性的容許地方性不會向外擴散的抗爭,例如各地的土地徵收糾紛。但若抗爭有可能擴散到別的城鄉,例如北京和成都的空氣汙染事件,一有跡象就馬上強力制止。針對這兩點,大部分的評論都認為它們的功能已差不多發揮到了極限。中共很難再利用它們來維持社會的安定。也就是中共必須冒著失去政權的風險,進行國家體質上的改革,如上述建立獨立的司法、政府透明化和開放言論自由等,中國才能繼續崛起,否則很可能是動亂。 本文的目的不是看衰中國,也不是討論中國崛起的瓶頸,而是以一兩個瓶頸為例,指出中國國力的持續增強和霸道不是必然的,有它必須面對的挑戰。中共若不敢冒著失去政權的風險,改變中國的體質,中國很難突破富強的瓶頸。台灣獨立自主這條路還是可走的。只要大家站起來繼續努力自強,台灣就能走出隧道,見到明日青天和青山綠水。 本文原載於《美洲台灣日報》 《美洲台灣日報》是以台灣移民為目標市場的華文報紙,報刊初期以免費方式每日發行,內容包括台灣移民比較關心的台灣新聞、美國新聞、國際新聞、美國華人社區新聞,以及台灣移民在美生活的有關訊息,是一份綜合性的日報。
胡維剛
2018-02-05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的「光復」與 共產黨的「解放」
李筱峰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徐榛蔚說明會被罵爆!災民當場「躺平」、多人離席抗議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