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彭振宣)
彭振宣相關文章
為什麼我們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
最近國民黨為了捍衛自己的正當性,開始試圖去反駁「台灣地位未定論」。但這些人搞不清楚狀況的地方,就在於台灣人不是因為國民黨的統治在法理上站不住腳,才攻擊他是外來政權。而是因為國民黨以「外來政權的方式」來統治台灣,台灣人才會找法理上的依據來攻擊國民黨。 所以重點在於什麼是「外來政權的統治方式」? 是屠殺鎮壓?還是威權獨裁? 雖然上述兩者也都是糟糕透頂的惡政,但西班牙的佛朗哥、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蘇聯的史達林也都這樣玩,但這些國家的人民並沒有把他們視作外來政權。所以外來政權的統治方式到底是什麼? 說到外來政權罪惡的極致,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歐洲人在美洲建立的奴隸制殖民地。 《1493 物種大交換丈量的世界史》這本書在討論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時候,也順帶討論起一個問題。按照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論證,奴隸制度並不是一 種具有經濟效益的制度。因為奴隸會怠工,更會對產業懷抱恨意而試圖破壞整個生產鏈。為了管理這些奴隸所耗費的管理成本跟奴隸能提供產值的性價比,反而比按照市場機制聘僱勞工要低得多。 但為什麼在當時會發展出這種奴隸制,還在歷史上持續了這麼長的時間? 近代殖民主義的奴隸制,來自於「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的「熱帶栽培業」。作者便探討了歐洲建立熱帶栽培業的源頭,也就是大西洋各群島上的製糖業。然而同樣是以製糖文明的群島,「馬德拉群島」跟「聖多美普林西比群島」(這個群島還剛好是我們少得可憐的友邦之一),展現出兩種全然不同的模式。 在製糖業的高峰時期,兩座群島都從非洲進口了大量奴隸,但兩個島的奴隸在往後的命運截然不同。 在馬德拉群島,由於氣候宜人,因此無論有沒有經營製糖業,大量的歐洲富人都移民來馬德拉群島養老。因此就算在製糖業的高峰期,為了支援這些富人的生活體系,馬德拉群島的產業「仍然是相當多元」。而由於這些富人注重身活品質,他們也花費了相當多的資源投注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改善島上的生活品質。而在製糖風潮過後,大量的奴隸得到解放,並發展出了更高附加價值的「馬德拉酒」產業。到了19世紀末更成為了歐洲知名的度假天堂。而馬德拉島的奴隸制最高峰,奴隸也只佔總人口的10分之3,最後更完全消失。 然而聖多美普林西比就不同。在聖多美普林西比,奴隸跟自由人的比值高達200比1。最誇張的時候是1785年,島上有數千名奴隸,歐洲人只有4個。而聖多美普林西比在種植製糖業後,始終停留在這個低階產業無法翻身。甚至等到製糖業已經過時,整個群島改種可可跟咖啡,但仍然是以奴隸種植園的模式來生產。 而大規模的奴隸逃亡後形成武裝游擊隊,跟歐洲人進行互有勝敗的混戰,造成雙方大量的人命和經濟損失。這場混戰持續了200年,等該國在1975年擺脫葡萄牙殖民獨立後,聖多美普林西比幾乎是全世界最窮的國家。而且當地人建立的政府,仍然只能經營剝削當地血汗勞工的熱帶種植產業。 作者稱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模式為「搾取式國家」。 為什麼經歷同樣的產業跟歷史,馬德拉跟聖多美普林西比結局會差那麼多? 作者描述了聖多美普林西比這種模式的特色: 「聖多美島的經濟也在巴西糖的衝擊下崩潰,但該島並未像馬德拉島一樣找到調適與恢復之道,他只是繼續經營,結果就是日漸衰頹。沒有需要保護的社區鄰里,島上許多在國外的地主只是束手旁觀,看著他們的非歐混血管理者住在破敗的大莊園,繼續意興闌珊地種植作物以供應歐洲奴隸船糧食。其他種植者則是將興趣轉移到巴西,完全不管他們在聖多美島上的地產。・・・(中間主要是描述混血族群取代歐洲人成為新管理者)・・・但新的管理並未繼續改變種植園的形式。即使當地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販賣,也沒有任何買主上門,這些形同殭屍的企業依然努力維持,奴隸仍在鞭子的驅策下種地,但森林已經掩蓋原先的甘蔗園,而殖民者的屋子也已經傾頹倒塌。」 這是一幅多慘的地獄圖卷。 而我們如果好好分析,就可以知道讓聖多美普林西比變成地獄的關鍵,就是殖民當地的歐洲人始終沒有「本土化」的打算。那些歐洲人不過將這裡當成他們殖民南美,或是撈錢回國的跳板。而在馬德拉,那些歐洲人打算落地生根,所以很細心地維持當地環境,並且願意營造相對平等的關係,讓階級有流通機會來化解族群對立。 對於歐洲人為何不肯在聖多美普林西比本土化的原因,作者認為是因為這個群島是瘧疾與黃熱病流行的疫區。然而,台灣並非這些流行病的疫區,更是宜居的美麗之島。為何國民黨始終不願意本土化? 其實我們對本土政權的認定,就來自於他能不能愛台灣。而愛台灣的標準,並沒有高到需要無私而不求回饋的付出。 我們要的,就只是希望執政者「願意在台灣爽」而已。 就像馬德拉群島上的歐洲人,為了要在島上爽,就會努力去營造更宜居的環境。如果你打算享受杉原灣的美景,你自然會反對建造破壞整體景觀的飯店建築。如果你打算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你當然會注意石化產業對空氣造成的危害。 當你真的想在台灣的都市或鄉村享受生活時,你就會希望各行各業都能提供最專業的服務。你自然會反對產業單一化,也不會吝於多付出一點錢來留住最專業的人材在台灣為你服務。 其實愛台灣與不愛台灣的關鍵區別,就在於台灣在你心目中: 是拿來爽的地方。 還是拿來賺錢的地方。 愛台灣的人,台灣就是他拿來爽,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他願意多花錢跟資源來愛護他。而不愛台灣的人,台灣就是拿來賺錢的地方。他想的只是好好掠奪台灣的天然資源或是同胞的財富,再拿到外國去爽。 過去日本人殖民台灣時,最大的惡政就是「米糖相剋」。因為台灣並不是日本人留下來爽的地方,而只是南進的跳板。所以日本人不讓台灣人種植日常飲食會食用的稻米,逼農民轉作為高經濟價值的熱帶糖業(就是當初馬德拉跟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產業)。所以我們認定日本是外來政權。 然而國民黨呢?同樣是以「外銷至上」的發展觀,全力開採台灣的森林、開山挖水泥,發展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而賺取的財產有打算投資在提升台灣的生活環境嗎?反而為了增加競爭力賺更多錢,更進一步的打壓台灣的薪資,再拿這些錢去外國轉投資。或是成為換取「移民歐美」、「回歸中國」的資本。這種幹法跟日本人究竟有什麼不同? 這就是聖多美普林西比的幹法,這就叫「榨取式國家」。這就是經營殖民地的方式,這當然就是: 外來政權 所以當張善政講出:「轉型正義能換多少GDP?」時,他就全然是一個令人作嘔的殖民奴隸主嘴臉。 因為他根本沒想過留在台灣爽。他只想在台灣賺大錢後前進中國或是移民歐美。他才說的出動輒就要出國的鬼話。如果他真的愛台灣,他關心的就是台灣的生活水準跟社會資本而不是只在乎GDP表現跟競爭力。 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悲劇,就在於當地人趕走殖民者後,仍是用經營殖民地的思維經營自己的國家。 今天我們已經讓國民黨下台。但如果我們不重視台灣的內需市場跟產業多元,去提升台灣社會的外部效益跟生活水準。仍然延續國民黨那套追求GDP至上的發展價值,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榜樣。
彭振宣
2016-05-16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的「光復」與 共產黨的「解放」
李筱峰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徐榛蔚說明會被罵爆!災民當場「躺平」、多人離席抗議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