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吳怡農)
吳怡農相關文章
選舉不應是軍備競賽
【選舉不應是軍備競賽】 參選快要一個月,有朋友問我,有什麼事值得你這麼拼?我不假思索的回答:乾淨選舉。不掛看板、不插旗幟,不只是為了環保、為了市容,更要降低年輕朋友參選的門檻。 看板含製作、吊掛還有租金,一面一個月以3萬元來算,初選加大選粗估6個月,掛20面看板就要360萬元的支出,這還是保守的估計。 這樣的金額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對沒有經濟基礎和社會人脈的年輕人更是無法想像的數字。 選舉不應該是軍備競賽,政府也應該為年輕人的參選營造更友善的競爭環境。台北市已經通過相關的自治條例,我們希望其他縣市也能夠跟進。 透過選務機關確實執行與民間團體的嚴格監督,讓所有參選人都能擺脫看板與旗幟的束縛與負擔,一點一滴改變台灣選舉的文化,提升台灣民主的品質。
吳怡農
2022-12-29
遷機場 蓋公園 廢限建 起新厝
【遷機場 蓋公園 廢限建 起新厝】 今天我提出我第一個實質的政見-遷建松山機場。這是我問政三大主軸中「提升整體競爭力」其中的一環「提升城市的競爭力」。 松山機場對於中山還有北松山的發展造成嚴重的阻礙,居民需要長期忍受噪音與空污。多年來,不只有市長選人,連基層的里長都不斷的要求與呼籲,身為中山北松山的立委候選人,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對松山機場的遷建提出具體的政策與主張。 2030年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完工後,就有足夠的運量吸納松山機場原有的飛航服務,但松山機場213公頃的土地,以及周邊3000公頃的禁限建區,未來要如何使用及再生,不可能等到2030年才來討論,必須現在就啟動。 因此在2024年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前,我們要讓政策定案,讓相關規畫能逐步完成,再由中央與雙北市政府成立行政法人專責機構,立即啟動周邊3000多公頃禁限建區解禁後的都市計畫修正的研擬工作。 而松山機場原址共213公頃的土地,未來將全區保留闢建為公園,釋出最大面積,讓民眾可以自由使用,並利用松山機場禁限建區都市更新後新增的回饋容積,興建社會住宅與公共設施。 松山機場遷建的討論與規劃,台灣不能等、台北市不能等、中山與松山更不能等。
吳怡農
2022-12-08
勇敢站出來,因為台灣值得
【勇敢站出來,因為台灣值得】 幾天前,國軍有八位傑出的弟兄不幸殉職。面對這麼重大的意外、損失、悲痛,我們看到,台灣社會正視國軍的辛勞與犧牲,開始展現對軍人的支持。 我們失去的弟兄裡面,有六十多歲的上將,也有三十歲的上尉飛行官。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別人的父親、兒子、丈夫,是他們家人所愛的人。 ▊我們的國軍選擇付出,因為台灣值得 以前,我們會笑說,「好男不當兵」,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了解我們的軍人。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我們的國軍弟兄姊妹。 我們的軍人,代表台灣參加國際會議,當其他國家的人都穿軍服、戴著自己的國旗出席,我們的軍人卻必須穿便服,只因為中國的壓力。但是,即使我們的軍人,受到這樣赤裸裸的委屈,仍然在會場勇於發言、積極為台灣說話。 我們的軍人,到美國讀書、受訓、念研究所的時候,同樣不能穿軍服;可是當外國人在玩,我們的軍人努力唸書,名列前茅。有優秀的軍人在國外得到 Google 全職的工作機會,但他選擇畢業後,回到台灣,為國效力。他告訴我,他會繼續待下去。 我們的軍人,是經常一次出海就幾個月,沒機會跟家人過節的海軍同仁;我們的軍人,是十幾年來派在馬祖,幾個月才能回家看一次家人的士官。 我說的每一位都是我認識的人,是我在陸軍、行政院、國安會看到的軍人。 他們是我們的國軍。他們保護的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的台灣。他們選擇付出,因為台灣值得。 ▊台灣站在對抗極權的第一線 所有台灣人都有這樣的決心:我們的家園,不讓任何人踐踏。所有還在台灣努力打拚的人,我們都選擇守護這片土地;我們都選擇留下來,與台灣生活。 過去,面對中國的打壓跟霸凌,我們曾經以為自己是個孤兒、以為台灣是一座孤島。現在,我們發現,我們的堅持,得到國際的肯定跟支持。因為,中國政府把它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外交打壓、政治操弄,複製到全世界。越來越多民主國家,現在親身體會到台灣幾十年來所面對的處境。 今天,大家看到:台灣一直以來,都站在對的這邊。我們堅持民主與自由、堅持我們的主權;我們知道,經濟利益當然重要,但是若是無底線地妥協,一不小心就會失去我們珍惜的生活方式,失去我們的民主與自由。 世界現在看見:台灣一直站在對抗極權的第一線。 我們的國際夥伴,正在重新啟動跟我們的安全合作、科技合作;也不斷地給我們外交上的聲援。世界已經不一樣了,台美關係走到四十年來最好的時候;民主陣線正與我們站在一起。現在,我們有廣大的國際社會做為我們的夥伴、陪著我們往前走。 ▊我們可以找到方式團結在一起,做彼此的後盾 面對中國這幾年來的打壓與霸凌,台灣有一個清楚的共識,就是要拒絕一國兩制。但即使是如此,社會當中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有很多碰撞。 過去幾個月,我走遍了選區。在民生公園,遇到一位伯伯。他見到我,就開始罵,罵民進黨、罵小英總統。我站著聽,因為我要知道,他在想什麼。罵到最後,我看見他眼眶泛著淚。 我在美堤社區,遇到一位拿著國旗朝我迎面走來的先生,他覺得我不會願意碰他手上的國旗。原來,我們的成功,對他而言,是國家「可能不見」的恐懼、是他的亡國焦慮。 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眼神。我看到的,是仍然在乎我們家園的人。 他們對家園還有期待、還抱著希望;他們還願意與我對話。如果已經放棄,他不會把時間、精力花在一個他不認識的年輕人身上;如果他已經絕望,他不會有淚水。 每一次的選舉,我們看見很多衝突,甚至覺得社會快要撕裂了。 但我看到,不管是反對者激動的質疑,還是支持者熱情的鼓勵,背後都是同一份對於自己家園的期待。大家對未來的憂慮、很多人對現狀的不滿,都表示我們都還在乎。 只要我們還沒有麻木、還沒有放棄;只要我們還在乎,台灣就站在同一邊,我們就可以找到方式,團結在一起,做彼此的後盾。 就像鄭宜農昨夜晚會上唱的《光》:「你相信我吧,雖然我跟你一樣害怕,但我們可以一起尋找答案;你相信我吧,就像我相信你一樣,相信我們能一起迎接天藍」 ▊一起為「迎接天藍」的壯闊台灣努力 大家想像一下:一個「迎接天藍」的壯闊台灣是什麼樣子? 在我的腦海裡,它是一個更安全、更繁榮、更團結的家;它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 我們必須為這個台灣努力,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做準備。有很多事,今天不做,明天不會怎麼樣、國家不會瞬間滅亡;可是回頭看,我們會後悔,為什麼今天沒有早一點開始、為什麼沒有為下一代,現在就做該做的事。 這個週末就要選出新的立法院,我們必須開始建立新的國會、新的典範。 「修憲落實十八歲公民權」是一個擱置二十多年的工作。十八歲的年輕人要負刑責、要當兵、可以公投,可是這個禮拜六,他們不能投票。這是不公平的。這是不對的。 我們要證明,朝野是可以合作的。在這個全社會有共識的議題上,我們要去證明,我們可以團結台灣。我們必須把聲音、把權利還給年輕的朋友。 ▊我們願意拿出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因為台灣值得 壯闊台灣是一條漫長的路,有很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很多的故事等著我們一起寫。 這條路上,一定會有艱困、難熬的時候。但是,我知道我們有辦法一起走下去,因為這四個月,我看到太多人的付出,我看到了「農友精神」。 我們的志工,有的一直在台灣,有的從國外回來;他們來自社會的不同角落;甚至,大部分的人是第一次參加選舉。 有志工早上五、六點來陪我們送遊覽車;上班前一起去掃市場;下班後還來辦公室折文宣、做任何需要他們幫忙的事情。有志工要準備出國唸書,到必須趕飛機的前一刻都還在辦公室幫忙。有支持者自己拿了一袋文宣,騎摩托車帶著兩個小孩,全家四口幫我們追垃圾車宣傳;有志工在路上被反對者大罵,還是繼續掛上笑容迎接後面的人群。 在這些過程中,我看見農友們:心中對台灣未來都有期待;希望在改變台灣的過程中,能夠有所貢獻。這就是我看到的農友精神。 對我來說,這也是政治的美,就是從小我爸爸告訴我的「政治是好的事情」。 因為,當我們願意拿出我們最珍貴的東西,表示有一群人值得我們的付出,表示台灣值得。 ▊每一次的選擇都決定我們的未來 禮拜六就要選舉了。我們投下的票、做出的選擇,不只代表支持哪一個候選人、哪一個政黨,那樣太小看了選舉的意義。我們在選擇不一樣的道路、我們在決定我們要怎樣的台灣。 我們要下跪屈服,還是抬頭挺胸;我們要依賴中國,還是壯闊台灣。我們可以做驕傲的台灣人,因為我們知道,台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後盾。 人生不會給我們特別的舞台。我們不會有機會免於干擾,闡述完整的理念與信仰。是我們每一次的選擇,一點一滴,累積、造就了現在的我們。我們的選擇,點點滴滴,告訴社會我們會邁向怎樣的理想、怎樣的國家。每一次的選擇,都如此微小,卻又如此重要。 政治不會因為一次選舉就變好,也不會因為四年的執政就解決所有難題。但是,每一次我們選擇去投票、每一次我們選擇為正確的事發聲、每一次我們選擇多投入一點心力在政治,我們就更靠近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世界、理想的政治、理想的台灣。 我永遠不會忘記過去四個月來獲得的支持和溫暖,請大家也把同樣支持和溫暖,帶給台灣的未來。 週六,請大家動員更多的朋友,一起支持我們的台灣。
吳怡農
2020-01-06
別低估青年保家衛國意願
有許多跡象顯示,年輕人並沒有忘記他們對國家的責任。 作者:吳怡農(耶魯大學畢業,曾任職高盛集團十年、陸軍特戰部隊以義務役士官退伍) 長久以來臺灣社會、特別是政治領袖,認為我們年輕人極不情願奉獻心力,來保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美麗的家園。臺灣的年輕人以及他們的父母,真的如此自私嗎? 瑞士中立兩百多年,連希特勒都沒有入侵;可是過去十多年間舉辦的三次公民投票,瑞士人都否決了取消義務兵役的提議。身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的挪威,雖然享受二十八國聯合軍隊的保護,無論男女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南韓、新加坡及以色列的義務兵役長久以來一直是至少二十個月,都沒有受到國人質疑。對日抗戰期間,許多年輕人(包括北大和清華的菁英學生)投筆從戎,十萬青年組成了十萬軍隊。臺灣人真的比其他國家的人民、比他們的上一代,更沒有保衛國家的意志嗎? 前幾天中央研究院所發表的民調數字,嚴重挑戰了臺灣社會長久的定見。在29歲以下的年齡層,超過六成贊成恢復徵兵制;39歲以下的贊成比例更高達七成。有人立即質疑,這是因為許多人不是高齡就是不用當兵。但是不要忘了,高齡民眾有兒子,女性民眾有丈夫、男友、和兄弟。認為年輕人都不願服兵役的說法,對我和年輕世代都是很大的侮辱。 其實有許多跡象顯示,年輕人並沒有忘記他們對國家的責任。過去有人不斷提到臺灣認同急速成長的現象,可是很少人想到,認同不只是界定「我是誰」;認同也產生對群體利益的關懷,甚至因而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同時也因群體的遭遇而驕傲、或屈辱。因此,我們的年輕歌手為了展示國旗,寧願接受委屈。我們的年輕運動員無法在自己的國旗下接受獎牌的時候,他們用其他方式表示臺灣人的驕傲。 去年學運流行一句:「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年輕人願意付出多少來拯救國家,仍然有待了解。可是這句話已經顯示年輕人並不是那麼冷漠、自私。如果沒有這樣的想法,你不可能將它穿在身上,時時提醒自己的偽善。這也是為何某學運領袖入伍卻選擇替代役的時候,受到了許多網友的批評。上週在清華大學關於國防問題的研討會上,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先生詢問在場的大學生,如果臺灣不挑撥中國、中國卻對臺灣用武的時候,有誰願意冒著自己的生命危險保衛臺灣?大多數的學生都不假思索地迅速舉手。 徵兵或募兵只是國防政策的一環。洪仲丘事件引起的大規模抗議,或許不是因為年輕人不願承擔責任,而是對軍隊文化和訓練內容的不滿。當年輕人履行義務,為國家奉獻青春(甚至選擇志願役而投入至少四年的生命),國家用什麼來回報他們?除了盡保衛國家的責任,是否讓他們的知識、品格、技能和領導能力都獲得成長?與其在部隊中整天處理業務、打掃、割草,是否計劃一整年的精實訓練,退伍時成為一個有信心、有實力的後備軍人?是否讓役男選擇十八歲入伍,減低兵役對學業或其他人生規劃的影響?訓練的內容也取決於國防的長期戰略。臺灣自我防衛的基礎是高科技及小規模的職業特勤單位,還是能隨時動員、且充分訓練的全民後備部隊?這些都是我們必須連帶思考的問題。
吳怡農
2015-04-23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徐榛蔚說明會被罵爆!災民當場「躺平」、多人離席抗議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