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鯨魚觀點
「分而治之」幕後
「分而治之」幕後
2016-12-29
葉高華
鯨魚觀點
推薦數:2265
2013年3月,我在《臺灣文獻》刊出
一篇論文
,探討新高郡原住民(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的集團移住。當時我在論文結尾處留下一段話:「新高郡的原住民只是臺灣原住民的一部份……並非全貌。筆者將持續探討其他族群與其他地區的案例,以期能完成整體性的分析。」
學術界有個你我心照不宣的文化:真心想做的議題不要事先張揚,以防被別人偷走點子。因此,當你看到論文指明某某議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時,通常作者的意思是:「我做不到,你有本事你來做」。不過,我大方宣布我要做什麼,不怕別人來偷,而且說到做到了。我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把六百多個高山原住民部落的歷史、地理、社會關係全盤考察過一遍。現在,布農族與泛泰雅族群(含賽德克族、太魯閣族)的部分正式發表在《臺灣史研究》。標題「
分而治之
」概括了整篇論文的主軸:日本統治者如何透過集團移住分化原住民的社會關係。
這個漫長的旅程是怎麼開始的呢?話說從頭。2011年,剛從學校畢業的我進入中研院工作。當時中研院正在推動陳有蘭溪流域(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的跨領域研究計畫。這個計畫頗有向「
濁大計畫
」致敬之意:將不同領域的學者丟進同一個田野地,不對話都難。我也捲入其中。問題是,我對於陳有蘭溪流域完全陌生啊!我也不像人類學者那樣擅長進入部落蹲點。那麼,我可以做些什麼呢?我把當地的老地圖翻出來,看看有什麼線索,結果讓我大吃一驚。我原本以為,原住民不就是原本住在那裡的居民嗎?想不到,陳有蘭溪流域的原住民大多是1930年代才從其他地方搬過來的。於是,我去考證每一個部落分別從哪裡遷移過來。這一考證下去,我發現案情實在不單純。當地原住民部落的遷移方式不是甲社從舊址遷到新址、乙社從舊址遷到新址……,而是打散重組!許多社群甚至部落被切成好幾塊,分散到不同移住地。另一方面,每個移住地都湊合好幾個部落,甚至是不同社群。我很快就想到,這種遷移方式會打亂原有的社會關係。那麼,史料中有沒有關於社會關係的記錄呢?不久,我就在《高砂族調查書》裡找到了。
日本統治者很厲害,做任何事情之前都經過嚴密的調查。受到霧社事件的刺激,臺灣總督於1931年發布新的「理蕃政策大綱」,將集團移住列為施政重點。就在同一年,日本統治者也將六百多個高山原住民部落的社會關係清查一遍。每一個部落內部有無派系對立,每一個部落分別跟哪些部落友好、跟哪些部落敵對,通通詳細地記錄在《高砂族調查書》裡。
如此珍貴的資料已經公開七十多年了,看過的人不計其數。怎麼沒人利用這些資料說故事呢?我想,可能是因為這些關於社會關係的文字敘述非常瑣碎無聊。只看文字敘述的話,很難看出其背後有什麼結構。但是學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一看就知道這些文字背後存在某種結構。這裡,讓我用六個假想的部落來說明吧。按照《高砂族調查書》的體例,這六個部落的社會關係條列如下:
甲社
因同姓氏、血緣等因素,而保有親密關係之他社:與乙社、丙社往來親密。
乙社
因同姓氏、血緣等因素,而保有親密關係之他社:與甲社、丙社往來親密。
丙社
因同姓氏、血緣等因素,而保有親密關係之他社:與甲社、乙社、丁社往來親密。
丁社
因同姓氏、血緣等因素,而保有親密關係之他社:與丙社、戊社、己社往來親密。
戊社
因同姓氏、血緣等因素,而保有親密關係之他社:與丁社、己社往來親密。
己社
因同姓氏、血緣等因素,而保有親密關係之他社:與丁社、戊社往來親密。
我相信你看了這串又臭又長的文字敘述之後,大概是過目即忘,看不出所以然。事實上,這串文字敘述指出了下面的社會結構。
顯而易見,甲、乙、丙構成一個小圈圈;丁、戊、己構成另一個小圈圈;丙與丁的關係是串連兩個小圈圈的「橋樑」。若將丙或丁移走,對於社會結構會有比較嚴重的破壞。因此,我的工作就是還原1931年原住民部落的社會網絡結構,然後看看1931年起的集團移住如何破壞這個結構。
這麼珍貴的史料等著懂它的人,等了七十多年才由我來完成分析。原因不外乎歷史學者不懂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懂社會網絡分析的人又對歷史沒興趣。兩個領域之間,出現一個空洞。歷史學者對我這個研究的反應通常是:這個方法可信嗎?另一方面,我曾在臺灣社會學會的研討會上報告這個研究的初步結果,現場主持人、報告人、與談人、按鈴的人加起來比聽眾還多。我也曾在臺大社會系演講這個題目,聽眾零零落落,還有人聽到一半走掉。
站在兩個領域之間雖然可以完成一些創舉,但也很容易落得兩面不是人。我很怕遇到好談理論的社會學者質疑我:你的研究在什麼意義上是社會學?你到底想跟什麼偉大的社會學理論對話?我在這個想像的質疑中掙扎了兩年。我曾經試圖搜尋社會學理論來做為研究架構,但總是感到「削足適履」。亦即,合身的史料才能塞進理論架構中,不合身的丟掉。直到有一天,我終於想開。好好地把「原住民社會如何在國家力量介入下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敘說清楚,不就是最大的價值嗎?於是,我決定扎扎實實敘事就好,不賣弄理論花腔。
如果你還是要逼問我這個研究有什麼社會學意義,我會使出 Granovetter 思想的起手式。過去學者探討集團移住,若不是從鉅觀層次分析政策的背景、形成、轉變與展開,就是從微觀層次分析某部落的社會生活如何轉變。但是,鉅觀的統治政策如何落實到微觀的社會生活轉變呢?這是一個失落的環節。社會網絡分析幫我們搭起鉅觀層次與微觀層次的橋樑。
這篇論文從投稿到登出花了一年半載,不難想見審查人很難找,找到了也很難審。大多數原住民研究者專精於某幾個部落。這篇論文同時處理三百多個部落,大多數部落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另一方面,由於同時處理三百多個部落,每一個部落都不可能談太多細節,以免論文被枝微末節淹沒。如此,熟悉某幾個部落的學者很容易覺得我沒談到這幾個部落的細節。幸好,在漫長的等待中,我對於歷史敘事的功力有所長進。因此,這篇論文的定稿也更新了這一年的進展。從2013年3月的宣言到論文正式刊出,超過三年。這在每三個月就被調查一次發了幾篇I級論文的環境下,沒有強烈意志力很難堅持下去。不過,這篇論文的價值不在於點數,而是今後所有關於布農族、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的研究都無法忽視這篇論文。五十年後,依然如此。
我要特別感謝周婉窈與鄭力軒在這趟旅程的初期給了我信心。當我試探性地完成新高郡個案,還不確定要不要延伸下去時,他們讚美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殷殷期盼我持續下去。由於同時獲得歷史學者與社會學者的肯定,我才有勇氣展開這段漫長的旅程。感謝科技部的委員們支持我從事這個「生產效率不高」的計畫。這個計畫也讓我獲得現在的教職。在研究後期,詹素娟跟我說:「只有你有辦法做這種研究」,真是莫大的鼓勵。
隨著論文問世,我也將整理多年的資料公開。透過下面的網路地圖介面,你可以查詢1931-1945年每一個布農或泛泰雅部落的位置、舊名、系統所屬、戶口、集團移住情形。將來有機會的話,我會公開更多族群。必須注意的是,地圖呈現的部落點位通常只代表部落中心的大略位置,不表示該部落的房舍只集中於一個點位。有些部落的房舍相當分散,尤其臺東、高雄的布農族更是呈現散居狀態。若要精確找出舊部落遺跡,必須實地勘查。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
葉高華,2016,〈
分而治之:1931-1945年布農族與泛泰雅族群的社會網絡與集團移住
〉。《臺灣史研究》23(4):123-172。
< 資料來源:
地圖會說話
|
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 德文老師說:Nicht lustig(這不好笑)
歐巴馬9會安倍 美日從誤解走到和解 ⇒
最新文章:
國民黨的「光復」與 共產黨的「解放」
李筱峰
2025-10-25
防疫破口與政治惡果/藍白聯手讓台灣陷入風險
羅浚晅
2025-10-23
獨立國家 向右向左的自由
李敏勇
2025-10-22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2025-10-22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2025-10-20
感謝有您!攜手前進!
楊黃美幸
2025-10-18
不只是紀念,更是延續彭明敏教授的精神
鄭義和
2025-10-18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2025-10-15
作者相關文章
美濃比較偏藍的原因
威權時代受害者的後裔
黃紀生的統治手段
台灣七大都市傳說之五:舊拱橋都是糯米黏的
如何觀察公投的議題效應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國民黨的「光復」與 共產黨的「解放」
李筱峰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徐榛蔚縣府太脫線!記者忍不住電爆官員影片掀熱議 網直呼解氣!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