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吃的就是會被作賤

蔡英文找了個6萬元的廚師,被特定媒體大罵,還拿去和中低收入戶的餐費比。(貢料圖片)

蔡英文找了個6萬元的廚師,被特定媒體大罵,還拿去和中低收入戶的餐費比,說蔡英文吃個飯,可以養好幾家人呢。也有人說,當年綠營罵連戰500元便當,現在就是自打臉了,還是馬英九「搭伙」1餐50元,最經濟實惠。

這種推論也太過「去脈絡化」,好像只是數字加加減減就能比較。這些「吃的故事」與其評價,傳達出台灣特有的病態價值觀,就是人人都很看重吃,卻又很愛「作賤」做吃的人。

今天蔡英文自費花6萬元聘個廚師,你會有意見,說這太奢侈了。那如果是6萬元聘個機要秘書呢?就還好,大概沒有媒體會想報。因為媒體人退下來,也想去當政治人物的文膽,6萬元還嫌少呢。

如果是花6萬元聘個私人管家呢?雖然管家在台灣不常見,但考量蔡英文沒有其他家人,有人幫他整理家務,幫忙餵貓,這價格也算合理。

但若這6萬元聘的人只負責搞定吃的部份呢?這就不行了,會被罵是奢侈。

看出問題在哪了嗎?就是「職業歧視」。做吃的就是要便宜,不便宜就該死,就是敗壞道德。

馬英九的那50元便當,就是如此心態下的產物。馬總統都和特勤人員搭伙,每餐50,稱之為中興便當。但搭伙,就是佔別單位的便宜,你只要自己出材料費,這當然便宜呀!

「至少這樣很省!」是省了沒錯,但還是佔人便宜,即使這「便宜」真的不多,但你不用處理食勤人員的人事費用,還有場地、器材、耗材等一串成本了。自己少支出這麼多環節,都是別人出,算是真省嗎?

其實,就是不想出「吃」的人事費罷了,才會如此做。那為何不省去機要人員、不省去帳房、文膽、顧問?當年馬英九連攝影師都自聘自備,但為何現在就是要省「煮飯的」這條?說穿了,還是職業歧視,認為這種東西隨便即可,就和人家共用吧。

有些人懷疑馬英九是不是真天天這樣吃,我個人倒是可以幫他說幾句話,因為小弟不才,剛好有幫他處理過吃的。他還真是天天都吃「一樣的東西」,而且很不挑。

但我也要說明,並非所有人都能像他天天吃一樣的東西。因為當年我們那些隨扈也「陪吃」到受不了,常自己跳下車找吃的。所以馬英九的搞法並非常態,只有他自己能辦到,無法用這標準來要求別人。

但吃,說不定就是蔡英文主要的生活樂趣,只要不浪費,沒有過與不及,也就很難批評些什麼。蔡英文要找專人打理吃的,只要符合她的經濟能力,該廚師的勞健保有照顧到,那的確找不出太大的問題。

「那連戰的500元便當呢?之前不是被罵很慘嗎?這樣標準有一致嗎?」

多數人早就不記得這事的完整樣貌,只記得他吃過500元的便當。這事發生在1995年,是連戰去台中開會,結果地方政府準備很貴的便當給連吃,卻只準備普通便當給記者。記者拿來超級比一比,不爽了,就狠狠寫他一條。

所以,這根本就是連戰倒楣被捅到。不過,這是蔡英文打的嗎?是現在這些推動公民運動的「進步青年」打的?還是我打的?那時蔡英文還是國民黨政府的顧問,現在的進步青年說不定還沒出生,而我當年還在國民黨咧。

那到底是誰打的?是特定媒體和某些媒體人打的,其中多數現在被稱為「統媒」。不妨回想,當年最痛恨李連的是誰呢?

所以,現在是怎樣?歧視做吃的人就算了,現在還要來討論媒體人的惡行惡狀嗎?

< 資料來源:人渣文本 - 周偉航 部落客作家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