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吳孟峰)
吳孟峰相關文章
BBC:習近平真正考驗不是貿易戰 而是中國夢難圓
英媒BBC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真正考驗不是川普的貿易戰,而是習近平的中國夢難以實現。(路透)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川普總統推動的145%的關稅並沒有讓中國政府感到恐懼。英媒BBC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真正考驗不是川普的貿易戰,而是習近平的中國夢難以實現和擺脫的經濟困境。 川普的高關稅威脅沒有嚇到北京和中國人,相反,激發一大批中國網絡民族主義者在一系列病毒式傳播的視頻和短片中製作嘲諷表情包,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生成的川普、副總統范斯,以及在鞋類和iPhone裝配線上辛苦工作的科技大亨馬斯克。習近平已明確表示北京不會退縮。 事實是,川普的邊緣政策和關稅上調只是加劇中國自身陷入困境的經濟壓力。由於住房危機、就業不穩定性增加以及人口老化,中國民眾的支出根本達不到政府的期望。 習近平於2012年上台,懷抱著復興中國的夢想。如今,這項政策正經受嚴峻考驗,而且考驗不僅僅來自美國的關稅。現在的問題是,川普的關稅是否會挫傷習近平的經濟夢想,或者他能否將存在的障礙轉化為機會? 中國擁有14億人口,理論上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但有一個問題。在國家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他們似乎不願意花錢。這不是由貿易戰引發,而是由房地產市場的崩盤引發。許多中國家庭將畢生積蓄投入房產中,卻只看到房價在過去五年暴跌。 儘管房地產市場崩潰,但房地產開發商仍在繼續建設。據估計,中國的全部人口也填不滿全國所有空置的公寓。走遍中國各省,看到到處都是空置的工程,一排排高聳的混凝土空殼,被稱為「鬼城」。 令中國中產階級家庭擔憂的不僅是房價。中國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兩年前承認,最「極端的估計」是,現在空置住房足夠30億人居住。 他們擔心政府是否能為他們提供退休金,未來十年,中國將有約3億年齡在50歲至60歲之間的人退出勞動市場。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9年的估計,到2035年,政府退休基金可能會耗盡。 由於數百萬大學畢業生正在努力尋找工作,他們也擔心自己的兒子、女兒和孫子是否能找到工作。根據2023年8月發布的官方數據,中國城鎮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超過五分之一。此後,政府再沒有公佈過青年失業數據。 習近平也意識到,中國的年輕一代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沮喪和擔憂。這可能意味著共產黨將面臨更大的麻煩:抗議或動亂。自由之家中國異議監測中心的報告稱,過去幾個月因經濟不滿而引發的抗議活動急劇增加。 不過,所有抗議活動都會在社群媒體上迅速被鎮壓和審查,因此目前不太可能對習近平構成真正的威脅。 為重振放緩的經濟,政府宣布提供數十億美元的兒童照護補貼、提高薪資和改善帶薪休假。還推出了一項410億美元的計劃,為消費性電子產品和電動車等商品提供折扣,以鼓勵更多人消費,但復旦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張軍教授認為,這種狀況並不「可持續」;「我們需要一個長期機制」他說,「我們需要開始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這對習近平來說十分緊迫,他13年前掌權時推動的繁榮夢想至今尚未成真。
吳孟峰
2025-05-01
立陶宛與台灣交好 總理:與中國交往是條崎嶇道路
立陶宛總理金陶塔斯·帕盧卡斯(Gintautas Paluckas)週二(7日)表示,與中國的交往將是一條「崎嶇的道路」。(美聯社)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立陶宛在3年前因台灣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後,與中國的關係就此惡化,立陶宛總理金陶塔斯·帕盧卡斯(Gintautas Paluckas)週二(7日)表示,與中國的交往將是一條「崎嶇的道路」。 帕盧卡斯指出,恢復與中國的關係將很困難,並強調這些關係是基於歐盟的共同戰略,但由於地緣政治和經濟原因,該戰略也正在改變。 帕盧卡斯說:「今天,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是由歐盟的共同戰略決定,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也因基本原因而改變,既因為中國在與烏克蘭的戰爭中支持俄羅斯,也因為非常嚴重的經濟摩擦。這意味著歐洲肯定會捍衛其市場,免受來自中國的國家補貼商品和服務的侵害」。 他補充道:「展望未來,這些關係將是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帕盧卡斯也澄清他早些時候關於恢復與中國關係的言論,強調這只涉及任命兩國大使。 總理稍早告訴媒體BNS,他的政府雖尋求與中國恢復全面的外交關係,但不會做出過度讓步。他也表示,他將努力讓立陶宛大使返回北京,並促使中國大使返回維爾紐斯。 2021年,台灣在維爾紐斯設立代表處後,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惡化。作為回應,北京降低與維爾紐斯的外交關係並實施貿易限制。
吳孟峰
2025-01-07
外媒:中國自敗 台灣對中貿易依存驚人下降
外媒報導,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驚人下降,根本原因是中國自身經濟困境造成。(示意圖,法新社)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知名的亞太時事雜誌The Diplomat報導指出,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驚人下降,根本原因不是台北的干預性努力,而是中國自身的經濟困境造成。 報導稱,中國的經濟困難正產生一個令人驚訝的副作用:幫助台灣減少對中國市場的經濟依賴,這是台北政府長期以來難以實現的目標。中國糟糕的經濟表現,本質上危及自身的國家安全和政治目標。 報導指出,儘管蔡英文當選總統時明確要求減少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但她的努力在第一任期內收效甚微。事實上,2020年中國佔台灣整體出口的比例達到歷史最高水準43.9%。然而,即使此後沒有大規模的政府干預,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也大幅下降。令人驚訝的是,台灣要歸功於中國不斷萎縮的經濟,而不是政府主導的貿易多元化努力,例如新南向政策,或北京的經濟制裁,理論上這兩點會導致兩岸貿易消失。 在陳水扁總統(2000-2008年)的領導下,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依賴度從2000年的24.4%上升到2008年的39.0%。在蔡英文的前任馬英九總統(2008-2016年)領導下,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依賴度從2000年的24.4%上升到39%。2016年這一數字略有上升,達到40.1%。 然而,自從蔡英文第二次就職以來,看到了21年來的最低水平:從2020年的43.9%,下降到2021年的42.3%,2022年的38.8%,2023年的35.2%。 2024年1月,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僅佔台灣全部出口的32.9%,是自2002年8月以來單月第三低的百分比。2021年,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年增率為24.8%,為2010年以來最高,也是2004年以來的第二高。 中國的經濟警鐘也在此時敲響。2021年9月中國房地產危機蔓延至恆大以外,且沒有停止的跡象。此後,中國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危機:地方政府債務、青年失業、勞動市場緊張、股市下跌。 隨後的低通膨、中國需求萎縮以及通貨緊縮風險損害了台灣對中國的出口。2022年,台灣對中國出口萎縮1.6%。2023年,這一數字再次暴跌,年降18.1%,為1982年以來最嚴重的萎縮。這些下降導致台灣整體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下降。 新南向對東南亞出口未顯增 對美貿易成長 新南向政策(NSP)是蔡英文的旗艦貿易多元化政策措施,旨在透過增加台灣對18個國家的貿易依賴,幫助台實現貿易多元化,遠離中國和香港。 但根據台灣財政部的數據,在蔡英文任期內,台灣對這18個國家的出口百分比並沒有增加,甚至下降。2013年,在馬英九領導下,NSP國家佔台灣出口總額的22.2%。蔡英文政府的最高水準是2017年,也就是她上任後的第二年,達到21.3%。預估到2023年,這一數字將降至20.9%。 然而,台灣與美國的貿易卻顯著成長。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從2021年佔台灣總出口的14.7%,上升到2023年的17.6%。然而,這其中有多少是政府政策造成的,而不是美國經濟強勁、穩定增長的內在推動,不過這點尚有爭議。 貿易數據也證明,不僅台灣政府,連個體企業都將美國視為穩定的貿易夥伴,即使美國並不是許多企業的首選之地。報導也建議,美國應抓住機會深化與台灣的貿易關係,並透過更正式的貿易誘因增強經濟韌性。
吳孟峰
2024-03-08
外媒:台積電捧半導體聖杯 進軍1奈米新標桿
台積電將成為全球第一家開始準備1奈米生產的代工廠,這是業界的一個新標桿。(路透)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科技媒體wccftech報導,台積電將成為全球第一家開始準備1奈米生產的代工廠,這是業界的一個新標桿,因為1奈米製程領域被稱為半導體領域的「聖杯」。 一如既往地看起來,台積電將在這方面佔據領先地位,超越英特爾和三星等公司。傳台積電1奈米新設施預計將在嘉義開發,在性能和效率提升方面為科技業帶來一場革命。 回顧IEDM會議上,台積電分享了到2030年開發1奈米製造的計劃,將對透過多個3D堆疊晶片組,在製程上整合多達「兆個電晶體」的技術表示樂觀。台積電在2奈米之後改變了命名方案,1.4奈米和1奈米製程被標記為A14和A10,與Intel Foundry有一些相似之處。然而,成功與否在於台積電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尤其是良率和供應量近年來一直是半導體產業的巨大問題。 台灣媒體也報導,台積電的1奈米計畫成本高昂,預計成本將超過約320億美元。該工廠預計預計面積為100公頃,將以60-40的比例劃分滿足新工廠內的半導體和IC 封裝生產需求。預計台積電也將在台灣境內開設多個2奈米工廠。 值得注意的是,1奈米仍然是近5年後的事情,甚至可能更久,因為目前還沒有看到在此之前的多種製造的首次亮相。從表面上看,台積電可能會引領未來,但這完全取決於該公司的競爭對手如何在行業中定位自己。
吳孟峰
2024-01-24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經長︰不可能、也不需分區供電
鍾麗華
新版財劃法爭議 國民黨團認有瑕疵:將盡快修法
劉宛琳
爭補助喊中央「放下屠刀」盧秀燕臉書被刷留言
蘇孟娟
賴清德:經濟進步 政府應多照顧基層
黃子暘
AIT:二戰文件未決定台灣地位
方瑋立
財劃法公式錯誤 卓揆籲立院修法
鍾麗華
滲透無所不在 台灣最大隱患
林保華
核三重啟公投 屏東農漁、觀光界喊不同意
葉永騫
總統府憲兵、電指部 4軍人當共諜重判
楊國文
台灣的自由之路
李敏勇
黃國昌搶先宣布參選新北市長,然後呢?
尤榛嚴
8/15兩位冥誕壽星與我關係密切
李筱峰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