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芳相關文章

狼性 人性 小確幸

狼性 人性 小確幸

曾幾何時,台灣的媒體突然大肆吹捧中國敢衝、敢拚的「狼性」,並憂慮「狼性」恐將打趴台灣的「小確幸」。筆者認為,這是過度美化中國、但未深究「狼性」流弊的偏頗言論,這可由以下兩個例子看出端倪: 首先,近幾年來中國留美學生的作弊事件頻傳,甚至哈佛大學都曾傳出大規模舞弊事件,許多涉案的中國學生也面臨被退學、或遣返回國的命運。世界日報稍早以「中國留學生作弊門」的報導指出,許多中國學生為了留學而準備英文的方式,就是背「機經」(歷屆試題)或「紅寶書」(英文字彙書),但是口語和寫作能力並沒有相對提升,到了美國當然就沒有能力應付課業,所以代人考試或是代寫論文,就成了新興的熱門行業,一科要價一千至三千美元。該報導也引了一段哈佛碩士畢業的中國留學生所寫的文章,錯誤百出的文字結構,讓人懷疑該生究竟是憑什麼自哈佛畢業?甚至當初是怎麼進哈佛的? 南華早報一篇「為什麼中國學生認為作弊OK?」恰好可以解惑,該報導指出,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學校的推薦信有九十%是假的,論文有七十%不是學生自己寫的,連成績單也有五十%是偽造的。在造假猖獗的環境下成長,中國學生也養成一種心態:大家都在作假,自己不作就吃虧了!果然狼性十足!影響所及,外國人也就形成中國專門造假的刻板印象! 再看另一個案例:紐約時報本月報導,中國這二十年來在全國各地發生至少三十四起礦場意外事件,罹難者幾乎都是無業遊民,經由「熱心人士」介紹去礦場工作。警察破案後才發現,原來居中介紹的「熱心人士」是有系統的集團,在全國各地騙取沒有工作或是有精神疾病者的信任,再介紹他們去礦場工作,工作不久後即製造意外,人蛇再佯裝是死者的家屬,以詐取高額賠償金。這種驚聳的手法雖然像極了電影情節,但卻不折不扣發生在中國的社會裡,成了泯滅人性者趨之若鶩的高報酬工作! 這兩個例子無疑都把「狼性」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一面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這樣的狼性,真的是社會、人民之福嗎? (作者為退休老師)
林素芳 2016-08-28
學術詐騙揚名國際

學術詐騙揚名國際

  Taipei Times日前以標題為「台灣的學術詐騙」(Taiwan’sgreat academic rip-off)的文章披露,台灣「國際商學策進會」舉辦的研討會,儼然成為國際學術界人士眼中的「斂財研討會」。 文中指出,曾參加該協會研討會的英國學者指出,該研討會很反常的有許多台灣的大學生參加(一般而言大學生很少參加學術研討會),念稿完後就閃人,不想討論他們的研究,而且過程粗糙,每位參加者只有十分鐘報告(一般研討會多有三十分鐘的報告時間),彷彿要多塞一些人進去報告一樣(每位報告者需繳交四百美金費用)!該位英國學者也信誓旦旦說,以後再也不會參加該協會的任何研討會了! Taipei Times的記者還嘗試投稿四篇「廢文」到該協會的研討會,結果居然全數被接受!擺明了是賺錢至上、毫無學術價值可言的研討會!而記者聯繫協會會長和其他聯絡人,詢問一場研討會約三百八十多萬台幣的收益流向時,所有關係人居然都神隱起來、沒有回應! 無獨有偶,關於台灣盛行利用學術界的發表壓力而變相舉辦營利型研討會的文章,早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台灣的學術界早就以另一種形式揚名國際! 台灣的學術界實行集點制,有參加研討會就有點數,以利升等或評鑑,而教育部也鼓勵學校舉辦國際研討會,結果就發展成這種「繳錢換點數」的國際研討會。而台灣的碩、博士班學生數連年下降,也間接造成台灣大學生「積極」參加研討會,令外國學者譁然的特殊現象! 台灣的大學在提升國際排名上一直遇到困境,而這種被嗤之以鼻的研討會,很有可能也間接妨害到台灣的學術聲譽以及國際評比,不能掉以輕心! 台灣正面臨政府財政赤字的困境,所以學術界舉辦(或參加)這種「斂財研討會」,教育部究竟有沒有補助、以及研討會報名費流向的問題,就更應該攤在陽光下仔細檢討! (作者為退休教師)
林素芳 2016-08-13